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1587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2 0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第一热交换器(13、14),该第一热交换器(13、14)使制冷循环(20)的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第二热交换器(15、16),该第二热交换器(15、16)使向车室内空间(5)送出的空气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以及壳体(31),该壳体(31)配置于车室内空间(5),形成供空气流动的空气通路,并收纳第二热交换器(15、16)。第一热交换器(13、14)配置于壳体(31)的下方侧,在第一热交换器(13、14)与壳体(31)之间存在对车室内空间(5)与发动机舱(2)进行分隔的隔板(4)。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With the invention of the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has: a first heat exchanger (13, 14),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13, 14) the refrigeration cycle (20) of the refrigerant and the heat medium heat exchanger;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r (15, 16),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r (15, 16) to make the space vehicle the room (5) out of the air and the heat medium heat exchange; and a housing (31), the housing (31) is arranged on the vehicle interior space (5), the formation of air path for air flow, and containing second heat exchanger (15, 16).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13, 14) is disposed on the lower side of the housing (31), and a partition (4) for the compartment (5) and the engine compartment (2) is separated between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13, 14) and the housing (3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空调装置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基于2014年12月1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许申请2014-249628号,通过参照将其公开内容引用于本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车辆的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专利文献1记载有一种汽车的制冷制暖装置,该汽车的制冷制暖装置具有:通过使制冷循环的制冷剂与冷却剂进行热交换而对冷却剂进行冷却、加热的制冷剂/冷却剂热交换器;以及通过使冷却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对空气进行冷却、加热的冷却剂/空气热交换器。在该以往技术中,制冷循环的制冷剂通过冷却剂对空气进行冷却、加热,由此对坐舱进行制冷制暖。在该以往技术中,制冷剂/冷却剂热交换器配置于发动机舱内,冷却剂/空气热交换器配置于坐舱内。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718745号公报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们的研究,在上述以往技术中,有在发动机舱内配置制冷剂/冷却剂热交换器而导致损害碰撞安全性的担忧。即,由于制冷剂/冷却剂热交换器使发动机舱的缓冲空间(在车辆碰撞时被挤压的空间)减少,因此在车辆碰撞时坐舱有可能被压迫。另外,在上述以往技术中,制冷循环的制冷剂通过冷却剂对空气进行冷却、加热,因此有可能损害空气温度控制性。即,由于冷却剂具有较大的热容量,因此使冷却剂以及空气变化为目标的温度为止花费时间,有可能损害乘员的空调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内容,其目的在于同时实现提高碰撞安全性和提高空气温度控制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使制冷循环的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使向车室内空间送出的空气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以及壳体,所述壳体配置于车室内空间,形成供空气流动的空气通路,并收纳第二热交换器。第一热交换器配置于壳体的下方侧,在第一热交换器与壳体之间存在隔板,该隔板对车室内空间与发动机舱进行分隔。由此,第一热交换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未位于发动机与壳体之间,因此能够在发动机与壳体之间确保车辆碰撞时的缓冲空间。因此,即使车辆发生碰撞也能够抑制发动机将壳体推出至车室内空间,能够抑制车辆碰撞时车室内空间被压迫而无法充分地保护乘员。另外,第一热交换器配置于壳体的下方侧,因此能够缩短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之间的热介质配管。因此,能够使热介质少量化,因此能够将热介质的热容量抑制地较小,进而能够抑制由于热介质的热容量而损害空气温度控制性。因此,能够提高碰撞安全性,同时能够提高空气温度控制性。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搭载有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车辆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搭载位置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5是搭载有比较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车辆的剖视图。图6是对比较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搭载位置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吹出空气温度的时间推移的一例的曲线图。图8是搭载有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车辆的剖视图。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图11是搭载有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车辆的剖视图。图12是搭载有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车辆的剖视图。图13是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局部结构图。图14是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二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局部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对彼此相同或均等的部分在图中附以相同的符号。