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调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88982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7: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调蓄系统,包括初期雨水调蓄池部分、生态土壤净化系统部分和雨水利用调蓄池部分;生态土壤净化系统设于初期雨水调蓄池和雨水利用调蓄池之间;初期雨水调蓄池部分包括初期雨水调蓄池、进水管、二级拦渣层、挡水墙、底部过水孔、雨水提升泵、第一液位开关、清掏人孔、第一设备检修孔和第一放空管;生态土壤净化系统部分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种植土层、生态过滤层、土壤净化层、厚砾石过滤层、粘土‑膨润土层、HDPE防渗透出层;雨水利用调蓄池部分包括雨水利用调蓄池、雨水回用水泵、第二液位开关、第二放空管、雨水回用管、第二设备检修孔、水表、溢流管、第二止回阀和第二阀门。本发明专利技术占地面积小、蓄水能力强。

Rainwater storage system for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the use of rainwater storage system of a city construction sponge, including initial rainwater storage tanks, soil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system and rainwater storage tank; ecological soil purification system in the initial rainwater storage tank and rainwater storage tank; initial rainwater storage tank includes the initial rainwater storage tank, a water inlet pipe, two level of debris layer, water retaining wall, bottom water, rainwater lifting pump, first level switch, clearing the first manhole, equipment maintenance hole and the first vent pipe; soil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system from top to bottom part including planting soil, ecological filter layer, soil purification layer, thick gravel filter layer, clay, bentonite, HDPE anti infiltration layer; rainwater storage tank includes rainwater storage tank, rainwater reuse water pump, second level switch, second AT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ain return pipe, a second equipment, an overhaul hole, a water meter, an overflow pipe, a second check valve and a second valv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occupation area and strong water storage capa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调蓄系统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调蓄系统,属于水处理应用领域。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雨水调蓄与回用属于水处理
该技术具有新颖性、高效性。雨水调蓄与利用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城市雨水治理方针由“排蓄结合,以泄为主”向“排蓄结合,以蓄为主”转变的重要体现。直接利用雨水可将雨水径流收集后,根据用户水质要求经适当处理后供用户使用;间接利用雨水可采取各种措施强化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开源节流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雨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雨水回用后,不仅可以减少市政雨水管线的建设投资,减缓市政雨水管线的压力,而且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也起着一定的缓解作用。雨水收集处理后完全可以满足一定层次用水的对象的于需求,可以作为另外一种水资源被使用。目前雨水调蓄池已经在很多城市广泛使用。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1)占地面积大蓄水池目前建设过程中由于考虑到蓄水能力的问题,一般都会选择加大容积,这样建设出来的蓄水池一般占地面积很大,虽然蓄水能力提高了,但投资也很大,而且并不能够充分使用。(2)蓄水能力低由于目前蓄水池在建设过程中技术问题的落后,我国在蓄水池方面建设也相对落后,在蓄水池的防渗透技术方面并没有进一步加强,导致蓄水能力差,再利用率低。