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共轴微拉伸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1183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1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共轴微拉伸夹具。该夹具包括共轴设置的第一拉伸块、第一载物台、第一钢丝、微结构试件、第二钢丝、第二载物台、第二拉伸块,所述微结构试件设于第一拉伸块和第二拉伸块之间,所述第一载物台位于第一拉伸块内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载物台上设有第一滚珠,所述第一滚珠可转动,所述第二载物台位于第二拉伸块内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滚珠可转动,所述第一拉伸块、第一滚珠、第二滚珠、第二拉伸块共轴,所述第一钢丝穿过第一载物台与第一滚珠相连,所述第二钢丝穿过第二载物台与第二滚珠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夹具通过安装滚珠装置,使微结构试件两端所受拉伸载荷共轴、受拉伸面与所施加的拉伸载荷垂直,提高了拉伸实验的成功率。

Automatic coaxial micro stretching clam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coaxial micro stretching clamp. The fixture includes a coaxial set first stretching block and the first stage, the first micro structure of steel wire, steel wire, second specimens, second stage, second tensile block, the micro structure between the specimen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block and the second block stretch stretch, the first stage in the first stretch end block inside, the first stage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ball, the first ball can rotate, the second stage on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tension within the block, the second ball can rotate, the first block, the first ball, stretching second ball, second block stretch of the first wire coaxial. Through the first stag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ball, the second wire through the second stage and the second ball. The clamp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ball device to make the tensile load of both ends of the micro structural specimen both coaxial and the tensile surface perpendicular to the applied tensile load, thereby improving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tensile te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共轴微拉伸夹具
本技术涉及MEMS件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共轴微拉伸夹具。
技术介绍
对于键合试件的键合界面质量,目前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性能表征参数。这些键合界面表征参数间的相互关系需要视具体的应用而定。每种性能参数都只对应于某类具体的实验方法,有各自相应的适用范围。键合界面的结合强度是衡量键合质量的重要参数。键合强度可以通过键合界面Dupré粘着功或断裂表面能等参量来表征,但是用不同实验方法得到的这些参数具有较大的差异。目前检测键合界面结合质量普遍采用较大的传统标准尺寸试件和拉伸实验方法,但是由于实际微器件中键合界面的尺度远小于传统拉伸实验用的键合试件尺度,导致传统试件的结构边界条件与实际微器件键合区域的结构边界条件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影响了传统拉伸试件实验结果的可参考性。为了使拉伸强度试验能够更真实反映MEMS器件中实际键合结构的键合界面强度,因此需要采用具有与实际MEMS器件中键合界面尺度量级相当的小尺度键合结构试件。而此类小尺度键合结构试件由于结构尺寸小,同时破坏载荷也远小于传统试件,无法使用传统的拉伸实验夹具装夹此类微小试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共轴微拉伸夹具,用以解决在小型拉伸实验仪上装夹微结构拉伸试件,确保微结构试件在安装过程中避免安装应力对试件的破坏,同时保持试件两端所受拉伸载荷共轴、受拉伸面与所施加的拉伸载荷垂直。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共轴微拉伸夹具,包括共轴设置的第一拉伸块、第一载物台、第一钢丝、微结构试件、第二钢丝、第二载物台、第二拉伸块,所述微结构试件设于第一拉伸块和第二拉伸块之间,所述第一载物台位于第一拉伸块内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载物台上设有第一滚珠,所述第一滚珠可转动,所述第二载物台位于第二拉伸块内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滚珠可转动,所述第一拉伸块、第一滚珠、第二滚珠、第二拉伸块共轴,所述第一钢丝穿过第一载物台与第一滚珠相连,所述第二钢丝穿过第二载物台与第二滚珠相连。作为改进的是,所述第一载物台朝向第一钢丝的方向设有凹形槽。