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承导轨的电梯系统门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92848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6:37
本申请涉及支承导轨的电梯系统门框。其中,一种示例性电梯门框包括槛部件和头部件。多个侧柱部件大致垂直于槛部件和头部件。多个导轨托架被支承在槛部件、头部件或其中一个侧柱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上。导轨托架构造成容纳导轨的一部分。

Elevator system door frame supporting rail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levator system door frame that supports a guide rail. In particular, an exemplary elevator door frame includes a sill member and a head member. A plurality of side column members are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sill member and the head member. A plurality of guide rails are supported on at least one of the sill member, the head member, or one of the side column members. The guide rail is configured to receive a portion of the guide ra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承导轨的电梯系统门框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980158048.2、申请日为2009年3月13日、专利技术名称为“支承导轨的电梯系统门框”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申请涉及支承导轨的电梯系统门框。
技术介绍
电梯系统典型地包括轿厢,其在井道内竖直地移动以在建筑物中的各层之间运送乘客、货物或两者。部分地通过安装在井道中的导轨确定轿厢遵循的路径。在井道内安装导轨且将它们对齐在合适的位置上是安装电梯系统的较耗时的一个方面。例如,导轨必须相对于彼此被对齐且竖直地在井道内垂准。另外,导轨位置必须相对于沿着井道安装在各个楼梯平台的入口设定。导轨和入口的相对位置确定了电梯轿厢相对于在各个楼梯平台的入口的位置。在这些位置处具有正确的对齐对在电梯轿厢门和井道门之间实现充分的门接合而言是必须的。另外,电梯轿厢相对于楼梯平台必须精确地定位,以便于乘客在楼梯平台和电梯轿厢的内部之间移动。在电梯轿厢结构和入口结构之间仍然保持足够小的间隙的同时,必须有足够的间隙和对齐以便电梯轿厢能够移动穿过井道。已经存在对各种结构的建议以利于相对于电梯入口安装轿厢导轨。一些此类装置包括从入口沿着导轨应定位的井道的侧壁延伸的托架。在美国专利No.7,147,086中显示了一个此类示例。可用来定位基于门口的导轨的工具显示在公开的申请WO2006/054982中。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示例性电梯门框包括槛部件、头部件和多个侧柱部件。多个导轨托架被支承在槛部件、头部件或其中一个侧柱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上。导轨托架构造成容纳导轨的一部分。一种示例性电梯系统包括井道。多个门框包括槛部件、头部件和侧柱部件,该多个门框被支承在沿着井道的选定的壁的选定位置处,使得在第一楼梯平台处的其中一个头部件和不同的第二楼梯平台处的相邻的其中一个槛部件之间存在竖直的间距。多个导轨通过门框沿着选定的壁支承在希望的位置上。一种安装电梯系统构件的示例性方法包括将各自具有头部件、槛部件和侧柱部件的门框沿着井道的选定的壁安装在选定位置上。通过将导轨支承在安装好的门框上而将导轨沿着选定的壁的紧固在期望位置上。由以下详细描述,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所公开的示例的各种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伴随详细描述的附图可简述如下。附图说明图1示意性地图示了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设计的门框的示例性电梯系统的选定部分。图2是图1的示例的选定部分的顶部正视图。图3是一种示例性电梯系统装置的选定部分的正视图。图4示意性地图示了一种示例性安装过程的一部分。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电梯系统20的所选择的部分。井道的壁22包括多个开口24,它们可用于建立从楼梯平台或建筑物楼层26至电梯系统的进口点。图1中的图示是从井道内侧的视角所见,且示例性井道壁22是井道的前壁。门框30与各个开口24相关。在该图示的示例中,各个门框包括主头32、主槛34及侧柱部件36和38。在此示例中部分地通过门头40、门槛部件42及门侧柱44和46形成完成的门口。如从图示中能够理解的,头和槛被水平地定向,而侧柱部件都被竖直地定向。门框30包括导轨托架50,用于将导轨52紧固在井道中期望的位置上。通过被安装在或紧固在头32、40、槛34、42或侧柱部件36、38、44、46中的至少一个上,导轨52由门框30直接支承。导轨托架50在该示例中被紧固至主头32、槛34及侧柱部件36和38。如从图2中可理解的,导轨52的该位置将它们置于电梯轿厢60前面的外边缘附近。电梯轿厢门62被支承以便以已知的方式沿着电梯轿厢60的前面移动。电梯轿厢门62与在各个楼梯平台处被支承的井道门64相互作用,以便相对于对应的门框30移动。如在图2中示意性地显示,引导装置66依从导轨52,用于电梯轿厢60的引导移动。引导装置66可包括如在本领域中已知的滚子或滑动部件。如可从图2和图3中理解的是,导轨52沿着井道的前壁22或表面,其是面向电梯轿厢60上的轿厢门62的壁。由于大多数电梯系统将导轨定位在电梯轿厢的侧面上,在前壁上提供导轨是独特的。在图示示例的位置上提供导轨利于通过将导轨紧固或安装至门框部件的其中之一(例如,头、槛或侧柱部件)而直接通过门框30支承导轨。直接将导轨支承在门框30上带来了效率且增强了与电梯系统安装相关的经济性。通过该图示的示例,不再要求沿着井道单独对齐导轨和门口。一旦将门框30设定就位,即自动建立导轨52的对齐。