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盖提升件的肩状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1622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2 01:42
一种用于消费品的容器,其包括收纳于外盒部分内的内部分和有助于轻松获取收纳于所述内部分上或内的消费品的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将所述内部分的后壁连接到盖部分顶壁或盖部分前壁。例如吸烟制品的所述消费品纵向地正交于铰合线。

Shoulder bag with cover lifting member

A container for consumer articles comprising an inner part included in an outer box portion and an elevating mechanism that is easy to obtain consumer goods stored in or within the inner portion. The lifting mechanism connects the rear wall of the inner part to the cover part, the top wall or the front wall of the cover part. For example, the consumer product is longitudinally orthogonal to the hinge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盖提升件的肩状包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消费品的容器,其具有与提升机构铰接的内部分。所述容器尤其用作细长吸烟制品(例如,香烟)的容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例如)细长吸烟制品的消费品包装于由折叠的板状坯料形成的容器中。举例来说,细长吸烟制品(例如,香烟和雪茄)通常是在铰合盖包中销售的,所述包具有用于容置吸烟制品的盒和围绕跨越容器的后壁延伸的铰合线连接到盒的上部分的盖。此类铰合盖包通常由单片式板状卡纸板坯料构造。内框架常常提供和固定于盒内。在使用时,盖围绕铰合线枢转而打开包,以仅露出吸烟制品的端部分,且能够获取盒内装纳的吸烟制品。在一些配置中,容器的盒部分可包含收纳于容器的外盒内的内盒。举例来说,在一些肩状包的设计中,盖打开以展现处于外盒内的内盒。内盒相对于外盒可铰合于一端处,使得内盒可向上枢转以允许获取内盒内的消费品。然而,在一些状况下,难以使消费者枢转内盒且获取消费品。举例来说,可能难以使消费者同时抓握外盒、抓取和提升内盒且取出一个或多个消费品。
技术实现思路
将需要在用于消费品的容器(例如,肩状包)内提供可靠的提升机构。将需要的是,一旦从关闭位置被释放,提升机构就相对于容器的外部分独立地铰接容器的内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消费品的容器,其包括收纳于外盒部分内的内部分和有助于轻松获取收纳于内部分上或内的消费品的提升机构。提升机构从邻近于盖铰合线的顶侧提升内部分,且内部分沿着容器的底侧沿着铰合线铰接。例如香烟的消费品纵向地正交于铰合线。外盒部分具有延伸于外盒左侧壁与外盒右侧壁之间的外盒后壁。外盒底壁正交于外盒后壁且延伸于外盒左侧壁与外盒右侧壁之间。盖部分沿着外盒部分的顶边缘从第一铰合线悬垂。盖部分具有延伸于盖右侧壁与盖左侧壁之间的盖前壁和正交于盖前壁且延伸于盖左侧壁与盖右侧壁之间的盖底壁。盖部分可围绕第一铰合线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内部分被配置成沿着开口顶侧收纳消费品。内部分收纳于外盒部分内。内部分包括在内部分右侧壁与内部分左侧壁之间的内部分后壁和正交于内部分后壁且延伸于内部分左侧壁与内部分右侧壁之间的内部分底壁。当盖部分处于关闭位置时,内部分后壁邻近于内部分后壁。内部分底壁邻近于外盒底壁,且第一铰合线邻近于内部分开口顶侧,且内部分以铰合方式附接到外盒底壁。提升元件沿着内部分后壁从第一提升元件铰合线悬垂且固定到盖部分。提升元件适应于在盖部分从关闭位置行进到打开位置时移动内部分后壁远离外部分后壁。