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排水功能的路沿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3476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路沿石结构,包括:路沿石体,路沿石体设置在道路结构与绿化结构之间;其中路沿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水平路沿石单元及垂直路沿石单元;排水孔,排水孔贯穿设置在垂直路沿石单元上;溢流堰,溢流堰设置在水平路沿石单元上,溢流堰与垂直路沿石单元间隔设置,溢流堰与垂直路沿石单元之间的间隙形成截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可将路面径流引排入机非隔离带和路旁绿地中,截留和沉积垃圾和径流中大颗粒污染物,大大提升了机非隔离带等绿地的削减路面径流污染、减缓道路径流产生速率、涵养地下水的功能,从而减少降雨初期的径流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并减缓路面径流的产峰速率和径流总量,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

Road side stone structure with drainage functio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rainage function along the stone structure, including: Lu Yanshi, the road set along the stone body between the road structure and greening structure; the road along the stone road connecting the body including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units along the stone road edge stone unit; drainage hole, drainage hole is arranged in the through the vertical curb unit; the weir overflow weir is arranged on the horizontal road along the stone unit, overflow weir and vertical road stone set along the unit interval gap between the overflow weir and vertical road along the stone cell formation interception groov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the surface runoff into the isolation zone and lead off the roadside green space, large particle retention and deposition of garbage and pollutants, greatly enhance the non isolation zone Green function cut road runoff pollution and slow down the path to flow rate and Groundwater Conservation, so as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initial rainfall runoff on the river water quality, and reduce production peak road runoff rate and total runoff, with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concep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排水功能的路沿石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路沿石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排水和截污功能的路沿石结构。
技术介绍
路沿石由石料或混凝土浇筑成型,是路面的组成部分之一。目前所用传统路沿石功能单一,高而封闭,仅考虑到保护路沿石内部的绿地,而未利用绿地对径流污染的削减和入渗道路径流的自然功能。对于一些降雨量大的城市,硬质化的路面和传统路沿石形式,将造成降雨期间径流的快速产生和快速排放,极易造成城市积水甚至内涝,从而影响道路期间道路交通通畅和行人安全;初期径流直接排入排水管道,最终进入自然河道,将影响河道水质,造成河道黑臭等问题。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推行,市政行业亟待发展改进原有装置及设施。目前具有排水功能的路沿石已经出现,如专利号CN201220231998公开的一种路沿石,但未与绿地结合运用,将道路径流导入机非隔离带等绿地中;并且不具备沉砂、截留污染物的功能,不能截留浓度较高的降雨初期的径流污染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排水能力,能够将道路径流排入机非隔离带等绿地内,同时具有沉砂、截留污染物功能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路沿石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路沿石结构,包括:路沿石体,所述路沿石体设置在道路结构与绿化结构之间;其中所述路沿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水平路沿石单元及垂直路沿石单元;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贯穿设置在所述垂直路沿石单元上;溢流堰,所述溢流堰设置在所述水平路沿石单元上,所述溢流堰与所述垂直路沿石单元间隔设置,所述溢流堰与所述垂直路沿石单元之间的间隙形成截污槽。优选地,所述排水孔设置在所述垂直路沿石单元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点。优选地,所述排水孔在垂直方向上的最低点的标高与所述道路结构的路面标高一致。优选地,所述排水孔在垂直方向上的最低点的高程为10厘米~25厘米。优选地,所述排水孔的形状为方形、矩形或圆形,所述排水孔的孔径为8厘米~15厘米。优选地,在所述排水孔内靠近所述道路结构的一侧设有格栅。优选地,所述格栅的间隙为1厘米~4厘米。优选地,所述截污槽的宽度为5厘米~10厘米。优选地,所述溢流堰顶至所述截污槽底的高程为5厘米~10厘米,所述溢流堰的厚度为3厘米~5厘米。优选地,所述路沿石体设置在路沿石垫层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可将路面径流引排入机非隔离带和路旁绿地中,并截留和沉积垃圾和径流中大颗粒污染物,大大提升了机非隔离带等绿地的削减路面径流污染、减缓道路径流产生速率、涵养地下水的功能,从而减少降雨初期的径流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并减缓路面径流的产峰速率和径流总量,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具有排水功能的路沿石结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有排水功能的路沿石结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中:1-道路结构2-垂直路沿石单元3-排水孔4-截污槽5-绿地结构6-路沿石垫层7-水平路沿石单元8-溢流堰9-格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如图1所示,本技术涉及的路沿石结构安装在路沿石垫层6上,包括带截污槽4的路沿石体(由垂直路沿石单元2和水平路沿石单元7构成)。垂直路沿石单元2侧面设有排水孔3,排水孔3贯穿路沿石,截污槽4设置于水平路沿石单元7贴近机机非隔离带等绿地结构5的一侧表面底部,从而使道路积水能够通过排水孔3流入截污槽4内,当截污槽4内水位升至最高水位,雨水开始从一端溢流堰8溢流进入机非隔离带等绿地结构5中。如附图3所示,为保证道路积水的顺利流入,道路结构1的路面标高应与排水孔3最低点标高平齐。排水孔3最大孔径为8厘米~15厘米,可根据需要设置为方形、矩形或圆形。排水孔3靠道路一侧设有格栅9,格栅9为防腐材质,间隙为1厘米~4厘米。如附图2所示,路沿石主体尺寸500×100×300毫米;截污槽4宽度为5厘米~10厘米,截污槽4底至排水孔3底的高程为10厘米~25厘米。如附图2所示,溢流堰8厚度为3厘米~5厘米,溢流堰8顶至截污槽4底的高程为5厘米~10厘米,且溢流堰8顶低于排水孔3底。针对道路两侧设置有机非隔离带和路旁绿地的城市道路,在降雨初期,排水孔3可将初期道路径流排入截污槽4中,截污槽4提供给雨水一定的停留时间,可沉积污染物浓度高的初期道路径流,具有沉砂、截污的功能;当截污槽4内径流深度高于截污槽4的溢流堰8时,径流可疏导至机非隔离带和路旁绿地,大大提升了机非隔离带等绿地的削减路面径流污染、减缓道路径流产生速率、涵养地下水的功能,从而减少降雨初期的径流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并减缓路面径流的产峰速率和径流总量,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技术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排水功能的路沿石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路沿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沿石体,所述路沿石体设置在道路结构与绿化结构之间;其中所述路沿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水平路沿石单元及垂直路沿石单元;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贯穿设置在所述垂直路沿石单元上;溢流堰,所述溢流堰设置在所述水平路沿石单元上,所述溢流堰与所述垂直路沿石单元间隔设置,所述溢流堰与所述垂直路沿石单元之间的间隙形成截污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路沿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沿石体,所述路沿石体设置在道路结构与绿化结构之间;其中所述路沿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水平路沿石单元及垂直路沿石单元;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贯穿设置在所述垂直路沿石单元上;溢流堰,所述溢流堰设置在所述水平路沿石单元上,所述溢流堰与所述垂直路沿石单元间隔设置,所述溢流堰与所述垂直路沿石单元之间的间隙形成截污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路沿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设置在所述垂直路沿石单元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路沿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在垂直方向上的最低点的标高与所述道路结构的路面标高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路沿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在垂直方向上的最低点的高程为10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捷韩忠陈铭辉孙丽翟袁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宏波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韵水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