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反应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96709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反应釜系统,包括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第一夹层内具有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第一螺旋管的进口和第二螺旋管的进口以并联方式与第一管路的一端连接,第一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储液容器;第二反应釜包括第二内壁和第二外壁,所述第二内、外壁之间具有第二夹层,第二夹层内具有第三螺旋管和第四螺旋管,第三螺旋管的出口和第四螺旋管的出口与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储液容器,第一管路上设有液体泵,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的出口与第三管路的一端连接,第三螺旋管的进口和第四螺旋管的进口与所述第三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反应釜系统实现热量交换,从而节能。

Energy saving reaction kettle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nergy-saving reactor system, including the first reactor and second reactors, the first interlayer has a first spiral tube and the second end of the first spiral pipe, spiral pipe imports and imports of second spiral pipe in parallel with the first connection pipe,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in a pipeline second; reaction kettle comprises second inner and second outer wall, second layers are provided between the inner and outer walls second, second interlayer has third spiral tube and fourth spiral tube, and second end export pipeline third spiral pipe outlet and fourth spiral pipe connection,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second pipeline. The first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liquid pump, one end and third export pipeline first spiral tube and second spiral pipe connecting the third spiral pipe inlet and fourth spiral pipe. The mouth is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third pipeline. The reaction kettle system of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heat exchange, thereby saving ener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反应釜系统
本技术涉及制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反应釜系统。
技术介绍
反应釜是用于提供化学反应的反应容器,能够提供多种反应环境,例如高温高压、真空、搅拌、加热、冷却等多种反应环境。现有的反应釜加热方式也多种多样,例如电机热、红外加热、导热油加热等多种方式,但是普遍耗电量大,并且一些反应釜需要冷却,有需要通入冷却液,需要制冷,能量消耗也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节能反应釜系统。技术方案:一种反应釜系统,包括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所述第一反应釜包括第一内壁和第一外壁,所述第一内、外壁之间具有第一夹层,所述第一夹层内具有缠绕在所述第一内壁上的第一螺旋管和缠绕在所述第一内壁上的第二螺旋管,所述第一螺旋管的进口和第二螺旋管的进口以并联方式与第一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储液容器;所述第二反应釜包括第二内壁和第二外壁,所述第二内、外壁之间具有第二夹层,所述第二夹层内具有缠绕在所述第二内壁上的第三螺旋管和缠绕在所述第二内壁上的第四螺旋管,所述第三螺旋管的出口和第四螺旋管的出口以并联方式与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储液容器,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液体泵,所述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的出口以并联的方式与第三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螺旋管的进口和第四螺旋管的进口以并联的方式与所述第三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应釜包括第一进料口、第一出料口和第一观察窗,所述第二反应釜包括第二进料口、第二出料口和第二观察窗。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壁和第一内壁之间还设置有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二外壁和第二内壁之间还具有第二保温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位于所述第一保温层和第一内壁之间;所述第三螺旋管和第四螺旋管位于所述第二保温层和第二内壁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二、三管路均为软管。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反应釜系统通过需要加热的反应釜和需要冷却的反应釜之间的热交换,实现对相应反应釜的加热和冷却,从而节省了能量。附图说明图1为反应釜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标记:1第一反应釜;1.1第一螺旋管;1.2第二螺旋管;2第二反应釜;2.1第三螺旋管;2.2第四螺旋管;3第三管路;6第一管路;7第二管路;4储液容器;5液体泵。一种节能反应釜系统,包括第一反应釜1和第二反应釜2,所述第一反应釜1包括第一内壁和第一外壁,所述第一内、外壁之间具有第一夹层,所述第一夹层内具有缠绕在所述第一内壁上的第一螺旋管1.1和缠绕在所述第一内壁上的第二螺旋管1.2,所述第一螺旋管1.1的进口和第二螺旋管1.2的进口以并联方式与第一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6的另一端连接储液容器;所述第二反应釜2包括第二内壁和第二外壁,所述第二内、外壁之间具有第二夹层,所述第二夹层内具有缠绕在所述第二内壁上的第三螺旋管2.1和缠绕在所述第二内壁上的第四螺旋管2.2,所述第三螺旋管的出口和第四螺旋管的出口以并联方式与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储液容器4,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液体泵,所述第一螺旋管1.1的出口和第二螺旋管1.2的出口以并联的方式与第三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螺旋管2.1的进口和第四螺旋管2.2的进口以并联的方式与所述第三管路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反应釜包括第一进料口、第一出料口和第一观察窗,所述第二反应釜包括第二进料口、第二出料口和第二观察窗。所述第一外壁和第一内壁之间还设置有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二外壁和第二内壁之间还具有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位于所述第一保温层和第一内壁之间;所述第三螺旋管和第四螺旋管位于所述第二保温层和第二内壁之间。所述第一、二、三管路均为软管。本技术的反应釜系统通过对需要加热和需要冷却的反应釜进行热交换实现相应的冷却和加热操作,从而实现节能。例如第一反应釜内的物料是热的,需要冷却,第二反应釜的物料是冷的,需要加热;储液容器的液体进入第一、二螺旋管后被加热,第一反应釜被冷却;接着液体进入第二反应釜的螺旋管,加热第二反应釜,液体被冷却,回流到储液容器中。螺旋管的设置使得流体在管道中的停留时间长,热量交换充分。并且同一个反应釜两个螺旋管并联设置,使得反应釜上下加热更加同步和均匀,如果只设置一个螺旋管,由于液体经过螺旋管需要一定时间,可能前端已经很热,而流体还没有流到后端。尽管本技术就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示意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只要不超出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节能反应釜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反应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所述第一反应釜包括第一内壁和第一外壁,所述第一内、外壁之间具有第一夹层,所述第一夹层内具有缠绕在所述第一内壁上的第一螺旋管和缠绕在所述第一内壁上的第二螺旋管,所述第一螺旋管的进口和第二螺旋管的进口以并联方式与第一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储液容器;所述第二反应釜包括第二内壁和第二外壁,所述第二内、外壁之间具有第二夹层,所述第二夹层内具有缠绕在所述第二内壁上的第三螺旋管和缠绕在所述第二内壁上的第四螺旋管,所述第三螺旋管的出口和第四螺旋管的出口以并联方式与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储液容器,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液体泵,所述第一螺旋管的出口和第二螺旋管的出口以并联的方式与第三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螺旋管的进口和第四螺旋管的进口以并联的方式与所述第三管路的另一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反应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所述第一反应釜包括第一内壁和第一外壁,所述第一内、外壁之间具有第一夹层,所述第一夹层内具有缠绕在所述第一内壁上的第一螺旋管和缠绕在所述第一内壁上的第二螺旋管,所述第一螺旋管的进口和第二螺旋管的进口以并联方式与第一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储液容器;所述第二反应釜包括第二内壁和第二外壁,所述第二内、外壁之间具有第二夹层,所述第二夹层内具有缠绕在所述第二内壁上的第三螺旋管和缠绕在所述第二内壁上的第四螺旋管,所述第三螺旋管的出口和第四螺旋管的出口以并联方式与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储液容器,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液体泵,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诚乐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新安洲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