有利地,随着盖部分移动到打开位置,肩状盒提升机构铰接内部分后壁远离外盒后壁,从而确保内部分的可靠且一致的铰接。提升元件沿着连接内部分底壁与外部分底壁的第二铰合线相对于外盒部分来铰接内部分。第二铰合线平行于第一铰合线。平行的铰合线提供肩状盒的简单构造和组装。提升元件可包含分隔第一折片与第二折片的第二提升元件铰合线和分隔第二折片与第三折片的第三提升元件铰合线。优选地,提升元件包含沿着第三提升元件铰合线的部分延伸且替换第三提升元件铰合线的部分的突片切口。当第二折片和第三折片旋转到非共面配置时,突片切口产生可听的声音。有利地,这向消费者提供指示打开或关闭位置的可听的声音。在许多实施例中,盖部分进一步包括延伸于盖右侧壁与盖左侧壁之间的盖顶壁和沿着外盒底壁的顶边缘从第一铰合线悬垂的顶壁。此处,提升元件固定到盖顶壁。优选地,第三折片固定到盖顶壁,且第一铰合线与第三提升元件铰合线平行且同延。在许多这些实施例中,当容器处于关闭位置且第三折片与盖顶壁共面时,第一折片和第二折片折叠到彼此上且第三折片大致上正交于第一折片和第二折片。在此配置中,当盖打开到约至少45度的角度时,第二折片与第三折片共面。有利地,此配置提供简单的构造和早期可听的声音以指示内部分正相对于外盒部分而铰接。在其它实施例中,外盒部分包括延伸于外盒右侧壁与外盒左侧壁之间的外盒顶壁,且盖前壁沿着外盒顶壁从第一铰合线悬垂。此处,第三折片固定到盖前壁且与盖前壁共面,且当盖打开到约至少180度的角度时,第二折片与第三折片共面。有利地,此配置提供简单的构造和可听的声音以指示内部分正相对于外盒部分而铰接。另外,即使容器后壁正放置在衬底上,此容器也可被打开。外盒左侧壁和外盒右侧壁的顶侧部分可具有弯曲拐角,或盖左侧壁和外盒右侧壁的底侧部分具有弯曲拐角。此特征提供如下优点:当关闭容器时,盖与外盒侧壁不会彼此接触,从而提供容器的顺畅关闭动作。收纳于内部分内的消费品为具有正交于第一铰合线的纵向轴线的细长元件。内部分可进一步包含延伸于内部分右侧壁与内部分左侧壁之间的内部分前壁,且内部分前壁平行于内部分后壁。内部分前壁有利地将细长消费品固持在内部分内。在许多实施例中,第一铰合线将外盒连接到盖部分。外盒部分和盖部分是由相同板状坯料形成。此构造有利地简化了书盒的构造和组装。在许多实施例中,内部分和提升机构是由相同板状坯料形成。此构造有利地简化了书盒的构造和组装。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包含内部包装的用于消费品的任何合适容器。众所周知,(例如)细长吸烟制品的消费品包装于由折叠的板状坯料形成的容器中。举例来说,细长吸烟制品(例如,香烟和雪茄)通常是在铰合盖包中销售的,所述包具有用于容置吸烟制品的盒和围绕跨越容器的后壁延伸的铰合线连接到盒的盖。盒可包含盒后壁、盒右侧壁、盒顶壁和盒底壁。盖可形成盒前壁和盒左侧壁。术语“前”、“后”、“上”、“下”、“侧”、“顶”、“底”和用于描述容器的组件的相对位置的其它术语是参考盖形成前侧且消费品沿着后侧放置的容器来说的。术语“左”和“右”可在从前侧观察容器时参考容器的侧壁被使用。在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容器时,不论容器的取向如何,都使用这些术语。允许通过枢转移动来打开容器的盖部分的盖部分铰合线位于容器的“后部”相反地,容器的“前部”是指与容器的“后部”相对的容器的侧。术语“内表面”贯穿本说明书用以是指当组装好的容器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容器的组件面朝容器的内部(例如,面朝消费品)的表面。术语“外表面”贯穿本说明书用以是指容器的组件的面朝所述容器的外部的表面。举例来说,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容器包含内表面,其包含面向容器的外盒部分的外表面和面向装纳于容器中的消费品的内表面。术语“铰合线”是指两个元件可彼此相对枢转所围绕的线。铰合线可为(例如)容器的壁或面板中或容器的两个壁之间的折线、穿孔线或刻痕线。术语“面板”是指由材料的单个连续部分形成的容器的部分。面板可靠着从一个或多个其它面板开始的一条或多条折线。术语“折片”是指仅靠着从仅一个其它面板开始的一条折线的面板。术语“壁”是指容器的面,且壁可由单个面板或折片形成,或壁可由两个或多于两个邻接或重叠面板或折片形成。术语“高度”、“宽度”和“深度”是指当盖处于关闭位置且从前侧观察容器时容器或容器的组件沿着三个垂直轴线的外部尺寸。举例来说,容器的“高度”是指容器的顶部与底部之间的垂直距离,容器的“宽度”是指容器的相对的右侧与左侧之间的距离,且容器的“深度”是指容器的前部与后部之间的距离。