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坐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47983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跨坐型车辆包含:前壳部,其具备中央前部盖部与左右一对的侧方前部盖部;及,车灯,其被配置在前壳部中。中央前部盖部和侧方前部盖部被形成为分开的构件,在中央前部盖部与侧方前部盖部之间形成自前壳部的前方侧朝向后方侧延伸的分割线。侧方前部盖部包含车灯开口,以配置车灯。车灯开口具有:第一前端部;第二前端部,其比第一前端部被形成在更靠外方侧且更后方侧;及,架桥部,其连接第一前端部与第二前端部。中央前部盖部具有自中央前部盖部的中央前端部延伸到外方侧且后方侧的延出部。延出部比侧方前部盖部的第二前端部被配置在车宽方向的更靠内方侧,且以与架桥部重叠的方式被配置在架桥部的外方侧。

Straddle type vehicle

Straddle type vehicle of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front shell, the central front cover part and a front side of the left cover; and, lights, which is configured in the first shell part. The central front cover and the side front cover are formed into separate members between the central front cover and the side front cover to form a parting line extending from the front of the front shell toward the rear side side. The lateral front cover includes a light opening to fit the car lights. The lamp opening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front end portion and a second front end portion, which is formed at a more foreign side and a rear side than the first front end; and a bridging portion that connects the first front end portion and the second front end portion. The center front cover portion has an extension portion extending from the center front portion of the central front cover to the outside side and the rear side. The second front end of the extension portion is configured more than the inner side of the vehicle width direction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width, and is configured on the foreign side of the bridging part in the manner of overlap with the bridging por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跨坐型车辆技术領域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跨坐型车辆,特别是涉及一种固定挡板型车辆,其具备大的车灯。
技术介绍
以往,速克达型车辆等的跨坐型车辆主要分成固定挡板型车辆及可动挡板型车辆的两种类。一般来说,固定挡板型车辆并没有小型的前挡板,该小型的前挡板被固定在前叉上而与前轮一起左右转动且覆盖前轮的上方。所以,为了确保充分的挡泥机能,相较于可动挡板型车辆的前壳部,固定挡板型车辆的前壳部必须延伸直到车辆的前方侧且下方侧(例如,专利文献1)。因此,固定挡板型车辆的前壳部一般来说是大的构件。又,固定挡板型车辆的前壳部的整体的上下方向长,所以能够在前壳部的下部大幅获取配置空间。于是,利用在该前壳部的下部的大的配置空间,例如能够以延伸直到前壳部的下部的方式在上下方向配置大的车灯。[先前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3897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揭露一种固定挡板型车辆。该专利文献1的前壳部也是大的构件,且是以一体的单一构件来形成,所以前壳部过大。如果前壳部大,则设计性会因为制造上的局限而受到限制。