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编织绒头织物的方法及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绒头织物技术

技术编号:1588896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6:41
本申请涉及用于编织绒头织物的方法及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绒头织物。其中,顶部和下背衬织物通过如下纱线编织:填充经纱、接结经纱、包括内纬纱和后纬纱的纬纱,内纬纱在填充经纱绒头侧被引入,后纬纱在填充经纱后侧被引入。图案绒头纱线交织在顶部和下背衬织物中。纬纱组在相继的引纬循环中引入到至少一个背衬织物中。在第一系列引纬循环中且至少在第一背衬织物中,图案绒头纱线从外部围绕第一内纬纱转向,然后在其从外部围绕相继后纬纱转向前从内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转向;在第二系列引纬循环中且至少在第一背衬织物中,图案绒头纱线在其从内部围绕第一相继内纬纱转向并从外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转向前从外部围绕后纬纱转向。

A method for woven pile fabrics and fabrics with velvet pile shadow reg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woven pile fabric and pile with shadow velvet fabric area. Among them, the top and lower backing fabric through the following: filling yarn warp and weft warp and weft binding including weft yarn and weft in, was introduced in the filling pile warp yarns in the side, after filling the warp rear is introduced. The pattern of pile yarn interwoven in the top and back lining fabric. The weft sets are introduced into at least one backing fabric in successive weft insertion cycles. In the first series of weft loop and at least a first backing fabric, pattern of pile yarn in weft from outside around the first turn, then in the succession from the outside around after the weft before turning from the inside have around second in weft steering; in the second series of weft loop and less fabric back in the first in the design of pile yarn in the weft in succession around the first turn and from the outside have around second in weft before turning around from the outside after the weft shift from ins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编织绒头织物的方法及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绒头织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在面对面式(face-to-face)编织机上同时编织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两个绒头织物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绒头织物,该绒头织物可使用这种方法进行编织。
技术介绍
