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壳体组件和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4149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电连接器组件的连接器壳体组件,包括连接器壳体和配合连接器壳体,二者被配置为在第一位置、通过沿着插塞方向朝向彼此移动而在相应的连接部分处彼此连接。连接器壳体还包括在电缆方向上开口的用于电缆的电缆侧插座,配合连接器壳体包括在接触方向上开口的用于电缆接触侧插座和/或至少一个接触元件,两个插座位于相应的连接器壳体中的与连接部分相对的端部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包括连接器壳体组件的电连接器组件。在第二位置,连接器壳体或配合连接器壳体中的一个相对于第一位置围绕插塞方向旋转。在第一位置,电缆方向和接触方向基本上彼此垂直,而在第二位置,电缆方向和接触方向基本上彼此平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壳体组件和电连接器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电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组件,其包括连接器壳体和配合连接器壳体,该连接器壳体和配合连接器壳体构造为通过沿着插塞方向朝向彼此移动而在相应的连接部分处在第一位置彼此连接,连接器壳体还包括用于电缆的电缆侧插座,插座开口在电缆方向上,并且配合连接器壳体包括用于电缆和/或至少一个接触元件的接触侧插座,插座开口在接触方向上,两个插座位于相应连接器壳体中与连接部分相对的端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具有连接器壳体和在连接器壳体内的电导体的电连接器,具有配合连接器壳体的电配合连接器和配合电导体。连接器被配置为通过沿着插塞方向朝向彼此移动而在相应的连接部分处在第一位置彼此连接,连接器壳体还包括在电缆方向上的电缆侧插座开口并且接收电导体,并且配合连接器壳体包括在接触方向上的接触侧插座开口并且接收配合电导体,这两个插座位于相应连接器壳体中的连接部分相对的端部。
技术介绍
连接器壳体组件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如果它们被配置为用于电角度(eletricalangle)连接器,则它们构造为用于在第一位置插入,并且不适于在允许不同插塞角度的构造中使用。为了获得不同的插塞角度,必须应用另一连接器壳体组件或至少另一附加的连接器壳体。在具有90°的插塞角度的电连接器的情况下,接触销可以不从电缆侧插入到连接器壳体中。因此,现有技术的接触销需要几个部件或需要模制到连接器壳体中。包括多个部件的接触销具有较高的接触电阻,导致可以由这样的角度的插头传输的功率的减小。此外,如果期望180°的角度,则需要将附加的90°插头结合到系统中。附加的元件也增加接触电阻。因此,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需要许多部件,导致成本增加、还导致接触电阻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壳体组件,其可以通用地应用于不同的插塞位置,而不需要附加的元件。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可以适于在接触销和/或配合连接器的电缆与电连接器的电缆之间具有90°或180°的角度,而不需要附加的元件并且不增加电连接器组件的接触电阻。这些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壳体组件中得到实现,其中,连接器壳体组件包括适于在第二位置插入在一起的连接器壳体和配合连接器壳体,其中,在第二位置,连接器壳体或配合连接器壳体相对于第一位置围绕插塞方向旋转。在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壳体组件中,在第一位置,电缆方向和接触方向基本上彼此垂直,而在第二位置,电缆方向和接触方向基本上彼此平行。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组件通过提供适于在第二位置插入在一起的连接器壳体和配合连接器壳体来解决上述问题,其中,在第二位置,连接器壳体或配合连接器壳体中的一个相对于第一位置围绕插塞方向旋转,并且在第一位置,接收在电缆侧插座中的电导体和接收在接触侧插座中的配合电导体基本上彼此垂直,而在第二位置,它们基本上彼此平行。在下文中,还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实施例。各自独立有利的各个特征可以任意地彼此组合。在连接器壳体组件的优选实施例中,电缆方向和插塞方向相对于彼此成至少约45°的角度和/或接触方向和插塞方向彼此成至少约45°的角度。如果两个壳体在它们的插座之间产生至少约135°的角度,则是优选的。如果在每个壳体的两个插座之间提供至少约135°的相同角度,则在第一位置,至少约45°的方向上的两个相等的角度变化可以加起来到方向上的至少约90°的变化。