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研究多类致灾因素下风流运动状态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0016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2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研究多类致灾因素下风流运动状态实验装置,包括冲击动力系统,气流冲击巷系统,并联巷道系统,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巷道模拟装置和数据采集系统共同组成研究多种致灾因素下风流运动状态的一体化实验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多种致灾因素,不同类型巷道风流灾变研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解决了以往只对单一致灾因素作用下风流运动状态研究的问题。通过实验装置调节以及监测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的运用,实现风流灾变过程监测,能够分析灾变风流的运动状态,对不同类型的灾变风流运移规律进行研究,整个操作过程在同一实验装置中完成,实现了多种致灾因素下风流运动规律的研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研究多类致灾因素下风流运动状态实验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矿井井巷风流灾变等
,具体涉及一种研究多类致灾因素下风流运动状态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矿井内发生的煤与瓦斯突出以及矿井火灾均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两种灾害所引发的次生灾害也尤为常见,其中由于煤与瓦斯突出和矿井火灾造成的矿井井巷风流灾变也是高发二次事故。但由于灾害发生的偶然性以及灾害现场的复杂性,导致很多灾害发生后并不能及时的采取应对措施以及防止二次灾害发生的预防措施。因此,为了防范于未然,也为了使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有效的衔接,实验室模拟装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认知事故原理及采取应对措施的有效手段。目前,已有相关的实验室模拟装置以灾变后矿井井巷风流的运动状态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研究,但大部分实验装置结构单一,仅能对单一灾变条件下的风流运动状态进行模拟,比如单一考虑煤与瓦斯突出后瓦斯风压作用下的风流运动状态或者矿井火灾发生后火风压作用下的风流运动状态,更是缺乏煤与瓦斯突出后冲击动力作用下风流运动状态的研究。矿井二次灾害的发生可能是多因素共致,因此有必要改变以往单一致灾因素。通过一体化的技术装置,可以监测多种致灾因素下的风流运动状态,研究不同类型巷道风流的运动规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以往只对单一致灾因素作用下风流运动状态研究的问题,设计一种研究多类致灾因素下风流运动状态实验装置,通过实验装置调节以及监测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的运用,实现风流灾变过程监测,能够分析灾变风流的运动状态,对不同类型的灾变风流运移规律进行研究,整个操作过程在同一实验装置中完成,实现了多种致灾因素下风流运动规律的研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研究多类致灾因素下风流运动状态实验装置,包括冲击动力系统,气流冲击巷系统,并联巷道系统,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组成,其中冲击动力系统的右端与冲击巷系统内的三通管的左端口通过法兰连接,冲击巷系统的右端与并联巷道系统内的三通管的左端口通过法兰连接。所述的冲击动力系统包含高压瓦斯气瓶,总压表,减压阀,分压表,耐压软管,真空表,冲击动力腔体,薄膜,充气口,抽气口,真空泵组成,其中高压瓦斯气瓶与充气口通过耐压软管相连,且减压阀和分压表安装在耐压软管上,真空泵与抽气口通过耐压软管相连,同时分压表,真空表,充气口和抽气口安装在冲击动力腔体上。所述的所述的冲击动力腔体由直径200mm,长度300mm和直径120mm,长度100mm,耐压强度均为10MPa的两节钢质圆形管道组成,冲击动力腔体的左侧封闭,冲击动力腔体的右侧设计为开口状并放置有薄膜封住腔口,其中薄膜选帆布作为材料,帆布可折叠使用,根据实验要求完成折叠使用,测试极限压力范围为0-1.5MPa。所述的气流冲击巷系统包含三通管,直巷,法兰,阀门,进风巷,监测点,小型通风机,其中三通管的左侧端口与冲击动力腔体通过法兰连接,三通管的右侧端口与直巷通过法兰连接,三通管的下侧端口与进风巷通过法兰连接,直巷选用直径120mm,长度4500mm,耐压强度3MPa的钢质圆形管道,进风巷为直径120mm,长度100mm,耐压强度3MPa的钢质圆形管道,且进风巷上装有阀门,监测点均匀布置在直巷上,小型通风机与进风巷连接。所述的并联巷道系统包含三通管,左侧分支,中间分支,右侧分支,上部联通巷,角联分支,下部联通巷,进风巷,回风巷,上部四通管,下部四通管,法兰,阀门,监测点,小型通风机,可调节支架,加热器,热电偶,其中三通管的左侧端口与直巷通过法兰连接,三通管的上下侧端口与左侧分支通过法兰连接,左侧分支为直径120mm,长度5000mm,耐压强度1MPa,耐温性500℃的钢质圆形管道,中间分支为直径120mm,长度5000mm,耐压强度1MPa,耐温性300℃的钢质圆形管道,右侧分支为直径150mm,长度5000mm,耐压强度1MPa,耐温性300℃的钢质圆形管道,角联分支为直径120mm,长度500mm,耐压强度1MPa,耐温性500℃的钢质圆形管道,上部联通巷和下部联通巷均为直径150mm,长度1390mm,耐压强度1MPa,耐温性300℃的钢质圆形管道,进风巷和回风巷均为直径120mm,长度300mm,耐压强度1MPa,耐温性300℃的钢质圆形管道,上部四通管的上侧端口与进风巷通过法兰连接,上部四通管的左侧端口和右侧端口与上部联通巷分别通过法兰连接,上部四通管的下侧端口与中间分支通过法兰连接,下部四通管的左侧端口和右侧端口与下部联通巷分别通过法兰连接,下部四通管的上侧端口与中间分支通过法兰连接,下部四通管的下侧端口与回风巷通过法兰连接,且左侧分支,中间分支和右侧分支的上侧均连接在上部联通巷上,同时左侧分支,中间分支和右侧分支的下侧均连接在下部连通巷上,角联分支的两侧分别连通左侧分支和中间分支,另外将加热器安装在左侧分支的左下角对左侧分支风流加热,热电偶安装在加热器上测量温度。所述的小型通风机的电压220V,频率50HZ,风量为0-0.6m3/min,其中小型通风机放置在气流冲击巷系统和并联巷道系统内的进风巷处。