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TD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线圈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6573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3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绕线抽出部上的绝缘耐压被改善的线圈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线圈部件具备被卷绕于卷芯部(21)且一端被连接于端子电极(E2)而另一端被连接于端子电极(E6)的线圈(C2)、被卷绕于卷芯部(21)且一端被连接于端子电极(E3)而另一端被连接于端子电极(E4)的线圈(C4)。线圈(C2,C4)包含在卷芯部(21)上被规则卷绕的卷绕部(Ca)、位于卷绕部(Ca)与凸缘部(22)之间的第1抽出部(Cb)、位于卷绕部(Ca)与凸缘部(23)之间的第2抽出部(Cc)。线圈(C2,C4)在第1抽出部(Cb)上进行交叉,线圈(C2)是由2根绕线(W3,W4)构成。因为绕线的交叉部分上的电场强度被缓和所以抽出部上的绝缘耐压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部件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线圈部件,特别是涉及运用了鼓形芯的线圈部件。
技术介绍
近年来,对于被用于智能手机等信息终端的电子部件强烈要求小型化以及薄型化。为此,即使就脉冲变压器等线圈部件而言也是不用圆环形磁芯而多数使用运用了鼓形芯的表面安装型线圈部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运用了鼓形芯的表面安装型脉冲变压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脉冲变压器具备构成初级侧线圈的2根绕线以及构成次级侧线圈的2根绕线,构成初级侧线圈的绕线当中的1根和构成次级侧线圈的绕线当中的1根被向右转(顺时针转)卷绕,构成初级侧线圈的绕线当中的剩余1根和构成次级侧线圈的绕线当中的剩余1根被向左转(逆时针转)卷绕。为此,构成初级侧线圈的绕线和构成次级侧线圈的绕线变成在鼓形芯的卷芯部经多次交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5-6527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脉冲变压器而言,有必要切实对初级侧线圈和次级侧线圈实施绝缘,因为绕线有规则地被卷绕在卷芯部上所以即使初级侧线圈和次级侧线圈进行多次交叉也不会在两者之间产生强电场。另外,绕线的端部为了连接于端子电极而从卷芯部向凸缘部抽出,构成初级侧线圈的绕线与构成次级侧线圈的绕线在抽出部进行交叉。如果构成初级侧线圈的绕线与构成次级侧线圈的绕线在抽出部进行交叉,则强电场会落在交叉部分,并且在该部分上绝缘耐压会发生不足。特别是在绕线被热压接合于端子电极的情况下,绝缘覆盖由于热压接合时的热传导到绕线的抽出部而发生劣化,由此,交叉部分的绝缘耐压降低。因此,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之结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绕线抽出部上的绝缘耐压被改善的线圈部件。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鼓形芯,包含卷芯部、在所述卷芯部的轴向上的一端进行设置的第1凸缘部、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向上的另一端进行设置的第2凸缘部;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第1线圈,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且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1端子电极而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3端子电极;第2线圈,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且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2端子电极而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4端子电极;所述第1以及第2线圈包含在所述卷芯部被规则卷绕的卷绕部、位于所述卷绕部与所述第1凸缘部之间的第1抽出部、位于所述卷绕部与所述第2凸缘部之间的第2抽出部,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在所述第1抽出部进行交叉,所述第1线圈至少由2根绕线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由至少2根绕线来构成第1线圈从而虽然第1线圈与第2线圈在第1抽出部进行交叉,但是交叉部分上的电场强度被缓和。由此,就能够提高在抽出部上的绝缘耐压。在此情况下,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即使其在所述卷绕部的卷绕方向互相相反也没有关系。另外,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即使在所述第2抽出部不进行交叉也没有关系。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线圈部件优选进一步具备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第3以及第4线圈,所述第3以及第4线圈包含在所述卷芯部被规则卷绕的卷绕部、位于所述卷绕部与所述第1凸缘部之间的第1抽出部、位于所述卷绕部与所述第2凸缘部之间的第2抽出部,所述第3线圈和所述第4线圈在所述第2抽出部进行交叉,所述第3线圈至少由2根绕线构成。由此,因为第3线圈至少由2根绕线构成,所以虽然第3线圈与第4线圈在第2抽出部进行交叉但是交叉部分上的电场强度被缓和。在此情况下,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4线圈其所述卷绕部中的卷绕方向互相相同,所述第2线圈和所述第3线圈其所述卷绕部中的卷绕方向互相相同,所述第1以及所述第4线圈与所述第2以及所述第3线圈其所述卷绕部中的卷绕方向即使互相相反也没关系。另外,所述第3线圈和所述第4线圈即使在所述第1抽出部不进行交叉也没关系。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1抽出部的所述轴向上的距离即使宽于所述第2抽出部的所述轴向上的距离也没关系。在此情况下,优选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在所述第1抽出部上以所述第1线圈在所述卷芯部上覆盖所述第2线圈的形式进行交叉,所述第3线圈和所述第4线圈在所述第2抽出部上以所述第4线圈在所述卷芯部上覆盖所述第3线圈的形式进行交叉。由此,就能够缓和绕线的交叉部分上的物理性应力。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线圈部件优选进一步具备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第5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第6端子电极,所述第3线圈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5端子电极,所述第3线圈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3端子电极,所述第4线圈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2端子电极,所述第4线圈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6端子电极。由此,就能够作为6端子型脉冲变压器来进行使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线圈部件优选进一步具备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第5以及第6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第7以及第8端子电极,所述第3线圈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5端子电极,所述第3线圈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7端子电极,所述第4线圈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6端子电极,所述第4线圈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8端子电极。