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方草珊瑚润喉糖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92391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成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方草珊瑚润喉糖及其制备方法。该复方草珊瑚润喉糖包括草珊瑚提取物4‑6份,薄荷脑提取物2‑4份,薄荷油1‑3份,蔗糖50‑60份,葡萄糖浆10‑20份,贝壳粉基速溶剂3‑7份,填充剂9‑11份,润滑剂1‑3份和包衣剂2‑4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方草珊瑚润喉糖在口腔环境中溶出效率高,容易吸收,见效快,能够迅速减缓因喉咙肿痛引起的不适。

A compound Caoshanhu lozeng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方草珊瑚润喉糖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成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方草珊瑚润喉糖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草珊瑚,学名:Sarcandraglabra(Thunb.)Nakai,为金粟兰科多年生常绿亚灌木,俗称满山香、观音茶、九节花、接骨木等。其形态秀丽、四季馨香,具有极高的药用、食用及观赏价值。草珊瑚能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消肿止痛、抗菌消炎。主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炎、阑尾炎、盆腔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闭经、创口感染、菌痢等。还用以治疗胰腺癌、胃癌、直肠癌、肝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有缓解、缩小肿块、延长寿命、改善自觉症状等功效,无副作用。申请号为CN94103713.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不无糖型草珊瑚含片。经过多法矫味制成无糖型草珊瑚含片,原料用量处方是:每1000片用量:草珊瑚浸膏100克(相当于草珊瑚生药1000克)氯化钠12克,甘草甜素2.5克,甜菊甙4克,薄荷脑4克,按油2克,糊精50克,淀粉80克,蒸馏水适量。申请号为CN96119027.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中草药保健食品草珊瑚硬糖,主要含有优质白砂糖65~70%,甲级葡萄糖28~33%,其特征是含草珊瑚提取物1~5%。具有草珊瑚和硬糖的特有风味,具有清热、消炎、止痛、杀菌、护齿、润喉、除口臭的作用。该硬糖的加工方法与普通硬糖的加工方法基本相同,特点是在调和工序加入草珊瑚提取物1~5%。申请号为CN94111074.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草珊糊糖果及其制作方法,包括硬性、夹心、充气、奶白、乳脂(焦香)、凝胶,抛光和胶基五大类草珊瑚糖果及其制作方法,是在现有糖果的基本组成中添加0.01-30%的草珊瑚浸膏或干粉(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制作方法是分别在现有相应的制作方法的溶糖、搅拌、熬煮、调和、混合、涂挂或预制糖芯工序中添加前述的草珊瑚浸膏或干粉。从而使本专利技术的各类糖果对口腔、牙齿和咽喉具有抗菌、消炎、止痛、止血的作用,成为药食两用、防病治病的保健食品。上述草珊瑚产品存在的缺陷是草珊瑚以及薄荷的提取物的水溶性较低,在口含时有效成分不易崩解、溶出,导致在短时间内无法被人体吸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方草珊瑚润喉糖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复方草珊瑚润喉糖在口腔环境中溶出效率高,容易吸收,见效快,能够迅速减缓因喉咙肿痛引起的不适。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复方草珊瑚润喉糖,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草珊瑚提取物4-6份,薄荷脑提取物2-4份,薄荷油1-3份,蔗糖50-60份,葡萄糖浆10-20份,贝壳粉基速溶剂3-7份,填充剂9-11份,润滑剂1-3份和包衣剂2-4份。首先本专利技术的主药成分包括的草珊瑚提取物,薄荷脑提取物,薄荷油。上述三味药物配合后,能够起到疏风清热,消肿止痛,清利咽喉的功效。对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咽喉肿痛,声哑失音,特别有效,能够在短时间内起效,舒缓不适症状。其次,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药物被服用后在口腔特定环境中有效成分溶解速率较慢、不易吸收的技术问题,采用了贝壳粉基速溶剂,使得药物在口腔环境中能够快速崩解、溶出,以利于及时吸收。优选地,所述包衣剂为选自聚丙烯树脂II或聚丙烯树脂III。进一步地,所述贝壳粉基速溶剂为由海藻酸钠包覆的贝壳粉。进一步地,所述贝壳粉基速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贝壳粉洗净,先在300-400℃下煅烧0.5-1.5h,冷却后研磨至100-200目,洗净后继续在600-800℃下煅烧2-4h;冷却后研磨至400-800目,得到煅烧贝壳粉备用;用乙醇将海藻酸钠润湿,将煅烧贝壳粉添加到其0.5-1.0倍质量的海藻酸钠中分散均匀,干燥后得到贝壳粉基速溶剂。在本专利技术的贝壳粉基速溶剂中,主要基体材料为煅烧后的贝壳粉,并且其表面由海藻酸钠包覆。