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循环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90129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血液循环测试系统,包括模拟心脏、血管管路、气动控制单元和电气控制单元,模拟心脏包括硬质外壳和设置在硬质外壳内的软质弹性内胆,在软质弹性内胆内部设置有空腔,硬质外壳和软质弹性内胆之间有空隙,所述硬质外壳上设有连通所述空隙的通气口,所述血管管路和所述空腔连成一个单向流通的封闭式回路,所述血管管路能够进行更换,所述气动控制单元包括电磁换向阀和气源,所述电气控制单元电控制所述电磁换向阀和气源将气体经所述通气口充入所述空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针对病人的个性化病情进行测试,模拟测试病人体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对支架的影响;也可模拟人心脏跳动直观测试血管支架植入效果,降低了医疗风险、节省测试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液循环测试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血液循环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也在逐步上升,成为困扰人们身体健康的一项常规疾病,用血管支架等血管内介入治疗成为应对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血管支架一旦植入人体血管,其位置将不可更改和更换,特别是颅内血管,如果出现支架与血管不匹配,或者放置位置出现偏差,将会造成手术失败,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用一种可模拟人体血管和环境的测试系统在术前先对支架进行测试和模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用动物血管或动物内脏器官或人造管道在体外进行测试,这种测试方法代价较高,不能针对病人的个性化病情进行测试,也不能模拟测试病人体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对支架的影响,因此并不能满足模拟测试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模拟人心脏跳动的血液循环测试系统,该系统能直观测试血管支架植入效果、降低医疗风险、节省测试成本。本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血液循环测试系统,包括模拟心脏、血管管路、气动控制单元和电气控制单元,所述模拟心脏包括硬质外壳和设置在所述硬质外壳内的软质弹性内胆,在所述软质弹性内胆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硬质外壳和所述软质弹性内胆之间有空隙,所述硬质外壳上设有连通所述空隙的通气口,所述血管管路和所述空腔连成一个单向流通的封闭式回路,所述血管管路能够进行更换,所述气动控制单元包括电磁换向阀和气源,所述电气控制单元电控制所述电磁换向阀和所述气源将气体经所述通气口充入所述空隙。本技术目的还通过以下优选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优选的,所述软质弹性内胆是分体结构,包括分别位于所述软质弹性内胆上部的第一内胆、中部的第二内胆、下部的第三内胆,所述第三内胆上设置进口通道和出口通道,所述硬质外壳通过紧固件将所述第一内胆、第二内胆、第三内胆固定,所述空腔内装模拟血液,所述进口通道连通进口单向阀,所述出口通道连通出口单向阀,所述血管管路一端连接所述进口单向阀,另一端连接所述出口单向阀。更优选的,所述第一内胆和所述第二内胆是一体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内胆和所述第三内胆是硬质透明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血管管路包括三通接头和模拟病患部位,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一端测试时封闭,第二端连通所述模拟病患部位,第三端连通所述出口单向阀。优选的,所述气源是空气压缩机或气泵。优选的,所述模拟病患部位是一种基于患者的CT或MRI数据提取并3D打印出的用软质弹性透明材料制作的管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本技术的血液循环测试系统提供了一套模拟患者心脏跳动频率和病患区血管结构形态的血管支架测试环境,可以直观全面的测试和观察血管支架的植入效果,为血管支架的选择和植入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指导。降低了与患者病患血管不匹配的血管支架直接植入人体所产生的医疗风险,同时由于病患区血管可更换的特点,也大大降低了测试的成本费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血液循环测试系统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血液循环测试系统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血液循环测试系统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模拟心脏,2是血管管路,3是气动控制单元,4是电气控制单元,10是硬质外壳,12是空隙,100是通气口,110是第一内胆,111是第二内胆,112是第三内胆,113是空腔,114是一体内胆,1120是进口通道,1121是出口通道,20是三通接头,21是模拟病患部位,22是进口单向阀,23是出口单向阀,30是电磁换向阀,31是气源,32是调压器,13是第一压环,14是第二压环,1100是第一凸缘式法兰,1110是第一上折边法兰,1111是第一下折边法兰,101是第二上折边法兰,102是第二下折边法兰,1122是第二凸缘式法兰。