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皮带轮取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3018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皮带轮取出装置,属于有杆泵抽油机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施力组件、安装于电机盖与电机皮带轮之间与所述电机盖接触的电机轴保护组件、位于所述电机皮带轮和所述电机轴保护组件之间的,与所述电机皮带轮和所述电机轴保护组件接触的受力组件;所述受力组件包括厚度逐渐增大的楔块部分;所述施力组件用于作用在所述受力组件之上而使所述受力组件在垂直于电机轴的方向上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施力组件对所述受力组件的实力作用使电机皮带轮与电机盖之间的距离扩大,实现电机皮带轮的取出。

Motor belt pulley remov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tor belt pulley removing devic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ucker rod pumping units. The device comprises a force component, mounted on the motor cover and the motor pulley between the motor and the motor shaft cover contact protection component, located between the motor pulley and the shaft of the motor protection components, the stress components in contact with the motor pulley and the motor shaft protection components; the wedge portion of the stress components including thickness increases gradually; the force applying assembly for a role in the stress module on the mobile component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force perpendicular to the motor shaft. The utility model enlarge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motor belt pulley and the motor cover by the force function of the force assembly to the force assembly, and realizes the extraction of the motor belt pulle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皮带轮取出装置
本技术涉及有杆泵抽油机
,特别涉及一种电机皮带轮取出装置。
技术介绍
有杆泵抽油机通过电机皮带轮的转动带动皮带来传递动力,进而带动有杆泵实现将储层中的原油举升到地面,在采油过程中时常需要调整油井采油的工作参数来提高泵效,例如通过更换不同直径的电机皮带轮来调整泵的冲次,更换电机皮带轮之前需要将电机皮带轮先从电机轴上取出,在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的前提下,如何设计电机皮带轮取出装置来实现电机皮带轮的取出是通过更换不同直径的电机皮带轮来提高采油效率的重要前提。目前使用的电机皮带轮取出装置,如图1所示,其通过两根圆柱将A组件和B组件连接,其中A组件带有圆弧形凹槽,并且A组件的厚度与电机盖和电机皮带轮之间的距离相配合,B组件为长方形铁块,两根圆柱的长度大于所述电机皮带轮,电机皮带轮通过内部带有同轴的电机轴的转动而转动,电机轴与电机盖相连接,但电机皮带轮与电机盖之间有预设的空隙,在取出电机皮带轮的过程中,将A组件的圆弧形凹槽从电机皮带轮与电机盖之间的空隙中放入,放入方式为凹槽的开口处从上至下地放入,凹槽的圆弧边与电机轴的外壁相接触,由于电机轴的直径小于电机皮带轮,A组件放入电机皮带轮与电机盖之间时,A组件上靠近凹槽的部分面积会与电机皮带轮靠近电机盖的一端相贴合,两根圆柱的长度方向与电机皮带轮的长度方向一致,B组件此时与电机皮带轮之间有预设的距离,将千斤顶放入电机皮带轮内部的电机轴与B组件之间,通过千斤顶将B组件向远离电机轴的方向推动,B组件的移动带动A组件,从而带动电机皮带轮,实现将电机皮带轮从电机轴上取出。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千斤顶的推力方向与其重力方向不一致,容易出现千斤顶的推力偏斜,使电机皮带轮在取出的过程中容易卡在电机轴上,需要在千斤顶推动B组件的过程中同时使用杆状工具振动电机皮带轮才能有效将电机皮带轮取出,容易出现电机皮带轮以及电机皮带轮取出装置突然抛出的情况,对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皮带轮取出装置。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机皮带轮取出装置,包括施力组件、安装于电机盖与电机皮带轮之间与所述电机盖接触的电机轴保护组件、位于所述电机皮带轮和所述电机轴保护组件之间的,与所述电机皮带轮和所述电机轴保护组件接触的受力组件;所述受力组件包括厚度逐渐增大的楔块部分;所述施力组件用于作用在所述受力组件之上而使所述受力组件在垂直于电机轴的方向上移动。具体地,所述楔块部分包括竖直面、与所述竖直面垂直的水平面、以及将所述竖直面和所述水平面连接的斜面;所述竖直面与所述电机皮带轮相接触,所述斜面与所述电机轴保护组件相接触。具体地,所述楔块部分还包括位于所述竖直面上的凹槽、以及位于所述凹槽内的减震条。具体地,所述受力组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所述楔块部分,两个所述楔块部分的厚度最大端通过横梁连接;两个所述楔块部分之间的距离与电机轴的外径相配合。具体地,所述受力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横梁上的受力部分,所述受力部分与所述楔块部分分别位于所述横梁的两侧。具体地,所述电机轴保护组件为与所述电机轴同轴的第一拱形体,其内径与所述电机轴外径相配合。