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景华专利>正文

人体缺氧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86009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人体缺氧训练装置。包含外壳,所述外壳中包含内套,所述内套中包含箍臂气圈,箍臂气圈包含泡沫软垫,泡沫软垫内部包含外气囊,外气囊内部包含收紧胶圈,收紧胶圈内部为内气囊,内气囊内部为弹性布套,弹性布套能套在人胳膊上,内气囊和外气囊均连接通气结构。益效果:通过充气给内气囊和外气囊,挤压弹性布套,进而能够挤压胳膊,制造临时缺氧的情况,用以增加血管的弹性;培养人体对供氧不足或无氧情况下的适应能力、延长无氧状态下的存活时间;减轻因供血问题引起的供氧不足、缺氧、血管狭窄等引起的头痛、胸闷等。

Hypoxia training device for human bod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mechanical field, in particular to an oxygen deficient training device for human body. The housing includes a housing that contains the inner sleeve, the arm ring hoop includes inner sleeve, collar arm gas ring comprises a foam cushion, foam cushion contained within the outer air bag, air bag contains tightening ring, rubber ring for tightening internal balloon, balloon internal elastic cloth, elastic cloth set set in one arm, is connected with the ventilation structure within the air bag and the outer air bag.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inflation through the inner and outer bladder, the extruded elastic cloth cover, and then be able to squeeze the arm, make temporary hypoxia, to increase the flexibility of blood vessels; the lack of oxygen or anaerobic culture of huma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daptability, prolong the survival time of anaerobic conditions; alleviate the shortage caused by blood and oxygen the problem of hypoxia, vascular stenosis caused by headache, chest tightness,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体缺氧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人体缺氧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没有缺氧训练的机械。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为了提供一种效果更好的人体缺氧训练装置,具体目的见具体实施部分的多个实质技术效果。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人体缺氧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外壳,所述外壳中包含内套,所述内套中包含箍臂气圈,箍臂气圈包含泡沫软垫,泡沫软垫内部包含外气囊,外气囊内部包含收紧胶圈,收紧胶圈内部为内气囊,内气囊内部为弹性布套,弹性布套能套在人胳膊上,内气囊和外气囊均连接通气结构。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通气结构为气泵。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气泵连接五通接头中的一个接口,五通接头中的两个接头分别连接内气囊和外气囊,其余两个接头分别连接安全阀和电磁阀。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五通接头通过橡胶气管和气泵、内气囊、外气囊、安全阀和电磁阀连接。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还包含置于内气囊和外气囊中的气压传感器。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气压传感器通信连接主控芯片AC1082。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还包含置于弹性布套上的压力传感器。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训练装置能够在充气加压值达到25-30KPA额定气压后,进入3-7分钟工作延时状态,之后快速泄气减压,气压归零后设备休眠5分钟后自动重复上述充气加压工作,自动往复循环5次为一个使用周期,之后设备自动停止运行。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充气给内气囊和外气囊,挤压弹性布套,进而能够挤压胳膊,制造临时缺氧的情况,用以增加血管的弹性;培养人体对供氧不足或无氧情况下的适应能力、延长无氧状态下的存活时间;减轻因供血问题引起的供氧不足、缺氧、血管狭窄等引起的头痛、胸闷等。