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钢网格梁光伏支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90240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9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跨度钢网格梁光伏支架系统,包括多个钢网格梁,相邻的钢网格梁之间通过多根第一钢梁连接;所述钢网格梁包括多个沿梁长度方向设置的、由杆件构成的四角锥结构,相邻两个四角锥结构的上弦连接在一起,且四角锥结构的上端均在一个水平面上,多个四角锥结构的下弦通过第一钢管拉结;所述钢网格梁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对固定铰接支座。该大跨度钢网格梁光伏支架系统具有自身稳定的特点,不需要与上下弦的支撑系统共同作用;可灵活适应各种不规则平面,在不影响水池、水塘、土地生产性能的同时提供电能,可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钢网格梁光伏支架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伏支架系统,具体是一种大跨度钢网格梁光伏支架系统。
技术介绍
世界性能源危机,促进了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而太阳能是各种可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因此做为将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电能的太阳能发电技术,即光伏产业更是发展飞速;旧的概念中,光伏产业主要包括太阳能组件生产链,控件器和逆变器等电气控制组件生产链;目前随着国家的重视,光伏支架产业逐渐被人们熟知。随着屋面光伏系统开发的逐渐饱和,一种能够利用水面、滩涂开发光伏的大跨度光伏支架系统成为一种趋势。市场急需一种跨度大、自重轻、安装方便、防腐性能优越的大跨度光伏支架系统。现有技术中大跨度光伏支架系统多采用实腹式钢梁、桁架梁、网架组成的光伏支架系统,但是都存在用钢量大、成本高、安装运输不便、不适用在不规则形状等缺点。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大跨度钢网格梁光伏支架系统,能够克服以上结构的缺点,在不影响水池、水塘、土地生产性能的同时提供电能,可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跨度钢网格梁光伏支架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跨度钢网格梁光伏支架系统,包括多个钢网格梁,相邻的钢网格梁之间通过多根第一钢梁连接;所述钢网格梁包括多个沿梁长度方向设置的、由杆件构成的四角锥结构,相邻两个四角锥结构的上弦连接在一起,且四角锥结构的上端均在一个水平面上,多个四角锥结构的下弦通过第一钢管拉结,所述杆件的节点采用焊接空心球节点、螺栓球节点或嵌入式毂节点;所述钢网格梁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对固定铰接支座,且固定铰接支座的上端与钢网格梁的上弦节点固定连接;相邻钢网格梁的间距为6m-12m,所述四角锥结构沿梁长度方向的长度为1.5m-3m,或四角锥结构沿梁长度方向的长度与太阳能板的长度相同,所述四角锥结构沿垂直于梁长度方向的长度为1.5m-2m。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钢网格梁的杆件采用圆钢管。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钢网格梁的跨度为28m-56m;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所述四角锥结构的高度为跨度的1/15-1/2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钢网格梁的杆件和节点的防腐方法采用镀锌防腐工艺。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钢网格梁施工时采用预起拱,控制正常使用时挠度小于跨度的250分之一。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钢梁为檩条,檩条采用卷边槽形冷弯型钢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大跨度钢网格梁光伏支架系统设计合理,与传统的实腹式钢梁等相比,钢网格梁具有用钢量小、成本低、可跨长度大、自重轻、不受长度形状的限制、不受坡度的限制、节约钢材、加工工艺成熟可靠的特点;钢网格梁的杆件防腐可实现工厂化,既保证了防腐的质量,又节省了现场防腐施工的时间;同时,钢网格梁的杆件对运输车辆的要求很低,特别适合交通不便的地域,比如山区;上述光伏支架系统采用的钢网格梁具有自身稳定的特点,不需要与上下弦的支撑系统共同作用;该光伏支架系统可灵活适应各种不规则平面,即可跨越水池做水上光伏系统,也可跨越大面积水塘、滩涂或河流,以及坡地,在不影响水池、水塘、土地生产性能的同时提供电能,可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大跨度钢网格梁光伏支架系统的30m*30m模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大跨度钢网格梁光伏支架系统的的30m*30m模型的侧视图。