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1340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1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从阳极层(7)一侧依次连接的空穴注入层(6)、空穴传输层(5)、发光层(4)、电子传输层(3)、电子注入层(2)以及阴极层(1);其中,所述发光层(4)为钙钛矿量子点层,所述发光层(4)的厚度为15~20nm。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采用钙钛矿量子点层作为发光层,并严格控制其厚度,通过对其他各层的材料和厚度的选择,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亮度达32090cd/m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herein th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includes an anode layer (7) from the side connected hole injection layer (6), a hole transport layer (5), light emitting layer (4) and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3), the electron injection layer (2) and the cathode layer (1); wherein, the light-emitting layer (4) for the perovskite quantum dot layer, the light-emitting layer (4) thickness is 15 ~ 20nm. Th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with perovskite quantum dot layer as the emitting layer, and strictly control the thickness of the other layers,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thickness of the selection, so tha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rightness of th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32090cd/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本技术涉及光电领域,涉及一种光电器件,尤其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目前,电致发光器件是一种自发光器件,属于注入式发光,在正向偏压的作用下,阳极向电荷传输层注入空穴,在电场的作用下向传输层界面移动,而由阴极注入的电子也由电子传输层向界面移动,由于势垒的作用,电子不易进入电荷传输层,而在界面附近发光层一侧积累,从阴极注入的电子和从阳极注入的空穴在发光层相遇、复合,释放出能量,将能量传递给发光物质的分子,使其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由于激发态很不稳定,受激分子发光从激发态回到基态,辐射跃迁而产生发光现象。由于使用无机化合物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具有结构稳固,使用寿命长,稳定性强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无机电致发光器件制作成功高,加工困难,效率低下,难以满足人们对信息显示设备的需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材料选择范围宽,具有低电压驱动、高亮度、宽视角、响应速度快等特性,在显示照明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已经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CN103904178A公开了一种量子点发光器件。该量子点发光器件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阳极、空穴传输层、量子点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阴极,量子点发光器件还包括电子阻挡层,设置在电子传输层中或设置在量子点发光层与电子传输层之间。利用设置电子阻挡层一方面保证载流子的平衡注入,另一方面隔绝电子传输层与量子点发光层之间的电荷自发转移,保证了量子点电中性。所述量子点发光器件采用常用的CdSe、CdS等量子点,量子效率低,且发光性质不可控。CN105720204A公开了一种种反置结构的无机钙钛矿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包括ITO玻璃基板、沉积在ITO玻璃表面的ZnO电子传输层、无机钙钛矿CsPbX3量子点发光层、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和阳极电极材料。通过以下步骤制备:首先在洁净的ITO玻璃上采用磁控溅射法沉积ZnO电子传输层,之后取CsPbX3量子点的分散液旋涂在器件表面,然后热蒸发沉积TCTA空穴传输层,再热蒸发沉积空穴注入层,最后沉积阳极电极材料。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采用CsPbX3,通过X为Cl、Br和I任意两种的组合来调节发光层发光性质,但是两种化合物的简单掺杂并不能对发光层产生太大影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发光层的发光性质,且容易造成发光不均匀的问题,同时外量子效率较低。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采用CdSe、CdS等量子点,亮度低,开启电压高的问题,研究一种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亮度大,开启电压小,发光性质可控,所述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可用于工业化生产。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从阳极层一侧依次连接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以及阴极层;其中,所述发光层为钙钛矿量子点层,所述发光层的厚度为15~20nm。所述放光层的厚度可以是15nm、16nm、17nm、18nm、19nm或20n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包含的其他未列举的数值也同样适用。其中钙钛矿量子点层为现有技术,参见CN105720204A。以下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但不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可以更好的达到和实现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和有益效果。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阳极层选自ITO层、Au层或Cu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ITO层和Au层的组合、Au层和Cu层的组合、ITO层和Cu层的组合或ITO层、Au层和Cu层的组合等,阳极层为ITO层时效果最好。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空穴注入层选自PEDOT:PSS层、MoO3层或TDATA层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空穴注入层的厚度为10~30nm。其中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PEDOT:PSS层和MoO3层的组合、MoO3层和TDATA层的组合、PEDOT:PSS层和TDATA层的组合或PEDOT:PSS)层、MoO3层和TDATA层的组合等,空穴注入层为PEDOT:PSS层时效果最好;所述空穴注入层的厚度可以是10nm、12nm、15nm、18nm、20nm、22nm、25nm、28nm或30n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包含的其他未列举的数值也同样适用。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空穴传输层选自TPD层、Poly-TPD层或NPD层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5~30nm。其中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TPD层和Poly-TPD层的组合、Poly-TPD层和NPD层的组合、TPD层和NPD层的组合或TPD层、Poly-TPD层和NPD层的组合等,所述空穴传输层为Poly-TPD层时效果最好;所述空穴传输层的厚度可以是5nm、8nm、10nm、12nm、15nm、18nm、20nm、22nm、25nm、28nm或30n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包含的其他未列举的数值也同样适用。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子传输层选自Alq3层、PBD层或TPBi层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30~50nm。其中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Alq3层和PBD层的组合、PBD层和TPBi层的组合、Alq3层和TPBi层的组合或Alq3层、PBD层和TPBi层的组合等,所述电子传输层为TPBi层时效果最好;所述电子传输层的厚度可以是30nm、32nm、35nm、38nm、40nm、42nm、45nm、48nm或50n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包含的其他未列举的数值也同样适用。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子注入层选自LiF层、ZnO层或TiO2层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电子注入层的厚度为1~5nm。其中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LiF层和ZnO层的组合、ZnO层和TiO2的组合、LiF层和TiO2层的组合或LiF层、ZnO层和TiO2层等,所述电子注入层为LiF层时效果最好;所述电子注入层的厚度可以是1nm、1.5nm、2nm、2.5nm、3nm、3.5nm、4nm、4.5nm或5n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包含的其他未列举的数值也同样适用。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阴极层选自Al层、Mg层或Li层中人分宜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阴极层的厚度为100~200nm。其中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Al层和Mg层的组合、Mg层和Li层的组合、Al层和Li层的组合或Al层、Mg层和Li层的组合等,所述阴极层为Al时效果最好;所述阴极层的厚度可以是100nm、110nm、120nm、130nm、140nm、150nm、160nm、170nm、180nm、190nm或200n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包含的其他未列举的数值也同样适用。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从阳极层(7)一侧依次连接的空穴注入层(6)、空穴传输层(5)、发光层(4)、电子传输层(3)、电子注入层(2)以及阴极层(1);其中,所述发光层(4)为钙钛矿量子点层,所述发光层(4)的厚度为15~20n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从阳极层(7)一侧依次连接的空穴注入层(6)、空穴传输层(5)、发光层(4)、电子传输层(3)、电子注入层(2)以及阴极层(1);其中,所述发光层(4)为钙钛矿量子点层,所述发光层(4)的厚度为15~20n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层(7)选自ITO层、Au层或Cu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注入层(6)选自PEDOT:PSS层、MoO3层或TDATA层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空穴注入层(6)的厚度为10~30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恺孙小卫刘皓宸刘培朝曹万强郝俊杰周子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科技大学湖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