(3)投资大现在城市建设的理念就是开源节流,因此许多地方都在结合自己的城市建设特点进行蓄水池建设,像“绿顶”建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城市的雨水净化效果提高,但是该建设项目投资巨大,并不适用于一般的城市建设。(4)净化效率低,破坏环境蓄水池建设应该结合城市的特点因地制宜,但是很多城市建设为建设蓄水池还破坏环境,这违背绿色城市发展理念的。很多蓄水池对雨水并不采取净化作用,导致效率低下,环境也会被污染。本系统就是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专利技术出来的。本系统克服了目前城市雨水调蓄池功能单一、管理方式复杂、净化能力低下的缺点,采用多系统联合作用,将雨水的调蓄-净化-回用等系统进行有效组合,强化雨水的调蓄池的综合能力,实现管理的简化,提升雨水的水质,实现雨水的回用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雨水调蓄池功能单一、管理方式复杂、净化能力低下等缺点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套基于雨水回用的系统,该系统采用多级联合作用,对雨水可以达到很好的蓄水、净化、回用,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的效果,对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同时本专利技术管理简单,占用面积小,不破坏原有的环境主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调蓄系统,包括初期雨水调蓄池部分、生态土壤净化系统部分和雨水利用调蓄池部分;所述生态土壤净化系统设于所述初期雨水调蓄池和雨水利用调蓄池之间;所述初期雨水调蓄池部分包括初期雨水调蓄池、进水管、二级拦渣层、挡水墙、底部过水孔、雨水提升泵、第一液位开关、清掏人孔、第一设备检修孔和第一放空管,所述进水管设于初期雨水调蓄池前壁上;挡水墙固定于初期雨水调蓄池底部,挡水墙高度低于初期雨水调蓄池深度;挡水墙与初期雨水调蓄池前壁之间填充有二级拦渣层;挡水墙底部开有底部过水孔;所述清掏人孔开设在初期雨水调蓄池上壁上,清掏人孔位于所述二级拦渣层正上方;所述雨水提升泵设于所述挡水墙与初期雨水调蓄池后壁之间,雨水提升泵上设有第一液位开关;第一设备检修孔开设在初期雨水调蓄池上壁,第一设备检修孔位于雨水提升泵正上方;所述雨水提升泵与一个提升管道的进口端连接,在所述提升管道上,沿提升管道的进口端至出口端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止回阀和第一放空管;所述穿孔集水管的出口端设有刚性防水套管;将刚性防水套管套在穿孔集水管的出口端,防止水从穿孔集水管壁渗透出去。所述生态土壤净化系统部分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种植土层、生态过滤层、土壤净化层、厚砾石过滤层、粘土-膨润土层、HDPE防渗透出层,在所述粘土-膨润土层内设有穿孔集水管,所述生态过滤层和土壤净化层之间设有穿孔布水管,穿孔布水管入口端通过第一阀门与所述提升管道出口端连接;所述雨水利用调蓄池部分包括雨水利用调蓄池、雨水回用水泵、第二液位开关、第二放空管、雨水回用管、第二设备检修孔、水表、溢流管、第二止回阀和第二阀门,所述雨水利用调蓄池前壁设有进水孔,所述穿孔集水管的出口端通过所述进水孔与所述雨水利用调蓄池相连通;所述雨水回用水泵设于所述雨水利用调蓄池底部,所述雨水回用水泵上设有第二液位开关;所述雨水回用管的进口端与所述雨水回用水泵相连接;在所述雨水回用管上,沿雨水回用管的进口端至出口端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二止回阀、第二放空管、水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二设备检修孔开设有所述雨水利用调蓄池上壁,第二设备检修孔位于所述雨水回用水泵正上方;所述溢流管设于所述雨水利用调蓄池的侧壁上。进一步,初期雨水调蓄池和雨水利用调蓄池的有效容积比为6:4。进一步,所述二级拦渣层的上层为粒径5~8cm的碎石,下层为粒径10~15cm的卵石,所述碎石的总体积与卵石的总体积比为7:3。进一步,所述底部过水孔的过水断面面积为进水管截面积的1.2~1.5倍。进一步,所述挡水墙顶部高于进水管的顶部15~30cm,可以有效的防止水溢流,提高蓄水能力。进一步,生态土壤净化系统部分的深度为1.2~1.5米,生态土壤净化系统部分的表面负荷为(1~3)m3/m2。进一步,在所述雨水回用管上还设有管式紫外消毒器,可以起到杀菌、净化水质作用,所述管式紫外消毒器设于所述第二阀门和第二放空管之间。进一步,所述种植土层、生态过滤层、土壤净化层、厚砾石过滤层、粘土-膨润土层的厚度均不小于100mm,所述HDPE防渗透出层厚度为1.5mm;所述生态过滤层颗粒粒径为2~3cm,土壤净化层颗粒粒径为0.5~1cm;厚砾石过滤层颗粒粒径为5~8cm。种植土层可以进行植物栽培、美化环境;微生态过滤层可以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水质净化;生态土壤净化层进一步净化水质;砾石层可以防止水中的小颗粒物质进入水中,进一步净化水质。粘土—膨润土层渗透系数不大于10-5cm/s,可以有效阻止雨水渗透过快,有效的净化水质;HDPE防渗层可以有效阻止雨水进一步渗透。生态过滤层主要包括微生物群落的土壤过滤层。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达到对水过滤和净化作用。进一步,所述第一阀门处设有第一阀门井,所述第二阀门处设有第二阀门井。进一步,在所述第一设备检修孔与所述雨水提升泵之间、第二设备检修孔与雨水回用水泵之间均设有一个踏步。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是对雨水通过收集、净化、回用等措施,加强对雨水的利用率,可以高效的利用雨水资源,占地面积小、回收量大、蓄水能力强、占地面积小等优点。所述的雨水调蓄系统是由初期雨水调蓄池部分、生态土壤净化系统部分、雨水利用调蓄池部分等多部分联合作用的系统。