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3349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导轨架、安装在导轨架上并沿导轨架上下移动的吊笼、安装在导轨架底部的减震支座,在导轨架和吊笼之间设有电缆导架、沿导轨架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若干电缆护圈、沿导轨架高度方向滑动的电缆滑车、固定电缆臂;所述电缆护圈包括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一端设置有整体呈U形的护圈,护圈的U形口两端垂直紧贴在支撑臂的侧壁上,护圈与支撑臂整体呈“卩”形,支撑臂与护圈之间形成通道,护圈包括U形口两端的弧形弯管,两个弧形弯管对称设置,两弧形弯管之间留有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升降装置拖拽电缆线容易引起电缆断裂或缠绕事故,从而引发质量事故及中断施工操作的问题。

Lif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ifting device,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that includes a guide rail frame, installed on the rail frame and moving along the cage, installed in the bottom of the guide frame bearing guide rail frame, the guide frame and the cag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cable guide rail frame, along the height direction interval arrangement. Some cable retainer, along the height direction of the sliding rail frame cable pulley, cable fixed arm; the cable retainer includes a support arm, wherein one end of the support arm is provided with a whole U shaped retainer retainer at both ends of the U shaped mouth close to the vertical support arm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retainer and the support arm is \groups tips\ the whole passage is formed between the support arm and the retainer retainer includes both ends of U pipe arc shaped mouth, two curved pipe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there are openings between two curved pipe.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s that the existing lifting device can cause cable breakage or winding accidents by dragging and pulling the cable wires, thereby causing quality accidents and interrupting the construction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降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装备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当中,升降机作为物料及人员垂直运输和输送的主要工具,承担着重要的输送任务。由于施工建筑的基础配套设施还没来得及完成,因此在升降机上下过程中,为了维持供给的驱动电源,沿导轨架上下的施工升降机或升降机驱动体需要拖着长长的电缆线,并且电缆线的长度直接决定了升降机的直线位移高度。由于单位长度的电缆重量已经很大,并且施工的楼层高度较高,因此,升降机或其驱动体拖拽较长的一段电缆,在拖长的电缆线自身重量较大的情况下,不仅增加了升降难度,同时也不利于安全,容易引起电缆断裂或缠绕事故,从而引发质量事故及中断施工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装置,能有效减轻拖拽电缆线对升降装置升降性能的影响,减少因电缆断裂或缠绕引发的故障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升降装置,包括导轨架、安装在导轨架上并沿导轨架上下移动的吊笼、安装在导轨架底部的减震支座,在导轨架和吊笼之间设有电缆导架、沿导轨架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若干电缆护圈、沿导轨架高度方向滑动的电缆滑车、固定电缆臂;所述电缆护圈包括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一端设置有整体呈U形的护圈,护圈的U形口两端垂直紧贴在支撑臂的侧壁上,护圈与支撑臂整体呈“卩”形,支撑臂与护圈之间形成通道,护圈包括U形口两端的弧形弯管,两个弧形弯管对称设置,两弧形弯管之间留有开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缆从导轨架的底部沿着导轨引至固定电缆臂处,然后再从固定电缆臂引出缠绕在电缆滑车上,再由电缆滑车引出至吊笼上的电缆导架上,最后电缆与吊笼上的驱动机构连接以便供电。电缆依次穿过电缆导架、电缆护圈、电缆滑车和固定电缆臂,使得电缆被限制住,避免向外晃动引起缠绕。电缆滑车相当于动滑轮,电缆导架对电缆提供的牵引力只相当于电缆和电缆滑车总重量的一半,大大降低了电缆对吊笼的影响。同时,当吊笼上升时,电缆滑车在电缆的抬力作用下沿着导轨架上升;当吊笼下降时,电缆滑车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着导轨架下降,使得电缆一直处于绷直状态,避免电缆因松弛弯曲打结或缠绕。而电缆护圈不仅能够将电缆限位住,而且其开口能够方便电缆穿过被限制在电缆护圈内较佳的,所述弧形弯管的末端顶部水平设置有防止电缆线脱出的封闭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防止电缆线脱出。较佳的,所述封闭组件包括固定于弧形弯管端部的连接板二和与所述连接板二连接的橡胶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板不仅能够对电缆线起到限制作用,并且,在将电缆穿进电缆护圈内的时候,由于橡胶板具有的弹性,其操作十分便捷。