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气温度调节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节能调温装置,包括一挡板和具有不等径内部流道的用于调节流经该内部流道的气流的温度的调温模块;所述挡板具有阻挡位于其一侧的气流直接穿过该挡板而达到其另一侧的实体结构;所述调温模块插接在该挡板上,位于挡板一侧的气流只能通过调温模块的内部流道穿过该挡板而达到挡板的另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制造简单,节能环保,功能多样的优点。
Energy sav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ir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is a kind of energy-saving device, including a baffle plate and has a diameter ranging from internal flow through the air temperature regulating module of channel temperature; the baffle has solid structure located in the side of the barrier air directly through the baffle to on the other side;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module is inserted in the baffle plate, and one side of the baffle can only be in the air to reach the other side of the baffle baffle through the internal passage through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module.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manufactur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various func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调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气温度调节装置
,具体的说,是一种节能调温装置。
技术介绍
节能就是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生产出与原来同样数量、同样质量的产品;或者是以原来同样数量的能源消耗量,生产出比原来数量更多或数量相等质量更好的产品。在生产和生活当中,经常需要对气体进行温度调节,以达到生产或生活的需要。现有技术中,对气体进行调节通常会利用到人们日常所说的空调或风扇,空调和风扇的运行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来达到对周围环境气温的调节,并且具有噪音,且空调和风扇的制作复杂,成本较高,并且风扇只能通过气流带走人体或物体上的热量,并不能起到升温的作用。现需要一种制造简单,能够降温和升温,无需消耗电能的调温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节能调温装置,具有制造简单,节能环保,功能多样的优点。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节能调温装置,包括一挡板和具有不等径内部流道的用于调节流经该内部流道的气流的温度的调温模块;所述挡板具有阻挡位于其一侧的气流直接穿过该挡板而达到其另一侧的实体结构;所述调温模块插接在该挡板上,位于挡板一侧的气流只能通过调温模块的内部流道穿过该挡板而达到挡板的另一侧。在挡板一侧的气流通过调温模块的内部流道达到挡板的另一侧,气流在所述内部流道流过时,由于内部流道的内径逐渐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其中,气体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根据速度公式:(其中v为流体在测量点的流速,Q为流体的流量,d为该测量点处内部流道的内径)可知,当内部流道的内径逐渐变小时,气体的流速逐渐增大,当内部流道的内径逐渐变大时,气体的流速逐渐减小;同时由伯努利方程:(其中P为流体中该测量点的压强,v为流体该测量点的流速,ρ为流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该测量点所在高度,C是一个常量)可知,由于气体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那么气体的密度不变,当气体的流速增大时,压强减小,当气体的流速减小时,压强随之增大;进而根据克拉伯龙方程:PV=nRT(其中P为该测量点的压强,V为流体体积,n为流体单位体积的物质量,R为常数,T为流体温度)可知,当气体的压强减小时,气体的温度随之减小,当气体的压强增大时,气体的温度随之增大;因此,当气体流经调温模块的内部流道时,当内部流道的内径逐渐减小,则流出内部流道的气体温度降低,起到降温的作用,当内部流道的内径逐渐增大,则流出内部流道的气体温度升高,起到升温的作用。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调温模块包括依次连通的降温管和储存管。气体从挡板的一侧依次流经调温模块的储存管和降温管,或依次流经调温模块的降温管和储存管,已达到降温或升温的不同效果。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降温管的内径小于储存管的内径。更进一步的,所述降温管或储存管的内径处处相等,即为等径管道。气体流过调温模块的内部流道时,先通过储存管而后通过降温管时,该调温模块对气体起到一个降温的作用;当气体先通过降温管,而后通过储存管时,该调温模块对气体起到一个升温的作用。因此,只需将挡板的两侧进行对调,便能够分别实现对气体的降温或升温的效果。