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9515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包括由下向上依次铺设的底基层、基层和面层,所述面层包括铺设于所述基层上部且由下向上依次铺设的下面层、中面层和上面层,所述下面层为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所述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的厚度为5cm~10cm;所述中面层为孔隙率为13%~17%的等粒径多孔水泥混凝土层,所述多孔水泥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0cm~15cm;所述上面层为环氧涂装层,所述环氧涂装层的厚度为3mm~5mm;所述面层两侧设置有集水层,所述集水层的厚度与面层的厚度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路面结构的渗透能力强、排水速度快、能够实现机械化施工,节约施工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及时将雨水排入绿化分隔带,可避免水资源浪费,又可有效降低市政工程植物养护成本。

Pavement structure of sidewal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avement structure, which in turn lay from bottom to top to bottom base layer and the base layer and the surface layer, wherein the surface layer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layer is pav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base layer, and from bottom to top in the laying of the surface layer and the upper layer, the lower layer for grain type the asphalt concrete layer, the thickness of grain type asphalt concrete layer is 5cm ~ 10cm; for the porosity of 13% ~ 17% of the diameter of porous cement concrete layer of the surface layer, the porous cement concrete layer thickness of 10cm ~ 15cm; the top layer is the epoxy coating, the epoxy the coating layer thickness is 3mm ~ 5mm; the surface layer is provided in the water collecting layer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surface layer of the same thickness. The utility model permeability pavement structure, strong drainage speed, can realize mechanized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cost is saved, and the utility model can timely water into the green walls, can avoid the was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aintenance cost of municipal engineering pl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
本技术属于道路建筑
,尤其是涉及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快速进行,现代化城市的地表逐步被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和不透水的混凝土路面所覆盖。便捷的交通设施在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人行道是城市道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道路两侧、居住区、广场、步行街等供人使用的设施。一般人行道的地基不像马路那么坚固,有的就建在原有的碎石路、填土路基或水稳层之上。大多数人行道路面结构是透水砖、水泥、铺有柏油等软于水泥的材料,这些材料存在以下缺点:一、透水砖铺设不能实现机械化施工,人工费过高,透水砖整体铺装平整性差,经常造成透水砖局部塌陷;二、水泥、铺有柏油等材料透水性差,出现暴雨时路面容易产生积水,造成路面水损坏,对人们的出行造成不便;三、不能有效地将雨水加以利用,大部分通过市政雨水管网排出城市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其渗透能力强、排水速度快、能够实现机械化施工,节约施工成本,同时本技术路面结构的排水原理是通过垂向入渗和横向径流两种方式,及时将人行道路面降雨排入绿化分隔带,既可避免水资源浪费,又可有效降低市政工程植物养护成本,当超出绿化分隔带容纳能力时,雨水经溢流雨水口排入市政雨水管网。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包括由下向上依次铺设的底基层、基层和面层,所述面层包括铺设于所述基层上部且由下向上依次铺设的下面层、中面层和上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面层为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所述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的厚度为5cm~10cm;所述中面层为孔隙率为13%~17%的等粒径多孔水泥混凝土层,所述多孔水泥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0cm~15cm;所述上面层为环氧涂装层,所述环氧涂装层的厚度为3mm~5mm;所述下面层与基层之间设置有封层,所述中面层与下面层之间撒布粘层油;所述面层两侧设置有集水层,所述集水层的厚度与所述面层的厚度相同,所述集水层的下表面与封层的下表面在同一水平面,所述集水层的上表面与所述上面层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所述集水层的上表面与所述上面层的上表面之间通过路缘石分隔。上述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多孔水泥混凝土层中的骨料是粒径为4.75mm~9.50mm的单一级配碎石,所述多孔水泥混凝土层中的水泥为32.5R以上等级的硅酸盐水泥。上述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底基层的厚度为25cm~35cm。上述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其特征是:基层的厚度为25cm~35cm。上述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封层的厚度为1cm~2c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投入成本少,采用多孔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强度高,渗透能力强,排水速度快,降低了路面结构由于内部滞水造成的路面损坏,大大改善雨天路面的抗滑性能,方便人们出行,同时能够实现机械化施工,节约施工成本。