所述的左侧分支,中间分支,右侧分支与角联分支,其中左侧分支的下侧和上侧安装有阀门,左侧分支共布置有五个监测点,中间分支的上侧的装有阀门,中间分支共布置有两个监测点,右侧分支的上侧安装有阀门,右侧分支共布置有两个监测点,角联分支的中部安装有阀门。所述的可调节支架共四个,其中两个的一端固定在地面,另一端连接下部联通巷,另外两个的一端也固定在地面,另一端连接上部联通巷上。所述的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包含监测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系统,采集线,其中监测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通过采集线连接,数据采集器与计算机系统通过采集线连接,且数据采集器设有16个采集通道,采样率为10B~500M/s,采样长度40G。所述的监测传感器包含压力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浓度传感器,且压力传感器的测压范围为0~1MPa,准确度等级为0.5级,频响为1000KHz,风速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为0~20m/s,传感器精度为0.2%FS,响应时间为250ms,浓度传感器的量程为0~50000ppm,响应时间为800ms,分辨率为0.1%,三种传感器的测试端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气流冲击巷系统和并联巷道系统内的监测点处,三种传感器的尾端均连接在数据采集器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验装置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冲击动力系统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气流冲击巷系统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并联巷道系统示意图图5是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研究多类致灾因素下风流运动状态实验装置,由冲击动力系统1,气流冲击巷系统2,并联巷道系统3,数据采集分析系统4组成,其中冲击动力系统1的右端与冲击巷系统2内的三通管201的左端口通过法兰203连接,冲击巷系统2的右端与并联巷道系统3内的三通管301的左端口通过法兰312连接。冲击动力系统1包含高压瓦斯气瓶101,总压表102,减压阀103,分压表104,106,耐压软管105,111,真空表107,冲击动力腔体108,薄膜109,充气口110,抽气口112,真空泵114,其中冲击动力腔体108由直径200mm,长度300mm和直径120mm,长度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研究多类致灾因素下风流运动状态实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研究多类致灾因素下风流运动状态实验装置,包括冲击动力系统,气流冲击巷系统,并联巷道系统,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组成,其中冲击动力系统的右端与冲击巷系统内的三通管的左端口通过法兰连接,冲击巷系统的右端与并联巷道系统内的三通管的左端口通过法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研究多类致灾因素下风流运动状态实验装置,包括冲击动力系统,气流冲击巷系统,并联巷道系统,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组成,其中冲击动力系统的右端与冲击巷系统内的三通管的左端口通过法兰连接,冲击巷系统的右端与并联巷道系统内的三通管的左端口通过法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多类致灾因素下风流运动状态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击动力系统包含高压瓦斯气瓶,总压表,减压阀,分压表,耐压软管,真空表,冲击动力腔体,薄膜,充气口,抽气口,真空泵组成,其中高压瓦斯气瓶与充气口通过耐压软管相连,且减压阀和分压表安装在耐压软管上,真空泵与抽气口通过耐压软管相连,同时分压表,真空表,充气口和抽气口安装在冲击动力腔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研究多类致灾因素下风流运动状态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击动力腔体由直径200mm,长度300mm和直径120mm,长度100mm,耐压强度均为10MPa的两节钢质圆形管道组成,冲击动力腔体的左侧封闭,冲击动力腔体的右侧设计为开口状并放置有薄膜封住腔口,其中薄膜选帆布作为材料,帆布可折叠使用,根据实验要求完成折叠使用,测试极限压力范围为0-1.5MPa。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多类致灾因素下风流运动状态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流冲击巷系统包含三通管,直巷,法兰,阀门,进风巷,监测点,小型通风机,其中三通管的左侧端口与冲击动力腔体通过法兰连接,三通管的右侧端口与直巷通过法兰连接,三通管的下侧端口与进风巷通过法兰连接,直巷选用直径120mm,长度4500mm,耐压强度3MPa的钢质圆形管道,进风巷为直径120mm,长度100mm,耐压强度3MPa的钢质圆形管道,且进风巷上装有阀门,监测点均匀布置在直巷上,小型通风机与进风巷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多类致灾因素下风流运动状态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并联巷道系统包含三通管,左侧分支,中间分支,右侧分支,上部联通巷,角联分支,下部联通巷,进风巷,回风巷,上部四通管,下部四通管,法兰,阀门,监测点,小型通风机,可调节支架,加热器,热电偶,其中三通管的左侧端口与直巷通过法兰连接,三通管的上下侧端口与左侧分支通过法兰连接,左侧分支为直径120mm,长度5000mm,耐压强度1MPa,耐温性500℃的钢质圆形管道,中间分支为直径120mm,长度5000mm,耐压强度1MPa,耐温性300℃的钢质圆形管道,右侧分支为直径150mm,长度5000mm,耐压强度1MPa,耐温性300℃的钢质圆形管道,角联分支为直径120mm,长度500mm,耐压强度1MPa,耐温性500℃的钢质圆形管道,上部联通巷和下部联通巷均为直径150mm,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爱桃李雷刘昂孙新王闯常馨予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