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公开了一种减振转子和电机,所述减振转子包括:转子轴(4);转子本体(3),该转子本体(3)同轴安装在所述转子轴(4)上,且该转子本体(3)的内周面与所述转子轴(4)的外周面径向间隔开;其中,所述转子轴(4)上还设置有能够带动所述转子轴(4)转动的压片(1),该压片(1)与所述转子本体(3)的一端端面之间具有轴向间隔,且该轴向间隔内设置有减振片(2),所述减振片(2)设置为使得所述转子本体(3)的动力能够经由所述减振片传递到所述压片(1),以带动所述转子轴(4)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降低电机运行时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振转子和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减振转子,进一步,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减振转子的电机。
技术介绍
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噪音问题,噪音分为机械噪音、电磁噪音等。家用电机产生的噪音类型主要为电磁噪音。本申请文件的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产生电磁噪音的因素主要包括定子和转子偏心,电网谐波含量高,电磁设计不合理,例如转子绕线型号和匝数不合理,定子、转子的结构设计不合理等。这些因素会导致电机的定、转子气隙间存在高含量谐波,谐波会在转子上产生一定频率的切向、径向振动,谐波振动会导致转子切向、径向振动。现有的转子结构设计不合理,转子切向、径向振动时,振动将直接传动到转子轴上,引起转子轴以及连接转子轴的外部其他部件振动,当振动的频率接近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就会产生电磁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电机运行时的噪音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减振转子,所述减振转子包括:转子轴;转子本体,该转子本体同轴安装在所述转子轴上,且该转子本体的内周面与所述转子轴的外周面径向间隔开;其中,所述转子轴上还设置有能够带动所述转子轴转动的压片,该压片与所述转子本体的一端端面之间具有轴向间隔,且该轴向间隔内设置有减振片,所述减振片设置为使得所述转子本体的动力能够经由所述减振片传递到所述压片,以带动所述转子轴转动。优选地,所述压片与所述转子本体径向间隔开。优选地,所述转子本体上形成有轴孔和散热孔,所述转子轴穿设在所述轴孔中;所述散热孔分布在所述轴孔周围。优选地,所述减振片和所述压片设置为至少不全部遮挡所述散热孔,以使所述散热孔与外部相连通。优选地,所述减振片为星形减振片,所述星形减振片的中部开设有用于所述转子轴穿设的减振片通孔,所述星形减振片的突出角与所述散热孔错开以至少不全部遮挡所述散热孔。优选地,所述压片形成为具有与所述散热孔相连通的通气孔。优选地,所述通气孔处设有用于提高散热效果的风叶。优选地,所述风叶上形成有用于抑制风叶变形的风叶加强筋。优选地,所述压片上开设有用于所述转子轴穿设的压片通孔。优选地,所述压片通孔的边缘部位形成有向外凸起的法兰翻边;和/或,所述压片过盈安装在所述转子轴上;和/或,所述压片为圆形压片,所述压片通孔开设于所述圆形压片的中部。优选地,所述压片的外端面上还形成有连接所述法兰翻边的法兰翻边加强筋,所述法兰翻边加强筋呈辐射状地分布在所述压片的外端面上。优选地,所述压片为金属压片或塑料压片;和/或,所述减振片为硅胶减振片或橡胶减振片。优选地,所述压片和所述减振片一次加工成型;或,所述压片和所述减振片分开制成。基于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减振转子,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机,包括减振转子,其中,所述减振转子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减振转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减振转子包括转子轴、转子本体,减振压片和压片。其中,转子本体同轴安装在转子轴上,并且转子本体的内周面与转子轴的外周面径向间隔开,由此可以避免转子本体转动时的动力直接传递到转子轴上。另外,转子轴上设置有压片,压片与转子本体的一端端面之间具有轴向间隔,在轴向间隔内设置有减振片,转子本体在转动时的动力可通过减振片传递到压片,由此带动压片转动,压片转动时带动转子轴转动,进而实现转子本体转动时,转子轴也随之转动。由于转子本体在转动时,其动力经过减振片的减振作用后再通过压片传递到转子轴上,因此可以减弱转子轴因转子自身振动而产生的振动。进一步,可以减弱连接转子轴的其他部件所产生的振动。因此,降低了电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减振转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减振转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减振转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减振转子的轴向剖面图;图5是图4中I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图1中转子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中转子本体、减振片和压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1中转子本体与减振