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导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90448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1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导引导管及其制备方法中,所述导引导管用于B超定位,包括导管本体和可膨胀的球囊,所述导管本体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设置于外管中,所述球囊设置于外管上,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有一空腔,所述空腔中通入用于B超定位的液体或气体,所述外管上设置有与空腔和球囊连通的通孔。

Guide catheter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The guiding cathet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the guide tube for ultrasound positioning, including catheter body and balloon expandable, the catheter body comprises an inner tube and the outer tube, the inner tube is arranged in the outer tube, the balloon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tube, the inner. The tube and the outer tube to form a cavity, the cavity is used to pass into the ultrasound localization of liquid or gas, wherein the outer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communicated with the cavity and the ballo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引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B超定位的导引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经股动脉或者桡动脉穿刺,将介入医疗器械,如冠脉球囊、冠脉支架、心脏内各种封堵器等,送入并到达病变部位之前,都需要导引导管先行搭建通道。目前,在人体内推送导引导管主要采用两种方式来进行定位:第一种方式(常见于心内科)是通过X光辐射借助造影剂来判断导引导管是否达到器械要求的位置。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医生穿厚重的铅衣进行防护,尽管如此,医生与患者还是会被动吸收大量的X射线,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第二种方式(常见于心外科)是通过B超监测导引导管的位置。虽然B超在人体安全性上强于X射线,但是现有的导引导管,由于其材料和结构上的缺陷,不利于B超下的显影,所以手术的失败率很高,且医生操作依赖于经验,十分不便。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开发一种导引导管,可实现在B超环境下的显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引导管及其制备方法,该导引导管可在B超环境下显影,以提升导引导管在B超环境下的显影能力,从而提升导引导管的定位能力,进而避免X射线对于医生和患者的伤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引导管,所述导引导管用于B超定位,包括一导管本体,还包括一球囊;所述导管本体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设置于所述外管中,所述球囊设置于所述外管上;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有一空腔,所述空腔中通入用于B超定位的液体或气体,所述外管上设置有与所述空腔和球囊连通的通孔。优选的,在所述的导引导管中,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优选的,在所述的导引导管中,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外管的轴向间隔分布;和/或,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外管的径向对称分布。优选的,在所述的导引导管中,所述通孔为圆形通孔或多边形通孔。优选的,在所述的导引导管中,所述外管和内管同轴布置。优选的,在所述的导引导管中,所述外管为编织管。优选的,在所述的导引导管中,多个所述通孔中相邻两个通孔之间距离相等。优选的,在所述的导引导管中,所述球囊套设在所述外管上;或,所述外管位于所述球囊的外部,所述球囊的至少一端固设在所述外管上。优选的,在所述的导引导管中,所述球囊包括主体部分和自所述主体部分的两端分别延伸形成的左延伸段和右延伸段。优选的,在所述的导引导管中,所述通孔的面积为0.1~3.0mm2。优选的,在所述的导引导管中,所述球囊的材质为热塑性聚氨酯、尼龙、聚乙烯、嵌段聚醚酰胺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在所述的导引导管中,所述球囊包括N层内外套接的球囊体,其中,N为2至30之间的正整数。优选的,在所述的导引导管中,第N层的球囊体的材质硬度小于其余层的球囊体的材质硬度,所述第N层的球囊体位于最外层。优选的,在所述的导引导管中,所述导引导管还包括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套接在所述外管的近端,并与所述内管的近端连接,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内管的内部连通。优选的,在所述的导引导管中,所述导引导管还包括一护套,所述护套套接在所述外管上,并至少部分包覆所述连接件或与所述连接件的远端连接。优选的,在所述的导引导管中,在膨胀状态下,所述球囊的最大外径在1.0mm~40.0mm之间。优选的,在所述的导引导管中,在膨胀状态下,所述球囊沿外管的轴向长度在3.0mm~280.0mm之间。