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中造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47019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纤维素生产行业粘稠物料造粒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中造粒装置。该水中造粒装置包括一反应釜,在反应釜的出料口连接一第一管路,在反应釜下方的第一管路上设有一第一阀门,第一管路的后端与一泵体的进口相连,泵体的出口与一设于泵体后方的曲管的进口相连,在泵体后方的曲管前段设有一网板,在网板后方的曲管上方垂直连接一第二管路,在第二管路上设有一第二阀门,第二管路后方的曲管的弯曲段呈间隔的n型状,在曲管后端的下方设有一洗涤釜。该水中造粒装置结构合理、设计科学、保证物料充分硬化、避免进入洗涤釜后粘壁及形成大块料,达到均匀颗粒。

Water granul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ick material granulation in the cellulose production industry, in particular to a granulation device in water. The water granulating device comprises a reaction kettle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discharge pipe in the reactor, the reaction kettle below the first pipelin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valve, the first import pipeline is connected with a pump body, pump body and a pump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export of the rear of the curved pipe inlet. The front is provided with a screen in the rear of the pump body is connected with a vertical curved pipe, pipe line second above the screen behind the song, in the second pipelin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valve, second rear pipe bending section of curved pipes is n shape intervals, under the curved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back washing kettle. The granulating device in the water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scientific design, sufficient hardening of the material, avoidance of sticking to the washing pot and forming large blocks, and even granu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中造粒装置(一)
本技术涉及纤维素生产行业粘稠物料造粒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中造粒装置。(二)
技术介绍
在纤维素生产企业,水不溶性粘稠物料的造粒一般依靠氮气压力压送,通过喷淋管压条进入水中硬化,在搅拌状态下料条容易挂壁、粘连,形成条状或块状料,不利于均匀硬化、成粒和洗涤,给生产后处理带来很大困难。(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设计科学的水中造粒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水中造粒装置,包括一反应釜,在反应釜的出料口连接一第一管路,在反应釜下方的第一管路上设有一第一阀门,第一管路的后端与一泵体的进口相连,泵体的出口与一设于泵体后方的曲管的进口相连,在泵体后方的曲管前段设有一网板,在网板后方的曲管上方垂直连接一第二管路,在第二管路上设有一第二阀门,第二管路后方的曲管的弯曲段呈间隔的n型状,在曲管后端的下方设有一洗涤釜。所述网板固设于曲管内部并与曲管前段相垂直设置;在网板上均匀布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为圆孔。所述泵体为转子泵。曲管的弯曲段的弯曲角度均为90°。所述曲管的长度为12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水中造粒装置将反应釜内的粘稠料液通过泵体输送至充水的曲管内,首先经曲管上设置的网板的网孔,粘稠物料成条并进入正在曲线流动的水中,由于曲管的垂直弯曲以及较长的管长,可充分延长物料输送的距离,保证物料充分硬化,通过曲线断条,减少了物料成条后之间的粘连,同时保证了物料颗粒更小更均匀,避免进入洗涤釜后粘壁及形成大块料,达到均匀颗粒,为灰分的洗涤、物料的硬化提供有利条件。该水中造粒装置也减少了人工,避免了浪费,提高了产品质量。(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反应釜,2第一管路,3第一阀门,4泵体,5曲管,6网板,7第二管路,8第二阀门,9洗涤釜。(五)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附图1所示,该水中造粒装置包括一反应釜1,在反应釜1的出料口连接一第一管路2,在反应釜1下方的第一管路2上设有一第一阀门3,第一管路2的后端与一泵体4的进口相连,泵体4的出口与一设于泵体后方的曲管5的进口相连,在泵体4后方的曲管5前段设有一网板6,在网板6后方的曲管5上方垂直连接一第二管路7,在第二管路7上设有一8,第二管路7后方的曲管5的弯曲段呈间隔的n型状,在曲管5后端的下方设有一洗涤釜9。所述网板6固设于曲管5内部并与曲管前段相垂直设置;在网板6上均匀布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为圆孔。所述泵体4为转子泵。曲管5的弯曲段的弯曲角度均为90°。所述曲管的长度为12米。网板6与曲管5采用密封焊接相连,网板6与曲管5中物料输送方向相垂直设置。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在反应釜的粘稠物料进入第一管路2之前,打开第二阀门8,使水由第二管路7进入曲管5内,然后打开第一阀门3和泵体4,粘稠物料便由反应釜被抽入第一管路2内进而进入曲管5,由于曲管5内设置的网板6上的网孔的阻挡,粘稠物料顺利通过网板6上的网孔并在出网板6后成条,逐渐硬化并在水体流动下沿曲管运动,本装置的曲管5长度适合,在曲管5内的n型状弯曲结构碰触下,条状物料断裂成均匀、较小的颗粒,为后续处理中灰分的洗涤、物料的硬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技术未详述之处,均为本
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中造粒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反应釜,在反应釜的出料口连接一第一管路,在反应釜下方的第一管路上设有一第一阀门,第一管路的后端与一泵体的进口相连,泵体的出口与一设于泵体后方的曲管的进口相连,在泵体后方的曲管前段设有一网板,在网板后方的曲管上方垂直连接一第二管路,在第二管路上设有一第二阀门,第二管路后方的曲管的弯曲段呈间隔的n型状,在曲管后端的下方设有一洗涤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中造粒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反应釜,在反应釜的出料口连接一第一管路,在反应釜下方的第一管路上设有一第一阀门,第一管路的后端与一泵体的进口相连,泵体的出口与一设于泵体后方的曲管的进口相连,在泵体后方的曲管前段设有一网板,在网板后方的曲管上方垂直连接一第二管路,在第二管路上设有一第二阀门,第二管路后方的曲管的弯曲段呈间隔的n型状,在曲管后端的下方设有一洗涤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孙建刚张纪涛吴振奇张明
申请(专利权)人:泰安瑞泰纤维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