一种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6785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成型装置,包括由顶杆以及固定在顶杆左右两侧底部的机柱组成的座体,顶杆底部端面内设有移滑槽,移滑槽设有左右延向设置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内配合连接有移滑块,移滑块底部设有加工装置,加工装置前端内设有操作槽,操作槽上下两侧的加工装置内分别设有第一移滑腔,第一移滑腔离去操作槽一侧设有向右侧延向设置的第二移滑腔且相通穿设置,第二移滑腔内设有左右延向设置的第二螺杆,第二螺杆上配合连接有推滑块,第一移滑腔右侧内壁挨临操作槽一侧设有限滑块,第一移滑腔内移滑配合连接有竖直移滑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加工效率高,可满足不同直径大小的钢柱加工工作。

Form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orming device, comprises a seat body and the push rod is fixed on the top left and right column on both sides of the bottom of the rod machine consisting of a push rod is arranged in the bottom end of shift chute, chute is arranged around the extension to the first shift screw set,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hift slider in the screw, the slider at the bottom of a shift processing device in the front end is provided with an operating device, processing groove, groove machining operation device on the both side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sliding cavity, the first sliding groove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operation chamber left to the right extension to the set of second sliding cavity and communicated through setting second sliding around the extension to the second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set screw, second screw matched with a push slider, the first sliding cavity to the inner wall of the right side Pro operation groove side is provided with a slider, the first sliding cavity sliding matched with a vertical shift slider; the invention is simple in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disassembly, high processing efficiency, and can satisfy the processing work of steel column with different diamet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成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具体是一种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钢柱在灌注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对其表面进行加工使表面光滑成型,,从而适应高精度行业的应用需要,现有的人工加工技术效率低,费时费力,精度差,而目前市场上的加工装置体积较大、造价较高,且通常只有一个操作头,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型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成型装置,包括由顶杆以及固定在所述顶杆左右两侧底部的机柱组成的座体,所述顶杆底部端面内设有移滑槽,所述移滑槽设有左右延向设置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内配合连接有移滑块,所述移滑块底部设有加工装置,所述加工装置前端内设有操作槽,所述操作槽上下两侧的所述加工装置内分别设有第一移滑腔,所述第一移滑腔离去所述操作槽一侧设有向右侧延向设置的第二移滑腔且相通穿设置,所述第二移滑腔内设有左右延向设置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上配合连接有推滑块,所述第一移滑腔右侧内壁挨临所述操作槽一侧设有限滑块,所述