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转运泥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3295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作业效率高、成本低的污泥转运泥斗,包括有转运泥斗主体,所述转运泥斗主体呈方形并设置有上端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中设置有推泥板,所述推泥板的高度大于转运泥斗主体,所述推泥板后端连接有用于推动其移动的第一油缸,所述转运泥斗主体设置有位于推泥板前面的卸泥门,所述卸泥门连接有推动其启闭的第二油缸。

Sludge conveying hopp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ludge mud transport operation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cost bucket, including transport mud bucket body, the transport mud bucket was the main square and set the opening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accommodating cavity, wherein the containing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push plate, the push plate height is greater than the mud transport mud bucket body, the mud pushing plate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end of the first cylinder is used to push mobile, the transport of mud bucket body provided with mud in the mud pushing plate in front of the door, the door is connected with a mud discharging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second cylinder dr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转运泥斗
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污泥转运泥斗。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日益增多,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城市窨井污泥、污水厂沉降污泥,化工厂、冶炼厂、污水池、事故槽等工况都存在着低位池的沉淀污泥,这些污泥在进入下道工序处理时,都要提升转运至泥斗进行集中与储存,但污泥的提升转运是业内长期的难题,并没有合适的转运泥斗,现有技术是采用挖掘机的挖斗作为转运泥斗,辅以人工协助的方式进行作业,效率低下,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泥转运泥斗,作业效率高,减低污泥转运的成本。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泥转运泥斗,包括有转运泥斗主体,所述转运泥斗主体呈方形并设置有上端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中设置有推泥板,所述推泥板的高度大于转运泥斗主体,所述推泥板后端连接有用于推动其移动的第一油缸,所述转运泥斗主体设置有位于推泥板前面的卸泥门,所述卸泥门连接有推动其启闭的第二油缸。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转运泥斗主体的底下设置有称重传感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泥板的上部设置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朝向推泥板的后侧。进一步改进,所述卸泥门设置有平板插装门,所述转运泥斗主体设置有用于插座泥门的竖向插槽。进一步改进,所述卸泥门的上端设置有延伸至转运泥斗主体外的支耳,所述第二油缸连接在转运泥斗主体外壁上并在竖向布置,所述第二油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支耳固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转运泥斗装载完成后,移动至卸污泥的位置,第一油缸、第二油缸联动,第二油缸推动卸泥门开启,第一油缸推动推泥板将污泥推出,然后污泥经过卸泥滑板滑入泥斗中,完成提升转运;污泥全部推出后,第一油缸拉动推泥板收回,第二油缸推动卸泥门关闭,即可进行下一次的转运作业。本技术结构合理实用,作业流程自动化,效率高,成本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一种污泥转运泥斗,包括有转运泥斗主体12,所述转运泥斗主体12呈方形并设置有上端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中设置有推泥板13,所述推泥板13的高度大于转运泥斗主体12,所述推泥板13后端连接有用于推动其移动的第一油缸14,所述转运泥斗主体12设置有位于推泥板13前面的卸泥门15,所述卸泥门15连接有推动其启闭的第二油缸16,优选的,所述转运泥斗主体12的底下设置有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第一油缸14、第二油缸16由主机控制联动,转运泥斗主体12载满后由称重传感器控制输送装置停止,转运你都移动至卸污泥的位置,第二油缸16推动卸泥门15开启,第一油缸14推动推泥板13将污泥推出,然后污泥经过卸泥滑板2滑入泥斗中,完成转运作业;污泥全部推出后称重传感器发出信号控制第一油缸14拉动推泥板13收回、第二油缸16推动卸泥门15关闭,即可进行下一次的转运作业,作业流程自动化,效率高,成本低。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推泥板13的上部设置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朝向推泥板13的后侧,设置倾斜部一方面有利于在装卸污泥时避免污泥飞出,另一方面在推走污泥时有利于均衡受力,减少变形。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卸泥门15设置有平板插装门,所述转运泥斗主体12设置有用于插座泥门15的竖向插槽。优选的,所述卸泥门15的上端设置有延伸至转运泥斗主体12外的支耳,所述第二油缸16连接在转运泥斗主体12外壁上并在竖向布置,所述第二油缸16的活塞杆端部与支耳固接。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污泥转运泥斗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泥转运泥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转运泥斗主体(12),所述转运泥斗主体(12)呈方形并设置有上端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中设置有推泥板(13),所述推泥板(13)的高度大于转运泥斗主体(12),所述推泥板(13)后端连接有用于推动其移动的第一油缸(14),所述转运泥斗主体(12)设置有位于推泥板(13)前面的卸泥门(15),所述卸泥门(15)连接有推动其启闭的第二油缸(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转运泥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转运泥斗主体(12),所述转运泥斗主体(12)呈方形并设置有上端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中设置有推泥板(13),所述推泥板(13)的高度大于转运泥斗主体(12),所述推泥板(13)后端连接有用于推动其移动的第一油缸(14),所述转运泥斗主体(12)设置有位于推泥板(13)前面的卸泥门(15),所述卸泥门(15)连接有推动其启闭的第二油缸(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转运泥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泥斗主体(12)的底下设置有称重传感器。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甫庭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鸿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