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光学指纹识别的盖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64455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3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光学式指纹识别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光学指纹识别的盖板结构,包括玻璃盖板、设置于所述玻璃盖板上表面的指纹识别区域和设置于所述玻璃盖板下方的指纹识别模块,所述玻璃盖板的底面上涂设有油墨层,所述油墨层对应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位置上均匀雕刻有便于透光且不可视的透光纹路;这样设计可以解决现有的手机盖板由于油墨层而无法同时满足外观整体性和光学式指纹识别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光学指纹识别的盖板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学式指纹识别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光学指纹识别的盖板结构。
技术介绍
指纹,由于其具有终身不变性、唯一性和方便性,已几乎成为生物特征识别的代名词。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和普及,手机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要。为了保障手机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具有唯一性的指纹识别技术被运用于智能手机中来。传统的指纹识别分为电容式指纹识别技术和光学式指纹识别技术,电容式指纹识别技术由于穿透能力不足,目前最大只能穿透0.5mm玻璃厚度,因此需要在玻璃盖板上挖通孔或者挖盲孔来满足识别的厚度需要,这种方式很难满足现有的只能手机超薄的趋势。而光学式指纹识别技术采用红外光进行指纹检测,对透明物体没有厚度限制,但是易被玻璃盖板油墨(尤其是黑色油墨)所阻挡。而剔除识别区域的油墨层又会影响到玻璃盖板的外观整体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光学指纹识别的盖板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手机盖板由于油墨层而无法同时满足外观整体性和光学式指纹识别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解决的:一种用于光学指纹识别的盖板结构,包括玻璃盖板、设置于所述玻璃盖板上表面的指纹识别区域和设置于所述玻璃盖板下方的指纹识别模块,所述玻璃盖板的底面上涂设有油墨层,所述油墨层对应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位置上均匀雕刻有便于透光且不可视的透光纹路。进一步地,所述透光纹路呈网状,且所述透光纹路的形状与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形状相同,所述透光纹路在所述油墨层上的面积等于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面积。进一步地,所述透光纹路由相互交叉的多条第一透光线和多条第二透光线组成,多条所述第一透光线之间相互平行,多条所述第二透光线之间相互平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光线的宽度与所述第二透光线的宽度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光线与所述第二透光线的宽度均为1-100μm。进一步地,相邻两条所述第一透光线之间的距离相同,相邻两条所述第二透光线之间的距离相同。进一步地,相邻两条所述第一透光线之间的距离为1-100μm。进一步地,相邻两条所述第二透光线之间的距离为1-100μm。进一步地,所述透光纹路由呈蛛网形状分布的多条透光线组成,且相邻两条所述透光线之间的间距相等。进一步地,所述透光线的宽度为1-100μm,相邻两条所述透光线之间的距离为1-100μm。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光学指纹识别的盖板结构相对于现有的技术具有的技术效果为:通过在玻璃盖板底面上的油墨层上均匀雕刻透光纹路,该透光纹路保证透光的同时,还保证人眼在正常状态下不可视,进而可以保证玻璃盖板整体外观的前提下,还可以保证光学式指纹识别的正常进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光学指纹识别的盖板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光学指纹识别的盖板结构的主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光学指纹识别的盖板结构中指纹识别区域的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光学指纹识别的盖板结构中透光纹路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照附图1和图2所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光学指纹识别的盖板结构,包括玻璃盖板10、设置于该玻璃盖板10上表面的指纹识别区域101和设置于该玻璃盖板10下方的指纹识别模块20。该玻璃盖板10优选为透明轻薄的玻璃板,该指纹识别模块20上设有红外发射装置(图未示),该红外发射装置用于识别接触在该指纹识别区域101的指纹。该玻璃盖板10的底面上涂设有油墨层30,该油墨层30上对应该指纹识别区域101的位置上均匀雕刻有便于透光且不可视的透光纹路301。此处不可视尤指人眼在正常状态下不能看见。该透光纹路301设置在该指纹识别模块20的上方,并且该红外发射装置发射的红外线可以通过该透光纹路301均匀地射向指纹识别区域101。以上设计的用于光学指纹识别的盖板结构,通过在玻璃盖板10底面上的油墨层30上均匀雕刻透光纹路301,该透光纹路301保证透光的同时,还保证人眼在正常状态下不可视,进而可以保证玻璃盖板10整体外观的前提下,还可以保证光学式指纹识别的正常进行。请参照附图3和图4所示,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该透光纹路301由相互交叉的多条第一透光线3011和多条第二透光线3012组成,多条该第一透光线3011之间相互平行,多条该第二透光线3012之间相互平行。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透光线3011和第二透光线3012之间可以是相互垂直的,如第一透光线3011呈水平方向设置时,该第二透光线3012生竖直方向设置;或者该第一透光线3011呈倾斜设置,该第二透光线3012同样呈倾斜设置;这样设计可以保证透光纹路301的均匀性,也即使得指纹识别模块20的透光更加的均匀,进而提高指纹识别的效率。请参照附图3和图4所示,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优选地,该第一透光线3011的宽度与该第二透光线3012的宽度相同。这样可以保证整个透光纹路301上各个区域的出光更加的均匀。请参照附图4所示,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该第一透光线3011与该第二透光线3012的宽度均为1-100μm。当第一透光线3011和第二透光的宽度均为1-100μm时,可以保证指纹识别模块20的出光,并且可以保证指纹识别区域101的颜色跟玻璃盖板10其他部分的颜色相同,也即不会对玻璃盖板10整体外观造成影响。请参照附图4所示,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优选地,相邻两条该第一透光线3011之间的距离相同,并且相邻两条该第二透光线3012之间的距离相同。而且相邻两条该第一透光线3011之间的距离为1-100μm。相邻两条该第二透光线3012之间的距离也为1-100μm。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条该第一透光线3011之间的距离和相邻的两条第二透光线3012之间的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相邻的两条该第一透光线3011之间的距离和相邻的两条第二透光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光学指纹识别的盖板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光学指纹识别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盖板、设置于所述玻璃盖板上表面的指纹识别区域和设置于所述玻璃盖板下方的指纹识别模块,所述玻璃盖板的底面上涂设有油墨层,所述油墨层对应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位置上均匀雕刻有便于透光且不可视的透光纹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光学指纹识别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盖板、设置于所述玻璃盖板上表面的指纹识别区域和设置于所述玻璃盖板下方的指纹识别模块,所述玻璃盖板的底面上涂设有油墨层,所述油墨层对应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位置上均匀雕刻有便于透光且不可视的透光纹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学指纹识别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纹路呈网状,且所述透光纹路的形状与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形状相同,所述透光纹路在所述油墨层上的面积等于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的面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光学指纹识别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纹路由相互交叉的多条第一透光线和多条第二透光线组成,多条所述第一透光线之间相互平行,多条所述第二透光线之间相互平行。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光学指纹识别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线的宽度与所述第二透光线的宽度相同。5.如权利要求3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普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