第一移滑腔内移滑配合连接有竖直移滑块,所述竖直移滑块挨临所述操作槽一侧设有通穿所述加工装置内部并移滑配合连接的连接移滑杆,所述第一移滑腔内的所述连接移滑杆外侧设有压簧,所述竖直移滑块内设有第一马达,所述第一马达挨临所述连接移滑杆一侧配合有转杆,所述转杆离去所述第一马达一侧通穿所述连接移滑杆且伸入所述操作槽内且尾梢处固定设有加工头,所述转杆与所述连接移滑杆配合连接,所述竖直移滑块离去所述限滑块一侧设有外壁上固定设有端头,左右两侧的所述机柱内分别设有第一转杆架和第二转杆架,所述第一转杆架和所述第二转杆架夹有钢柱,所述机柱下部左右对称设置有架板槽,所述架板槽内可拆装的设置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通过架块与所述架板槽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螺杆左侧端与所述移滑槽左侧内壁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杆右侧端与第二马达连接,所述第二马达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移滑槽右侧面内且固定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螺杆左侧端与所述第二移滑腔左侧内壁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杆右侧端与第三马达连接,所述第三马达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二移滑腔右侧面内且固定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端头和所述竖直移滑块挨临所述第二移滑腔一侧设有向第一斜滑面,所述推滑块挨临所述第一移滑腔一侧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斜滑面移滑相抵配合的第二斜滑面。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杆架包括设置在左侧所述机柱内的第三移滑腔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移滑腔左侧上方的第四移滑腔,所述第三移滑腔内左右移滑配合连接第一移滑块,所述第一移滑块左侧端设有第三斜滑面,所述第一移滑块右侧端固定设有向右侧延向并通穿左侧所述机柱右侧面的移滑杆,所述移滑杆右侧尾梢配合连接有第一锁定部,所述第三移滑腔内的所述移滑杆外表面设有第二压簧,所述第四移滑腔内上下移滑配合连接有第二移滑块,所述第二移滑块顶部端面内设有向下延向设置的螺孔,所述螺孔配合连接有竖直螺杆,所述竖直螺杆顶部与第四马达连接,所述第四马达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第四移滑腔顶部内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移滑块右侧底部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三斜滑面相抵移滑配合连接的第四斜滑面。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转杆架包括外表面设置在右侧的所述机柱且固定连接的第五马达,所述第五马达左侧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锁定部相对设置的第二锁定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操作槽上下两侧的加工装置内分别设第一移滑腔,第一移滑腔离去操作槽一侧设向右侧延向设置的第二移滑腔且相通穿设置,第二移滑腔内设左右延向设置的第二螺杆,第二螺杆上配合连接推滑块,第一移滑腔右侧内壁挨临操作槽一侧设限滑块,第一移滑腔内移滑配合连接竖直移滑块,竖直移滑块挨临操作槽一侧设通穿加工装置内部并移滑配合连接的连接移滑杆,第一移滑腔内的连接移滑杆外侧设压簧,竖直移滑块内设第一马达,第一马达挨临连接移滑杆一侧配合转杆,转杆离去第一马达一侧通穿连接移滑杆且伸入操作槽内且尾梢处固定设加工头,转杆与连接移滑杆配合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加工头的伸缩工作,可满足针对不同直径大小的钢柱进行加工,通过第二螺杆带动推滑块上的第二斜滑面与第一斜滑面移滑相抵配合,从而实现高精度加工调节。2.通过第一转杆架包括设置在左侧机柱内的第三移滑腔以及设置在第三移滑腔左侧上方的第四移滑腔,第三移滑腔内左右移滑配合连接第一移滑块,第一移滑块左侧端设第三斜滑面,第一移滑块右侧端固定设向右侧延向并通穿左侧机柱右侧面的移滑杆,移滑杆右侧尾梢配合连接第一锁定部,第三移滑腔内的移滑杆外表面设第二压簧,第四移滑腔内上下移滑配合连接第二移滑块,第二移滑块顶部端面内设向下延向设置的螺孔,螺孔配合连接竖直螺杆,竖直螺杆顶部与第四马达连接,第四马达外表面设置在第四移滑腔顶部内壁内且固定连接,第二移滑块右侧底部设用以与第三斜滑面相抵移滑配合连接的第四斜滑面,从而方便安装和拆卸钢柱,提高工作效率。3.通过第二转杆架包括外表面设置在右侧的机柱且固定连接的第五马达,第五马达左侧连接与第一锁定部相对设置的第二锁定部,从而实现对钢柱外表面进行加工。4.通过移滑槽设左右延向设置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内配合连接移滑块,第一螺杆右侧端与第二马达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加工装置左右移滑,从而对钢柱进行左右移滑加工,提高加工效率。5.