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李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4476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于在楼梯拖动的可折叠行李箱,包括所述行李箱包括第一箱体和套设在第一箱体上的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背面设置有滚轮和履带。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可在非连续性地面进行拖动,类输送带的结构设计使得即使在楼梯这种空间的运输非常省力,而且能适应不同装载重量的可折叠行李箱,当装载物体不是很重,或者只是短暂性地需要垮台阶搬运时,可将第二箱体推回第一箱体内部,外表简洁大方。

A trun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oldable suitcase stairs are easy to drag, including the suitcase comprises a first box body and second box set in the first box, the first box are arranged on the back wheel and track.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drag in non continuous ground, structure design of conveyor belt that even in the stair space transportation very convenient, but also can adapt to the different loading weight of the folding suitcase, when the loading of objects is not very heavy, or just short of need to collapse when handling steps can be. The first second box back to the inside of the box, the appearance of simple and eleg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李箱
本技术涉及行李箱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在非连续性地面进行运输的行李箱。
技术介绍
现有的行李箱,一般由轮子和提手、背带等构成移动配件;但这样的行李箱往往只适合在平地上拖动/推动,但要跨过台阶,甚至是多台阶,如楼梯等,往往比较困难,特别是装载了密度较大的货物时情况更为严峻。而且在空运过程中,小规格的行李箱可随身携带,而大规格的行李箱则只能托运,而在此情况下,如若携带的物品不多,则势必造成成本的上升(托运费),以及还可能因为托运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暴力挑拣而造成内置物品的破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非连续性地面进行拖动,省力,而且能适应不同装载重量的可折叠行李箱。为了满足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设计一种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箱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第二箱体可在第一箱体的腔体内拉伸;所述第一箱体由第一本体和第一盖板组成,所述第一盖板固接在第一本体的背面,所述第一盖板设置有第一卡扣,第一盖板的长度足够覆盖住第一本体的侧面和正面,与设置在第一本体上的第二卡扣相配合;所述第一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拖动轮;所述第一本体设置有拉杆;所述第一箱体的背面设置有多组滚轮,所述滚轮外套设置有履带;所述第二箱体由第二本体和第二盖板组成,所述第二盖板一端固设在第二本体正面的一侧,另一端通过拉链与第二本体正面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本体两边侧面的上部设置有第三卡扣,所述第二本体的上部的两侧设置有与第三卡扣相配合的第四卡扣,第三卡扣和第四卡扣的设计,目的在于当第二箱体缩入第一箱体的腔体内部时进行固定,防止松动;所述第一本体内部两侧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凸槽,所述第二本体内部两侧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一凸槽相配合的第二凸槽,第一凸槽和第二凸槽的设计目的在于防止第二本体的过度拖出,起到限位作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本体外部两侧侧面的上部设置为斜平面,斜平面设计是为了当第二箱体拖出时,结合处更加美观。本技术的工作方式;使用中,当装载少量的物件,则将第二箱体缩入第一箱体的内部,通过第三卡扣和第四卡扣的配合,将第二箱体固定在第一箱体内部,此时再将第一盖板盖住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正面,通过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将盖板固定。当装载的物体较多或者较重时,则将第二箱体拉出,依靠设置在第二箱体底面的滚轮和履带,可在楼梯上拉动。本技术的优点:可在非连续性地面进行拖动,类输送带的结构设计使得即使在楼梯这种空间的运输非常省力,而且能适应不同装载重量的可折叠行李箱,当装载物体不是很重,或者只是短暂性地需要垮台阶搬运时,可将第二箱体推回第一箱体内部,便于运输,携带方便,而且外表简洁大方,不会有明显的结合缝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图3中有:1——第一本体;2——第二本体;3——第二盖板;4——拉链;5——第一凸槽;6——第二凸槽;7——斜平面;8——滚轮;9——履带;10——第一盖板;11——第一卡扣;12——第二卡扣;13——拉杆;14——拖动轮;15——第一卡扣;16——第二卡扣。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设计一种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箱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第二箱体可在第一箱体的腔体内拉伸;所述第一箱体由第一本体1和第一盖板10组成,所述第一盖板10固接在第一本体1的背面,所述第一盖板10设置有第一卡扣1511,第一盖板10的长度足够覆盖住第一本体1的侧面和正面,与设置在第一本体1上的第二卡扣1612相配合;所述第一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拖动轮14;所述第一本体1设置有拉杆13;所述第一箱体的背面设置有多组滚轮8,所述滚轮8外套设置有履带9;所述第二箱体由第二本体2和第二盖板3组成,所述第二盖板3一端固设在第二本体2正面的一侧,另一端通过拉链4与第二本体2正面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本体1两边侧面的上部设置有第三卡扣,所述第二本体2的上部的两侧设置有与第三卡扣相配合的第四卡扣,第三卡扣和第四卡扣的设计,目的在于当第二箱体缩入第一箱体的腔体内部时进行固定,防止松动;所述第一本体1内部两侧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凸槽5,所述第二本体2内部两侧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一凸槽5相配合的第二凸槽6,第一凸槽5和第二凸槽6的设计目的在于防止第二本体2的过度拖出,起到限位作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本体1外部两侧侧面的上部设置为斜平面7,斜平面7设计是为了当第二箱体拖出时,结合处更加美观。本技术的工作方式;使用中,当装载少量的物件,则将第二箱体缩入第一箱体的内部,通过第三卡扣和第四卡扣的配合,将第二箱体固定在第一箱体内部,此时再将第一盖板10盖住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正面,通过第一卡扣1511和第二卡扣1612将盖板固定。当装载的物体较多或者较重时,则将第二箱体拉出,依靠设置在第二箱体底面的滚轮8和履带9,可在楼梯上拉动。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箱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第二箱体可在第一箱体的腔体内拉伸;所述第一箱体由第一本体和第一盖板组成,所述第一盖板固接在第一本体的背面,所述第一盖板设置有第一卡扣,第一盖板的长度足够覆盖住第一本体的侧面和正面,与设置在第一本体上的第二卡扣相配合;所述第一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拖动轮;所述第一本体设置有拉杆所述第一箱体的背面设置有多组滚轮,所述滚轮外套设置有履带;所述第二箱体由第二本体和第二盖板组成,所述第二盖板一端固设在第二本体正面的一侧,另一端通过拉链与第二本体正面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本体两边侧面的上部设置有第三卡扣,所述第二本体的上部的两侧设置有与第三卡扣相配合的第四卡扣;所述第一本体内部两侧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凸槽,所述第二本体内部两侧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一凸槽相配合的第二凸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箱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第二箱体可在第一箱体的腔体内拉伸;所述第一箱体由第一本体和第一盖板组成,所述第一盖板固接在第一本体的背面,所述第一盖板设置有第一卡扣,第一盖板的长度足够覆盖住第一本体的侧面和正面,与设置在第一本体上的第二卡扣相配合;所述第一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拖动轮;所述第一本体设置有拉杆所述第一箱体的背面设置有多组滚轮,所述滚轮外套设置有履带;所述第二箱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清远鹰堡箱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