在安装门框前将导轨托架50定位在门框30上允许在对齐至少两个门框50后自动建立托架50的对齐,这有利于将导轨52自动对齐在它们相对于由门框30建立的入口的期望位置上。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一个示例性装置,在其中,导轨52包括多个部段。各个门框30具有两个相关的部段,在安装前,它们可预先安装至门框30。在图1的示例中,各个导轨部段均包括相对于门框30保持固定的第一部分52a和相对于第一部分52a可移动的第二部分52b。如由箭头68示意性所示,第二部分52b可围绕铰接或枢转点从位置(在图1中图示)移动,其对于门框30的运输和安装进安装位置而言(以虚影显示)是有用的,在安装位置上,第二部分52b与导轨52的剩余部分对齐。在图1的示例中,第二部分52b有效地延伸与各个门框30相关的导轨部段的长度。第二部分52b跨过与邻近门框30相关的相邻导轨部段之间的间隙或间距。特别是,当将第二部分52b移动进与该导轨部段的对应的第一部分对齐的位置时,一个导轨部的第二部分52b接触竖直相邻的导轨部段的第一(例如,固定)部分52a。托架50在该示例中被策略性地定位以将第二部分52b紧固在对齐、安装位置(在图1中以虚影显示)上,用于完成安装导轨52的目的。在另一个示例中,如在图3中示意性地显示的,导轨52具有沿竖直方向跨过多于一个入口或门框30的更长的部段。在一些示例中,导轨52以传统方式跨过井道的全长。对于此类示例,导轨托架50被预先安装在门框30上以建立导轨52的期望对齐。一旦已经安装了足够数量的门框30,具有比门框30中的任一个的高度更长的部段的导轨52则可被安装在井道内。在图4的示例中,在安装门框30前,第二部分52b不被紧固至被支承在对应的门框30上的导轨部段的固定部分。在该示例中,第二部分52b是移动进入位(以虚影显示)以跨过相邻的导轨部段之间的间隙或间距的单独的件。图4的示例的另一个特征是例如起重螺杆的调整部件70,其允许相对于对应的门框30调整托架50的位置(或调整门框部件的位置)以适应在安装单个门框30期间出现的任何未对齐的问题。此类微调调整比当试图以传统方式安装电梯导轨时所要求的多重调整更容易实现。所公开的示例的其中一个特征是由于例如各个导轨托架50在工厂被预先组装在对应的门框部件上,它们的鲁棒性沿着井道是一致的。这与传统的装置形成对比,在传统装置中,导轨托架沿着井道的高度被紧固至井道壁,并且由于井道壁的状况或安装者的能力,可存在各个托架的安装的鲁棒性变化。所公开的示例的另一个特征是一旦将至少其中一些门框30安装和对齐,导轨52通过与门框30关联而自动对齐。如在一些图示的装置中可能具有预先安装在门框上的导轨部段,其可促进更快的安装时间。所公开的示例的其中一个主要特征是通过消除当以传统方式安装导轨时所需的耗时的困难和过程,它们显著地降低了用来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支承导轨的电梯系统门框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门框(30),包括:槛部件(34;42);头部件(32;40);在所述槛部件和所述头部件之间的多个侧柱部件(36;38;44;46);多个导轨托架(50),其被支承在所述槛部件(34;42)、头部件(32;40)或其中一个所述侧柱部件(36;38;44;46)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导轨托架(50)构造成容纳导轨(52)的一部分;以及至少一个导轨部段(52),其通过所述导轨托架(50)相对于所述门框(30)被紧固在期望的位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部段(52)包括相对于所述门框(30)保持在固定位置上的第一部分(52a)和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52a)可移动的第二部分(52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门框(30),包括:槛部件(34;42);头部件(32;40);在所述槛部件和所述头部件之间的多个侧柱部件(36;38;44;46);多个导轨托架(50),其被支承在所述槛部件(34;42)、头部件(32;40)或其中一个所述侧柱部件(36;38;44;46)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导轨托架(50)构造成容纳导轨(52)的一部分;以及至少一个导轨部段(52),其通过所述导轨托架(50)相对于所述门框(30)被紧固在期望的位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部段(52)包括相对于所述门框(30)保持在固定位置上的第一部分(52a)和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52a)可移动的第二部分(52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框(3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门框(30)包括至少四个导轨托架(50),所述托架(50)中的两个在由所述门框(30)限定的开口的一侧上,而所述托架(50)中的另外两个在所述开口的相对侧上,使得所述托架(50)被布置成在所述开口的每个侧上容纳导轨(52)的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门框(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52b)可移动进入与所述第一部分(52a)对齐的位置,且当所述第二部分(52b)与所述第一部分(52a)对齐时,所述第二部分(52b)有效地增加了所述导轨部段(52)相对于所述门框(30)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门框(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52b)铰接至所述第一部分(52a)。5.一种电梯系统(20),包括:井道;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门框(30),所述门框(30)被支承在沿着所述井道的选定的壁(22)的选定位置处,使得在第一楼梯平台处的其中一个所述头部件(32)和不同的第二楼梯平台处的相邻的其中一个所述槛部件(34)之间有竖直的间距;以及多个导轨部段(52),其由所述门框(30)中的相应一个支承在沿着所述选定的壁(22)的期望位置上。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M米勒L阿迪丰MS汤普森H特里RJ埃里克森SR尼科尔斯DJ马文
申请(专利权)人:奥的斯电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