其中:1-钢网格梁;2-固定铰接支座;3-四角锥结构;4-第一钢管;5-第一钢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2,一种大跨度钢网格梁光伏支架系统,包括多个钢网格梁1,钢网格梁1可以平行放置,也可以不平行设置,多个钢网格梁1的截面形状和长度可相同也可不同,均根据地形合理设置,相邻钢网格梁1的间距可为6m-12m,相邻的钢网格梁1之间通过多根第一钢梁5连接,第一钢梁5可以为檩条,檩条的材料可以是卷边槽形冷弯型钢;所述钢网格梁1包括多个沿梁长度方向设置的、由杆件构成的四角锥结构3,相邻两个四角锥结构3的上弦焊接在一起,且四角锥结构3的上端均在一个水平面上,多个四角锥结构3的下弦通过第一钢管4拉结,四角锥结构3沿梁长度方向的长度在1.5m-3m之间,或按太阳能板的长度(1.7m或1.96m);四角锥结构3沿垂直于梁长度方向的长度为1.5m-2m,即四角锥结构3的宽度为1.5m-2m;高度取跨度的1/15-1/25,杆件的节点采用焊接空心球节点、螺栓球节点或嵌入式毂节点;钢网格梁1的杆件可以采用各种型钢,特别建议采用圆钢管;钢网格梁1的杆件和球节点特别建议采用工厂镀锌,也可采用其他防腐措施;根据有限元软件计算分析,钢网格梁1的合理跨度在28m-56m之间;钢网格梁1施工时采用预起拱,控制正常使用时挠度小于跨度的250分之一;所述钢网格梁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对固定铰接支座2,且固定铰接支座2的上端与钢网格梁1的上弦节点固定连接,因此,该单梁体系不需要借助其他支撑,自身就是一个的空间稳定体系;单梁基础可利用水池的池壁,或独立基础,或双柱联合基础,基础可现场浇筑也可做成混凝土预制块。支撑太阳能板的檩条(第一钢梁5)支撑在梁的上弦节点,建议檩条(第一钢梁5)与钢网格梁1成90度角布置,也可布置为别的角度。作为优选,光伏板面高差为零,光伏板平铺且满铺(30m*30m);设防烈度7度,基本风压0.45KPa;施工荷载1kN,相邻钢网格梁1的间距为6m;大跨度钢网格梁光伏支架系统的跨度30m,钢网格梁1的梁高1.5m,钢网格梁1的杆件采用圆形钢管,杆件节点采用螺栓球节点,单榀钢网格梁1的重量约1.25t;钢网格梁1预起拱100mm,最终最大挠度约100mm;大跨度钢网格梁光伏支架系统平面尺寸30m*30m,由6榀钢网格梁1平行组成;光伏支架系统总用钢梁9.8t,每平方米用钢量11kg,每平方米材料价格约45元;该系统可以布置每片60小片的太阳能板540片,发电143100W-151200W;或者布置每片72小片的太阳能板450片,发电135000W-139500W;折算每平方米光伏组件发电150W,每瓦对应的该支架系统费用约为0.3元。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所述钢网格梁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对固定铰接支座2,且固定铰接支座2的上端与钢网格梁1的上弦节点固定连接,因此,该单梁体系不需要借助其他支撑,自身就是一个的空间稳定体系;单梁基础可利用水池的池壁,或独立基础,或双柱联合基础,基础可现场浇筑也可做成混凝土预制块;钢网格梁1可以平行放置,也可以不平行设置,多个钢网格梁1的形状和大小可相同也可不同,均根据地形合理设置;该大跨度钢网格梁光伏支架系统设计合理,与传统的实腹式钢梁等相比,钢网格梁1具有用钢量小、成本低、可跨长度大、自重轻、不受长度形状的限制、不受坡度的限制、节约钢材、加工工艺成熟可靠的特点;钢网格梁1的杆件防腐可实现工厂化,既保证了防腐的质量,又节省了现场防腐施工的时间;同时,钢网格梁1的杆件对运输车辆的要求很低,特别适合交通不便的地域,比如山区;上述光伏支架系统采用的钢网格梁1具有自身稳定的特点,不需要与上下弦的支撑系统共同作用;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大跨度钢网格梁光伏支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跨度钢网格梁光伏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钢网格梁(1),相邻的钢网格梁(1)之间通过多根第一钢梁(5)连接;所述钢网格梁(1)包括多个沿梁长度方向设置的、由杆件构成的四角锥结构(3),相邻两个四角锥结构(3)的上弦连接在一起,且四角锥结构(3)的上端均在一个水平面上,多个四角锥结构(3)的下弦通过第一钢管(4)拉结,所述杆件的节点采用焊接空心球节点、螺栓球节点或嵌入式毂节点;所述钢网格梁(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对固定铰接支座(2),且固定铰接支座(2)的上端与钢网格梁(1)的上弦节点固定连接;相邻钢网格梁(1)的间距为6m‑12m,所述四角锥结构(3)沿梁长度方向的长度为1.5m‑3m,或四角锥结构(3)沿梁长度方向的长度与太阳能板的长度相同,所述四角锥结构(3)沿垂直于梁长度方向的长度为1.5m‑2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钢网格梁光伏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钢网格梁(1),相邻的钢网格梁(1)之间通过多根第一钢梁(5)连接;所述钢网格梁(1)包括多个沿梁长度方向设置的、由杆件构成的四角锥结构(3),相邻两个四角锥结构(3)的上弦连接在一起,且四角锥结构(3)的上端均在一个水平面上,多个四角锥结构(3)的下弦通过第一钢管(4)拉结,所述杆件的节点采用焊接空心球节点、螺栓球节点或嵌入式毂节点;所述钢网格梁(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对固定铰接支座(2),且固定铰接支座(2)的上端与钢网格梁(1)的上弦节点固定连接;相邻钢网格梁(1)的间距为6m-12m,所述四角锥结构(3)沿梁长度方向的长度为1.5m-3m,或四角锥结构(3)沿梁长度方向的长度与太阳能板的长度相同,所述四角锥结构(3)沿垂直于梁长度方向的长度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敏武春霖李良梁天生李纯任文明袁沈王志宇周小猛唐佳赟
申请(专利权)人:中机国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