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排水管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3510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排水管道结构,包括管体和设置于管体内部的漏斗组件;所述漏斗组件包括:可伸入所述管体内部的杯状本体,其顶部的开口处设置有限位部,其底部向上凸出形成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贯穿设置有通水口;所述环形凸台与杯状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容纳槽;以及设置于所述环形凸台的台面上并将所述通水口罩住的引流罩,所述引流罩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一个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的外侧呈倾斜设置,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引流罩内部连通的入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砂石直接流到排水管道内。

Building drainage pipelin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uilding drainage pipe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tube body and a tube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funnel component; the funnel assembly includes: a cup-shaped body extends into the interior of the body, a set opening at the top of the bottom of the protruding upward into an annular convex central; the annular bulge is arranged through the water inlet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the annular accommodating groove is formed between the inner wall of the annular lug and a cup-shaped body; and is arranged on the annular lug on the surface and the drainage cover of the through nozzle cover, the drainage cover is arranged on the lateral wall an annular flange; the outer side of the annular flange is inclined, and the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communicated with internal drainage cover. The utility model can prevent the sand and stone from flowing directly into the drainage pipeline to a certain ext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排水管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排水设计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建筑排水管道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达到排水的目的,楼层的顶部一般都设置有排水管道。然而在雨水的冲刷下,会有很多的砂石会随着水流直接流入到排水管道内,日积月累,容易造成排水管道内出现堵塞的情况。因此,目前常用的手段是在排水管道的管口处安装地漏,来过滤砂石等杂质。但是地漏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会严重影响排水管道的排水能力,虽有部分地漏能够调节开口大小,但这样又会影响过滤的性能。因此,基于以上问题,有必要提出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排水管道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砂石直接流到排水管道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排水管道结构,包括管体和设置于管体内部的漏斗组件;所述漏斗组件包括:可伸入所述管体内部的杯状本体,其顶部的开口处设置有限位部,其底部向上凸出形成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贯穿设置有通水口;所述环形凸台与杯状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容纳槽;以及设置于所述环形凸台的台面上并将所述通水口罩住的引流罩,所述引流罩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一个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的外侧呈倾斜设置,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引流罩内部连通的入水口。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在安装时,直接将杯状本体放入到管体内,杯着本体开口处的限位部能够卡在管口处,使得杯状本体不会继续下降。当砂石随着水流进入到杯状本体内时,部分砂石会直接落入到环形容纳槽内时,另一部分砂石会落到引流罩上,并沿着引流罩的外壁以及环形凸缘的外壁向下流动,直至流入到环形容纳槽内。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入水口是设置在环形凸缘的底部的,砂石并不会从入水口流入到引流罩内部。当杯状本体内的水位逐渐上涨,直至到达入水口的位置时,水会直接从入水口处进入到引流罩内部,并通过该通水口流入到管体内。优选地,所述入水口的内侧向上凸出形成环形阻挡部。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当环形容纳槽内的砂石逐渐堆满,并逐渐上升至入水口的高度时,由于砂石在水流的带动下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所以有可能会因为随着水流横向移动,直接从入水口进入到引流罩内部;因此,通过设置该环形阻挡部,则能够抬高入水口的实际高度,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避免砂石跃过入水口。优选地,所述环形容纳槽的内壁上以及环形凸台的外壁上从上至下依次交错设置有环形引流板。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由于水流在环形容纳槽内会有向上的一个回流特性,会带着砂石向上提升,从而有可能会带着砂石从入水口进入到引流罩内部;本技术通过设置该环形引流板,使得砂石能够沿着环形挡流板逐步向环形容纳槽的底部流动,即使在水流的带动下,也不容易再升起。优选地,所述环形容纳槽的槽底呈贯穿设置;所述杯状本体的底部外侧还可拆卸连接有底托;所述底托的中部具有与所述通水口对应的通道。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当砂石堆积到一定量时,可将整个杯状本体从管体中取出,然后将底托从杯状本体上取下来,砂石即可直接从杯状本体的底部掉出。优选地,所述杯状本体靠近其底部的周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底托的上端面具有与之适配的内螺纹槽。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实现底托与杯状本体的螺纹连接,拆装非常方便。优选地,所述管体的管口处设置有环形基台,所述环形基台的台面上设置有重量传感器;所述环形基台的内部还设置有提示装置,所述提示装置包括电源电路、比较电路以及声光提示电路;其中,所述比较电路与重量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接收并将重量传感器输出的重量检测信号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相应的比较信号;所述声光提示电路与比较电路电连接,用于接收并根据所述比较信号作出提示;所述电源电路用于向重量传感器、比较电路和提示电路提供VCC电压。