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弃边线效率的排列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8897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6: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纺织品加工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弃边线效率的排列工艺,可使弃边对纬线的固定效果更好,效率更高。一种提高弃边线效率的排列工艺,将弃边线分为两组,使弃边线与布边之间距离更近,较少纬线的回缩空间,且弃边线与布边之间形成夹角,提高弃边线对纬线的拉力。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用更小的空间与更少的弃边线使纬线的固定效果更好。

Arrangement technique for improving efficiency of discard lin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extile processing, in particular to an arrangement technique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waste line, which can make the fixation effect of the abandoned edge parallel to the weft better and the efficiency more high. Alignment technology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abandoned line, abandoned the lin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etween the abandoned line and selvage closer, less weft retraction space angle is formed between the abandoned line and edge, edge of weft tension increase abandoned. The invention can use smaller space and less discard edges, so that the fixing effect of the weft yarn is be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高弃边线效率的排列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品加工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弃边线效率的排列工艺。
技术介绍
织物纺织过程中,为了固定纬纱,通常在布边的外侧设置多根弃边线,弃边线与经纱相似,通过纵横交错的方式固定纬纱的端部。为了保证在织造过程中纬纱能到达弃边并得到固定,需要在弃边与布边之间设置纬纱探头,纬纱探头可以在检测到纬纱未通过时进行停机。纬纱探头的设置使得布边与弃边之间产生了较大的距离基数,在这段距离内的纬纱处于无固定状态,由于不少纬纱为弹性纱,织造时被拉伸的纬纱容易回缩,造成靠边部分较松,与其它部分不一致,除弹力落差外,亦容易引起色差问题,因此弃边对纬纱的固定效果容易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弃边线效率的排列工艺,可使弃边对纬纱的固定效果更好,效率更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a.将弃边线分为A组与B组,A组与B组均包括多根弃边线;b.将A组与B组用筘齿分别固定,固定的一端为筘齿端,A组与B组设置在纬纱探头两侧;c.将B组的一端固定在边撑上,固定的一端为边撑端,将边撑向远离布边方向移动,使B组边撑端与布边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B组筘齿端与布边之间的水平距离,B组与布边之间形成夹角。将纬纱探头位置向外移动,弃边线与布边距离更近,缩短纬纱上无固定处的距离基数,而且弃边与纬纱方向不完全垂直能为纬纱提供外拉力,以减少回缩。优选的,所述B组靠近布边,A组远离布边,且A组弃边线与经线平行。靠近布边的B组与经线及布边产生夹角,为固定纬纱提供更大的拉力。优选的,所述B组筘齿端与布边距离尽量缩小,优选小于1CM。B组筘齿端与布边之间没有了纬纱探头,可以将距离缩短,减少了纬纱在布边与弃边线之间的可回缩距离基数。优选的,所述A组与B组夹角的角度不大于15°。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夹角过小则效果不明显,夹角过大则弃边难保持在边撑的位置。优选的,所述A组弃边线数量不小于4。优选的,所述B组弃边线数量为3~5。B组因应需要而调整根数。其中,所述A组与B组弃边线数量均为4。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方法节省了弃边线的使用数量。优选的,所述弃边线使用涤棉。涤棉强度较高,不易断线而停机,棉成份可避免线因磨擦变软而降低对纬纱锁紧的力。其中,所述涤棉规格为45S/3。能应用到一般筘齿阔度,并且排列紧密时纬纱穿过弃边线时弯曲度更大,与弃边线的接触段距离也越长,所受到的锁紧的力也越大。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新的弃边线的排列工艺,克服了传统纺织工艺中弃边线效率低,对纬纱固定效果差的缺点,能使用更少的弃边线起到更高的固定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传统纺织工艺中弃边线排列方法;图3是本专利技术与传统纺织工艺中纬纱受力对比图4是本专利技术与传统纺织工艺中纬纱弯曲情况对比;图中:1-经线,2-布边,3-B组,4-A组,5-筘齿,6-纬纱探头,7-边撑,8-纬纱,9-传统弃边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提高弃边线效率的排列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将弃边线与经线1分别设置在布边2两侧,将弃边线分为A组4与B组3;b.将A组4与B组3用筘齿5分别固定,固定的一端为筘齿端,A组4与B组3之间设置纬纱探头6;c.将B组3的一端固定在边撑上7,固定的一端为边撑端,将边撑向远离布边方向移动,使B组3边撑端与布边2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B组3筘齿端与布边之间的水平距离,B组3与布边2之间形成夹角。B组3靠近布边2,且与布边形成15°夹角,B组3在筘齿端与布边2的距离小于1CM。弃边线使用45S/3涤棉,且A组4与B组3均设置4根,其中A组4与B组3的弃边线数量可根据情况作出调整。如图2所示,图2为传统纺织工艺中弃边线排列方法,传统弃边线9排列位置集中,由于纬纱探头6的外侧必须设置弃边线,否则无法检测纬纱8,因此弃边线与布边2分别设置在纬纱探头6两侧,导致了弃边线与布边2之间距离过大。在上述距离内的纬纱8不受任何固定,因此更易产生回缩,影响织物的成品质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工艺中B组3与布边2距离可根据需求随意更改,可以使B组3与布边2间距离很近,有效防止了纬纱8因为不受到固定而回缩的现象。如图3所示,左侧为传统纺织工艺中传统弃边线对纬纱的作用情况,纬纱8在自身弹力所用下会将传统弃边线9拉扯弯曲,由于弃边线上端固定,则下端在水平方向上分力即为传统弃边线9对纬纱8的拉力,有图可知传统弃边线9对纬纱8拉力较小。右侧为本专利技术中弃边线对纬纱8施加拉力的情况,由于B组3弃边线与纬纱8不完全垂直,当纬纱8拉动弃边线时,弃边线对纬纱8所产生的拉力更大,固定效果更好。如图4所示,上方为传统纺织工艺中纬纱在传统弃边线内的弯曲情况,下方为本专利技术中纬纱在弃边线内的弯曲情况,从图中可知,由于传统弃边线9使用涤纶短纤,不宜紧密排列,而本专利技术弃边线使用45S/3涤棉,因此本专利技术在空间不变的前提下排列更多的弃边线,而且纬纱8在弃边线内弯曲次数更多,弃边线对纬纱8产生的摩擦力也会随之增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提高弃边线效率的排列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弃边线效率的排列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弃边线分为A组与B组,A组与B组均包括多根弃边线;b.将A组与B组用筘齿分别固定,固定的一端为筘齿端;c.将B组的一端固定在边撑上,固定的一端为边撑端,将边撑向远离布边方向移动,使B组边撑端与布边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B组筘齿端与布边之间的水平距离,B组与布边之间形成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弃边线效率的排列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弃边线分为A组与B组,A组与B组均包括多根弃边线;b.将A组与B组用筘齿分别固定,固定的一端为筘齿端;c.将B组的一端固定在边撑上,固定的一端为边撑端,将边撑向远离布边方向移动,使B组边撑端与布边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B组筘齿端与布边之间的水平距离,B组与布边之间形成夹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弃边线效率的排列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纬纱探头,所述步骤b中将A组与B组设置在纬纱探头两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弃边线效率的排列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B组靠近布边,A组远离布边,且A组弃边线与经线平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辜锦章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海天纺织有限公司辜锦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