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边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13200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2 1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贴边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上端面形成有装饰层,下端面形成有安装层,所述本体中设置有轴向与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安装层的下端面设置有轴向与所述安装层的长度方向平行的至少一条凹槽条。所述通孔为圆柱形通孔,所述通孔的数量随着所述本体的宽度增加而增加。所述通孔沿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均布,所述通孔的长度等于所述本体的长度,所述通孔的孔径随着所述装饰面的高度增加而增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贴边线,与墙体的粘接性好,不易脱落,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贴边线
技术介绍
装修,尤其是家居装修,作为一种生活品质提升的理念,也作为一种幸福指数提升的标志,越来越被人们在意。与传统的装修中,装修后总是将接缝外露的形式不同。为了美观,现代装修中有很重要的一环便是用贴边线将装修后的接缝掩盖起来。现有技术中的贴边线,包括本体,该本体为长条状结构,该本体的上端面形成有装饰层,该装饰层可自上端面凸起或下凹进上端面,该本体的下端面形成有安装层,该安装层用于与墙体连接。现有技术中,安装层与墙体之间的连接通常通过挂砂浆或胶水等粘性材料来实现。综上所述,该贴边线,由于其长条状结构的特性,在安装过程中如果一处连接不紧密,即会造成整条贴边线与墙体连接不紧密,并且越来越脱离,直到最后脱落,影响了装修的完整性和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贴边线,其与墙体的吸附性强,不易脱落,不影响装修的完整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贴边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上端面形成有装饰层,下端面形成有安装层,所述本体中设置有轴向与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安装层的下端面设置有轴向与所述安装层的长度方向平行的至少一条凹槽条。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圆柱形通孔,所述通孔的数量随着所述本体的宽度增加而增加。通孔的设置既不影响贴边线本体的强度,又能减轻贴边线本体的重量,减少在安装后贴边线所受的重力影响,使其连接紧密,使用寿命长。所述通孔沿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均布,所述通孔的长度等于所述本体的长度,所述通孔的孔径随着所述装饰面的高度增加而增加。所述凹槽条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半圆形、三角形、半椭圆形或梯形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地,所述凹槽条的数量随着所述本体的宽度增加而增加。设置有凹槽条后的本体通过挂砂浆或胶水等粘性材料来与墙体连接时,粘性材料慢慢填充凹槽条的腔体内,将其腔体内空气慢慢挤出,形成负压,贴边线安装后除了粘性材料与墙体之间的粘力,还有负压的吸力,使贴边线安装更牢固。进一步地,每两个所述凹槽条之间的间距相同。使受力更均匀。所述凹槽条的深度小于所述通孔的下边缘与下端面之间的距离。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贴边线,在本体的上端面形成有装饰层,下端面形成有安装层,本体中设置有用于减轻质量、增加韧性的通孔,在安装层的下端面设置有凹槽条,设置有凹槽条后的本体通过挂砂浆或胶水等粘性材料来与墙体连接时,粘性材料慢慢填充凹槽条的腔体内,将其腔体内空气慢慢挤出,形成负压,贴边线安装后除了粘性材料与墙体之间的粘力,还有负压的吸力,使贴边线安装更牢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贴边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贴边线的实施例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本体,2、装饰层,3、安装层,4、通孔,5、凹槽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贴边线,包括本体1,该本体I上端面形成有装饰层2,下端面形成有安装层3,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的本体I中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4,安装层3的下端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条5。现有技术中的贴边线本体1,从径向截面来看,是由下端的直线、侧边各一条竖直线和上端的曲线组成的平面,其中,上端的曲线根据设计不同曲线的高度或角度等均可以不同。本技术的贴边线本体I也具有相同的结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在本体I的装饰层2和安装层3中间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4。该通孔4主要用于降低贴边线的重量,并提高贴边线的韧性。因此,对于通孔4的形状,并未严格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该通孔4的形状为圆柱形通孔4,该圆柱形通孔4从贴边线本体I的一端一直延伸至另一端。当然,还可以有其他实施例,比如,该通孔4的形状为矩形体通孔4,或者三棱柱通孔4等。该通孔4的数量随着贴边线本体I的宽度增加而增加,在本实施例中,本体I中设置有6个通孔4。从本体I的径向截面来看,在由下端的直线、侧边各一条竖直线和上端的曲线组成的平面中间处等间距设置有6个通孔4,该6个通孔4的孔径随着上端的曲线的高度增加而增加,使通孔4的上边缘始终与上端面的距离保持一致。在本实施例中,在安装层3的下端面设置有4条凹槽条5。从本体I的径向界面来看,凹槽条5的形状为矩形。但不仅限于矩形,还可以有其他结构,比如半圆形、三角形、半椭圆形或梯形中的任意一种。凹槽条5在安装层3的下端面上的数量随着本体I的宽度增加而增加.比如,如图2所示的贴边线,由于本体I的宽度比上述实施例的本体I宽度大,因此安装层3的下端面设置有6条凹槽条5,凹槽条5的数量增加,保证贴边线与墙体可均匀地连接。在实际的应用中,凹槽条5的数量并无严格限制,根据贴边线的宽度增加而不断增加,其中凹槽条5的两条竖边下端分别向内形成有倒角。无论是上述哪种实施例的凹槽条5,每两条凹槽条5之间的间距相同,凹槽条5的宽度相同,凹槽条5的深度小于通孔4的下边缘与下端面之间的距离。凹槽条5的工作原理为,设置有凹槽条5后的本体I通过挂砂浆或胶水等粘性材料来与墙体连接时,粘性材料慢慢填充凹槽条5的腔体内,将其腔体内空气慢慢挤出,形成负压,贴边线安装后除了粘性材料与墙体之间的粘力,还有负压的吸力,使贴边线安装更牢固,而且倒角还对贴边线有一个拉力,进一步固定贴边线。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贴边线,包括本体(I),所述本体(I)的上端面形成有装饰层(2),下端面形成有安装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I)中设置有轴向与所述本体(I)的长度方向平行的至少一个通孔(4),所述安装层(3)的下端面设置有轴向与所述安装层(3)的长度方向平行的至少一条凹槽条(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贴边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为圆柱形通孔(4),所述通孔(4)的数量随着所述本体(I)的宽度增加而增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贴边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沿所述本体(I)的宽度方向均布,所述通孔(4)的长度等于所述本体(I)的长度,所述通孔(4)的孔径随着所述装饰面的高度增加而增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贴边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条(5)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半圆形、三角形、半椭圆形或梯形中的任意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贴边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条(5)的数量随着所述本体(I)的宽度增加而增加。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贴边线,其特征在于,每两个所述凹槽条(5)之间的间距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贴边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条(5)的深度小于所述通孔(4)的下边缘与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贴边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上端面形成有装饰层,下端面形成有安装层,所述本体中设置有轴向与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安装层的下端面设置有轴向与所述安装层的长度方向平行的至少一条凹槽条。所述通孔为圆柱形通孔,所述通孔的数量随着所述本体的宽度增加而增加。所述通孔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贴边线,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的上端面形成有装饰层(2),下端面形成有安装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中设置有轴向与所述本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的至少一个通孔(4),所述安装层(3)的下端面设置有轴向与所述安装层(3)的长度方向平行的至少一条凹槽条(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市恒兴塑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