另一方面,如果在壳体插座之间具有至少约135°的角度的两个壳体在第二位置插入在一起,则由连接器壳体引入的方向上的角度变化可以补偿由配合连接器壳体引入的方向上的角度变化,因为对于两个壳体,方向上的角度变化是相反的。通过选择(a)电缆方向和插塞方向以及(b)接触方向和插塞方向之间的不同角度,可以获得插塞位置,其中,获得的电缆方向和接触方向可以是不同于90°和180°的角度。然而,在两个可能的位置,电缆方向和接触方向之间的角度不等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中的角度。在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一有利实施例中,提供了连接器插入件和/或配合连接器插入件,其适于分别逆着电缆方向和/或接触方向插入相应的壳体中,连接器插入件包括电缆侧部分和连接器侧部分,配合连接器插入件包括接触侧部分和连接器侧部分,如果连接器插入件和/或配合连接器插入件安装到相应的壳体,则连接器插入件和/或配合连接器插入件从连接部分延伸到位于相应的壳体中与连接部分相对的端部处的插座。将连接器插入件安装到连接器壳体中和/或将配合连接器插入件安装到配合连接器壳体中的不同方式是可能的。两个壳体可以实施为一个部件。在单件式(one-piece)壳体的情况下,连接器插入件例如从电缆侧或从连接侧插入到连接器壳体中,连接侧被限定为位于连接部分处的插座打开朝向的侧。配合连接器插入件可以类似地插入到配合连接器壳体中,即从连接侧或从电缆侧插入。此外,连接器壳体和/或配合连接器壳体可以包括两个部件,其中,在连接器插入件和/或配合连接器插入件的组装期间,所述插入件插入到相应的壳体的一个部件中,并且相应的壳体的第二部件可以通过闭合壳体而附接到相应的壳体的第一部件。将连接器插入件和/或配合连接器插入件并入到相应的壳体中的另一种可能性是将连接器插入件和/或配合连接器插入件直接模制到相应的壳体中,即相应的壳体围绕连接器插入件和/或配合连接器插入件模制。在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入件的电缆侧部分和连接侧部分和/或配合连接器插入件的接触侧部分和连接侧部分相对于彼此成至少约135°的角度。需要注意的是,术语“至少约135°”表示插入件的部分所跨越的角度的某些变化可以不是正好135°,而是可以在+/-几度的范围内变化。优选地,连接器插入件和配合连接器插入件在插入件的相应部分之间具有相同的角度。如果电缆方向和接触方向之间偏离90°或180°的角度是优选的,则插入件的不同部分之间的角度可以不同于所述135°。如果连接器插入件或配合连接器插入件中的一个具有在至少约135°的角度的两个部分,则也可以获得电缆方向和接触方向之间偏离90°和180°的角度,其中,相应的第二插入件的部分可以在基本上不同的角度。连接器插头的电缆侧部分和/或配合连接器插入件的接触侧部分可以仅包括电缆的剥离部分。该剥离部分可以包括所述电缆的暴露的芯部。电缆的所述芯部可以提供必要的弯曲,以便获得至少约135°的角度。然而,连接器插入件和/或配合连接器插入件可以实施为单独部分,包括彼此之间具有至少约135°的固定角度的两个部分。连接器插入件和/或配合连接器插入件可以包括弯曲区域,允许设置相应插入件的两个部分之间的角度。在这种情况下,剥离的电缆的芯部可以附接到插入件的已经弯曲的区域或可以与相应插入件的一部分被动弯曲。在电连接器组件的另一实施例中,有利的是,连接器插入件和/或配合连接器插入件包括屏蔽件,屏蔽件具有用于接收电缆的电缆凹部和用于接收在相应的壳体中的内部连接器壳体和/或配合连接器壳体的内部壳体凹部,电缆凹部和内部壳体凹部彼此成至少约135°的角度。如果屏蔽件示出与插入件围绕的角度相同的角度,则是优选的。通过相同的角度,插入件和屏蔽件之间的间隙可以被最小化,还使得这样的电连接器组件所需的空间最小化。连接器插入件和/或配合连接器插入件的屏蔽件可以完全围绕相应的插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连接器壳体组件和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组件(2)的连接器壳体组件(1),所述连接器壳体组件包括连接器壳体(3)和配合连接器壳体(5),所述连接器壳体和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被配置为在第一位置(7)通过沿着插塞方向(11)朝向彼此移动而在相应的连接部分(13)彼此连接,所述连接器壳体(3)还包括用于电缆(33)的电缆侧插座(23),所述电缆侧插座(23)在电缆方向(19)上开口,并且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5)包括用于电缆(33)和/或至少一个接触元件(51)的接触侧插座(25),所述接触侧插座(25)在接触方向(21)上开口,两个插座(23、25)位于与相应的连接器壳体(3、5)中的连接部分(13)相对的端部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3)和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5)适于在第二位置(9)插入在一起,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9),所述连接器壳体(3)或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5)中的一个相对于所述第一位置(7)围绕所述插塞方向(11)旋转,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7),所述电缆方向(19)和所述接触方向(21)基本上彼此垂直,而在所述第二位置(9),所述电缆方向(19)和所述接触方向(21)基本上彼此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1.23 IN 6291/CHE/20151.