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加工装置内设双加工头,提高了加工效率,可满足不同直径大小的钢柱加工工作。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成型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加工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A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成型装置,包括由顶杆31以及固定在所述顶杆31左右两侧底部的机柱32组成的座体3,所述顶杆31底部端面内设有移滑槽311,所述移滑槽311设有左右延向设置的第一螺杆3110,所述第一螺杆3110内配合连接有移滑块41,所述移滑块41底部设有加工装置4,所述加工装置4前端内设有操作槽42,所述操作槽42上下两侧的所述加工装置4内分别设有第一移滑腔43,所述第一移滑腔43离去所述操作槽42一侧设有向右侧延向设置的第二移滑腔45且相通穿设置,所述第二移滑腔45内设有左右延向设置的第二螺杆451,所述第二螺杆451上配合连接有推滑块452,所述第一移滑腔43右侧内壁挨临所述操作槽42一侧设有限滑块44,所述第一移滑腔43内移滑配合连接有竖直移滑块431,所述竖直移滑块431挨临所述操作槽42一侧设有通穿所述加工装置4内部并移滑配合连接的连接移滑杆432,所述第一移滑腔43内的所述连接移滑杆432外侧设有压簧433,所述竖直移滑块431内设有第一马达4311,所述第一马达4311挨临所述连接移滑杆432一侧配合有转杆4315,所述转杆4315离去所述第一马达4311一侧通穿所述连接移滑杆432且伸入所述操作槽42内且尾梢处固定设有加工头4313,所述转杆4315与所述连接移滑杆432配合连接,所述竖直移滑块431离去所述限滑块44一侧设有外壁上固定设有端头4312,左右两侧的所述机柱32内分别设有第一转杆架6和第二转杆架7,所述第一转杆架6和所述第二转杆架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成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型装置,包括由顶杆以及固定在顶杆左右两侧底部的机柱组成的座体,其特征在于:顶杆底部端面内设有移滑槽,移滑槽设有左右延向设置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内配合连接有移滑块,移滑块底部设有加工装置,加工装置前端内设有操作槽,操作槽上下两侧的加工装置内分别设有第一移滑腔,第一移滑腔离去操作槽一侧设有向右侧延向设置的第二移滑腔且相通穿设置,第二移滑腔内设有左右延向设置的第二螺杆,第二螺杆上配合连接有推滑块,第一移滑腔右侧内壁挨临操作槽一侧设有限滑块,第一移滑腔内移滑配合连接有竖直移滑块,竖直移滑块挨临操作槽一侧设有通穿加工装置内部并移滑配合连接的连接移滑杆,第一移滑腔内的连接移滑杆外侧设有压簧,竖直移滑块内设有第一马达,第一马达挨临连接移滑杆一侧配合有转杆,转杆离去第一马达一侧通穿连接移滑杆且伸入操作槽内且尾梢处固定设有加工头,转杆与连接移滑杆配合连接,竖直移滑块离去限滑块一侧设有外壁上固定设有端头,左右两侧的机柱内分别设有第一转杆架和第二转杆架,第一转杆架和第二转杆架夹有钢柱,所述机柱下部左右对称设置有架板槽,所述架板槽内可拆装的设置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通过架块与所述架板槽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型装置,包括由顶杆以及固定在顶杆左右两侧底部的机柱组成的座体,其特征在于:顶杆底部端面内设有移滑槽,移滑槽设有左右延向设置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内配合连接有移滑块,移滑块底部设有加工装置,加工装置前端内设有操作槽,操作槽上下两侧的加工装置内分别设有第一移滑腔,第一移滑腔离去操作槽一侧设有向右侧延向设置的第二移滑腔且相通穿设置,第二移滑腔内设有左右延向设置的第二螺杆,第二螺杆上配合连接有推滑块,第一移滑腔右侧内壁挨临操作槽一侧设有限滑块,第一移滑腔内移滑配合连接有竖直移滑块,竖直移滑块挨临操作槽一侧设有通穿加工装置内部并移滑配合连接的连接移滑杆,第一移滑腔内的连接移滑杆外侧设有压簧,竖直移滑块内设有第一马达,第一马达挨临连接移滑杆一侧配合有转杆,转杆离去第一马达一侧通穿连接移滑杆且伸入操作槽内且尾梢处固定设有加工头,转杆与连接移滑杆配合连接,竖直移滑块离去限滑块一侧设有外壁上固定设有端头,左右两侧的机柱内分别设有第一转杆架和第二转杆架,第一转杆架和第二转杆架夹有钢柱,所述机柱下部左右对称设置有架板槽,所述架板槽内可拆装的设置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通过架块与所述架板槽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左侧端与所述移滑槽左侧内壁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杆右侧端与第二马达连接,所述第二马达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移滑槽右侧面内且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玉君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市锦新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