术语“内部高度”、“内部宽度”和“内部深度”是指容器或组件内部的对应尺寸。容器的外部尺寸与容器的内部尺寸之间差是由材料的厚度、层的数目和额外元件(例如,粘着剂的厚度)确定。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消费品的容器,其包括收纳于外盒部分内的内部分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盖提升件的肩状包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消费品的容器,其包括:外盒部分,所述外盒部分具有延伸于外盒左侧壁与外盒右侧壁之间的外盒后壁和正交于所述外盒后壁且延伸于所述外盒左侧壁与所述外盒右侧壁之间的外盒底壁;盖部分,所述盖部分沿着所述外盒部分的顶边缘从第一铰合线悬垂,所述盖部分具有延伸于盖右侧壁与盖左侧壁之间的盖前壁和正交于所述盖前壁且延伸于所述盖左侧壁与所述盖右侧壁之间的盖底壁,所述盖部分可围绕所述第一铰合线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用于沿着开口顶侧收纳消费品的内部分收纳于所述外盒部分内,所述内部分包括在内部分右侧壁与内部分左侧壁之间的内部分后壁和正交于所述内部分后壁且延伸于所述内部分左侧壁与所述内部分右侧壁之间的内部分底壁,当所述盖部分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内部分后壁邻近于所述内部分后壁,所述内部分底壁邻近于所述外盒底壁,且所述第一铰合线邻近于所述内部分开口顶侧,且所述内部分以铰合方式附接到所述外盒底壁;以及提升元件,所述提升元件沿着所述内部分的所述后壁从第一提升元件铰合线悬垂且固定到所述盖部分,所述提升元件适应于在所述盖部分从所述关闭位置行进到所述打开位置时移动所述内部分后壁远离所述外部分后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2.30 EP 14200572.7;2015.07.31 EP 15179421.11.一种用于消费品的容器,其包括:外盒部分,所述外盒部分具有延伸于外盒左侧壁与外盒右侧壁之间的外盒后壁和正交于所述外盒后壁且延伸于所述外盒左侧壁与所述外盒右侧壁之间的外盒底壁;盖部分,所述盖部分沿着所述外盒部分的顶边缘从第一铰合线悬垂,所述盖部分具有延伸于盖右侧壁与盖左侧壁之间的盖前壁和正交于所述盖前壁且延伸于所述盖左侧壁与所述盖右侧壁之间的盖底壁,所述盖部分可围绕所述第一铰合线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用于沿着开口顶侧收纳消费品的内部分收纳于所述外盒部分内,所述内部分包括在内部分右侧壁与内部分左侧壁之间的内部分后壁和正交于所述内部分后壁且延伸于所述内部分左侧壁与所述内部分右侧壁之间的内部分底壁,当所述盖部分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内部分后壁邻近于所述内部分后壁,所述内部分底壁邻近于所述外盒底壁,且所述第一铰合线邻近于所述内部分开口顶侧,且所述内部分以铰合方式附接到所述外盒底壁;以及提升元件,所述提升元件沿着所述内部分的所述后壁从第一提升元件铰合线悬垂且固定到所述盖部分,所述提升元件适应于在所述盖部分从所述关闭位置行进到所述打开位置时移动所述内部分后壁远离所述外部分后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提升元件沿着连接所述内部分底壁与所述外盒底壁的第二铰合线相对于所述外盒部分来铰接所述内部分,且所述第二铰合线平行于所述第一铰合线。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中收纳于所述内部分内的所述消费品为具有正交于所述第一铰合线的纵向轴线的细长元件。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提升元件包括分隔第一折片与第二折片的第二提升元件铰合线和分隔所述第二折片与第三折片的第三提升元件铰合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其进一步包括沿着所述第三提升元件铰合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查特莱恩
申请(专利权)人: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