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组件(2)的连接器壳体组件(1),所述连接器壳体组件包括连接器壳体(3)和配合连接器壳体(5),所述连接器壳体和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被配置为在第一位置(7)通过沿着插塞方向(11)朝向彼此移动而在相应的连接部分(13)彼此连接,所述连接器壳体(3)还包括用于电缆(33)的电缆侧插座(23),所述电缆侧插座(23)在电缆方向(19)上开口,并且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5)包括用于电缆(33)和/或至少一个接触元件(51)的接触侧插座(25),所述接触侧插座(25)在接触方向(21)上开口,两个插座(23、25)位于与相应的连接器壳体(3、5)中的连接部分(13)相对的端部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3)和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5)适于在第二位置(9)插入在一起,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9),所述连接器壳体(3)或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5)中的一个相对于所述第一位置(7)围绕所述插塞方向(11)旋转,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7),所述电缆方向(19)和所述接触方向(21)基本上彼此垂直,而在所述第二位置(9),所述电缆方向(19)和所述接触方向(21)基本上彼此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方向(19)和所述插塞方向(11)彼此成至少约45°的角度,和/或所述接触方向(21)和所述插塞方向(11)彼此成至少约45°的角度。3.一种电连接器组件(2),包括具有连接器壳体(3)和在所述连接器壳体(3)内的电导体(157)的电连接器(4)、具有配合连接器壳体(5)和在配合连接器壳体(5)内的配合电导体(159)的电配合连接器(6),所述连接器(4、6)被配置为在第一位置(7)通过沿着插塞方向(11)朝向彼此移动而在相应的连接部分(13)彼此连接,所述连接器壳体(3)还包括在电缆方向(19)上开口、并且接收所述电导体(157)的电缆侧插座(23),并且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5)包括在接触方向(21)上开口、并且接收所述配合电导体(159)的接触侧插座(25),两个插座(23、25)位于与相应的连接器壳体(3、5)中的连接部分(13)相对的端部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3)和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5)适于在第二位置(9)插入在一起,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9),所述连接器壳体(3)或所述配合连接器壳体(5)中的一个相对于所述第一位置(7)围绕插塞方向(11)旋转,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7),接收在所述电缆侧插座(23)中的电导体(157)和接收在所述接触侧插座(25)中的配合电导体(159)基本上彼此垂直,而在所述第二位置(9),它们基本上彼此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2),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连接器插入件(67)和/或配合连接器插入件(45),其适于分别逆着所述电缆方向(19)和/或所述接触方向(21)插入到相应的壳体(3、5)中,所述连接器插入件(67)包括电缆侧部分(128)和连接器侧部分(1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维什瓦纳思F威特洛克M里斯汀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连接印度私有有限公司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印度,I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