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调温模块还包括具有一内部流道的衔接管,所述衔接管的入口端与储存管的出口端连通,衔接管的出口端与降温管的入口端连通。衔接管用于引导气体更好的流经该调温模块的内部流道,减少气体在流经内部流道时产生紊流的情况。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衔接管的内径自储存管的出口端向降温管的入口端逐渐收口,所述衔接管的出口端的内径与降温管的入口端的内径相等,所述衔接管的入口端的内径与储存管的出口端的内径相等。该衔接管使得降温管与储存管之间的过度更加的平滑,能够更好的引导气流平顺的通过内部流道。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降温管、衔接管和储存管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所述衔接管为锥管。进入到衔接管内部的气体能够更加平顺的到达衔接管的另一端,避免气体流经降温管和储存管的连接处时产生紊流。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降温管的管长小于等于储存管的管长。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调温模块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调温模块以矩阵的方式插接在挡板上。多个调温模块能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更多的气体,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经过调温后的气体。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调温模块间的中心距为储存管的外径长度加上一安装间距,所述安装间距大于等于0mm而小于等于1mm。为了能够在一块挡板上设置更多的调温模块,使单位时间下单位面积能够处理更多的气体,两调温模块之间的中心距为调温模块的外径,即储存管的外壁相抵;但为了安转的方便,两调温模块之间的中心距应大于调温模块的外径。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降温管、储存管和衔接管均为薄壁管道。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中,气体流经调温模块的内部流道,利用储存管和降温管的内径变化而达到调温的作用,不需使用电能,具有节能环保的作用;同时也没有电器设备的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使制造更加的简单;并且,气体从储存管进入和从降温管进入内部流道,分别会有降温和升温的效果,功能多样,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降温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所述一种节能调温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所述一种节能调温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中1-挡板;2-调温模块;3-降温管;4-储存管;5-衔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节能调温装置,具有制造简单,节能环保,功能多样的优点,如图1、图2、图3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包括一块挡板1,挡板1选用实心亚克力板材,在挡板1上开设有以矩阵方式排布的通孔;调温模块2为依次连通的降温管3和储存管4组成,其中,降温管3和储存管4的轴线重合,降温管3和储存管4均为PVC材质的薄壁直管,储存管4的内径大于降温管的内径,且储存管4的管长大于或等于降温管3的管长;该通孔的孔径与降温管3的外径匹配,将降温管3插入到该通孔中,并将储存管4的端部与挡板1相抵,以对调温模块2进行固定;插接在挡板1上的相邻的两调温模块2之间的中心距大于或等于储存管4的外径,优选的,为了能够方便安装,储存管4之间预留有0.5cm的安装间距,即该中心距优选为储存管4的外径加上0.5cm的安装间距之和。使用时,将挡板1通过挂件挂在纱窗或窗户上靠屋外的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挡板(1)和具有不等径内部流道的用于调节流经该内部流道的气流的温度的调温模块(2);所述挡板(1)具有阻挡位于其一侧的气流直接穿过该挡板(1)而达到其另一侧的实体结构;所述调温模块(2)插接在该挡板(1)上,位于挡板(1)一侧的气流只能通过调温模块(2)的内部流道穿过该挡板(1)而达到挡板(1)的另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挡板(1)和具有不等径内部流道的用于调节流经该内部流道的气流的温度的调温模块(2);所述挡板(1)具有阻挡位于其一侧的气流直接穿过该挡板(1)而达到其另一侧的实体结构;所述调温模块(2)插接在该挡板(1)上,位于挡板(1)一侧的气流只能通过调温模块(2)的内部流道穿过该挡板(1)而达到挡板(1)的另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模块(2)包括依次连通的降温管(3)和储存管(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管(3)的内径小于储存管(4)的内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节能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模块(2)还包括具有一内部流道的衔接管(5),所述衔接管(5)的入口端与储存管(4)的出口端连通,衔接管(5)的出口端与降温管(3)的入口端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管(5)的内径自储存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朋,
申请(专利权)人:刘建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