(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图1~图7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中的上下前后左右的箭头表示车辆的上下前后左右方向。图1所示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具有:第一泵11、第二泵12、冷却器13、冷凝器14、冷却器芯15、加热器芯16以及散热器17。第一泵11以及第二泵12是吸入并排出冷却水(热介质)的电动泵。冷却水是作为热介质的流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冷却水可以使用至少包含乙二醇、二甲基聚硅氧烷或纳米流体的液体或防冻液体。冷却器13、冷凝器14、冷却器芯15、加热器芯16以及散热器17是供冷却水流通的冷却水流通设备(热介质流通设备)。冷却器13以及冷凝器14是使制冷循环20的制冷剂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冷却水热交换器(第一热交换器)。冷却器13是通过使制冷循环20的低压侧制冷剂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而使低压侧制冷剂吸收冷却水的热量来对冷却水进行冷却的低压侧热交换器(热介质冷却用热交换器)。冷凝器14是通过使制冷循环20的高压侧制冷剂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而使高压侧制冷剂的热量向冷却水散热的高压侧热交换器(散热设备)。制冷循环20是具有压缩机21、冷凝器14、接收器22、膨胀阀23以及冷却器13的蒸汽压缩式制冷机。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20中,作为制冷剂而使用氟利昂类制冷剂,构成高压侧制冷剂压力不超过制冷剂的临界压力的亚临界制冷循环。压缩机21是被从电池供给的电力驱动的电动压缩机、或被发动机驱动的可变容量压缩机,将制冷循环20的制冷剂吸入、压缩并排出。冷凝器14是使从压缩机21排出的高压侧制冷剂(气相制冷剂)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而使高压侧制冷剂凝缩的凝缩器。接收器22是将从冷凝器14流出的气液二相制冷剂分离为气相制冷剂与液相制冷剂,并使分离出的液相制冷剂向膨胀阀23侧流出的气液分离器。膨胀阀23是使从接收器22流出的液相制冷剂减压膨胀的减压装置。冷却器13是通过使在膨胀阀23中减压膨胀后的低压侧制冷剂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而使低压侧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冷却器芯15以及加热器芯16是使向车室内空间吹送的空气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冷却水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冷却器芯15是通过使在冷却器13中冷却后的冷却水与向车室内吹送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对空气进行冷却的空气冷却用热交换器。加热器芯16是通过使在冷凝器14中加热后的冷却水与向车室内吹送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对空气进行加热的空气加热用热交换器。散热器17是通过使冷却水与外气(车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使冷却水的热量向外气散热的散热器(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第一泵11、冷却器13以及冷却器芯15构成第一冷却水回路C1(第一热介质回路)。在第一冷却水回路C1中,冷却水(第一热介质)以第一泵11、冷却器13、冷却器芯15、第一泵11的顺序进行循环。第二泵12、冷凝器14以及加热器芯16构成第二冷却水回路C2(第二热介质回路)。在第二冷却水回路C2中,冷却水(第二热介质)以第二泵12、冷凝器14、加热器芯16、第二泵12的顺序进行循环。散热器17与第一冷却水回路C1以及第二冷却水回路C2这两者连接。散热器17在冷却水流中与冷却器芯15以及加热器芯16并列地配置。在散热器17与第一冷却水回路C1以及第二冷却水回路C2的连接部配置有切换阀25、26。切换阀25、26对散热器17连接于第一冷却水回路C1而第一冷却水回路C1的冷却水流向散热器17的状态与散热器17连接于第二冷却水回路C2而第二冷却水回路C2的冷却水流向散热器17的状态进行切换。在第一冷却水回路C1配置有第一开闭阀27。第一开闭阀27对冷却器芯15侧的冷却水流路进行开闭。切换阀25、26在将散热器17连接于第一冷却水回路C1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用空调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热交换器(13、14),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3、14)使制冷循环(20)的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第二热交换器(15、16),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5、16)使向车室内空间(5)吹送的空气与所述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以及壳体(31),所述壳体(31)配置于所述车室内空间(5),形成供所述空气流动的空气通路,并收纳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5、16),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3、14)配置于所述壳体(31)的下方侧,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3、14)与所述壳体(31)之间存在隔板(4),所述隔板(4)对所述车室内空间(5)与发动机舱(2)进行分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2.10 JP 2014-249628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热交换器(13、14),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3、14)使制冷循环(20)的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第二热交换器(15、16),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5、16)使向车室内空间(5)吹送的空气与所述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以及壳体(31),所述壳体(31)配置于所述车室内空间(5),形成供所述空气流动的空气通路,并收纳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5、16),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3、14)配置于所述壳体(31)的下方侧,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3、14)与所述壳体(31)之间存在隔板(4),所述隔板(4)对所述车室内空间(5)与发动机舱(2)进行分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中的位于所述壳体(31)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3、14)之间的介入部(4a)与所述隔板(4)的剩余部位分割而形成,所述壳体(31)以及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3、14)固定于所述介入部(4a)。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4)配置于在所述壳体(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见康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