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接式钢芯模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9522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铰接式钢芯模单元,其包括:上模体,所述的上模体包括上横板和上竖板,上横板包括连接端和自由端,上横板的连接端与上竖板的顶端固定连接;下模体,所述的下模体包括下横板和下竖板,下横板包括连接端和自由端,下横板的连接端与下竖板的底端固定连接;下竖板的顶端与上竖板的底端通过合页可转动地连接;铰接式支撑结构,其包括横梁、若干上连杆、若干下连杆;上连杆和下连杆数目一致且成对设置;上连杆的顶端与上横板的自由端铰接,上连杆的底端与横梁铰接;下连杆的底端与下横板的自由端铰接,下连杆的顶端与横梁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模板拆除体积缩小至原来的一半,解决了钢芯模无法拆除的施工难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了一种铰接式钢芯模。

Articulated steel core mold uni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inged steel core unit,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die body, an upper die body comprises upper and upper risers, the upper connecting end and a free end, and the upp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vertical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die; a lower die body, body includes under the transverse plate and the lower riser, the lower transverse plate comprises a connecting end and a free end, wherein the connecting end and the bottom e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vertical plate; top risers and under the bottom end of the upper vertical plate is rotatably connected by hinges; articulated support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cross beam, an upper connecting rod, under some certain the connecting rod on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lower connecting rod; the number of consistent and arranged in pairs; the free end hinged on the top of the upper connecting rod and the end of the upper connecting rod is hinged with the bottom beam; the bottom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under the free end is hinged with the lower transverse plate, and the top beam of the lower connecting rod Articulation.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the dismantling of the template, and the volume is reduced to half of the original, and the construction problem of the steel core mold can not be removed.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rticulated steel core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铰接式钢芯模单元
本技术涉及一种铰接式钢芯模单元。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桥、高速公路桥、铁路桥工程的蓬勃发展,自重轻、刚度大的空心板梁桥已被广泛应用。目前,预制空心板内模施工多采用气囊、木模或钢芯模进行施工。空心板梁内箱的操作空间狭隘,且端头位置开口小,内腔大,采用钢芯模施工无法拆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铰接式钢芯模,其体积可缩小至原来的一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铰接式钢芯模单元,该铰接式钢芯模单元包括:上模体,其包括上横板和上竖板,上横板包括连接端和自由端,上横板的连接端与上竖板的顶端固定连接;下模体,其包括下横板和下竖板,下横板包括连接端和自由端,下横板的连接端与下竖板的底端固定连接;下竖板的顶端与上竖板的底端通过合页可转动地连接;铰接式支撑结构,其包括横梁、若干上连杆、若干下连杆;上连杆和下连杆数目一致且成对设置;上连杆的顶端与上横板的自由端铰接,上连杆的底端与横梁铰接;下连杆的底端与下横板的自由端铰接,下连杆的顶端与横梁铰接。本技术中,上模体和下模体通过合页连接,使得上模体和下模体可以互相转动。本技术中,横梁的前后移动,带动上连杆和下连杆支起落下,进而带动上模体和下模体撑起闭合,实现铰接式钢芯模单元的体积变化。本技术的铰接式钢芯模单元分上下两半,采用合页进行连接,通过设置铰接式支撑结构实现铰接式钢芯模单元支立,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2.5MPa,采用卷扬机拖动铰接式支撑结构的横梁,铰接式钢芯模单元的体积可缩小至原来的一半,然后将铰接式钢芯模单元从梁板中拖出。根据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铰接式钢芯模单元为长条状。根据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横梁相对于上横板、上竖板、下横板、下竖板均平行。根据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下竖板的顶端尖锐,为斜面坡状;上竖板的底端尖锐,为斜面坡状。根据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上竖板和下竖板均竖直时,在二者的连接处形成便于弯折的豁口。根据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上模体和下模体上下对称设置。根据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上模体和下模体均大致呈“L”状。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铰接式钢芯模,该铰接式钢芯模包括:两个前述的铰接式钢芯模单元,两个铰接式钢芯模单元左右相对设置;竖直支撑杆,其设置于铰接式钢芯模单元的端部,其顶端通过螺栓连接上横板的自由端,其底端通过螺栓连接下横板的自由端;第一水平支撑杆,其设置于铰接式钢芯模单元的端部,其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下横板的自由端;支撑板,其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铺设于上横板之上,下支撑板铺设于下横板之下。进一步地,上述铰接式钢芯模包括第二水平支撑杆,其设置于铰接式钢芯模单元的端部,其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上横板的自由端。