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7447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5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线圈骨架,包括供导线环绕的圆柱形的环绕部(1),所述环绕部(1)一端设有进线绕线柱(2)、出线绕线柱(3)、进线接线体(4)和出线接线体(5),所述进线接线体(4)设有与进线绕线柱(2)平行的进线固定部(4.1),所述出线接线体(5)设有与出线绕线柱(3)平行的出线固定部(5.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进线接线体和出线接线体结构不会被破坏从而提高良品率的线圈骨架。

Coil skelet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il skeleton, which comprises a cylindrical wire around the surrounding part for the (1), the surrounding portion (1) is arranged at one end into the line winding column (2), wire winding column (3), into the wire body (4) and the outlet (5), the body connection the wire body (4) is provided with a wire winding column (2) into the line parallel to the fixed part (4.1), the body (5) is provided with a wiring outlet and outlet winding column (3) wire fixing part parallel to the (5.1).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il frame of an incoming wire connecting body and an outlet connecting wire structure, which can not be damaged, thereby improving the yield 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骨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控制工业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圈骨架。
技术介绍
电磁阀是电磁控制的工业设备,是用来控制流体的自动化基础元件。电磁铁中均有线圈,线圈通过绕线机环绕在圆柱形的环绕部上,绕线座上设有由金属制作的进线接线体和出线接线体,用于绕线并与外部的电源线连通,这种结构存在以下缺点:当绕线机进行绕线时,绕线机的拉力会将进线接线体和出线接线体拉弯,导致线圈骨架结构被破坏,且进线接线体和出线接线体折弯后无法与外接电源装配,提高了产品的不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进线接线体和出线接线体结构不会被破坏从而提高良品率的线圈骨架。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线圈骨架,包括供导线环绕的圆柱形的环绕部,所述环绕部一端设有进线绕线柱、出线绕线柱、进线接线体和出线接线体,所述进线接线体设有与进线绕线柱平行的进线固定部,所述出线接线体设有与出线绕线柱平行的出线固定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设置进线绕线柱和出线绕线柱,供绕线机进线和出线时绕线,绕线机操作完成后,将进线绕线柱上绕的线移至进线接线体的进线固定部,将出线绕线柱上绕的线移至出线接线体的出线固定部,如果绕线机拉力过大,只会损坏进线绕线柱或出线绕线柱,而不会对进线接线体和出线接线体产生影响,从而提高线圈骨架绕线的良品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进线接线体还包括与进线固定部垂直设置的进线插接部,通过所述改进,进线接线体为L型的一体式,即能绕线又能插接外接电源,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出线接线体还包括与出线固定部垂直设置的出线插接部,通过所述改进,出线接线体为L型的一体式,即能绕线又能插接外接电源,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进线绕线柱和出线绕线柱互相平行且沿环绕部圆周切线方向设置,通过所述改进,导线绕线时,以切线方向进入环绕部,不会因为绕线机拉力过大而在环绕部留下勒痕,避免导线陷入勒痕引起发热量过大导致环绕部烧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环绕部上设有供导线从进线绕线柱绕至环绕部的进线缓冲槽,通过所述改进,导线绕线时,不会因为绕线机拉力过大而在环绕部留下勒痕,避免导线陷入勒痕引起发热量过大导致环绕部烧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环绕部上设有供导线从环绕部绕至出线绕线柱的出线缓冲槽,通过所述改进,导线绕线完线出线时,不会因为绕线机拉力过大而在环绕部留下勒痕,避免导线陷入勒痕引起发热量过大导致环绕部烧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进线固定部为矩形体,通过所述改进,矩形体有棱边,将进线绕线柱上绕的线移至进线接线体的进线固定部时,棱边产生摩擦力,防止导线脱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出线固定部为矩形体,通过所述改进,矩形体有棱边,将出线绕线柱上绕的线移至出线接线体的出线固定部时,棱边产生摩擦力,防止导线脱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立体图。1-环绕部,1.1-进线缓冲槽,1.2-出线缓冲槽,2-进线绕线柱,3-出线绕线柱,4-进线接线体,4.1-进线固定部,4.2-进线插接部,5-出线接线体,5.1-出线固定部,5.2-出线插接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线圈骨架,包括供导线环绕的圆柱形的环绕部1,所述环绕部1一端设有进线绕线柱2、出线绕线柱3、进线接线体4和出线接线体5,所述进线接线体4设有与进线绕线柱2平行的进线固定部4.1,所述出线接线体5设有与出线绕线柱3平行的出线固定部5.1。其中,所述进线接线体4还包括与进线固定部4.1垂直设置的进线插接部4.2。其中,所述出线接线体5还包括与出线固定部5.1垂直设置的出线插接部5.2。其中,所述进线绕线柱2和出线绕线柱3互相平行且沿环绕部1圆周切线方向设置。其中,所述环绕部1上设有供导线从进线绕线柱2绕至环绕部1的进线缓冲槽1.1。其中,所述环绕部1上设有供导线从环绕部1绕至出线绕线柱3的出线缓冲槽1.2。其中,所述进线固定部4.1为矩形体。其中,所述出线固定部5.1为矩形体。以上仅就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技术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技术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线圈骨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圈骨架,包括供导线环绕的圆柱形的环绕部(1),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绕部(1)一端设有进线绕线柱(2)、出线绕线柱(3)、进线接线体(4)和出线接线体(5),所述进线接线体(4)设有与进线绕线柱(2)平行的进线固定部(4.1),所述出线接线体(5)设有与出线绕线柱(3)平行的出线固定部(5.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骨架,包括供导线环绕的圆柱形的环绕部(1),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绕部(1)一端设有进线绕线柱(2)、出线绕线柱(3)、进线接线体(4)和出线接线体(5),所述进线接线体(4)设有与进线绕线柱(2)平行的进线固定部(4.1),所述出线接线体(5)设有与出线绕线柱(3)平行的出线固定部(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接线体(4)还包括与进线固定部(4.1)垂直设置的进线插接部(4.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接线体(5)还包括与出线固定部(5.1)垂直设置的出线插接部(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林陈晓齐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鄞州通力液压电器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