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血液循环测试系统,包括可模拟人心脏跳动的模拟心脏1、血管管路2、气动控制单元3和电气控制单元4,所述模拟心脏1包括硬质外壳10和设置在所述硬质外壳10内的软质弹性内胆,在所述软质弹性内胆内部设置有空腔113,所述硬质外壳10和所述软质弹性内胆之间有空隙12,所述硬质外壳10上设有连通所述空隙12的通气口100,所述血管管路2和所述空腔113连成一个单向流通的封闭式回路,所述血管管路2能够进行更换,所述气动控制单元3包括电磁换向阀30和气源31,所述电气控制单元4电控制所述电磁换向阀30和所述气源31将气体经所述通气口100充入所述空隙12。所述模拟心脏1包括一体或分体结构的硬质外壳10和一体或分体结构的软质弹性内胆。所述软质弹性内胆是分体结构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软质弹性内胆上部的第一内胆110、中部的第二内胆111、下部的第三内胆112,所述第三内胆112上设置进口通道1120和出口通道1121,所述硬质外壳10通过紧固件将所述第一内胆110、第二内胆111、第三内胆112固定,所述空腔113内装模拟血液,所述进口通道1120连通进口单向阀22,所述出口通道1121连通出口单向阀23,所述血管管路2一端连接所述进口单向阀22,另一端连接所述出口单向阀2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软质弹性内胆包括第一内胆110,第二内胆111,第三内胆112,第一压环13,第二压环14,所述第一内胆110是位于所述软质弹性内胆上部的第一凸缘式法兰1100结构,中间部分向外凸起,所述第二内胆111是位于所述软质弹性内胆中部的上下开口且上下开口端分别设第一上折边法兰1110和第一下折边法兰1111结构,所述第三内胆112是位于所述软质弹性内胆下部的带进口通道1120和出口通道1121的第二凸缘式法兰1122结构,所述硬质外壳10是适应性贴合所述第二内胆111外壁的上下开口且上下开口端分别设第二上折边法兰101和第二下折边法兰102结构,所述第一压环13通过螺栓将所述第一凸缘式法兰1100、第一上折边法兰1110、第二上折边法兰101顺次压紧密封固定,所述第二压环14通过螺栓将所述第二凸缘式法兰1122、第一下折边法兰1111、第二下折边法兰102顺次压紧密封固定,所述空腔113是由所述第一内胆110,第二内胆111和第三内胆112限定的半封闭式空间。所述第一压环13和第二压环14均是环状金属板,所述进口通道1120连通进口单向阀22,所述出口通道1121连通出口单向阀23,保证模拟血液的液体只能从进口通道1120进入空腔113中,从出口通道1121流出。固定硬质外壳10和软质弹性内胆的紧固件可以不用螺栓而采用粘接或能实现两者固定的其它方式。而且硬质外壳10和软质弹性内胆也可以不采用法兰结构,而采用嵌套,只要能实现模拟心脏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密封的腔室即可,这样就可以通过与血管管路的相对体积变化实现此消彼长的关系。所述血管管路一端连接所述进口单向阀22,另一端连接所述出口单向阀23,所述血管管路包括三通接头20和模拟病患部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血液循环测试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血液循环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心脏(1)、血管管路(2)、气动控制单元(3)和电气控制单元(4),所述模拟心脏包括硬质外壳(10)和设置在所述硬质外壳(10)内的软质弹性内胆,在所述软质弹性内胆内部设置有空腔(113),所述硬质外壳(10)和所述软质弹性内胆之间有空隙(12),所述硬质外壳(10)上设有连通所述空隙(12)的通气口(100),所述血管管路(2)和所述空腔(113)连成一个单向流通的封闭式回路,所述血管管路能够进行更换,所述气动控制单元(3)包括电磁换向阀(30)和气源(31),所述电气控制单元(4)电控制所述电磁换向阀(30)和所述气源(31)将气体经所述通气口(100)充入所述空隙(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液循环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心脏(1)、血管管路(2)、气动控制单元(3)和电气控制单元(4),所述模拟心脏包括硬质外壳(10)和设置在所述硬质外壳(10)内的软质弹性内胆,在所述软质弹性内胆内部设置有空腔(113),所述硬质外壳(10)和所述软质弹性内胆之间有空隙(12),所述硬质外壳(10)上设有连通所述空隙(12)的通气口(100),所述血管管路(2)和所述空腔(113)连成一个单向流通的封闭式回路,所述血管管路能够进行更换,所述气动控制单元(3)包括电磁换向阀(30)和气源(31),所述电气控制单元(4)电控制所述电磁换向阀(30)和所述气源(31)将气体经所述通气口(100)充入所述空隙(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循环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弹性内胆是分体结构,包括分别位于所述软质弹性内胆上部的第一内胆(110)、中部的第二内胆(111)、下部的第三内胆(112),所述第三内胆(112)上设置进口通道(1120)和出口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仝站国宫海波毛茅毛蒙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创导三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