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SPS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磁性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1250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1 23:16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磁性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和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磁耦合来使得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相互得到电连接,在所述情况下,在第一RF通信部和第二RF通信部间实现数据的收发。根据所述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电子装置和外部设备间以高速及高效率收发数据,并且强化安保,较少地消耗电力,因而具有经济效益。

Magnetic connection device

According to the magnetic connection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first magnetic connector module and the second magnetic connector module, magnetic coupling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magnets to the first electrode portion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parts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by, in which case the realization of send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RF R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it is possible to send and receive data at high speed and efficiency between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n external device, and to strengthen security and consume less power, thereby having economic benefi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性连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性连接装置(MAGNETICCONNECTINGDEVICE),更为详细地涉及一种以如下形式构成的磁性连接装置:其使得磁性连接器模块通过磁力结合,从而产生电连接,因而在近距离实现数据的收发。
技术介绍
电子装置指的是类似移动终端、PMP、智能电视等使用者可以接触到多种内容的设备。在所述电子装置中可设置有连接器装置,所述连接器装置和外部设备连接从而可以传递或接收电源、收发数据、识别外部设备。另一方面,近来,与数据的收发相关针对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所谓近距离无线通信指的是,类似蓝牙、红外线无线通信、共享无线接入协议(SWAP:SharedWirelessAccessProtocol)等能够在电子装置间进行无线数据通信的无线接口规格。在进行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装置中,通过内置于所述装置的集成电路而形成RF(射频,RadioFrequency)场,从而和其他装置实现数据收发。由于近距离无线通信只在使用者自身的电子装置间进行通信,因而优点在于,不仅强化安保,而且电力消耗非常低,并可以高速传送数据。然而,现有的连接器装置只是设置为结合于电子装置并和外部设备可以通过有线来进行数据的收发,并非设置为在电子装置和外部设备相互接近的位置通过无线进行数据的收发,因而存在未能灵活使用近距离无线通信的多种优点的问题。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第2016-0002182号(2016.01.07)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性连接装置,所述磁性连接装置能够使得电子装置和外部设备间可以通过无线收发数据,并且可以以高速及高效率收发数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性连接装置,以任意一个磁性连接器模块为基准将其他磁性连接器模块在任意的角度下自由地结合及解除结合,结合后还使其能够旋转360度,从而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为了解决所述技术课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磁性连接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其在第一主体的一面设置有第一电极部,所述第一电极部与电子装置连接从而接收从所述电子装置供给的电源,第一磁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部的内侧,且第一RF通信部位于所述第一磁铁的周围;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其在第二主体的一面设置有第二电极部,所述第二电极部与外部设备连接从而当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部时将通过所述第一电极部得到供给的电源向所述外部设备传递,与所述第一磁铁磁耦合的第二磁铁位于所述第二电极部的内侧,且与所述第一RF通信部进行数据的收发的第二RF通信部位于所述第二磁铁的周围,所述第一RF通信部和所述第二RF通信部在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相互电连接的情况下进行数据的收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部为同心圆形状的端子,所述第二电极部为针端子,或者,所述第一电极部为针端子,所述第二电极部为同心圆形状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端子以1:1对应于所述同心圆形状的端子的形式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心圆形状的端子分别形成为连续的形态,或形成为间断的形态。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针端子的一部分通过形成于所述主体的一面的孔而向外部凸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为中央空的环形形状,所述第二磁铁为中央空的环形形状并以和所述第一磁铁相对应的形式配置,所述第一RF通信部位于所述第一磁铁的中央,所述第二RF通信部位于所述第二磁铁的中央,同时和所述第一RF通信部相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部设置于从所述第一主体的一面向外侧凸出的凸出部上,所述第二电极部设置于从所述第二主体的一面向内侧凹陷的凹陷部上,随着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相互得到电连接。或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部设置于从所述第一主体的一面向内侧凹陷的凹陷部上,所述第二电极部设置于从所述第二主体的一面向外侧凸出的凸出部上,随着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相互得到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极部的周围,多个第三磁铁配置于距所述第一电极部相同的距离上,在所述第二电极部的周围,与所述多个第三磁铁分别磁耦合的多个第四磁铁配置于距所述第二电极部相同的距离上,以便在所述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结合于所述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的状态下能够以设定的角度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铁以所述第一电极部的中心为基准以相互对称的形式配置于圆周上,所述第四磁铁以所述第二电极部的中心为基准配置于与所述第三磁铁相对应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三磁铁配置为不同的电极,所述第二磁铁和所述第四磁铁配置为不同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铁形成为比所述第一磁铁小的尺寸,所述第四磁铁形成为比所述第二磁铁小的尺寸,且所述第三磁铁和所述第四磁铁形成为相同的尺寸。