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1中减振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1中压片的外侧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中压片的内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压片2减振片11法兰翻边加强筋21减振片通孔12法兰翻边22减振片的一面121压片通孔23减振片的另一面13风叶24突出角14通气孔3转子本体15风叶加强筋31转子本体的端面16内端面32散热孔4转子轴33轴孔41转子轴的外周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指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部件本身轮廓线的内、外。请参阅图1-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减振转子,所述减振转子包括:转子轴4;转子本体3,该转子本体3同轴安装在所述转子轴4上,且该转子本体3的内周面与所述转子轴4的外周面41径向间隔开;由此可以避免所述转子本体3转动时将动力直接传递给转子轴4,缓解因转子本体3自身振动所引起的转子轴4的振动;其中,所述转子轴4上还设置有能够带动所述转子轴4转动的压片1,该压片1与所述转子本体3的一端端面之间具有轴向间隔,且该轴向间隔内设置有减振片2,所述减振片2设置为使得所述转子本体3的动力能够经由所述减振片2传递到所述压片1,以带动所述转子轴4转动。具体地,由于所述转子轴4的外周面41与所述转子本体3的内周面之间是径向间隔开的,因此,需要借助其他部件来完成转子本体3与转子轴4之间的传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转子轴4上安装压片1,并在压片1与转子本体3的端部之间设置用于传动的减振片2,以使转子本体3转动时的动力能够通过减振片2传递到压片1上,由压片1带动转子轴4转动。通过该技术方案,一方面实现了转子本体3与转子轴4之间的传动,使得二者可以同步转动;另一方面由于动力经过减振片2的减振后再传递至转子轴4上,削弱了转子本体3与转子轴4之间的振动传递,由此可以缓解由于转子本体3径向、切向振动直接传递至转子轴4所引起的噪音问题。所述减振片2设于所述转子本体3与所述压片1之间,用于起到传动和减振作用。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所述压片1和所述减振片2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下面结合图2和图3给出所述减振片2和所述压片1两种安装方式的优选实施例并结合其具体安装方式对其传动原理进行说明。当然,所述减振片2和所述压片1的具体安装方式并不限于此。实施例1请参阅图2,所述压片1和所述减振片2为分开制作成形的分体式部件,在安装所述减振片2时,通过所述压片1将所述减振片2压紧在所述转子本体3的端面31上。在转子本体3转动时,通过所述减振片2与所述转子本体3之间的摩擦力带动所述减振片2的转动,再通过所述减振片2与所述压片1之间的摩擦力带动所述压片1转动,再由压片1带动所述转子轴4转动。转子本体3的振动在经过减振片2的减振作用后大大削弱了,由此可以有效得减小转子轴4的振动,进一步可以降低电机运行噪音。实施例2请参阅图3,所述减振片2和所述压片1为在一次加工成型的整体部件。例如,可以在一次加工工艺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振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转子包括:转子轴(4);转子本体(3),该转子本体(3)同轴安装在所述转子轴(4)上,且该转子本体(3)的内周面与所述转子轴(4)的外周面径向间隔开;其中,所述转子轴(4)上还设置有能够带动所述转子轴(4)转动的压片(1),该压片(1)与所述转子本体(3)的一端端面之间具有轴向间隔,且该轴向间隔内设置有减振片(2),所述减振片(2)设置为使得所述转子本体(3)的动力能够经由所述减振片传递到所述压片(1),以带动所述转子轴(4)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转子包括:转子轴(4);转子本体(3),该转子本体(3)同轴安装在所述转子轴(4)上,且该转子本体(3)的内周面与所述转子轴(4)的外周面径向间隔开;其中,所述转子轴(4)上还设置有能够带动所述转子轴(4)转动的压片(1),该压片(1)与所述转子本体(3)的一端端面之间具有轴向间隔,且该轴向间隔内设置有减振片(2),所述减振片(2)设置为使得所述转子本体(3)的动力能够经由所述减振片传递到所述压片(1),以带动所述转子轴(4)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1)与所述转子本体(3)径向间隔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本体(3)上形成有轴孔(33)和散热孔(32),所述转子轴(4)穿设在所述轴孔(33)中;所述散热孔(32)分布在所述轴孔(33)周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片(2)和所述压片(1)设置为至少不全部遮挡所述散热孔(32),以使所述散热孔(32)与外部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片(2)为星形减振片(2),所述星形减振片(2)的中部开设有用于所述转子轴(4)穿设的减振片通孔(21),所述星形减振片(2)的突出角(24)与所述散热孔(32)错开以至少不全部遮挡所述散热孔(32)。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1)形成为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