由此,就能够作为8端子型脉冲变压器来进行使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就能够提供一种绕线抽出部中的绝缘耐压被改善的线圈部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外观结构的概略斜视图。图2是从z方向看线圈部件10A的平面图。图3是线圈部件10A的等效电路图。图4是绕线W1~W6的交叉部分的放大图,(a)表示第1抽出部Cb上的交叉部分,(b)表示第2抽出部分Cc上的交叉部分。图5是表示PoE电路的电路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B外观结构的概略斜视图。图7是从z方向看线圈部件10B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参照附图并就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外观结构的概略斜视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为表面安装型脉冲变压器,并且如图1所示具备鼓形芯20、被粘结于鼓形芯20的板状芯30、被卷绕于鼓形芯20的卷绕部21的6根绕线W1~W6。但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线圈部件并不限定于脉冲变压器,既可以是巴伦变压器和升压变压器等其他变压器元件,也可以是共模扼流线圈等滤波元件。鼓形芯20以及板状芯30是由导磁率比较高的磁性材料例如Ni-Zn系铁氧体或Mn-Zn系铁氧体的烧结体构成。还有,Mn-Zn系铁氧体等导磁率高的磁性材料通常其固有电阻低且具有导电性。鼓形芯20具备将y方向作为轴向的棒状的卷芯部21、被设置于在卷芯部21的y方向上的两端的第1以及第2凸缘部22,23,并具有这些构件被一体化的结构。凸缘部22具有被连接于卷芯部21的内侧面22i、位于内侧面22i相反侧的外侧面22o、与卷芯部21的轴向相平行的底面22b、位于底面22b相反侧的上表面22t。同样,凸缘部23具有被连接于卷芯部21的内侧面23i、位于内侧面23i相反侧的外侧面23o、与卷芯部21的轴向相平行的底面23b、位于底面23b相反侧的上表面23t。内侧面22i,23i以及外侧面22o,23o构成xz平面,底面22b,23b以及上表面22t,23t构成xy平面。线圈部件10A在实际使用时为被表面安装于印制线路基板上的部件,并且是以使凸缘部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线圈部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鼓形芯,包含卷芯部、在所述卷芯部的轴向上的一端设置的第1凸缘部、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向上的另一端设置的第2凸缘部;第1端子电极以及第2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第3端子电极以及第4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第1线圈,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且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1端子电极而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3端子电极;第2线圈,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且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2端子电极而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4端子电极;所述第1线圈以及第2线圈包含在所述卷芯部被规则卷绕的卷绕部、位于所述卷绕部与所述第1凸缘部之间的第1抽出部、位于所述卷绕部与所述第2凸缘部之间的第2抽出部,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在所述第1抽出部进行交叉,所述第1线圈至少由2根绕线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1.13 JP 2016-004284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鼓形芯,包含卷芯部、在所述卷芯部的轴向上的一端设置的第1凸缘部、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向上的另一端设置的第2凸缘部;第1端子电极以及第2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第3端子电极以及第4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第1线圈,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且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1端子电极而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3端子电极;第2线圈,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且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2端子电极而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4端子电极;所述第1线圈以及第2线圈包含在所述卷芯部被规则卷绕的卷绕部、位于所述卷绕部与所述第1凸缘部之间的第1抽出部、位于所述卷绕部与所述第2凸缘部之间的第2抽出部,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在所述第1抽出部进行交叉,所述第1线圈至少由2根绕线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在所述卷绕部中的卷绕方向互相相反。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在所述第2抽出部不进行交叉。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第3线圈以及第4线圈,所述第3线圈以及所述第4线圈包含在所述卷芯部被规则卷绕的卷绕部、位于所述卷绕部与所述第1凸缘部之间的第1抽出部、位于所述卷绕部与所述第2凸缘部之间的第2抽出部,所述第3线圈和所述第4线圈在所述第2抽出部进行交叉,所述第3线圈至少由2根绕线构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4线圈在所述卷绕部中的卷绕方向互相相同,所述第2线圈和所述第3线圈在所述卷绕部中的卷绕方向互相相同,所述第1线圈以及所述第4线圈与所述第2线圈以及所述第3线圈在所述卷绕部中的卷绕方向互相相反。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线圈和所述第4线圈在所述第1抽出部不进行交叉。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抽出部的所述轴向上的距离宽于所述第2抽出部的所述轴向上的距离。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在所述第1抽出部以所述第1线圈在所述卷芯部上覆盖所述第2线圈的形式进行交叉,所述第3线圈和所述第4线圈在所述第2抽出部以所述第4线圈在所述卷芯部上覆盖所述第3线圈的形式进行交叉。9.如权利要求4~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第5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第6端子电极,所述第3线圈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5端子电极,所述第3线圈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木信雄大井康裕御子神祐土田节
申请(专利权)人:TD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