然而,从设计上的要求来看,想要谋求前壳部的形状的自由度的提升。因此,为了兼顾制造容易性及设计自由度,想要将固定挡板型车辆的前壳部加以分割,而采用分割型前壳部,其具有能够分割的构成。[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一般来说,关于分割型前壳部的分割样式,主要有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纵方向)及朝向车宽方向(横方向)分割的两种类型。其中,相较于在横方向上分割的类型,在纵方向上分割的类型的分割线上附着的水能够顺着行进风(行进时迎面而来的风)而容易地在前后方向上流动,所以分割型前壳部优选是在前述的纵方向上加以分割。因此,本专利技术人想到将大的前壳部加以分割成三个,而分割成:中央前部盖部,其自前方覆盖头管部并且延伸直到前轮的上方;及,位于左右的两个侧方前部盖部,其从中央前部盖部的外侧边缘延伸到车宽方向的外方侧且下方侧。又,一般的车灯,为了进一步提高识别性,而设置在车宽方向上分开某种程度的位置上,亦即设置在左右一对的侧方前部盖部的侧部上。为了防止由于将车灯设置在分割型前壳部的一部分也就是侧方前部盖部所造成的刚性低下,而采用没有缺口的车灯开口来设置车灯。但是,如上述,如果以延伸直到前壳部的下部的方式来配置大的车灯,则车灯开口的一部分也就是架桥部恐怕会变细,而造成侧方前部盖部的刚性略显不足。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跨坐型车辆,其能够提升前壳部的形状的自由度、进一步提高车灯的被视认性、及补强侧方前部盖部的刚性。于是,本专利技术人想到,形成从中央前部盖部的中央前端部延伸到外方侧且后方侧的延出部,来与变细的架桥部重叠,由此来补强侧方前部盖部的刚性。但是,在雨天时行进中的跨坐型车辆上,雨水或混杂在雨水中的泥会顺着行进风且沿着中央前部盖部的延出部而容易地到达侧方前部盖部。又,在行进中的跨坐型车辆的侧方前部盖部的后侧,亦即骑乘者的脚的附近会产生负压,所以沿着中央前部盖部的延出部流动的雨水或泥,会因为该负压而从侧方前部盖部的后缘朝向车宽方向的中心飞溅。因此,恐怕雨水或泥会弄脏骑乘者的脚。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跨坐型车辆,其能够减少雨水或泥水等到达骑乘者的脚的情况发生。于是,本专利技术人想到,将延出部的端部配置在比侧方前部盖部更靠车宽方向的内方侧。本专利技术人藉由上述想到的技术方案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跨坐型车辆包含:车体框架,其具有头管部;前轮,其被支持在前述车体框架上;前壳部,其具备中央前部盖部与左右一对的侧方前部盖部;及,车灯,其被配置在前述前壳部中。该中央前部盖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前述前轮的上方且在前述头管部的前方,并且该中央前部盖部具有比前轮轴位于车辆更前方的部分。该左右一对的侧方前部盖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比前述中央前部盖部更靠车宽方向的外方侧。其中,前述车灯上下方向的长度比左右方向的宽度更大。前述中央前部盖部和前述侧方前部盖部被形成为分开的构件,在前述中央前部盖部与前述侧方前部盖部之间形成自前述前壳部的前方侧朝向后方侧延伸的分割线。前述侧方前部盖部包含车灯开口,以配置前述车灯。前述车灯开口具有:内缘,其自前述车灯开口的上端延伸到被形成在内方侧且前方侧上的第一前端部的前端;外缘,其自前述车灯开口的上端延伸到第二前端部的前端,该前端比前述上端更靠前方侧且比前述第一前端部被形成在更靠外方侧且更后方侧上;及,架桥部,其连接前述第一前端部与前述第二前端部。前述中央前部盖部具有自前述中央前部盖部的中央前端部延伸到外方侧且后方侧的延出部。前述延出部比前述侧方前部盖部的前述第二前端部被配置在车宽方向的更靠内方侧,且以与前述架桥部重迭的方式被配置在前述架桥部的外方侧。在速克达型车辆等的跨坐型车辆中的车宽相当有限,藉由此构成,车灯开口上下方向的长度比左右方向的宽度更大,所以利用大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而能够以设置大的车灯的方式,来大幅获取车灯的视认面积以提高被视认性。亦即,不需要增大车宽就能够提高车灯的被视认性。又,前壳部被分割成复数个盖部。亦即,前壳部包含中央前部盖部与左右一对的侧方前部盖部。中央前部盖部和左右一对的侧方前部盖部是分开的构件。这样将前壳部加以分割成分开的构件,相较于专利文献1的前壳部这样的大的构件且以一体的单一构件来形成的构成,由中央前部盖部及侧方前部盖部所构成的前壳部的制造容易性及设计自由度被提升。进一步,如果为了大幅获取车灯的视认总面积以尽量提高被视认性而将架桥部变细,该架桥部作为车灯开口的一部分且位于边缘部,则恐怕有侧方前部盖部的刚性降低的问题。针对此问题,藉由将从中央前部盖部的中央前端部延伸到外方侧且后方侧的延出部以与架桥部重迭的方式配置在架桥部的外方侧,而能够补强侧方前部盖部的刚性。藉由此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车灯的被视认性,且兼顾侧方前部盖部的刚性。