进一步地,上述铰接式钢芯模包括支撑钢筋,铰接式钢芯模单元的端部设有用于插入支撑钢筋的连接孔,连接孔分别位于上横板和下横板上,支撑钢筋通过连接孔贯穿上横板和下横板。进一步地,上述铰接式钢芯模包括若干方木,设置于左右下横板之间。本技术的铰接式钢芯模分为左右两部分,通过设置铰接式支撑结构实现铰接式钢芯模单元支立,待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采用卷扬机拖动铰接式支撑结构的横梁,铰接式钢芯模单元的体积可缩小至原来的一半,然后整体将铰接式钢芯模从梁板中拖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传统的钢芯模基础上加入铰接式支撑结构,实现模板拆除体积缩小至原来的一半,解决了钢芯模无法拆除的施工难题。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铰接式钢芯模单元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铰接式钢芯模单元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的铰接式钢芯模的安装状态(撑起)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的铰接式钢芯模的拆除状态(闭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铰接式钢芯模单元)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铰接式钢芯模单元1,该铰接式钢芯模单元为长条状,其包括上模体11、下模体12、铰接式支撑结构13。其中,上模体11和下模体12上下对称设置。上模体11和下模体12均大致呈“L”状。上模体11包括上横板111和上竖板112,上横板包括连接端和自由端,上横板111的连接端与上竖板112的顶端固定连接;上竖板112的底端尖锐,为斜面坡状。下模体12包括下横板121和下竖板122,下横板121包括连接端和自由端,下横板121的连接端与下竖板122的底端固定连接;下竖板122的顶端尖锐,为斜面坡状。下竖板122的顶端与上竖板112的底端通过合页14可转动地连接。上竖板112和下竖板122均竖直时,在二者的连接处形成便于弯折的豁口15。铰接式支撑结构13包括横梁131、若干上连杆132、若干下连杆133。横梁131相对于上横板、上竖板、下横板、下竖板均平行。上连杆132和下连杆133数目一致且成对设置;上连杆132的顶端与上横板111的自由端铰接,上连杆132的底端与横梁131铰接;下连杆133的底端与下横板121的自由端铰接,下连杆133的顶端与横梁131铰接。实施例2(铰接式钢芯模)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铰接式钢芯模2,该铰接式钢芯模2包括:两个实施例1的铰接式钢芯模单元1、竖直支撑杆、支撑板、第一水平支撑杆、第二水平支撑杆、支撑钢筋21、若干方木22。其中,两个铰接式钢芯模单元1左右相对设置。竖直支撑杆设置于铰接式钢芯模单元的端部,其顶端通过螺栓连接上横板的自由端,其底端通过螺栓连接下横板的自由端。支撑板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铺设于上横板之上,下支撑板铺设于下横板之下。第一水平支撑杆设置于铰接式钢芯模单元的端部,其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下横板的自由端;第二水平支撑杆设置于铰接式钢芯模单元的端部,其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上横板的自由端。铰接式钢芯模单元的端部设有用于插入支撑钢筋的连接孔,连接孔分别位于上横板和下横板上,支撑钢筋21通过连接孔贯穿上横板和下横板。若干方木22设置于左右下横板之间。使用本实施例的铰接式钢芯模的工艺流程如下:底腹板钢筋绑扎、侧模板安装完成→安装钢芯模→浇筑混凝土→拆除钢芯模→混凝土养护→封端。本实施例的铰接式钢芯模的安装方法如下:施工前,预先将铰接式钢芯模拼装完成,同时架设临时支撑体系(竖直支撑杆、第一水平支撑杆、第二水平支撑杆),待空心板梁底腹板钢筋绑扎、侧模板安装完成后,将铰接式钢芯模整体吊装就位,并检查铰接式平面位置、结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后,安装永久支撑系统(支撑钢筋、方木)。永久系统安装完毕后,应对铰接式钢芯模的支撑系统进行检查,将临时支撑系统拆除,实现钢芯模的架立,支撑系统转换完毕(如图3所示)。为便于钢芯模的拆除,在模板外围包裹一层塑料薄膜作为隔离层,利于铰接式钢芯模的抽离。本实施例的铰接式钢芯模的拆除方法如下:混凝土浇筑完成强度达到2.5Mpa后(一般为12小时),开始钢芯模的拆除工程。拆除时,预先拔出永久支撑系统中端头位置竖向插入的支撑钢筋,随后拆除钢芯模底部的若干方木支撑,将卷扬机的钢丝绳拴住横梁的预留拖拉孔,启动卷扬机,在铰接及合页的作用下,钢芯模体积缩小至1/2,可以轻易的从空心板梁中拖出(如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铰接式钢芯模单元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铰接式钢芯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式钢芯模单元包括:上模体,其包括上横板和上竖板,所述上横板包括连接端和自由端,所述上横板的连接端与所述上竖板的顶端固定连接;下模体,其包括下横板和下竖板,所述下横板包括连接端和自由端,所述下横板的连接端与所述下竖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下竖板的顶端与所述上竖板的底端通过合页可转动地连接;铰接式支撑结构,其包括横梁、若干上连杆、若干下连杆;所述上连杆和所述下连杆数目一致且成对设置;所述上连杆的顶端与所述上横板的自由端铰接,所述上连杆的底端与所述横梁铰接;所述下连杆的底端与所述下横板的自由端铰接,所述下连杆的顶端与所述横梁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铰接式钢芯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式钢芯模单元包括:上模体,其包括上横板和上竖板,所述上横板包括连接端和自由端,所述上横板的连接端与所述上竖板的顶端固定连接;下模体,其包括下横板和下竖板,所述下横板包括连接端和自由端,所述下横板的连接端与所述下竖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下竖板的顶端与所述上竖板的底端通过合页可转动地连接;铰接式支撑结构,其包括横梁、若干上连杆、若干下连杆;所述上连杆和所述下连杆数目一致且成对设置;所述上连杆的顶端与所述上横板的自由端铰接,所述上连杆的底端与所述横梁铰接;所述下连杆的底端与所述下横板的自由端铰接,所述下连杆的顶端与所述横梁铰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式钢芯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式钢芯模单元为长条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接式钢芯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相对于所述上横板、所述上竖板、所述下横板、所述下竖板均平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式钢芯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竖板的顶端尖锐,为斜面坡状;所述上竖板的底端尖锐,为斜面坡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接式钢芯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竖板和所述下竖板均竖直时,在二者的连接处形成便于弯折的豁口。6.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舒浩姜枫宋林冲马文杰刘玄张建波许亚红吴水平魏凯童孝龙符忠祥李超朱宇烽罗登魁张宝龙陈资源聂均剑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六局集团广州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