2.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效果好且实用价值高,路面结构的排水原理是通过纵向入渗和横向径流两种方式,及时将雨水排入绿化带,可避免水资源浪费,又可有效降低市政工程植物养护成本,当超出绿化带设施容纳能力时,雨水经溢流雨水口排入市政雨水管网。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投入成本少,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效果好且实用价值高;本技术采用多孔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强度高,渗透能力强,排水速度快,节约成本,便于推广使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多孔水泥混凝土层;2—环氧涂装层;3—二灰碎石层;4—石灰土层;5—封层;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7—集水层;8—路缘石。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由下向上依次铺设的底基层、基层和面层,所述面层包括铺设于所述基层上部且依次由下向上铺设的下面层、中面层和上面层,所述下面层为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6,所述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6的厚度为5cm~10cm;所述中面层为孔隙率为13%~17%的等粒径多孔水泥混凝土层1,所述多孔水泥混凝土层1的厚度为10cm~15cm;所述上面层为环氧涂装层2,所述环氧涂装层2的厚度为3mm~5mm;所述下面层与基层之间设置有封层5,所述中面层与下面层之间撒布粘层油5,所述面层两侧设置有集水层7,所述集水层7的厚度与所述面层的厚度相同,所述集水层7的下表面与封层5的下表面在同一水平面,所述集水层7的上表面与所述上面层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所述集水层7的上表面与所述上面层的上表面之间通过路缘石8分隔。实际使用时,集水层7为绿化分隔带。本实施例中,路缘石8将绿化分隔带与路面分隔开,路缘石8的的厚度高出路面10cm,能够防止绿化分隔带内的雨水溢流到路面。本实施例中,所述下面层为AC-20的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6。本技术中,上面层为多孔水泥混凝土层1,能够实现机械化施工,与一般采用人工铺砖的人行道相比,节约人力,缩短人工费用,同时具有较大的孔隙率,透水性好。本实施例中,所述多孔水泥混凝土层1中多孔水泥混凝土的骨料是粒径为4.75mm~9.50mm的单一级配碎石,保证多孔水泥混凝土层1具有较大的孔隙率,透水性好,同时碎石为质地坚硬、耐久的玄武岩、安山岩、花岗岩等,形状接近圆形,目的是保证多孔水泥混凝土层1的强度,多孔水泥混凝土层1的抗压强度为6MPa~8MPa,同时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多孔水泥混凝土层1拉压同性,而普通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为抗压强度的1/10左右,增加了路面的整体稳定性,延长了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所述多孔水泥混凝土层1中的水泥为32.5R以上等级的硅酸盐水泥,32.5的硅酸盐水泥达到设计强度需要28天,而32.5R的硅酸盐水泥3天就能达到设计强度,节约工期,减少路面围挡时间,同时可用于高寒地区,缩短混凝土的养护时间。本实施例中,所述环氧涂装层2的厚度为3mm~5mm,环氧涂装层2增加了人行道路面的抗压性、抗震性,同时提高了人行道路面的耐磨性和耐候性,从而大大增加人行道路面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年限。实际使用时,所述下面层与基层之间设置有封层5,所述封层5为S12沥青封层,目的是将基层和下面层有效地连接,同时在下面层与基层之间形成一道抵御水害的防护层,将所面层和基层之间形成排水通道,将多孔水泥混凝土层1纵向渗入的雨水沿水平方向排入两侧的绿化分隔带内,这样不仅防止了雨水对人行道路面的损害,方便人们出行,而且将雨水充分利用,当雨水量超出绿化带设施容纳能力时,雨水经溢流雨水口排入市政雨水管网。具体使用时,所述中面层与下面层之间撒布粘层油,所述粘层油的用量为0.3kg/m3,目的是将中面层和下面层粘结成一个整体。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基层优选的为石灰土层4,其厚度为25cm~35cm。石灰土用作底基层具有很明显的优点,其随龄期的增长其强度、板结性和水稳性也随之增长。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层优选的为二灰碎石层3,其厚度为25cm~35cm。二灰碎石基层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板体性能、同时抗渗度和抗冻性能较好,比其他的基层材料具有更好的抗裂性能。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包括由下向上依次铺设的底基层、基层和面层,所述面层包括铺设于所述基层上且由下向上依次铺设的下面层、中面层和上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面层为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6),所述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6)的厚度为5cm~10cm;所述中面层为孔隙率为13%~17%的等粒径的多孔水泥混凝土层(1),所述多孔水泥混凝土层(1)的厚度为10cm~15cm;所述上面层为环氧涂装层(2),所述环氧涂装层(2)的厚度为3mm~5mm;所述下面层与基层之间设置有封层(5),所述中面层与下面层之间撒布有粘层油;所述面层两侧设置有集水层(7),所述集水层(7)的厚度与所述面层的厚度相同,所述集水层(7)的下表面与封层(5)的下表面在同一水平面,所述集水层(7)的上表面与所述上面层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所述集水层(7)的上表面与所述上面层的上表面之间通过路缘石(8)分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行道路面结构,包括由下向上依次铺设的底基层、基层和面层,所述面层包括铺设于所述基层上且由下向上依次铺设的下面层、中面层和上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面层为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6),所述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6)的厚度为5cm~10cm;所述中面层为孔隙率为13%~17%的等粒径的多孔水泥混凝土层(1),所述多孔水泥混凝土层(1)的厚度为10cm~15cm;所述上面层为环氧涂装层(2),所述环氧涂装层(2)的厚度为3mm~5mm;所述下面层与基层之间设置有封层(5),所述中面层与下面层之间撒布有粘层油;所述面层两侧设置有集水层(7),所述集水层(7)的厚度与所述面层的厚度相同,所述集水层(7)的下表面与封层(5)的下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军孙乐张小勇王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心学交通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