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污泥流失的储泥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92202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4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行业用储泥池,特别是一种防止污泥流失的储泥池。它包括储泥池本体,储泥池本体的进泥管呈向下状态设置。以上方案的储泥池,进泥管的进泥口呈向下状态设置,能够减少进泥冲击,具有防止污泥大量流失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止污泥流失的储泥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行业用储泥池,特别是一种防止污泥流失的储泥池。
技术介绍
储泥池功能:接纳并储存一定量的初沉污泥,调节经浓缩后的剩余污泥,保证浓缩脱水装置正常运行。储泥池容积223.2m3。储泥池作为脱泥系统主要构筑物之一,对泥处理的正常运行是至关重要的。 唐山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古冶运营分公司因未设污泥浓缩池,目前只有一座储泥池,且容积小,对污泥处理系统影响很大,带来诸多不便。由于储泥池容积小,污泥沉淀时间短,沉淀效果不理想,造成含固率较低,从而影响了出泥效果,增加了药耗和经济成本;由于进泥管口方向设计不理想,造成进泥时冲击负荷较大,跑泥现象较为严重,大量污泥经溢流管路回流至进水系统,致使进水在线设备管路堵塞严重,严重影响在线数据的有效性和人工维护清洗管路的工作强度。因此,为保证正常工艺运行,节约药耗,减少在线管路堵塞,储泥池改造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污泥流失的的储泥池。 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污泥流失的的储泥池,包括储泥池本体,储泥池本体的进泥管呈向下状态设置。 以上方案的储泥池,进泥管的进泥口呈向下状态设置,能够减少进泥冲击,具有防止污泥大量流失的优点。 优选方案是: 溢流管高度是900_。 向下结构的进泥管高度是500_。 储泥池本体上的撇上清液管上连接垂直设置的溢流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中:进泥管1、溢流管2、储泥池本体3、撇上清液管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技术: 一种防止污泥流失的储泥池,参见附图1,图中:进泥管1、溢流管2、储泥池本体3、撇上清液管4。 本实施例中,储泥池本体I的进泥管2呈垂直向下的状态设置;向下结构的进泥管I的高度是500mm; 储泥池本体3上的撇上清液管4上连接垂直设置的溢流管2;溢流管2高度是900mm。将溢流管2上调900mm后,原储泥池溢流管设计标高为36.6m,改变后为37.5m,可加大64.8 m3的储泥池容积,通过合理工艺控制,可提高污泥的沉淀效果。 上调溢2的高度比原来的位置增加900mm,能够加大储泥池容积;进泥管I的进口方向呈向下状态设置,能够减少进泥冲击,防止污泥大量流失,减少进水在线堵塞现象。 进泥管I的进口方向改为向下,位置下调500mm,原进泥管口设计标高为37.6m,改变后为37.1m,由原来的进泥在溢流口附近的直接冲击,造成污泥大量流失,改变为进泥向下冲击池底,再由池底渐缓地向上间接冲击溢流口,减少对沉淀污泥的冲击,避免污泥大量流失,加大污泥的沉淀效果,从而减少进水在线设备的堵塞现象,保证在线数据的有效性和减少人工维护清洗管路的工作强度。进泥含水率有了明显改善,改造前含水率97.5 %以上,改造后96.5-97 %左右;提高了含固率,降低了药耗,改造前吨干泥耗药4.2kg,改造后吨干泥耗药2.7kg ;基本杜绝了污泥大量流失现象的发生,大幅度减少了进水在线设备的管路频繁堵塞问题,保证了在线数据的有效性,减少了管路维护清洗的工作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污泥流失的储泥池,包括储泥池本体,其特征在于:储泥池本体的进泥管呈向下状态设置,储泥池本体上的撇上清液管上连接垂直设置的溢流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污泥流失的储泥池,包括储泥池本体,其特征在于:储泥池本体的进泥管呈向下状态设置,储泥池本体上的撇上清液管上连接垂直设置的溢流管。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戈莉马永新杨晓琦张继成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城市排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