具体地,所述电机轴保护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拱形体一端连接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拱形体的第二拱形体;所述第二拱形体与所述楔块部分相接触。具体地,所述第一拱形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盖相接触,在所述第一拱形体上与所述电机盖相接触的端面包括环形凹槽、以及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的环形减震条。优选地,所述施力组件为锤子。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施力组件用于作用在所述受力组件之上而使所述受力组件在垂直于电机轴的方向上移动,使得所述受力组件进入所述电机轴保护组件与所述电机皮带轮之间的厚度的增量等于所述电机皮带轮在所述电机轴上移动的距离,使电机皮带轮与电机盖之间的距离扩大,实现电机皮带轮的取出。当电机皮带轮在电机轴上向远离电机盖的方向移动时,其受力是通过楔块部分进入电机轴保护组件与电机皮带轮之间的厚度增大形成的横向推力,该横向推力的方向与电机皮带轮的移动方向一致,不会出现电机皮带轮卡在电机轴上,避免了电机皮带轮以及电机皮带轮取出装置突然抛出的情况,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电机皮带轮取出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皮带轮取出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皮带轮取出装置中受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皮带轮取出装置中电机轴保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电机盖;2、电机皮带轮;3、电机轴保护组件;4、受力组件;5、电机轴;6、电机端盖;301、第一拱形体;302、第二拱形体;301a、环形凹槽;301b、环形减震条;401、楔块部分;402、横梁;403、受力部分;401a、竖直面;401b、水平面;401c、斜面;401d、凹槽;401e、减震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一种电机皮带轮取出装置,包括施力组件,如图1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安装于电机盖1与电机皮带轮2之间与所述电机盖1接触的电机轴保护组件3、位于所述电机皮带轮2和所述电机轴保护组件3之间的,与所述电机皮带轮2和所述电机轴保护组件3接触的受力组件4;所述受力组件4包括厚度逐渐增大的楔块部分401;所述施力组件用于作用在所述受力组件4之上而使所述受力组件4在垂直于电机轴5的方向上移动。其中,在本技术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受力组件4受到所述施力组件的作用力时,所述受力组件4的所述楔块部分401由于所述施力组件的施力作用而进入至所述电机轴保护组件3与所述电机皮带轮2之间的厚度的增量等于或者基本等于所述电机皮带轮2在所述电机轴5上移动的距离。本技术包括厚度逐渐增大的楔块部分401,该受力组件4通过施力组件的施力作用而进入至所述电机轴保护组件3与所述电机皮带轮2之间的厚度会增加,由于该厚度的增加量等于所述电机皮带轮2在所述电机轴5上移动的距离,可以实现电机皮带轮2的取出,由于电机轴保护组件3安装于电机盖1与电机皮带轮2之间并与电机盖1接触,并且受力组件4位于电机皮带轮2和电机轴保护组件3之间并与电机皮带轮2和电机轴保护组件3接触,也就是说,由于电机盖1、电机轴保护组件3、受力组件4以及电机皮带轮2依次接触,电机皮带轮2在电机轴5上的移动只能朝远离受力组件4的方向移动,即只能朝远离电机盖1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电机皮带轮2与电机盖1之间的距离扩大,实现电机皮带轮2的取出。当电机皮带轮2在电机轴5上向远离电机盖1的方向移动时,其受力是通过楔块部分401进入电机轴保护组件3与电机皮带轮2之间的厚度增大形成的横向推力,该横向推力的方向与电机皮带轮2的移动方向一致,不会出现电机皮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电机皮带轮取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皮带轮取出装置,包括施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安装于电机盖(1)与电机皮带轮(2)之间与所述电机盖(1)接触的电机轴保护组件(3)、位于所述电机皮带轮(2)和所述电机轴保护组件(3)之间的,与所述电机皮带轮(2)和所述电机轴保护组件(3)接触的受力组件(4);所述受力组件(4)包括厚度逐渐增大的楔块部分(401);所述施力组件用于作用在所述受力组件(4)之上而使所述受力组件(4)在垂直于电机轴(5)的方向上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皮带轮取出装置,包括施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安装于电机盖(1)与电机皮带轮(2)之间与所述电机盖(1)接触的电机轴保护组件(3)、位于所述电机皮带轮(2)和所述电机轴保护组件(3)之间的,与所述电机皮带轮(2)和所述电机轴保护组件(3)接触的受力组件(4);所述受力组件(4)包括厚度逐渐增大的楔块部分(401);所述施力组件用于作用在所述受力组件(4)之上而使所述受力组件(4)在垂直于电机轴(5)的方向上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块部分(401)包括竖直面(401a)、与所述竖直面(401a)垂直的水平面(401b)、以及将所述竖直面(401a)和所述水平面(401b)连接的斜面(401c);所述竖直面(401a)与所述电机皮带轮(2)相接触,所述斜面(401c)与所述电机轴保护组件(3)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块部分(401)还包括位于所述竖直面(401a)上的凹槽(401d)、以及位于所述凹槽(401d)内的减震条(401e)。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霞刘勇张国强张方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