附图说明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图1为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技术侧面透视结构示意图;1.电源插头;2.电磁阀;3.安全阀;4.五通接头;5.橡胶气管;6.气泵;7.弹性布套;8.内气囊;9.收紧胶圈;10.外气囊;11.泡沫软垫;12.电路板;13.外壳;14.电线;15.内套;16.后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人体缺氧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外壳,所述外壳中包含内套,所述内套中包含箍臂气圈,箍臂气圈包含泡沫软垫,泡沫软垫内部包含外气囊,外气囊内部包含收紧胶圈,收紧胶圈内部为内气囊,内气囊内部为弹性布套,弹性布套能套在人胳膊上,内气囊和外气囊均连接通气结构。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通过充气给内气囊和外气囊,挤压弹性布套,进而能够挤压胳膊,制造临时缺氧的情况,用以增加血管的弹性;培养人体对供氧不足或无氧情况下的适应能力、延长无氧状态下的存活时间;减轻因供血问题引起的供氧不足、缺氧、血管狭窄等引起的头痛、胸闷等。作为优选,所述通气结构为气泵。结合图1和图2,所述气泵连接五通接头中的一个接口,五通接头中的两个接头分别连接内气囊和外气囊,其余两个接头分别连接安全阀和电磁阀。五通接头通过橡胶气管和气泵、内气囊、外气囊、安全阀和电磁阀连接。作为进一步的优选,还包含置于内气囊和外气囊中的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通信连接主控芯片AC1082。根据个人的工作需要设定不同的气压值和充气时间,其产品的主要硬件为,6V的气泵电机、6V的排气阀一个、气压传感器,主控芯片AC1082,等器件组成。工作流程时,芯片通过各个按键传送过来的信号处理后,发送给对的MOS管,让其工作,即可以充气或排气。其中充气时如果气囊中的气压达到设定值时,气压传感器会将信息传送给芯片,芯片会停止给MOS管发送信号,让其停止给气囊充气。另外计时功能,当设定好定时时间后,芯片会内部开始计时,当时间到达时,芯片会发送信号给排气阀,使其工作排气。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还包含置于弹性布套上的压力传感器。本技术的使用举例为:一种基于通过在人体上肢使用加压气圈来阻断血管短时流通的技术,通过在人的上前臂肱2头肌内侧主脉血管处施加25-35Kpa(可调节)气囊压力来阻断上肢主脉血管流通3-7(可调节)分钟,至预设定时间瞬时释放,使血管快速复通,间歇3-7(可调节)分钟后重复启动并再次增加到相同气压,往复循环5次为一个使用周期,之后设备自动停止启动。主要作用:增加血管的弹性;培养人体对供氧不足或无氧情况下的适应能力、延长无氧状态下的存活时间;减轻因供血问题引起的供氧不足、缺氧、血管狭窄等引起的头痛、胸闷等。使用方法为:脱掉外衣,把手臂伸进箍臂气圈,安放在上臂肱2头肌部位,接通电源,按下“OK”健(可预先根据不同要求设定压力值和压力时间长短),仪器开始加压于箍臂气双层囊,箍紧气圈开始加压阻断血管流通,达到预定气压后,气泵自动停止,进入阻断血液流通状态并延时5分钟;时间到达后迅速释放气囊压力,血管复通,设备自动休眠5分钟,之后自动重启进入重复工作状态,往复5次后自动结束本次使用。每天使用一个周期。意外排除方法:如设备故障导致气压高于设定压力时,控制盒气压安全阀会自动打开排气;当使用过程人感到不适或其它原因需要停止使用时,可手动按下“OK”健,电磁阀自动泄气。开创性地,以上各个效果独立存在,还能用一套结构完成上述结果的结合。本专利使用时减轻了对人体肌肤的损害和痛苦,安全无害,使用方便。优选的使用方式是:通过在人的上前臂肱2头肌内侧主脉血管处增加25-35Kpa(可调节)气囊压力来阻断上肢主脉血管流通3-7(可调节)分钟,至预设定时间瞬时释放,使血管快速复通,间歇3-7(可调节)分钟后重复完成上述动作,自动往复循环,5次为一个使用周期,之后设备自动停止启动。主要作用为:长期反复训练,使人延长在供氧不足或无氧情况下的适应时间、不适等,起到健康训练、治疗、预适应等目的。本专利也可以用于人体其它部位。以上结构实现的技术效果实现清晰,如果不考虑附加的技术方案,本专利名称还可以是一种气压治疗结构。图中未示出部分细节。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相互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组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人体缺氧训练装置

【技术保护点】
人体缺氧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外壳,所述外壳中包含内套,所述内套中包含箍臂气圈,箍臂气圈包含泡沫软垫,泡沫软垫内部包含外气囊,外气囊内部包含收紧胶圈,收紧胶圈内部为内气囊,内气囊内部为弹性布套,弹性布套能套在人胳膊上,内气囊和外气囊均连接通气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人体缺氧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外壳,所述外壳中包含内套,所述内套中包含箍臂气圈,箍臂气圈包含泡沫软垫,泡沫软垫内部包含外气囊,外气囊内部包含收紧胶圈,收紧胶圈内部为内气囊,内气囊内部为弹性布套,弹性布套能套在人胳膊上,内气囊和外气囊均连接通气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缺氧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结构为气泵。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缺氧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连接五通接头中的一个接口,五通接头中的两个接头分别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景华
申请(专利权)人:孙景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