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引导管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球囊安装在一具有通孔的外管上;将内管插入所述外管,使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空腔用于通入一用于B超定位的气体或液体,所述气体或液体经所述通孔进出所述球囊;以及封装所述内管与外管的远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导引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导引导管,一方面通过设置内外套接的内管和外管,增强了导引导管的结构强度,进而实施体内植入术时,利于顺利推送导引导管,另一方通过在外管上设置可膨胀的球囊,所述球囊可通过设置在外管上的通孔、以及在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的与所述通孔连通的空腔作为充盈通道,由此在B超环境下,借助于通入气体或液体的球囊的显影性,方便术者对导引导管的推送过程进行定位或诊断,从而提升了导引导管在B超下的显影能力,也提升了导引导管的定位能力,避免了X射线对术者和患者的伤害;2、本专利技术的通孔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外管的轴向间隔分布,和/或,沿所述外管的径向对称分布,这样可以提升充盈效率,使得所述球囊迅速膨胀;3、本专利技术的外管采用编织管材,这样提升了外管的结构强度,可以防止膨胀状态下的球囊收缩时,外管塌陷在内管上,致使所述球囊收缩缓慢甚至无法收缩,由此延长了手术时间,造成手术失败;4、本专利技术的球囊采用多种材料混合制成,或采用多层内外套接的球囊体,这样可以提升球囊的回弹性,由此,在充盈前或充盈后,所述球囊不会对导引导管造成不利影响,而且回弹性好的球囊,其充盈和收缩速度快,充盈和收缩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导引导管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导引导管的轴向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导引导管的端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导引导管在轴向剖视状态下的局部视图;图5a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外管上设置的通孔的剖视图;图5b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外管上设置的通孔的剖视图;图5c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外管上设置的通孔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两层球囊的剖视图。1-导管本体;2-球囊;21-第一球囊体;22-第二球囊体;3-内管;4-外管;5-空腔;6-通孔;7-连接件;71-第一腔体;72-第二腔体;8-接头;9-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导引导管及其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中所涉及的“近端”是指距离该导引导管的操作者较近的一端,“远端”是指距离该导引导管的操作者较远的一端。图1示出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导引导管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导引导管的轴向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导引导管的端面图。在此,本领域人员应当知晓,在导引导管的长度方向上,本申请均以省略法(即折断形式)示出,下同。参阅图1~3,所述导引导管用于B超定位,包括导管本体1和球囊2;所述导管本体1包括内管3和外管4,所述内管3设置于外管4中,所述球囊2设置于外管4上;所述内管3和外管4之间形成有一个空腔5,所述空腔5中通入用于B超定位的充盈介质,所述外管4上设置有与空腔5和球囊2连通的通孔6,由此,充盈介质便可通过空腔5和通孔6充入球囊2中,使球囊2实现膨胀。其中,所述球囊2主要设置在所述导引导管的远端,以植入体内。具体应用时,所述内管3用作导丝腔,以放置导丝,在所述导丝的引导下,所述导引导管的远端可植入体内,进而达到病变位置后,可通过空腔5和通孔6将充盈介质通入球囊2中,以使球囊2膨胀(即打开),进而利用B超设备,便可显影膨胀后的球囊2。本实施例的导引导管,一方面通过设置内外套接的内管3和外管4,增强了导引导管的结构强度,在植入体内过程中,利于顺利推送导引导管,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导引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引导管,所述导引导管用于B超定位,包括一导管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球囊;所述导管本体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设置于所述外管中,所述球囊设置于所述外管上;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有一空腔,所述空腔中通入用于B超定位的液体或气体,所述外管上设置有与所述空腔和球囊连通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引导管,所述导引导管用于B超定位,包括一导管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球囊;所述导管本体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设置于所述外管中,所述球囊设置于所述外管上;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有一空腔,所述空腔中通入用于B超定位的液体或气体,所述外管上设置有与所述空腔和球囊连通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引导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外管的轴向间隔分布;和/或,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外管的径向对称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圆形通孔或多边形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和内管同轴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为编织管。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引导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孔中相邻两个通孔之间距离相等。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套设在所述外管上;或,所述外管位于所述球囊的外部,所述球囊的至少一端固设在所述外管上。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包括主体部分和自所述主体部分的两端分别延伸形成的左延伸段和右延伸段。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面积为0.1~3.0mm2。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的材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亚鹏曹华朱笑蒙岳斌李俊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