在面对面式织机上编织地毯的领域中,例如,从DE-C-319324中已知的是,由两个地毯的背衬织物的结构的变化来获得绒头腿部的两种不同的定向。纬纱在两个不同的高度处被结合在背衬织物中:内纬纱在张紧经纱的绒头侧被引入,而后纬纱在张紧经纱的另一侧被引入。接结经纱的每个开口仅包括一个纬纱。考虑到该德国专利的附图中所示的底部织物,如果它围绕直接跟随另一内纬纱的内纬纱布结或者如果它围绕跟随两个内纬纱的后纬纱布结,那么绒头腿部倾斜到右侧。绒头纱线的倾斜方向的改变需要基底接结的更改。在标准的地毯织机中,接结经纱由凸轮机构或多臂机驱动。这种构造不可能产生使绒头纱线沿纬向具有不同倾斜的二维图案。换句话说,以这种方法,绒头腿部定向可通过改变背衬织物编织结构而仅改变织物的整个宽度,这增加了不同定向的绒头的条,但是没有自由设计的阴影效果区域。EP-A-2894244通过如下所述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该方法通过将图案绒头纱线结合在背衬织物中的方式来获得阴影效果。由于图案经纱由提花织机来驱动,因此可获得具有多种不同图案(例如,花朵)的织物。这种方法通常是令人满意的。然而,通过许多种经纱获得的倾斜效果可能是没有明显到足以提供清楚的阴影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使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这种问题,这种方法用于同时编织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两个绒头织物,该阴影割绒区域可沿织物的经向和纬向被清楚地看到并且是可调整的。为此,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在面对面式编织机上同时编织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两个绒头织物的方法,其中,上背衬织物和下背衬织物以一个位于另一个上的方式通过下述纱线编织:至少一个填充经纱、至少一个接结经纱、在相继的引纬循环中被引入在接结经纱和填充经纱之间的纬纱,纬纱包括内纬纱和后纬纱,该内纬纱在填充经纱的绒头侧被引入,该后纬纱在填充经纱的与织物的绒头相反的后侧被引入。在该方法中,图案绒头纱线被交织在上背衬织物和下背衬织物中,每个图案绒头纱线从外部围绕每个背衬织物中的内纬纱和后纬纱转向。根据本专利技术,由内纬纱、后纬纱以及另一内纬纱构成的纬纱组在相继的引纬循环中被引入到至少一个背衬织物中,以及,至少一个图案绒头纱线遵循如下所述的路径:-在第一系列引纬循环中并且至少在第一背衬织物中,图案绒头纱线从外部围绕第一内纬纱转向,然后在其从外部围绕相继后纬纱转向之前从内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转向,以及-在第二系列引纬循环中并且至少在第一背衬织物中,图案绒头纱线在其从内部围绕第一相继内纬纱转向并从外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转向之前从外部围绕后纬纱转向。当这些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沿经向彼此邻近地延伸并且没有其他纬纱位于这两个纬纱之间时,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在背衬织物中是相继的。对于背衬织物,相继的第二纬纱是沿经向邻近于第一纬纱或参考纬纱的纬纱。由于本专利技术,一个绒头纱线的倾斜方向可在从第一系列引纬循环转变到第二系列引纬循环时被改变,如EP-A-2894244中的那样。这允许编织具有阴影区域的地毯,在该阴影区域中,绒头纱线方向可沿经向和纬向变化。此外,在图案经纱在第一系列引纬循环的路径中,该经纱从外部围绕内纬纱转向,然后从内部围绕另一内纬纱转向,然后从外部围绕后纬纱转向,这种路径允许绒头簇一旦被筘打纬并切割则获得绒头簇的更加明显的倾斜效果。这可通过许多种经纱获得。这同样应用于第二系列引纬循环中的图案纬纱,该图案纬纱沿相反的方向倾斜。换句话说,绒头纱线在第一系列引纬循环以及第二系列引纬循环中的路径允许绒头簇的倾斜定向更加明显。在本说明书的含义中,术语“从外部转向”意思是指绒头纱线在属于一背衬织物的纬纱的被定向成与另一绒头织物的背衬织物相反的一侧围绕该纬纱“转向”、“缠绕”、或“布结(burls)”,该另一绒头织物与该纬纱所属的绒头织物同时编织。换句话说,绒头纱线在属于一背衬织物的纬纱的被定向成与绒头腿部相反的一侧围绕该纬纱“转向”、“卷绕”或“布结”,该绒头腿部从该背衬织物上突出。并且,术语“从内部转向”意思是指绒头纱线在属于一背衬织物的纬纱的被定向成朝向另一绒头织物的背衬织物的一侧围绕该纬纱“转向”、“缠绕”、或“布结”。