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组装车身顶篷的浮动式吊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2497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组装车身顶篷的浮动式吊架,该浮动式吊架将顶板设置于车身的顶篷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该车身沿着传输线移动至工作位置。浮动式吊架包括:i)固定至机器人的臂部的固定框架;ii)构造成限制顶板并安装于固定框架处以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能浮动的吊架框架;以及iii)安装于吊架框架处并构造成通过使用在宽度方向上施加于顶板的两侧的压力使吊架框架浮动至顶板的设定位置的位置校正器。

For the floating roof assembly body hanger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body floating hanger, the floating roof is arranged on the hanger body top surface at the center position, moving along the transmission line to the working position of the body. Including floating hanger: I) fixed frame fixed to the robot arm; ii) configured to limit the roof and installed on the fixed frame by frame hanger can float in the width direction on the body; and III) installed on the hanger frame and structure caused by using the positional corrector setting position is applied to the roof on both sides in the widthwise direction of the pressure of the hanger frame to the floating ro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组装车身顶篷的浮动式吊架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12月17日提交至韩国知识产权局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2-0147791号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证方式结合于此。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车身组装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组装车身顶篷(vehiclebodyroof)的浮动式吊架(floatinghanger),该吊架设置成在车身组装过程中,将顶板组装至车身。
技术介绍
通常,通过组装在车身子过程中制造的各个产品面板而将车身形成为白车身(B.I.W.)。车身包括设置在框架的下部以支撑驱动单元(诸如发动机、轮轴等)以及座椅等的底板、用于框架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的两块侧板、用于框架的上表面的顶板(roofpanel,顶板)、多个车顶纵梁、前罩板;后围板;杂物盘等。在设置底板、后围板、侧板、顶板、车顶纵梁、前罩板、杂物盘等之后,在车身组装线上组装车身,该组装线通过焊接机器人进行焊接。在车身组装线上,在后围板附接至底板之后,通过焊接组装两块侧板、顶板、车顶纵梁、前罩板、杂物盘等。顶板组装线是将顶板设置在车身(其中,侧板组装至底板)的顶篷表面上并通过焊接机器人将顶板焊接在车身的顶篷表面上的过程,其中由通过旋转设置在两侧的四个表面转位旋转体(surfaceindexrotatingbody)处理不同类型车辆的限制器来限制顶板。在此,顶板设置在车身的顶篷表面上以通过安装在机器人臂部的前端处的顶篷吊架夹持,并且可焊接在车身的顶篷表面上以通过顶篷吊架和四个表面转位旋转体的限制器进行限制。然而,因为现有技术中的组装顶板的方法需要四个表面转位旋转体以便限制顶板,所以整个设备的结构可能是复杂的,处理区域可能会过度地增加,并且用于设备的初始投资成本可能会增加。此外,因为通过焊接机器人将顶板焊接在车身的顶篷表面上,其中顶板通过四个表面转位旋转体的限制器和顶篷吊架限制,所以,当过度地出现组装变化时,生产力和可加工性劣化,并且由于四个表面转位旋转体的维护,生产成本可能增加。此外,因为现有技术使用的顶篷吊架由于四个表面转位旋转体而局限于四种类型的车辆的顶板组装,所以现有技术并未构造成灵活地处理各种类型的车辆的混合生产线组装。
技术介绍
部分中所披露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并不构成已为该国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提出本公开,以提供一种用于组装车身顶篷的浮动式吊架以通过去除四个表面转位旋转体以及改进车身的顶板的各个组装线而使用简单的构造处理各种类型的车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描述了一种用于组装车身顶篷的浮动式吊架以将顶板设置在车身的顶篷表面的中心位置(homeposition,原位置)处,该车身沿着连续生产线移动至工作位置,该浮动吊架包括:i)通过机器人臂部固定的固定框架;ii)构造成限制顶板并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能浮动的吊架框架;以及iii)通过使用沿车辆的宽度方向施加于顶板的两侧的压力将吊架框架浮动至顶板的设定位置的位置校正器。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用于组装车身顶篷的浮动式吊架中,吊架框架可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移动,并且可将顶板设置于顶篷表面的中心位置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用于组装车身顶篷的浮动式吊架可进一步包括安装成基于车身使吊架框架相对于固定框架浮动的浮动器。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用于组装车身顶篷的浮动式吊架中,浮动器可包括安装于吊架框架处与车身的宽度方向平行的的一对导向杆以及安装于固定框架处并与导向杆耦接的耦接块。用于组装车身顶篷的浮动式吊架可包括安装在吊架框架上、选择性地与固定框架耦接并且构造成锁定吊架框架的浮动操作的锁扣装置。在用于组装车身顶篷的浮动式吊架中,锁扣装置可包括固定于吊架框架处的锁定缸,该锁定缸使锁定构件前后移动,并且可与固定框架耦接。