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池均匀布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93544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池均匀布水系统,包括进水管线、回水管线和分隔垂帘阵列,该分隔垂帘阵列含有呈规则的行列排布的多个分隔垂帘(1),分隔垂帘(1)为两端开放的直立的筒状结构,该进水管线含有进水干管(2)和多条进水支管(3),该回水管线含有回水干管(4)和多条回水支管(5),进水支管(3)位于该分隔垂帘阵列的下方,回水支管(5)位于该分隔垂帘阵列的上方,每个分隔垂帘(1)与至少两条流向相反的进水支管(3)相对应,每个分隔垂帘(1)与至少两条流向相反的回水支管(5)相对应。该水池均匀布水系统能够提高蓄水池内循环系统的均匀性和平稳度。

Uniform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water tank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ool of uniform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including water pipelines, water return pipeline and separated. The array of a plurality of partition. The partition curtain arrays containing a regular arrangement of the ranks (1), (1) for separating Chuilian upright cylindrical structure with two open ends, the water inlet pipe comprises a water inlet pipe (2) and a water inlet pipe (3), the return pipeline containing backwater main pipe (4) and a plurality of return branch (5), water inlet pipe (3) is located below the partition curtain array, return branch (5) is located above the partition curtain array, each separated by water (1). Branch contrary to at least two flows (3) corresponding to each separate Chuilian (1) return branch contrary to at least two (5) to the corresponding. The uniform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of the tank can improve the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circulatory system in the reservo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池均匀布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能布水
,具体的是一种水池均匀布水系统。
技术介绍
水池蓄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迷宫式、隔膜式、多蓄冷水罐式和自然分层式。多槽混合型又称迷宫型,是将蓄水储槽分隔成多个单元槽,单元槽间有序地采用堰或连通管连接,迂回曲折的流道减少回流热水和冷水的界面面积,以此减少斜温层体积。但其结构复杂、耗材多,热工性能也并不理想。该槽型为利用建筑物地下结构时较常用的方式。空、实槽多槽切换型由两个以上储槽组成,一个储存冷水,一个储存回流热水,可确保冷温水不混合,由于该型必须设置一个空水槽,增加一次投资和维护费用,管理及运行控制较为复杂,其应用范围较窄。自然分层式是利用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及冷水密度大,热水密度小,冷热水之间可以保持分层的状态。温度自然分层型(垂直流向型)借助于水的密度差异实现回流热水与槽内冷水的分隔,其结构简单,无须人工建造的隔离设施。水的导热系数(λ=0.59W/m·k)低于常用建材(如混凝土,其λ=0.98W/m·k),因此,只需蓄冷槽内水温分层稳定,其冷热水的混合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目前常见的温度分层型蓄能水流分配装置的结构形式有同程管网、同心套管、配水盘、帽形稳流及周向蜗壳渐变等。在分层型水蓄冷储槽中,为使水以重力流或活塞流平稳地导入槽内(或由槽内引出),其关键是需在储槽的冷温水进口处设置稳流散流器,使水按不同温度相应的密度差异依次分层,形成并维持一个稳定的斜温层,以确保水流在储槽内均匀分配,扰动小。此斜温层流体力学特性可由弗鲁德准数(Fr)所决定,同时也受雷诺数(Re)的影响。自然分层散流分配管布水设置多为八角型、连续水平缝隙型、辐射圆盘型、条形等。以上各种方法的布水设置,有的由于布水管较长,布水强度受沿程阻力影响,均匀性欠佳。有的(如条形布水)由于单位长度流量过大的不能满足雷诺数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蓄水池内循环系统的均匀性和平稳度,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池均匀布水系统,该水池均匀布水系统采用相向布置进水管和回水管的布置方案,每个进水管和回水管安装流量计和调节阀,实现每根水管的水量的精确控制。同时在水池内通过设置分隔垂帘的方案,实现水池内部分隔成多个独立的小型蜂巢结构,实现每个蜂巢内水量相等,消除各个蜂巢内水流量的不均性。多个布水器的对称布置,实现了单个蜂巢内水流量的均匀分布,实现蜂巢内水的活塞流动,避免上下层水形成对流和混合。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池均匀布水系统,包括进水管线、回水管线和分隔垂帘阵列,该分隔垂帘阵列含有呈规则的行列排布的多个分隔垂帘,分隔垂帘为两端开放的直立的筒状结构,该进水管线含有进水干管和多条进水支管,该回水管线含有回水干管和多条回水支管,进水支管位于该分隔垂帘阵列的下方,回水支管位于该分隔垂帘阵列的上方,每个分隔垂帘与至少两条流向相反的进水支管相对应,每个分隔垂帘与至少两条流向相反的回水支管相对应。该进水管线含有两条进水干管,两条进水干管分别为第一进水干管和第二进水干管,在以X、Y、Z为坐标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条进水干管均沿X轴方向设置,每条进水支管均沿Y轴方向设置,与所述第一进水干管连接的进水支管的流向为Y轴的正方向,与所述第二进水干管连接的进水支管的流向为Y轴的负方向。与所述第一进水干管连接的两个相邻的进水支管之间的距离相同,与所述第二进水干管连接的两个相邻的进水支管之间的距离相同,每个分隔垂帘与两条流向相反进水支管相对应。该进水管线含有两条回水干管,两条回水干管分别为第一回水干管和第二回水干管,在以X、Y、Z为坐标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条回水干管均沿X轴方向设置,每条回水支管均沿Y轴方向设置,与所述第一回水干管连接的回水支管的流向为Y轴的正方向,与所述第二回水干管连接的回水支管的流向为Y轴的负方向。