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吸收有害气体的高效灭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6927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5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吸收有害气体的高效灭火装置,包括混合装置、进料斗、顶部敞开的缓冲桶、储液瓶、软管、握管、布液箱、两个喷射器、雾化喷头。该快速吸收有害气体的高效灭火装置操作简单,只需定时在进料斗中添加专用溶液,将进水管与消防栓相连,即可源源不断的产生稀释溶液,稀释溶液从两个喷射器和雾化喷头中喷出,易在着火点附近形成附着力强的水膜和水雾,灭火范围大,灭火效率显著提高;喷出的流体与有害气体的接触面积大,能够快速吸收有害气体;该快速吸收有害气体的高效灭火装置尤其适合在大面积的火灾中进行余火清理,灭火效率高,有害气体吸收率高,实施效果好。

High efficiency fire extinguishing device for rapidly absorbing harmful ga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fficient fire extinguishing device rapid absorption of harmful gases, including the top of the mixing device, a feed hopper, open the buffer bucket, a liquid storage bottle, a hose, cloth box, two, liquid jet, spray nozzle. Efficient fire extinguishing device operation of the rapid absorption of harmful gas is simple, only need to add a special timing solution in the feed hopper, the inlet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e hydrant, which can be Everfount dilute solution, dilute solution from two jet ejector and atomizing nozzle, easy to form water film adhesion and water mist in near the fire fire, fire range,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the contact area of ejected fluid and harmful gases, can quickly absorb harmful gases; efficient fire extinguishing device of the rapid absorption of harmful gas is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cleaning embers in a large area of fire extinguishing, high efficiency, harmful gas absorption rate is high, the effect is g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吸收有害气体的高效灭火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快速吸收有害气体的高效灭火装置,属于消防

技术介绍
在大面积的火灾中,当明火扑灭后,进行余火清理时,由于余火隐藏深,清理作业还靠近火灾现场,火灾现场易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而目前一般使用高压水枪配合清水进行余火清理,该种灭火方式单次作业面积小,余火清理效率低,清理时间长,并且该过程高压水枪喷出来的射流对有害气体的吸收有限;如果将高压水枪换成高压雾化喷嘴,虽然提高对有害气体的吸收率,但是高压雾化喷嘴喷出的喷雾不易灭掉残留的余火,灭火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快速吸收有害气体的高效灭火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快速吸收有害气体的高效灭火装置,包括混合装置、进料斗、顶部敞开的缓冲桶、储液瓶、软管、握管、布液箱、两个喷射器、雾化喷头,所述混合装置包括混合桶,混合桶的上部设置有进水管,混合桶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排液管,第一排液管上设置有第一排液阀,所述混合桶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桨,所述混合桶的底部设置有与搅拌桨相匹配的搅拌电机;所述进料斗设置在混合桶的上方,所述进料斗和混合桶之间设置有排料管,排料管的上部与进料斗的底部连通,所述排料管的下部与混合桶的上部连通,所述排料管上设置有流量阀;所述第一排液管与缓冲桶连通,所述缓冲桶与储液瓶之间设置有第二排液管,第二排液管的一端设置在缓冲桶的内部,第二排液管的另一端设置在储液瓶的内部,所述第二排液管上还设置有高压泵和第二排液阀;所述储液瓶和软管之间设置有第三排液管,第三排液管的一端设置在储液瓶的内部,第三排液管的另一端与软管的尾端连通,所述第三排液管上还设置有增压泵和第三排液阀;所述握管的尾端与软管的首端连通,所述布液箱的内部设置有布液室,所述握管的首端与布液室连通,所述雾化喷头设置在两个喷射器之间,所述雾化喷头和喷射器均固设在布液箱的前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喷射器包括扁管和扇形喷头,所述扁管的尾端与布液室连通,所述扇形喷头的内部设置有扇形缓冲腔,所述扁管的首端与缓冲腔连通,所述扇形喷头的尾部设置有弧部,弧部中间设置有弧形排液缝,排液缝与缓冲腔连通;所述雾化喷头包括外管、内管、“米”字形的扇叶,所述内管的长度小于外管的长度,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位于内管的首部,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外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与内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位于内管的尾部,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外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与内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内管的尾部与外管的尾部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内管的内部设置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与内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管的尾部与布液室连通;所述扇叶设置在内管的前方,所述扇叶的中央设置有转轴,转轴的尾端与扇叶转动连接,转轴的首端设置在扇叶的前方,转轴的轴线与内管的轴线共线,所述转轴和外管之间设置有C形连杆,连杆的一端与转轴的首端固定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外管的外壁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管设置在扁管的上方,外管与布液箱之间的夹角为α,90°<α≤135°;两个扁管之间的夹角为β,60°≤β≤9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储液瓶的顶部设置有排空管,排空管上设置有安全阀。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握管的外部固设有握套。