另一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磁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其在第一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无线充电部,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与电子装置连接从而接收从所述电子装置供给的电源,第一磁铁位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的下部,且第一RF通信部位于所述第一磁铁的周围;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其在第二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无线充电部,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与外部设备连接从而当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时将通过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得到供给的电源向所述外部设备传递,与所述第一磁铁磁耦合的第二磁铁位于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的下部,且与所述第一RF通信部进行数据的收发的第二RF通信部位于所述第二磁铁的周围,所述第一RF通信部和所述第二RF通信部在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和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相互电连接的情况下进行数据的收发。在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及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为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为中央空的环形形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为中央空的环形形状并以和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相对应的形式配置,所述第一RF通信部位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的中央,所述第二RF通信部位于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的中央,同时和所述第一RF通信部相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位于从所述第一主体的一面向外侧凸出的凸出部的下部,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位于从所述第二主体的一面向内侧凹陷的凹陷部的下部,随着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和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相互得到电连接。或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位于从所述第一主体的一面向内侧凹陷的凹陷部的下部,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位于从所述第二主体的一面向外侧凸出的凸出部的下部,随着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和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相互得到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的周围,多个第三磁铁配置于距所述第一无线充电部相同的距离上,在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的周围,与所述多个第三磁铁分别磁耦合的多个第四磁铁配置于距所述第二无线充电部相同的距离上,以便在所述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结合于所述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的状态下能够以设定的角度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铁以所述第一电极部的中心为基准以相互对称的形式配置于圆周上,所述第四磁铁以所述第二电极部的中心为基准配置于与所述第三磁铁相对应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三磁铁配置为不同的电极,所述第二磁铁和所述第四磁铁配置为不同的电极。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磁性连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其在第一主体的一面设置有第一电极部,所述第一电极部与电子装置连接从而接收从所述电子装置供给的电源,第一磁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部的内侧,并且第一RF通信部位于所述第一磁铁的周围;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其在第二主体的一面设置有第二电极部,所述第二电极部与外部设备连接从而当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部时将通过所述第一电极部得到供给的电源向所述外部设备传递,与所述第一磁铁磁耦合的第二磁铁位于所述第二电极部的内侧,并且与所述第一RF通信部进行数据的收发的第二RF通信部位于所述第二磁铁的周围;所述第一RF通信部和所述第二RF通信部在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相互电连接的情况下进行数据的收发。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1.22 KR 10-2016-00083521.一种磁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其在第一主体的一面设置有第一电极部,所述第一电极部与电子装置连接从而接收从所述电子装置供给的电源,第一磁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部的内侧,并且第一RF通信部位于所述第一磁铁的周围;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其在第二主体的一面设置有第二电极部,所述第二电极部与外部设备连接从而当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部时将通过所述第一电极部得到供给的电源向所述外部设备传递,与所述第一磁铁磁耦合的第二磁铁位于所述第二电极部的内侧,并且与所述第一RF通信部进行数据的收发的第二RF通信部位于所述第二磁铁的周围;所述第一RF通信部和所述第二RF通信部在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相互电连接的情况下进行数据的收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部为同心圆形状的端子,所述第二电极部为针端子,或者,所述第一电极部为针端子,所述第二电极部为同心圆形状的端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端子以1:1对应于所述同心圆形状的端子的形式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心圆形状的端子分别形成为连续的形态。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心圆形状的端子分别形成为间断的形态。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针端子的一部分通过形成于所述主体的一面的孔而向外部凸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为中央空的环形形状,所述第二磁铁作为中央空的环形形状以和所述第一磁铁相对应的形式配置,所述第一RF通信部位于所述第一磁铁的中央,所述第二RF通信部位于所述第二磁铁的中央,同时和所述第一RF通信部相对应。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部设置于从所述第一主体的一面向外侧凸出的凸出部上,所述第二电极部设置于从所述第二主体的一面向内侧凹陷的凹陷部上,随着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相互得到电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部设置于从所述第一主体的一面向内侧凹陷的凹陷部上,所述第二电极部设置于从所述第二主体的一面向外侧凸出的凸出部上,随着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相互得到电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极部的周围,多个第三磁铁配置于距所述第一电极部相同的距离上,在所述第二电极部的周围,与所述多个第三磁铁分别磁耦合的多个第四磁铁配置于距所述第二电极部相同的距离上,以便在所述第二磁性连接器模块结合于所述第一磁性连接器模块的状态下能够以设定的角度旋转。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磁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铁以所述第一电极部的中心为基准以相互对称的形式配置于圆周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显峻
申请(专利权)人:SPS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