在其制备过程中,先对贝壳粉在上述特定条件下分步煅烧,在第一步中,先将贝壳中附着的生物有机质去除;在第二步中,贝壳粉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受高温煅烧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再粉碎为较小微粒。在经过上述两步特定条件的煅烧后,由于有机质的去除以及二氧化碳的脱离,在贝壳基体上能够产生大量相通的纳米、微米级的微孔,使得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从而具有出色的吸附性和反应活性。因而煅烧后的贝壳粉对于水具有极强的吸附性和反应能力。并且其吸湿反应后能够产生一定的热量,从而加速药物的崩解,帮助有效成分的溶出。而海藻酸钠也具有出色的吸湿性,其吸湿后具有黏性,容易成膜,包覆于贝壳粉表面后,一方面能够吸收环境中水分并将其传递给贝壳粉,作为水分传递的中介;另一方面由于贝壳粉吸湿放热可能会对口腔黏膜具有一定的影响,造成人体不适,因此海藻酸钠将贝壳粉包覆,能够避免其直接与大量水接触反应而大量热量;而且反应后由于海藻酸钠的隔离,热量不瞬间传递至外部,安全性更高。优选地,所述填充剂选自糊精、淀粉或预胶化淀粉。优选地,所述润滑剂选自硬脂酸镁、滑石粉、微粉硅胶或硬脂酸。上述复方草珊瑚润喉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配比称取各原料;(2)将蔗糖与葡萄糖浆混合均匀,并用其0.4-0.6倍质量的热水溶解,充分搅拌后依次进行过滤、减压浓缩,得到浓缩糖浆,将浓缩糖浆进行真空干燥,得到呈粘稠状的混合糖浆;(3)将混合糖浆与草珊瑚提取物,薄荷脑提取物,薄荷油,贝壳粉基速溶剂,填充剂和润滑剂混合并搅拌均匀后,进行压片,压片后用包衣剂包衣,制得复方草珊瑚润喉糖。优选地,步骤(1)中,用80-90℃的热水熔化蔗糖与葡萄糖浆。优选地,步骤(2)中,减压浓缩至浓缩糖浆浓度为80-90%时,进行真空干燥;真空干燥后混合糖浆的含水率小于3%。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复方草珊瑚润喉糖在口腔环境中溶出效率高,容易吸收,见效快。能够迅速减缓因喉咙肿痛引起的不适。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方草珊瑚润喉糖及其制备方法,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复方草珊瑚润喉糖,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草珊瑚提取物5份,薄荷脑提取物3份,薄荷油2份,蔗糖55份,葡萄糖浆15份,贝壳粉基速溶剂5份,糊精10份,硬脂酸镁2份和聚丙烯树脂III3份。所述贝壳粉基速溶剂为由海藻酸钠包覆的贝壳粉,其制备方法如下:将贝壳粉洗净,先在380℃下煅烧1h,冷却后研磨至100-200目,洗净后继续在700℃下煅烧3h;冷却后研磨至400-800目,得到煅烧贝壳粉备用;用乙醇将海藻酸钠润湿,将煅烧贝壳粉添加到其0.7倍质量的海藻酸钠中分散均匀,干燥后得到贝壳粉基速溶剂。一种复方草珊瑚润喉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配比称取各原料;(2)将蔗糖与葡萄糖浆混合均匀,并用其0.5倍质量的85℃的热水溶解,充分搅拌后依次进行过滤、减压浓缩,得到浓度为85%的浓缩糖浆,将浓缩糖浆进行真空干燥,得到呈粘稠状的含水率小于3%的混合糖浆;(3)将混合糖浆与草珊瑚提取物,薄荷脑提取物,薄荷油,贝壳粉基速溶剂,填充剂和润滑剂混合并搅拌均匀后,进行压片,压片后用包衣剂包衣,制得复方草珊瑚润喉糖。实施例2一种复方草珊瑚润喉糖,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草珊瑚提取物4份,薄荷脑提取物4份,薄荷油3份,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方草珊瑚润喉糖,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草珊瑚提取物4‑6份,薄荷脑提取物2‑4份,薄荷油1‑3份,蔗糖50‑60份,葡萄糖浆10‑20份,贝壳粉基速溶剂3‑7份,填充剂9‑11份,润滑剂1‑3份和包衣剂2‑4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方草珊瑚润喉糖,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草珊瑚提取物4-6份,薄荷脑提取物2-4份,薄荷油1-3份,蔗糖50-60份,葡萄糖浆10-20份,贝壳粉基速溶剂3-7份,填充剂9-11份,润滑剂1-3份和包衣剂2-4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方草珊瑚润喉糖,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衣剂为选自聚丙烯树脂II或聚丙烯树脂III。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方草珊瑚润喉糖,其特征在于,所述贝壳粉基速溶剂为由海藻酸钠包覆的贝壳粉。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方草珊瑚润喉糖,其特征在于,所述贝壳粉基速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贝壳粉洗净,先在300-400℃下煅烧0.5-1.5h,冷却后研磨至100-200目,洗净后继续在600-800℃下煅烧2-4h;冷却后研磨至400-800目,得到煅烧贝壳粉备用;用乙醇将海藻酸钠润湿,将煅烧贝壳粉添加到其0.5-1.0倍质量的海藻酸钠中分散均匀,干燥后得到贝壳粉基速溶剂。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方草珊瑚润喉糖,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昀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海科知识产权交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