本技术所述快速吸收有害气体的高效灭火装置操作简单,只需定时在进料斗中添加专用溶液,将进水管与消防栓相连,即可源源不断的产生稀释溶液,稀释溶液从两个喷射器和雾化喷头中喷出,易在着火点附近形成附着力强的水膜和水雾,灭火范围大,灭火效率显著提高;喷射器和雾化喷头的喷射面积大,喷出的流体与有害气体的接触面积大,能够快速吸收有害气体;该快速吸收有害气体的高效灭火装置尤其适合在大面积的火灾中进行余火清理,灭火效率高,有害气体吸收率高,实施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快速吸收有害气体的高效灭火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混合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握管、布液箱、喷射器和雾化喷头连接时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握管、布液箱、喷射器和雾化喷头连接时的示意图(俯视状态);图5为本技术所述喷射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弧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雾化喷头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所述扇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8所示,所述快速吸收有害气体的高效灭火装置,包括混合装置1、进料斗2、顶部敞开的缓冲桶3、储液瓶4、软管5、握管6、布液箱7、两个喷射器8、雾化喷头9,所述混合装置1包括混合桶11,混合桶11的上部设置有进水管111,混合桶11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排液管112,第一排液管112上设置有第一排液阀1121,所述混合桶11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桨12,所述混合桶11的底部设置有与搅拌桨12相匹配的搅拌电机13;所述进料斗2设置在混合桶11的上方,所述进料斗2和混合桶11之间设置有排料管21,排料管21的上部与进料斗2的底部连通,所述排料管21的下部与混合桶11的上部连通,所述排料管21上设置有流量阀22;所述第一排液管112与缓冲桶3连通,所述缓冲桶3与储液瓶4之间设置有第二排液管31,第二排液管31的一端设置在缓冲桶3的内部,第二排液管31的另一端设置在储液瓶4的内部,即第二排液管31与储液瓶4之间完成连通,所述第二排液管31上还设置有高压泵311和第二排液阀312;所述储液瓶4和软管5之间设置有第三排液管42,第三排液管42的一端设置在储液瓶4的内部,可将第三排液管42伸入储液瓶4中的那一端靠近储液瓶4的瓶底,便于后续出料,第三排液管42的另一端与软管5的尾端连通,所述第三排液管42上还设置有增压泵421和第三排液阀422;所述握管6的尾端与软管5的首端连通,所述布液箱7的内部设置有布液室,所述握管6的首端与布液室连通,所述雾化喷头9设置在两个喷射器8之间,所述雾化喷头9和喷射器8均固设在布液箱7的前侧;所述喷射器8包括扁管81和扇形喷头82,所述扁管81的尾端与布液室连通,所述扇形喷头82的内部设置有扇形缓冲腔821,所述扁管81的首端与缓冲腔821连通,所述扇形喷头82的尾部设置有弧部822,弧部822中间设置有弧形排液缝8221,排液缝8221与缓冲腔821连通;所述雾化喷头9包括外管91、内管92、“米”字形的扇叶95,所述内管92的长度小于外管91的长度,所述内管92和外管91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93和第二轴承94,第一轴承93位于内管92的首部,所述第一轴承93的外圈与外管9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93的内圈与内管92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94位于内管92的尾部,所述第二轴承94的外圈与外管9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94的内圈与内管92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内管92的尾部与外管91的尾部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内管92的内部设置有螺旋叶片921,螺旋叶片921与内管92的内壁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快速吸收有害气体的高效灭火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吸收有害气体的高效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装置、进料斗、顶部敞开的缓冲桶、储液瓶、软管、握管、布液箱、两个喷射器、雾化喷头,所述混合装置包括混合桶,混合桶的上部设置有进水管,混合桶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排液管,第一排液管上设置有第一排液阀,所述混合桶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桨,所述混合桶的底部设置有与搅拌桨相匹配的搅拌电机;所述进料斗设置在混合桶的上方,所述进料斗和混合桶之间设置有排料管,排料管的上部与进料斗的底部连通,所述排料管的下部与混合桶的上部连通,所述排料管上设置有流量阀;所述第一排液管与缓冲桶连通,所述缓冲桶与储液瓶之间设置有第二排液管,第二排液管的一端设置在缓冲桶的内部,第二排液管的另一端设置在储液瓶的内部,所述第二排液管上还设置有高压泵和第二排液阀;所述储液瓶和软管之间设置有第三排液管,第三排液管的一端设置在储液瓶的内部,第三排液管的另一端与软管的尾端连通,所述第三排液管上还设置有增压泵和第三排液阀;所述握管的尾端与软管的首端连通,所述布液箱的内部设置有布液室,所述握管的首端与布液室连通,所述雾化喷头设置在两个喷射器之间,所述雾化喷头和喷射器均固设在布液箱的前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吸收有害气体的高效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装置、进料斗、顶部敞开的缓冲桶、储液瓶、软管、握管、布液箱、两个喷射器、雾化喷头,所述混合装置包括混合桶,混合桶的上部设置有进水管,混合桶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排液管,第一排液管上设置有第一排液阀,所述混合桶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桨,所述混合桶的底部设置有与搅拌桨相匹配的搅拌电机;所述进料斗设置在混合桶的上方,所述进料斗和混合桶之间设置有排料管,排料管的上部与进料斗的底部连通,所述排料管的下部与混合桶的上部连通,所述排料管上设置有流量阀;所述第一排液管与缓冲桶连通,所述缓冲桶与储液瓶之间设置有第二排液管,第二排液管的一端设置在缓冲桶的内部,第二排液管的另一端设置在储液瓶的内部,所述第二排液管上还设置有高压泵和第二排液阀;所述储液瓶和软管之间设置有第三排液管,第三排液管的一端设置在储液瓶的内部,第三排液管的另一端与软管的尾端连通,所述第三排液管上还设置有增压泵和第三排液阀;所述握管的尾端与软管的首端连通,所述布液箱的内部设置有布液室,所述握管的首端与布液室连通,所述雾化喷头设置在两个喷射器之间,所述雾化喷头和喷射器均固设在布液箱的前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吸收有害气体的高效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器包括扁管和扇形喷头,所述扁管的尾端与布液室连通,所述扇形喷头的内部设置有扇形缓冲腔,所述扁管的首端与缓冲腔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壮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壮志公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