换句话说,绒头纱线在属于一背衬织物的纬纱的被定向成朝向绒头腿部的一侧围绕纬纱“转向”、“卷绕”或“布结”,该绒头腿部从该背衬织物上突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但可选的方面,这种编织方法可包含下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并可考虑任何技术上可行的组合:-在第一系列引纬循环中,图案绒头纱线至少两次遵循如下所述的路径:图案绒头纱线从外部围绕第一内纬纱转向,然后在其从外部围绕相继后纬纱转向之前从内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转向,以及在第二系列引纬循环中,图案绒头纱线至少两次遵循如下所述的路径:图案绒头纱线在其从内部围绕第一相继内纬纱转向并从外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转向之前从外部围绕后纬纱转向。-两个接结经纱被用于将所有的纬纱接结到至少一个背衬织物中的填充经纱中,以及纬纱组的所有纬纱被引入到由接结经纱限定的单个开口中。-接结经纱遵循六投梭(sixpickpattern)的图案。-两个接结经纱被用于将一些纬纱接结到至少一个背衬织物中的填充经纱中;对于穿过一个筘齿的第一组经纱,接结经纱遵循将一些纬纱束缚到填充经纱的图案;以及对于穿过相邻的筘齿的第二组经纱,接结经纱遵循将至少一些其他的纬纱束缚到填充经纱的图案。-对于第一组经纱,接结经纱遵循将所有的外纬纱和一些内纬纱束缚到填充经纱的路径;以及对于第二组经纱,接结经纱遵循将所有的外纬纱和其他的内纬纱束缚到填充经纱的图案。-接结经纱遵循十二投梭的图案。-图案经纱遵循如下所述的路径:在第一系列引纬循环中并且在两个背衬织物中,图案绒头纱线从外部围绕第一内纬纱转向,然后在其从外部围绕相继后纬纱转向之前从内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转向;以及在第二系列引纬循环中并且在两个背衬织物中,图案绒头纱线在其从内部围绕第一相继内纬纱转向并从外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转向之前从外部围绕后纬纱转向。-两个图案绒头纱线在第一系列引纬循环和/或第二系列引纬循环的期间被使用。-两个图案纬纱在两个背衬织物中遵循关于中位面对称的路径。-图案经纱在上背衬织物和下背衬织物中所遵循的路径具有不同的第一系列引纬循环和第二系列引纬循环。-被限定为接结经纱和填充经纱在梭口中的相继位置的顺序的背衬织物编织结构在所述第一系列引纬循环和所述第二系列引纬循环中重复并保持相同。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绒头织物,该织物包括通过纱线组编织的背衬织物,该纱线组包括至少一个填充经纱、至少一个接结经纱以及位于接结经纱和填充经纱之间的纬纱,该纬纱包括内纬纱和后纬纱,该内纬纱位于填充经纱的绒头侧,该后纬纱位于填充经纱的与织物的绒头相反的后侧。该织物还包括各自对应于属于纱线组的图案绒头纱线的绒头簇,该绒头簇被交织在背衬织物中并形成两个绒头腿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纬纱组由内纬纱、相继后纬纱以及另一相继内纬纱构成;以及对于至少一个纱线组,沿织物的经向彼此偏移的至少第一绒头簇和第二绒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编织绒头织物的方法及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绒头织物

【技术保护点】
用于在面对面式编织机上同时编织具有阴影割绒区域(Z)的两个绒头织物(C1,C2)的方法,其中:‑上背衬织物(F1)和下背衬织物(F2)以一个位于另一个上的方式利用如下所述的纱线被编织:‑至少一个填充经纱(f1,f2),‑至少一个接结经纱(b1,b1’,b2,b2’),‑纬纱(Wi,Wb),所述纬纱在相继的引纬循环(P1‑P32)中被引入到接结经纱和填充经纱之间,所述纬纱包括内纬纱(Wi)和后纬纱(Wb),所述内纬纱在所述填充经纱的绒头侧被引入,所述后纬纱在所述填充经纱的与所述织物的绒头(D1,D2)相反的后侧被引入,‑图案绒头纱线(PY;PY,QY)被交织在所述上背衬织物(F1)中和所述下背衬织物(F2)中,每个所述图案绒头纱线从外部围绕每个背衬织物中的内纬纱(Wi)和后纬纱(Wb)转向,其特征在于,‑由内纬纱(Wi)、后纬纱(Wb)以及另一内纬纱(Wi)构成的纬纱组(G1,G2)在相继的引纬循环中被引入到至少一个背衬织物(F1,F2)中,以及‑至少一个图案绒头纱线(PY;PY,QY)遵循如下所述的路径:‑在第一系列引纬循环(P1‑P13;P1‑P16)中并且至少在第一背衬织物(F1,F2)中,所述图案绒头纱线(PY;PY,QY)从外部围绕第一内纬纱(Wi)转向,然后在其从外部围绕相继后纬纱(Wb)转向之前从内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Wi)转向,以及‑在第二系列引纬循环(P19‑P32)中并且至少在第一背衬织物(F1,F2)中,所述图案绒头纱线(PY;PY,QY)在其从内部围绕第一相继内纬纱(Wi)转向并从外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Wi)转向之前从外部围绕后纬纱(Wb)转向。...