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管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5619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弯管连接装置,包括与气源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其中,第一连接件包括连接段、固定板、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连接段位于第一连接件的顶端,固定板位于第一连接件的底端,第一通气孔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的底端连通,其另一端与第二通气孔连通,第二连接件包括通孔和第三通气孔,其中,通孔与连接段动密封连接且第二连接件转动的设置在连接段上,第三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连通。使用时,第一连接件通过固定板与气源的外壁固定连接,通孔与连接段之间相对转动且动密封设置,气体从第一通气孔进入第二通气孔并从第三通气孔流出,实现了弯道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避免出现漏气,同时降低零配件的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弯管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弯管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弯管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在制丝生产过程中,由于烟叶原料自身的灰尘以及加工过程中造碎等原因,使得制丝生产现场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的粉尘散落在地面、设备的各个角落,设备的一些狭窄角落不易清扫,在制丝生产现场的粉尘清扫中通常是接入空压管,根据使用距离在空压管上接入软管,由于制丝生产设备的安装场地通常都较大,需要接入的软管通常都比较长(较重),软管的收纳如果采用使用时接入,不使用时收起来固定地方存放的方式,拿进拿出费时费力。因此,制丝生产现场通常采用空压管缠绕式收拢装置对软管进行收纳。目前较好的一种空压管缠绕式收拢装置。该方式是利用管头接口一端与连有软管的弯管接头固定,另一端在动密封仓内自由回转,通过转动手柄使软管缠绕在联接支架片上。由于空压管缠绕式收拢装置的管头接口在轴向上与联接支架片只有几个毫米的接触,在转动过程中容易出现轴向晃动,在使用中出现漏气现象,同时,转动过程中管头接口和联接支架片之间存在磨损,管头接口每两个月需要进行一次更换。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弯管连接装置,以避免出现漏气,同时降低零配件的消耗,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弯管连接装置,以避免出现漏气,同时降低零配件的消耗。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弯管连接装置,包括与气源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动密封连接的第二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连接段、固定板、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端,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底端,所述第一通气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底端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通孔和第三通气孔,其中,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接段动密封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的设置在所述连接段上,所述第三通气孔与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优选的,上述连接段上设置有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槽位于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左侧,所述第二密封槽位于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右侧,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三通气孔的左侧且与所述第一密封槽配合使用,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三通气孔的右侧且与所述第二密封槽配合使用。优选的,上述第一密封圈为橡胶密封圈。优选的,上述第二密封圈为橡胶密封圈。优选的,上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第二通气孔垂直连通。优选的,上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螺栓连接。本技术提供的弯管连接装置,包括与气源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动密封连接的第二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连接段、固定板、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端,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底端,所述第一通气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底端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通孔和第三通气孔,其中,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接段动密封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的设置在所述连接段上,所述第三通气孔与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使用时,第一连接件通过固定板与气源的外壁固定连接,通孔与连接段之间相对转动且动密封设置,气体从第一通气孔进入第二通气孔并从第三通气孔流出,实现了弯道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避免出现漏气,同时降低零配件的消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上图1-2中:第一连接件1、第一通气孔11、第二通气孔12、连接段13、固定板14、第二连接件2、第一密封圈21、第二密封圈22、第三通气孔23、通孔2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弯管连接装置,包括与气源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和与第一连接件1动密封连接的第二连接件2,其中,第一连接件1包括连接段13、固定板14、第一通气孔11和第二通气孔12,连接段13位于第一连接件1的顶端,固定板14位于第一连接件1的底端,第一通气孔1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1的底端连通,其另一端与第二通气孔12连通,第二连接件2包括通孔24和第三通气孔23,其中,通孔24套设在连接段13上且两者动密封连接且第二连接件2转动的设置在连接段13上,第三通气孔23与第二通气孔12连通。使用时,第一连接件1通过固定板14与气源的外壁固定连接,通孔24与连接段13之间相对转动且动密封设置,气体从第一通气孔11进入第二通气孔12并从第三通气孔23流出,实现了弯道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避免出现漏气,同时降低零配件的消耗。其中,连接段13上设置有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其中,第一密封槽位于第二通气孔12的左侧,第二密封槽位于第二通气孔12的右侧,第二连接件2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21和第二密封圈22,其中,第一密封圈21位于第三通气孔23的左侧且与第一密封槽配合使用,第二密封圈22位于第三通气孔23的右侧且与第二密封槽配合使用。第一密封圈21为橡胶密封圈。第二密封圈22为橡胶密封圈。第一通气孔11与第二通气孔12垂直连通。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螺栓连接。在通过转动手柄实现空压管缠绕式收拢的同时,避免出现漏气,并降低零配件的消耗。每年可节约零配件费用如下:改进前每年费用:管头接口117元/个,每两月更换一次,每年需花费117×6=702元;弯管接头、空压管接头费用共计76元;密封圈4元/个,每月更换1次,每次更换两个,每年需花费4×2×12=96元;合计874元。改进后每年费用:密封圈4元/个,每月更换1次,每次更换两个,每年需花费4×2×12=96元;合计96元。每年可节约零配件花费:874-96=778元。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弯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气源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动密封连接的第二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连接段、固定板、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端,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底端,所述第一通气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底端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通孔和第三通气孔,其中,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接段动密封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的设置在所述连接段上,所述第三通气孔与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气源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动密封连接的第二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连接段、固定板、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端,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底端,所述第一通气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底端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通孔和第三通气孔,其中,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接段动密封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的设置在所述连接段上,所述第三通气孔与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上设置有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槽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建华吴翔李梅陈实范介学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