较佳的,所述所述连接板二上设置有钉孔,所述橡胶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钉孔对应的穿孔,通过螺栓穿过钉孔和穿孔配合螺母将橡胶板和连接板二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将橡胶板连接于连接板二上。较佳的,所述橡胶板的下方设有垫板,垫板上对应螺栓位置设有钉孔,螺栓的末端通过垫圈和螺母固定,橡胶板被垫板和连接板二夹持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橡胶板的安装更加稳固。较佳的,两个弧形弯管端部的橡胶板交错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两个橡胶板能够重叠,从而将开口完全遮挡。综上所述,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对电缆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拖拽的电缆晃动到导轨架发生缠绕;2、组成的零件可制成标准件,批量生产,成本低;3、结构简单,现场使用安装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缆导架的正视图;图3为电缆导架的右视图;图4为电缆导架的俯视图;图5为电缆护圈的正视图;图6为电缆护圈的右视图;图7为电缆护圈的仰视图;图8为图7中C-C向的局部剖视图;图9为图1中A-A向的剖视图;图10为电缆滑车的正视图;图11为电缆滑车的左视图;图12为图10中D-D向的剖视图;图13为图10中E-E向的剖视图;图14为图1中B-B向的剖视图。图中:1、吊笼;2、电缆导架;21、连接板一;211、通孔;22、第一电缆卡座;220、压线板;2201、线槽;2202、翼板;23、导线管;231、直管一;232、弯管;233、直管二;24、托架;241、矩形槽;25、第二电缆卡座;251、压线板A;252、压线板B;253、线孔;26、肋板;3、电缆护圈;31、支撑臂;32、护圈;321、弧形弯管;3211、开口;322、封闭组件;3221、连接板二;3222、橡胶板;3223、垫板;33、U型螺栓;34、通道;4、电缆滑车;41、车框;411、横管;412、立管;413、斜管;42、滚轮支架;421、支撑管;422、遮板;4221、半圆形开口;43、滚轮组件;431、滚轮;4311、滚轮槽;432、轴杆;44、滑轮组件;441、滑轮架;4411、顶管;4412、中管;4413、连接管;4414、底管;4415、填块;44151、螺纹孔;442、滑轮组;4421、滑轮;44211、凹槽;44212、减重孔;44213、滑轮槽;4422、轴承;4423、滑轮轴;45、护板;46、挡板;461、圆杆;47、连接板三;5、固定电缆臂;6、导轨架;61、导轨;62、水平腹杆;7、减震支座;8、电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升降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导轨架6、安装在导轨架6上并沿导轨架6上下移动的吊笼1、安装在导轨架6底部的减震支座7。导轨架6由四根竖直的圆形导轨61,导轨61之间设有水平腹杆62。在导轨架6和吊笼1之间设有电缆导架2、电缆护圈3、电缆滑车4、固定电缆臂5,电缆导架2固定在吊笼1上,若干电缆护圈3等距地固定在导轨架6上,电缆滑车4安装在导轨架6的上并可沿导轨61上下移动,固定电缆臂5固定在导轨架6的中部。电缆8从导轨架6的底部沿着导轨61引至固定电缆臂5处,然后再从固定电缆臂5引出缠绕在电缆滑车4上,再由电缆滑车4引出至吊笼1上的电缆导架2上,最后电缆8与吊笼1上的驱动机构连接以便供电。参考图2和图3,电缆导架2包括连接板一21,连接板一21为矩形的两个角剪切形成近似梯形的钢板。在梯形的连接板一21上底中央、下底两端各设有一个钉孔,共计三个。在下底的两钉孔之间、偏向连接板的中心设有一个通孔211,通孔211为圆形孔,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如矩形孔,通孔211与电缆8的形状相适应。参考图3和图4,垂直于连接板一21设有第一电缆卡座22,第一电缆卡座22位于连接板一21的通孔211处,第一电缆卡座22包括包括两块相同的压线板220,压线板200为中心凹陷成线槽2201的不锈钢板,线槽2201的形状为弧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如矩形、梯形等,线槽2201的两侧延伸有平的翼板2202,翼板2202的两端设有两个钉孔,上下两个压线板220对齐扣合,并通过螺栓和螺母紧固。压线板220水平设置,并且下方的压线板220贴合连接板一21的端头与连接板一21通过焊接固定。参考图3和图4,第一电缆卡座22的另一端连接有导线管23,导线管23由与第一电缆卡座22下方的压线板220焊接固定的直管一231、与直管一231另一端焊接的弯管232、与弯管232的另一端焊接的直管二233组成,弯管232为90°弯头,直管一231、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升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架(6)、安装在导轨架(6)上并沿导轨架(6)上下移动的吊笼(1)、安装在导轨架(6)底部的减震支座(7),在导轨架(6)和吊笼(1)之间设有电缆导架(2)、沿导轨架(6)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若干电缆护圈(3)、沿导轨架(6)高度方向滑动的电缆滑车(4)、固定电缆臂(5);所述电缆护圈(3)包括支撑臂(31),所述支撑臂(31)的一端设置有整体呈U形的护圈(32),护圈(32)的U形口两端垂直紧贴在支撑臂(31)的侧壁上,护圈(32)与支撑臂(31)整体呈“卩”形,支撑臂(31)与护圈(32)之间形成通道(34),护圈(32)包括U形口两端的弧形弯管(321),两个弧形弯管(321)对称设置,两弧形弯管(321)之间留有开口(32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架(6)、安装在导轨架(6)上并沿导轨架(6)上下移动的吊笼(1)、安装在导轨架(6)底部的减震支座(7),在导轨架(6)和吊笼(1)之间设有电缆导架(2)、沿导轨架(6)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若干电缆护圈(3)、沿导轨架(6)高度方向滑动的电缆滑车(4)、固定电缆臂(5);所述电缆护圈(3)包括支撑臂(31),所述支撑臂(31)的一端设置有整体呈U形的护圈(32),护圈(32)的U形口两端垂直紧贴在支撑臂(31)的侧壁上,护圈(32)与支撑臂(31)整体呈“卩”形,支撑臂(31)与护圈(32)之间形成通道(34),护圈(32)包括U形口两端的弧形弯管(321),两个弧形弯管(321)对称设置,两弧形弯管(321)之间留有开口(32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弯管(321)的末端顶部水平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友明闫新康陈建王云坡赵光赵友光陈建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九虹中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