作为改进的是,所述第二载物台朝向第二钢丝的方向设有凹形槽。作为改进的是,所述第一拉伸块和第二拉伸块均为圆形凸台。作为改进的是,所述第一钢丝和第二钢丝的直径为0.35mm。作为改进的是,所述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的直径为3mm。作为改进的是,所述微结构试件通过粘接剂固定在第一拉伸块和第二拉伸块之间的中心位置。作为改进的是,第一载物台和第二载物台可拆分。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安装滚珠装置,使微结构试件两端所受拉伸载荷共轴、受拉伸面与所施加的拉伸载荷垂直,避免微结构从侧面拉伸破坏,使拉伸实验失效。利用微拉伸仪等实验手段,对不同键合温度和键合电压下制备的玻璃/铝/单晶硅阳极键合微尺度锚结构试件,进行拉伸破坏实验。通过分析了试件拉伸后阳极键合界面的破坏情况,来研究了键合温度、键合电压以及金属铝膜厚度对拉伸破坏载荷的影响,本技术自动共轴微拉伸夹具为评估阳极键合试件的键合质量提供有意义的参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自动共轴微拉伸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第一拉伸块,2为第一载物台,3为第一钢丝,4为微结构试件,5为第二钢丝,6为第二载物台,7为第二拉伸块,8为第一滚珠,9为第二滚珠;图2为本技术一种自动共轴微拉伸夹具的剖面图,其中,2为第一载物台,6为第二载物台,8为第一滚珠,9为第二滚珠。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动共轴微拉伸夹具,包括共轴设置的第一拉伸块1、第一载物台2、直径为0.35mm第一钢丝3、微结构试件4、直径为0.35mm第二钢丝5、第二载物台6、第二拉伸块7,所述微结构试件4通过粘接剂固定于第一拉伸块1和第二拉伸块7之间,所述第一载物台2位于第一拉伸块1内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载物台2上设有直径为3mm第一滚珠8,所述第一滚珠8可转动,所述第二载物台6位于第二拉伸块7内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载物台6上设有直径为3mm第二滚珠9,所述第二滚珠9可转动,所述第一拉伸块1、第一滚珠8、第二滚珠9、第二拉伸块7共轴,所述第一钢丝3穿过第一载物台2与第一滚珠8相连,所述第二钢丝5穿过第二载物台6与第二滚珠9相连。实施例2一种自动共轴微拉伸夹具,包括共轴设置的第一拉伸块1、第一载物台2、直径为0.35mm第一钢丝3、微结构试件4、直径为0.35mm第二钢丝5、第二载物台6、第二拉伸块7,所述微结构试件4通过粘接剂固定于第一拉伸块1和第二拉伸块7之间,所述第一载物台2位于第一拉伸块1内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载物台2上设有直径为3mm第一滚珠8,所述第一滚珠8可转动,所述第二载物台6位于第二拉伸块7内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载物台6上设有直径为3mm第二滚珠9,所述第二滚珠9可转动,所述第一拉伸块1、第一滚珠8、第二滚珠9、第二拉伸块7共轴,所述第一钢丝3穿过第一载物台2与第一滚珠8相连,所述第二钢丝5穿过第二载物台6与第二滚珠9相连。所述第一载物台2可拆分,方便安装第一滚珠8,且第一载物台2朝向第一钢丝3的方向设有凹形槽,在拉伸时第一钢丝3不易于第一载物台2产生摩擦,提高拉伸试验的成功率。所述第二载物台6可拆分,方便安装第二滚珠9,且第二载物台6朝向第二钢丝5的方向设有凹形槽,在拉伸时第一钢丝5不易于第一载物台6产生摩擦,提高拉伸试验的成功率.所述第一拉伸块1和第二拉伸块7均为铝合金制成的圆形凸台。利用微拉伸仪等实验手段,对不同键合温度和键合电压下制备的玻璃/铝/单晶硅阳极键合微尺度锚结构试件,进行拉伸破坏实验。通过分析了试件拉伸后阳极键合界面的破坏情况,来研究了键合温度、键合电压以及金属铝膜厚度对拉伸破坏载荷的影响,本技术自动共轴微拉伸夹具为评估阳极键合试件的键合质量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自动共轴微拉伸夹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共轴微拉伸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共轴设置的第一拉伸块(1)、第一载物台(2)、第一钢丝(3)、微结构试件(4)、第二钢丝(5)、第二载物台(6)、第二拉伸块(7),所述微结构试件(4)设于第一拉伸块(1)和第二拉伸块(7)之间,所述第一载物台(2)位于第一拉伸块(1)内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载物台(2)上设有第一滚珠(8),所述第一滚珠(8)可转动,所述第二载物台(6)位于第二拉伸块(7)内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载物台(6)上设有第二滚珠(9),所述第二滚珠(9)可转动,所述第一拉伸块(1)、第一滚珠(8)、第二滚珠(9)、第二拉伸块(7)共轴,所述第一钢丝(3)穿过第一载物台(2)与第一滚珠(8)相连,所述第二钢丝(5)穿过第二载物台(6)与第二滚珠(9)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共轴微拉伸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共轴设置的第一拉伸块(1)、第一载物台(2)、第一钢丝(3)、微结构试件(4)、第二钢丝(5)、第二载物台(6)、第二拉伸块(7),所述微结构试件(4)设于第一拉伸块(1)和第二拉伸块(7)之间,所述第一载物台(2)位于第一拉伸块(1)内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载物台(2)上设有第一滚珠(8),所述第一滚珠(8)可转动,所述第二载物台(6)位于第二拉伸块(7)内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载物台(6)上设有第二滚珠(9),所述第二滚珠(9)可转动,所述第一拉伸块(1)、第一滚珠(8)、第二滚珠(9)、第二拉伸块(7)共轴,所述第一钢丝(3)穿过第一载物台(2)与第一滚珠(8)相连,所述第二钢丝(5)穿过第二载物台(6)与第二滚珠(9)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共轴微拉伸夹具,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胡宇群陈川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