又,针对如果设置延出部,所造成的雨水或混杂在雨水中的泥会顺着行进风且沿着中央前部盖部的延出部而容易地到达侧方前部盖部的问题,藉由将延出部配置在比侧方前部盖部的第二前端部更靠车宽方向的内方侧而在延出部与第二前端部之间形成的段差,能够抑制沿着延出部流动的雨水或泥进一步流动到第二前端部的外方。藉由此设计,能够克服延出部的设置问题,亦即克服沿着延出部流动的雨水或泥恐怕会弄脏骑乘者的脚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跨坐型车辆中,前述车灯包含灯壳部,前述灯壳部优选包含凹部,该凹部被配置在前述延出部的上方,且朝向车辆内方侧凹入。藉由此构成,针对雨水或混杂在雨水中的泥会顺着行进风且沿着中央前部盖部的延出部而容易地到达车灯的灯壳部,并往灯壳部的更后方流动,造成雨水或泥恐怕会弄脏骑乘者的脚的问题,藉由被配置在延出部的上方且在灯壳部上朝向车辆内方侧凹入的凹部,使雨水或泥从灯壳部被剥离而暂时累积在凹部,并因为自身的重量而沿着延出部流动到下方,所以能够抑制已到达灯壳部的雨水或泥流动到凹部的更后方。藉由此设计,能够克服延出部的设置问题,亦即克服沿着延出部流动的雨水或泥恐怕会弄脏骑乘者的脚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跨坐型车辆中,前述车灯优选包含方向灯部和位置灯部。又,在前视车辆时,前述方向灯部和前述位置灯部优选被配置在上下方向上;在侧视车辆时,前述位置灯部和前述方向灯部优选被配置在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坐型车辆,其包含:车体框架,其具有头管部;前轮,其被支持在前述车体框架上;前壳部,其具备中央前部盖部与左右一对的侧方前部盖部,该中央前部盖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前述前轮的上方且在前述头管部的前方,并且该中央前部盖部具有比前轮轴位于车辆更前方的部分,该左右一对的侧方前部盖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比前述中央前部盖部更靠车宽方向的外方侧;及,车灯,其被配置在前述前壳部中;其中,前述车灯上下方向的长度比左右方向的宽度更大;前述中央前部盖部和前述侧方前部盖部被形成为分开的构件,在前述中央前部盖部与前述侧方前部盖部之间形成自前述前壳部的前方侧朝向后方侧延伸的分割线;前述侧方前部盖部包含车灯开口,以配置前述车灯;前述车灯开口具有:内缘,其自前述车灯开口的上端延伸到被形成在内方侧且前方侧的第一前端部的前端;外缘,其自前述车灯开口的上端延伸到第二前端部的前端,该第二前端部的前端比前述车灯开口的上端更靠前方侧且比前述第一前端部被形成在更靠外方侧且后方侧;及,架桥部,其连接前述第一前端部与前述第二前端部;前述中央前部盖部具有自前述中央前部盖部的中央前端部延伸到外方侧且后方侧的延出部;前述延出部比前述侧方前部盖部的前述第二前端部被配置在车宽方向的更靠内方侧,且以与前述架桥部重叠的方式被配置在前述架桥部的外方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坐型车辆,其包含:车体框架,其具有头管部;前轮,其被支持在前述车体框架上;前壳部,其具备中央前部盖部与左右一对的侧方前部盖部,该中央前部盖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前述前轮的上方且在前述头管部的前方,并且该中央前部盖部具有比前轮轴位于车辆更前方的部分,该左右一对的侧方前部盖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比前述中央前部盖部更靠车宽方向的外方侧;及,车灯,其被配置在前述前壳部中;其中,前述车灯上下方向的长度比左右方向的宽度更大;前述中央前部盖部和前述侧方前部盖部被形成为分开的构件,在前述中央前部盖部与前述侧方前部盖部之间形成自前述前壳部的前方侧朝向后方侧延伸的分割线;前述侧方前部盖部包含车灯开口,以配置前述车灯;前述车灯开口具有:内缘,其自前述车灯开口的上端延伸到被形成在内方侧且前方侧的第一前端部的前端;外缘,其自前述车灯开口的上端延伸到第二前端部的前端,该第二前端部的前端比前述车灯开口的上端更靠前方侧且比前述第一前端部被形成在更靠外方侧且后方侧;及,架桥部,其连接前述第一前端部与前述第二前端部;前述中央前部盖部具有自前述中央前部盖部的中央前端部延伸到外方侧且后方侧的延出部;前述延出部比前述侧方前部盖部的前述第二前端部被配置在车宽方向的更靠内方侧,且以与前述架桥部重叠的方式被配置在前述架桥部的外方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前述车灯包含灯壳部,前述灯壳部包含凹部,该凹部被配置在前述延出部的上方,且朝向车辆内方侧凹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前述车灯包含方向灯部和位置灯部;在前视车辆时,前述方向灯部和前述位置灯部被配置在上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隆庄江仁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