在用于组装车身顶篷的浮动式吊架中,具有V形形状的耦接凹槽可形成在固定框架中,锁定构件选择性地与该耦接凹槽耦接。此外,位置校正器可包括固定于吊架框架的下表面的中央处的双向缸、与双向缸的两个操作杆耦接的移动托架、以及安装于移动托架端部处并构造成限制顶板的两侧的止动构件。在用于组装车身顶篷的浮动式吊架中,移动托架可通过滑块与设置于吊架框架的导向器可滑动地耦接。在用于组装车身顶篷的浮动式吊架中,双向缸可提供给移动托架相同的操作力。在用于组装车身顶篷的浮动式吊架中,构造成限制顶板的限制器可安装于吊架框架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去除现有技术的四个表面转位旋转体并且应用视觉系统和吊架框架的浮动结构可提高生产力并减少用于设备的投资成本以及用于后续维护的生产成本。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因为可减少顶板的组装变化,所以顶板的组装质量和批量生产力可提高。附图说明参照所提供的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本公开的技术精神不应理解为局限于所述附图。图1为示出了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组装车身顶篷的浮动式吊架的实例的示图。图2和图3为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用于组装车身顶篷的浮动式吊架的立体图。图4为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应用于用于组装车身顶篷的浮动式吊架的浮动器的示图。图5为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应用于用于组装车身顶篷的浮动式吊架的位置校正器的示图。图6为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应用于用于组装车身顶篷的浮动式吊架的锁扣装置的示图。具体实施方式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公开,在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在全部均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修改。为了清楚地描述本公开,将省略与本说明不相关的部件。贯穿本说明书,相同的标号指代相同或类似的组成元件。在附图中示出的每个部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易于说明而在附图中任意地示出,但是本公开不局限于该示意图。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各个部分和区域的厚度被放大。此外,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具有相同关系的组成部分的名称划分为“第一”、“第二”等,但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下面的说明中的顺序。在本说明书中,除非明确说明与之相反,否则,词语“包括(comprise)”以及诸如“包括(comprises)”或者“包括(comprising)”等变形将理解为默示地包括所述元件但不排除任何其他元件。此外,在说明书中披露的诸如“...单元”、“...装置”、“...部分”、或“...构件”的术语是指执行至少一个功能或操作的包含性组成部分的单元。图1为示出了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用于组装车身顶篷的浮动式吊架的实例的示图。参照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用于组装车身顶篷的浮动式吊架100可应用于用于焊接和组装底板、后围板、侧板、顶板、车顶纵梁、前罩板、杂物盘等的车身组装线。用于组装车身顶篷的浮动式吊架100设置成在将顶板3焊接并组装在车身1(其中后围板和两块侧板组装至底板)的顶篷表面上的过程中,将顶板3设置在车身1的顶篷表面的中心位置处。在组装线中,车身的传输方向称为T方向,车身的宽度方向称为L方向,并且车身的高度方向称为H方向,但是本公开是基于车身的传输方向、宽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而不是LTH方向。例如,在顶板组装过程中,通过机器人取出顶板3并且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组装车身顶篷的浮动式吊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组装车身顶篷的浮动式吊架,所述浮动式吊架将顶板设置于车身的顶篷表面的中心位置处,所述车身沿着传输线移动至工作位置,所述浮动式吊架包括:固定框架,固定于机器人的臂部处;吊架框架,构造成限制所述顶板并安装于所述固定框架处以在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上是能浮动的;以及位置校正器,安装于所述吊架框架处并构造成通过使用在宽度方向上施加于所述顶板的两侧的压力使所述吊架框架浮动至所述顶板的设定位置,其中,所述位置校正器包括:双向缸,固定于所述吊架框架的下表面的中央处;移动托架,与所述双向缸的两个操作杆耦接;以及止动构件,安装于所述移动托架的端部处并构造成限制所述顶板的两侧,并且其中,所述移动托架通过滑块与设置于所述吊架框架处的导向器能滑动地耦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2.17 KR 10-2012-01477911.一种用于组装车身顶篷的浮动式吊架,所述浮动式吊架将顶板设置于车身的顶篷表面的中心位置处,所述车身沿着传输线移动至工作位置,所述浮动式吊架包括:固定框架,固定于机器人的臂部处;吊架框架,构造成限制所述顶板并安装于所述固定框架处以在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上是能浮动的;以及位置校正器,安装于所述吊架框架处并构造成通过使用在宽度方向上施加于所述顶板的两侧的压力使所述吊架框架浮动至所述顶板的设定位置,其中,所述位置校正器包括:双向缸,固定于所述吊架框架的下表面的中央处;移动托架,与所述双向缸的两个操作杆耦接;以及止动构件,安装于所述移动托架的端部处并构造成限制所述顶板的两侧,并且其中,所述移动托架通过滑块与设置于所述吊架框架处的导向器能滑动地耦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式吊架,其中:所述吊架框架基于所述车身在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移动,并且所述吊架框架将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车身的所述顶篷表面的中心位置处。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周永金澈崔钟烈金秉善李起荣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