其中初期雨水调蓄池和雨水利用调蓄池的总有效容积为按照城市降雨强度与重现期3~10年计算本调蓄系统服务区域面积上降雨初期10~30分钟的降雨量,其中初期雨水调蓄池和雨水利用调蓄池的有效容积比为6:4,这种设计可以增加有效容积,提高雨水蓄积能力。本专利技术的催化技术深度处理废水的新型废水处理装备工作时,雨水首先通过进水管进入二级拦渣层,经过初级的净化之后,通过底部过水孔,经过雨水提升水泵的作用,进入穿孔布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调蓄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期雨水调蓄池部分、生态土壤净化系统部分和雨水利用调蓄池部分;所述生态土壤净化系统设于所述初期雨水调蓄池和雨水利用调蓄池之间;所述初期雨水调蓄池部分包括初期雨水调蓄池、进水管(1)、二级拦渣层(2)、挡水墙(3)、底部过水孔(4)、雨水提升泵(5)、第一液位开关(6)、清掏人孔(7)、第一设备检修孔(8)和第一放空管(9),所述进水管(1)设于初期雨水调蓄池前壁上;挡水墙(3)固定于初期雨水调蓄池底部,挡水墙(3)高度低于初期雨水调蓄池深度;挡水墙(3)与初期雨水调蓄池前壁之间填充有二级拦渣层(2);挡水墙(3)底部开有底部过水孔(4);所述清掏人孔(7)开设在初期雨水调蓄池上壁上,清掏人孔(7)位于所述二级拦渣层(2)正上方;所述雨水提升泵(5)设于所述挡水墙(3)与初期雨水调蓄池后壁之间,雨水提升泵(5)上设有第一液位开关(6);第一设备检修孔(8)开设在初期雨水调蓄池上壁,第一设备检修孔(8)位于雨水提升泵(5)正上方;所述雨水提升泵(5)与一个提升管道的进口端连接,在所述提升管道上,沿提升管道的进口端至出口端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止回阀(20)和第一放空管(9);所述穿孔集水管(17)的出口端设有刚性防水套管(29);所述生态土壤净化系统部分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种植土层(11)、生态过滤层(12)、土壤净化层(13)、厚砾石过滤层(14)、粘土‑膨润土层(15)、HDPE防渗透出层(16),在所述粘土‑膨润土层(15)内设有穿孔集水管(17),所述生态过滤层(12)和土壤净化层(13)之间设有穿孔布水管(10),穿孔布水管(10)入口端通过第一阀门(23)与所述提升管道出口端连接;所述雨水利用调蓄池部分包括雨水利用调蓄池、雨水回用水泵(18)、第二液位开关(19)、第二放空管(22)、雨水回用管(24)、第二设备检修孔(25)、水表(26)、溢流管(28)、第二止回阀(32)和第二阀门(33),所述雨水利用调蓄池前壁设有进水孔,所述穿孔集水管(17)的出口端通过所述进水孔与所述雨水利用调蓄池相连通;所述雨水回用水泵(18)设于所述雨水利用调蓄池底部,所述雨水回用水泵(18)上设有第二液位开关(19);所述雨水回用管(24)的进口端与所述雨水回用水泵(18)相连接;在所述雨水回用管(24)上,沿雨水回用管(24)的进口端至出口端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二止回阀(32)、第二放空管(22)、水表(26)和第二阀门(33);所述第二设备检修孔(25)开设有所述雨水利用调蓄池上壁,第二设备检修孔(25)位于所述雨水回用水泵(18)正上方;所述溢流管(28)设于所述雨水利用调蓄池的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期雨水调蓄池部分、生态土壤净化系统部分和雨水利用调蓄池部分;所述生态土壤净化系统设于所述初期雨水调蓄池和雨水利用调蓄池之间;所述初期雨水调蓄池部分包括初期雨水调蓄池、进水管(1)、二级拦渣层(2)、挡水墙(3)、底部过水孔(4)、雨水提升泵(5)、第一液位开关(6)、清掏人孔(7)、第一设备检修孔(8)和第一放空管(9),所述进水管(1)设于初期雨水调蓄池前壁上;挡水墙(3)固定于初期雨水调蓄池底部,挡水墙(3)高度低于初期雨水调蓄池深度;挡水墙(3)与初期雨水调蓄池前壁之间填充有二级拦渣层(2);挡水墙(3)底部开有底部过水孔(4);所述清掏人孔(7)开设在初期雨水调蓄池上壁上,清掏人孔(7)位于所述二级拦渣层(2)正上方;所述雨水提升泵(5)设于所述挡水墙(3)与初期雨水调蓄池后壁之间,雨水提升泵(5)上设有第一液位开关(6);第一设备检修孔(8)开设在初期雨水调蓄池上壁,第一设备检修孔(8)位于雨水提升泵(5)正上方;所述雨水提升泵(5)与一个提升管道的进口端连接,在所述提升管道上,沿提升管道的进口端至出口端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止回阀(20)和第一放空管(9);所述穿孔集水管(17)的出口端设有刚性防水套管(29);所述生态土壤净化系统部分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种植土层(11)、生态过滤层(12)、土壤净化层(13)、厚砾石过滤层(14)、粘土-膨润土层(15)、HDPE防渗透出层(16),在所述粘土-膨润土层(15)内设有穿孔集水管(17),所述生态过滤层(12)和土壤净化层(13)之间设有穿孔布水管(10),穿孔布水管(10)入口端通过第一阀门(23)与所述提升管道出口端连接;所述雨水利用调蓄池部分包括雨水利用调蓄池、雨水回用水泵(18)、第二液位开关(19)、第二放空管(22)、雨水回用管(24)、第二设备检修孔(25)、水表(26)、溢流管(28)、第二止回阀(32)和第二阀门(33),所述雨水利用调蓄池前壁设有进水孔,所述穿孔集水管(17)的出口端通过所述进水孔与所述雨水利用调蓄池相连通;所述雨水回用水泵(18)设于所述雨水利用调蓄池底部,所述雨水回用水泵(18)上设有第二液位开关(19);所述雨水回用管(24)的进口端与所述雨水回用水泵(18)相连接;在所述雨水回用管(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荣芳陈再东解清杰刘硕敏戴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