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4127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及移动终端,所述电池包括:电芯、电池保护板、以及部设在所述电池保护板上的电池连接器组,所述电池连接器组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电池连接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池采用多电池连接器并联,通过分散充电电流可以显著降低电池连接器的热损耗,改善发热,进而可以承受更高的充电电流,增进快充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及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个人移动终端设备越来越普及,性能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移动终端高性能高耗电的发展,移动终端中使用的电池的容量也越来越高。随之带动快速充电技术的发展及普及。为了实现快速充电,充电电流越来越大,这就要求电池连接器所能承受的电流越来越大,随之其产生的热损耗就会越来越高。而电池连接器产生的热量经过温度热传递到元器件,会造成快充失效。现有技术中避免热量传递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将电池连接器远离元器件部署,防止电池连接器的高温热传递到元器件,造成快充失效,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电池连接器的部署示意图,图中100为电池保护板,110为电池连接器。然而,由于移动终端内部空间有限,远离元器件部署电池连接器受空间限制,所以,隔热效果不尽人意。所以,如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避免电池连接器产生高热的方案,成为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以便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电池及移动终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芯、电池保护板、以及部设在所述电池保护板上的电池连接器组,所述电池连接器组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电池连接器。可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池中,所述电池连接器组包括两个并联连接的电池连接器。可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池中,每个所述电池连接器均包括正、负极引脚、温度检测引脚和数据引脚。可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池中,所述电池保护板包括:PTC过流温度保护器、控制保护芯片和电子开关;所述PTC过流温度保护器的一端与电芯的正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控制保护芯片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控制保护芯片的第二端与并联连接的各电池连接器的正极引脚相连,所述控制保护芯片的第三端与电子开关的第三端相连;所述电子开关的第一端与电芯的负极相连,所述电子开关的第二端与并联连接的各电池连接器的负极引脚、温度检测引脚和数据引脚相连。可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池中,所述电子开关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MOS开关电路。可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池中,所述并联相连的各MOS开关电路均包括两个过充电控制开关管,两个所述过充电控制开关管连接,所述过充电控制开关管内部设置有二极管,所述二极管正方向与放电回路的方向相同。可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池中,所述过充电控制开关管为MOSFET管。可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池中,所述PTC过流温度保护器为PTC热敏电阻。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电池。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池采用多电池连接器并联,通过分散充电电流可以显著降低电池连接器的热损耗,改善发热,进而可以承受更高的充电电流,增进快充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池保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电池保护板上部署并联的两个电池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电池保护板的结构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电池保护板的具体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芯、电池保护板、以及部设在所述电池保护板上的电池连接器组,所述电池连接器组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电池连接器。优选为两个电池连接器并联,如图2所示,为在电池保护板上部署两个并联的电池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200为电池保护板,210为并联的两个电池连接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利用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的原理,将充电电流分散到两个电池连接器上,从而减小单个电池连接器发热,有利于大电流快速充电。具体的,假设快充输入电流为5A,电池连接器内阻为0.002Ω,当前采用单个电池连接器方案时,单个电池连接器承受2.5A的电流,消耗电能Q=5A*5A*0.002Ω*T(时间)=0.05W*T(时间);当采用两个并联的电池连接器方案时,每个电池连接器承受2.5A的电流,每个电池连接器消耗电能Q=2.5A*2.5A*0.002Ω*T(时间)=0.0125W*T(时间)。可见,并联电池连接器的电能损耗远小于单个连接器方案。所以,通过分散充电电流可以显著降低电池连接器的热损耗,改善发热,进而可以承受更高的充电电流,增进快充体验。下面通过对电池保护板的结构进行阐述,用以更清楚的说明在电池保护板上部署并联连接的电池连接器的具体实现方式。本实施例中,电池保护板主要包括:PTC过流温度保护器310、控制保护芯片320和电子开关330,电池连接器组340部署在电池保护板上。如图3所示,所述PTC过流温度保护器310一端与电芯的正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控制保护芯片320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控制保护芯片320的第二端与电池连接器组340的正极引脚相连,所述控制保护芯片320的第三端与电子开关330的第三端相连;所述电子开关330的第一端与电芯的负极相连,所述电子开关330的第二端与电池连接器组340的负极引脚、温度检测引脚和数据引脚相连。优选地,为了降低能耗,所述电子开关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MOS开关电路,优选为两个。优选地,PTC过流温度保护器为PTC热敏电阻。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图3所示电池保护板的结构框架下的具体电路结构图,由图可以看出并联相连的两个MOS开关电路均包括两个过充电控制开关管,两个所述过充电控制开关管连接,所述过充电控制开关管内部设置有二极管,所述二极管正方向与放电回路的方向相同。其中,过充电控制开关管为MOSFET管。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电池。可选地,移动终端的主板上设有与所述电池中并联连接的各电池连接器对接的第三电池连接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从移动终端的改进之处进行了阐述,对于移动终端的其他已知部件,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尽说明。另外,由于实施例一中已经对电池的结构及功能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此不再重复赘述。由于本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包含实施例一所述的电池,所以也必然能够达到实施例一所能达到的效果。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其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实施例二而言,由于其包含实施例一的内容,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实施例一的部分说明即可。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池及移动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电池保护板、以及部设在所述电池保护板上的电池连接器组,所述电池连接器组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电池连接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电池保护板、以及部设在所述电池保护板上的电池连接器组,所述电池连接器组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电池连接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连接器组包括两个并联连接的电池连接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池连接器均包括正、负极引脚、温度检测引脚和数据引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保护板包括:PTC过流温度保护器、控制保护芯片和电子开关;所述PTC过流温度保护器的一端与电芯的正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控制保护芯片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控制保护芯片的第二端与并联连接的各电池连接器的正极引脚相连,所述控制保护芯片的第三端与电子开关的第三端相连;所述电子开关的第一端与电芯的负极相连,所述电子开关的第二端与并联连接的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阙明学
申请(专利权)人: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