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1.05 EP 15193183.91.用于在面对面式编织机上同时编织具有阴影割绒区域(Z)的两个绒头织物(C1,C2)的方法,其中:-上背衬织物(F1)和下背衬织物(F2)以一个位于另一个上的方式利用如下所述的纱线被编织:-至少一个填充经纱(f1,f2),-至少一个接结经纱(b1,b1’,b2,b2’),-纬纱(Wi,Wb),所述纬纱在相继的引纬循环(P1-P32)中被引入到接结经纱和填充经纱之间,所述纬纱包括内纬纱(Wi)和后纬纱(Wb),所述内纬纱在所述填充经纱的绒头侧被引入,所述后纬纱在所述填充经纱的与所述织物的绒头(D1,D2)相反的后侧被引入,-图案绒头纱线(PY;PY,QY)被交织在所述上背衬织物(F1)中和所述下背衬织物(F2)中,每个所述图案绒头纱线从外部围绕每个背衬织物中的内纬纱(Wi)和后纬纱(Wb)转向,其特征在于,-由内纬纱(Wi)、后纬纱(Wb)以及另一内纬纱(Wi)构成的纬纱组(G1,G2)在相继的引纬循环中被引入到至少一个背衬织物(F1,F2)中,以及-至少一个图案绒头纱线(PY;PY,QY)遵循如下所述的路径:-在第一系列引纬循环(P1-P13;P1-P16)中并且至少在第一背衬织物(F1,F2)中,所述图案绒头纱线(PY;PY,QY)从外部围绕第一内纬纱(Wi)转向,然后在其从外部围绕相继后纬纱(Wb)转向之前从内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Wi)转向,以及-在第二系列引纬循环(P19-P32)中并且至少在第一背衬织物(F1,F2)中,所述图案绒头纱线(PY;PY,QY)在其从内部围绕第一相继内纬纱(Wi)转向并从外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Wi)转向之前从外部围绕后纬纱(Wb)转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系列引纬循环(P1-P13;P1-P16)中,所述图案绒头纱线(PY;PY,QY)至少两次遵循如下所述的路径:所述图案绒头纱线从外部围绕第一内纬纱(Wi)转向,然后在其从外部围绕相继后纬纱(Wb)转向之前从内部围绕第二相继内纬纱(Wi)转向,以及-在第二系列引纬循环(P19-P32;P22-P32)中,所述图案绒头纱线(PY;PY,QY)至少两次遵循如下所述的路径:所述图案绒头纱线在其从内部围绕第一相继内纬纱(Wi)转向并从外部围绕第二内纬纱(Wi)转向之前从外部围绕后纬纱(Wb)转向。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接结经纱(b1,b1’,b2,b2’)被用于将所有的纬纱(Wi,Wb)接结到至少一个背衬织物(F1,F2)中的所述填充经纱(f1,f2)中,以及-纬纱组(G1,G2)的所有纬纱被引入到由所述接结经纱限定的单个开口(O1,O2)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结经纱(b1,b1’,b2,b2’)遵循六投梭图案。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接结经纱(b1,b1’,b2,b2’)被用于将一些纬纱(Wi,Wb)接结到至少一个背衬织物(F1,F2)中的所述填充经纱(f1,f2)中,-对于穿过一个筘齿的第一组经纱,所述接结经纱遵循将一些纬纱(Wi,Wb)束缚到所述填充经纱(f1,f2)的图案,以及-对于穿过相邻的筘齿的第二组经纱,所述接结经纱遵循将至少一些其他的纬纱(Wi,Wb)束缚到所述填充经纱的图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第一组经纱,所述接结经纱遵循将所有的外纬纱(Wb)和一些内纬纱(Wi)束缚到所述填充经纱(f1,f2)的路径,以及-对于所述第二组经纱,所述接结经纱遵循将所有的外纬纱(Wb)和其他的内纬纱(Wi)束缚到所述填充经纱的图案。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结经纱(b1,b1’,b2,b2’)遵循十二投梭图案。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卡尔冈瑟·科德斯伯特·波尔斯
申请(专利权)人:史陶比尔拜罗伊特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