与所述第一回水干管连接的两个相邻的回水支管之间的距离相同,与所述第二回水干管连接的两个相邻的回水支管之间的距离相同,每个分隔垂帘与两条流向相反回水支管相对应。进水支管连接有间隔设置的多根进水布水支管,回水支管连接有间隔设置的多根回水布水支管,在以X、Y、Z为坐标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进水布水支管和回水布水支管均沿X轴方向设置,进水布水支管的中部与进水支管连接,进水布水支管的两端均设有溢流布水器,回水布水支管的中部与回水支管连接,回水布水支管的两端均设有逆向溢流布水器。进水布水支管位于该分隔垂帘阵列的下方,回水布水支管位于该分隔垂帘阵列的上方,进水布水支管与回水布水支管上下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分隔垂帘与两条流向相反的进水支管相对应,每个分隔垂帘与四根进水布水支管和八个溢流布水器相对应,每个分隔垂帘与两条流向相反的回水支管相对应,每个分隔垂帘与四根回水布水支管和八个逆向溢流布水器相对应,溢流布水器与逆向溢流布水器上下一一对应设置。溢流布水器含有布水器壳体和连接头,布水器壳体为顶端朝下底端朝上的锥筒形结构,布水器壳体的底部设有均流挡板,布水器壳体的顶端通过连接头与进水布水支管的端部连接。沿布水器壳体的轴线方向,布水器壳体的侧壁含有多列环缝,每列所述环缝均含有沿布水器壳体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列的多条弧形割缝,溢流布水器内的流体能够穿过均流挡板和弧形割缝流出。逆向溢流布水器与溢流布水器互为镜像,所述进水管线能够实现回水功能,所述回水管线能够实现进水功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布水器内设均流挡板,增大布水面积、降低水流速,水流速度比常规布水器降低80%,且使水流速更加均匀,以达到池内水流静态分层,平稳上升。2、同时将水池用分隔垂帘分为若干个小布水系统,形成类似蜂窝状的结构,大幅度减少水池内水流的横向干扰,同时能够精细的对池水进行控制,满足水循环过程中新水平稳注入水池,水池内的水平稳的排出的目的,达到动态平稳的水循环。3、进水管和回水管采用相向的布置方式,能够消除单根进水因延程阻力损失造成的各个出水点水流量不等的现象,实现单个蜂巢内水流量的相等。4、每根进水管安装流量计和调节阀,实现每个进水管流量的精确控制。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水池均匀布水系统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水池均匀布水系统的左视图。图3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进水管线的俯视图。图5是回水管线的俯视图。图6是溢流布水器与进水布水支管连接的主视图。图7是溢流布水器与进水布水支管连接的俯视图。图8是溢流布水器的剖视图。图9是布水器壳体的展开图。图10是第一种均流挡板的俯视图。图11是第二种均流挡板的俯视图。1、分隔垂帘;2、进水干管;3、进水支管;4、回水干管;5、回水支管;6、进水布水支管;7、回水布水支管;8、溢流布水器;9、逆向溢流布水器;11、布水器壳体;12、连接头;13、均流挡板;14、弧形割缝;21、水面;22、水池壁;23、流量计;24、调节阀;25、阀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水池均匀布水系统,包括进水管线、回水管线和分隔垂帘阵列,该分隔垂帘阵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水池均匀布水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池均匀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均匀布水系统包括进水管线、回水管线和分隔垂帘阵列,该分隔垂帘阵列含有呈规则的行列排布的多个分隔垂帘(1),分隔垂帘(1)为两端开放的直立的筒状结构,该进水管线含有进水干管(2)和多条进水支管(3),该回水管线含有回水干管(4)和多条回水支管(5),进水支管(3)位于该分隔垂帘阵列的下方,回水支管(5)位于该分隔垂帘阵列的上方,每个分隔垂帘(1)与至少两条流向相反的进水支管(3)相对应,每个分隔垂帘(1)与至少两条流向相反的回水支管(5)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池均匀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均匀布水系统包括进水管线、回水管线和分隔垂帘阵列,该分隔垂帘阵列含有呈规则的行列排布的多个分隔垂帘(1),分隔垂帘(1)为两端开放的直立的筒状结构,该进水管线含有进水干管(2)和多条进水支管(3),该回水管线含有回水干管(4)和多条回水支管(5),进水支管(3)位于该分隔垂帘阵列的下方,回水支管(5)位于该分隔垂帘阵列的上方,每个分隔垂帘(1)与至少两条流向相反的进水支管(3)相对应,每个分隔垂帘(1)与至少两条流向相反的回水支管(5)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池均匀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进水管线含有两条进水干管(2),两条进水干管(2)分别为第一进水干管和第二进水干管,在以X、Y、Z为坐标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条进水干管(2)均沿X轴方向设置,每条进水支管(3)均沿Y轴方向设置,与所述第一进水干管连接的进水支管(3)的流向为Y轴的正方向,与所述第二进水干管连接的进水支管(3)的流向为Y轴的负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池均匀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进水干管连接的两个相邻的进水支管(3)之间的距离相同,与所述第二进水干管连接的两个相邻的进水支管(3)之间的距离相同,每个分隔垂帘(1)与两条流向相反进水支管(3)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池均匀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进水管线含有两条回水干管(4),两条回水干管(4)分别为第一回水干管和第二回水干管,在以X、Y、Z为坐标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条回水干管(4)均沿X轴方向设置,每条回水支管(5)均沿Y轴方向设置,与所述第一回水干管连接的回水支管(5)的流向为Y轴的正方向,与所述第二回水干管连接的回水支管(5)的流向为Y轴的负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池均匀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回水干管连接的两个相邻的回水支管(5)之间的距离相同,与所述第二回水干管连接的两个相邻的回水支管(5)之间的距离相同,每个分隔垂帘(1)与两条流向相反回水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明山郝冰金锐姜学宜蔡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诚华宇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