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杯状本体的限位部压在环形基台上的重量传感器上,进而重量传感器能够检测杯状本体的重量;因此,当环形容纳槽内的砂石堆积到一定的程度,使得整个杯状本体的重量达到预设值,比较器则输出相应的比较信号,触发声光提示电路工作。优选地,所述比较电路包括比较器和基准电路,所述基准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输入VCC电压,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与重量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反相端与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连接点电连接。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当重量传感器输出的重量检测信号高于由基准电路输出的预设值时,比较器则输出高电平的比较信号。优选地,所述声光提示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蜂鸣器以及LED灯;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比较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以接收比较信号,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蜂鸣器、LED灯串联后接至VCC电压。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当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接收到高电平的比较信号时导通,使得蜂鸣器和LED灯通电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建筑排水管道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实施例1中引流罩的另一种结构图;图3为实施例2中建筑排水管道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2中比较电路的电路图;图5为实施例2中提示电路的电路图。附图标记:1、管体;11、环形基台;111、安装腔;2、杯状本体;21、限位部;22、环形凸台;221、通水口;23、环形容纳槽;3、引流罩;31、环形凸缘;311、入水口;32、环形阻挡部;4、环形引流板;5、底托;51、通道;6、重量传感器;7、电池槽;100、提示装置;110、比较电路;120、声光提示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实施例1:参照图1,一种建筑排水管道结构,包括管体1和设置于管体1内部的漏斗组件;漏斗组件包括杯状本体2和引流罩3;其中,杯状本体2用于伸入到管体1内,且其顶部的开口处设置有限位部21,该限位部21卡在管体1的管口处,使得杯状本体2的位置能够保持在靠近管口处的位置。杯状本体2的底部向上凸出形成环形凸台22,该环形凸台22与杯状本体2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容纳槽23,该环形容纳槽23用于容纳从杯状本体2的开口处流入的砂石。另外,在环形凸台22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贯穿设置有通水口221,用于供水流通过。环形容纳槽23的槽底呈贯穿设置;杯状本体2的底部外侧还可拆卸连接有底托5,具体是,杯状本体2靠近其底部的周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底托5的上端面具有与之适配的内螺纹槽。另外,底托5的中部具有与通水口221对应的通道51,使得水流能够穿过底托5继续流入到管体1内。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砂石随着水流上升,在环形容纳槽23的内壁上以及环形凸台22的外壁上从上至下依次交错设置有环形引流板4;通过设置环形引流板4,能够对砂石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引流罩3设置于环形凸台22的台面上,并将通水口221罩住。引流罩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环形凸缘31;该环形凸缘31的外侧呈倾斜设置,底部设置有与引流罩3内部连通的入水口311;另外,该入水口311的内侧向上凸出形成环形阻挡部32,可进一步地抬高入水口311的实际高度。本实施例中,图1给出了引流罩3的其中一种示例性结构,引流罩3的顶部呈锥形设置,使得砂石不会堆积在引流罩3的顶部;环形凸缘31也呈锥形,使得砂石能够沿着环形凸缘31的侧面下落。另外,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建筑排水管道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排水管道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管体(1)和设置于管体(1)内部的漏斗组件;所述漏斗组件包括:可伸入所述管体(1)内部的杯状本体(2),其顶部的开口处设置有限位部(21),其底部向上凸出形成环形凸台(22);所述环形凸台(22)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贯穿设置有通水口(221);所述环形凸台(22)与杯状本体(2)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容纳槽(23);以及设置于所述环形凸台(22)的台面上并将所述通水口(221)罩住的引流罩(3),所述引流罩(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一个环形凸缘(31);所述环形凸缘(31)的外侧呈倾斜设置,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引流罩(3)内部连通的入水口(3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排水管道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管体(1)和设置于管体(1)内部的漏斗组件;所述漏斗组件包括:可伸入所述管体(1)内部的杯状本体(2),其顶部的开口处设置有限位部(21),其底部向上凸出形成环形凸台(22);所述环形凸台(22)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贯穿设置有通水口(221);所述环形凸台(22)与杯状本体(2)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容纳槽(23);以及设置于所述环形凸台(22)的台面上并将所述通水口(221)罩住的引流罩(3),所述引流罩(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一个环形凸缘(31);所述环形凸缘(31)的外侧呈倾斜设置,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引流罩(3)内部连通的入水口(3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排水管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入水口(311)的内侧向上凸出形成环形阻挡部(3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排水管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环形容纳槽(23)的内壁上以及环形凸台(22)的外壁上从上至下依次交错设置有环形引流板(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排水管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环形容纳槽(23)的槽底呈贯穿设置;所述杯状本体(2)的底部外侧还可拆卸连接有底托(5);所述底托(5)的中部具有与所述通水口(221)对应的通道(5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排水管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杯状本体(2)靠近其底部的周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底托(5)的上端面具有与之适配的内螺纹槽。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星蓝德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