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公开了一种隐藏式引火槽的火盖结构,其技术方案:包括火盖本体和引火槽,火盖本体内设有环形的燃气腔体,引火槽位于火盖本体的内部,且引火槽径向贯穿火盖本体,火盖本体的内环壁上设有引火孔,引火孔与引火槽相连通,火盖本体包括从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底层、第一燃烧层、连接层和第二燃烧层,第一燃烧层的外环壁上均匀设有第一燃烧孔,第二燃烧层的外环壁上均匀设有第二燃烧孔组,引火槽连通第一燃烧层、连接层和第二燃烧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引火槽隐藏在火盖本体内,有效防止异物堵塞引火槽,提高火盖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隐藏式引火槽的火盖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隐藏式引火槽的火盖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市场上销售的传统的燃烧器火盖大部分都是一槽铣通,即在火盖本体的顶部铣通有一条引火槽,这种燃烧器火盖由于火盖本体在引火槽处被断开,因而容易造成火盖本体变形,且开槽处容易受运输途中的颠簸、重力压迫或用户正常使用过程中造成变形或断裂,从而影响引火效果和外观。特别是在燃烧器遭遇油污的时候,引火槽还容易被油污、异物堵塞,导致无法引火或者燃烧不稳定,极大地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提供一种隐藏式引火槽的火盖结构,将引火槽隐藏在火盖本体内,有效防止异物堵塞引火槽,提高火盖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隐藏式引火槽的火盖结构,包括火盖本体和引火槽,火盖本体内设有环形的燃气腔体,引火槽位于火盖本体的内部,且引火槽径向贯穿火盖本体,火盖本体的内环壁上设有引火孔,引火孔与引火槽相连通,火盖本体包括从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底层、第一燃烧层、连接层和第二燃烧层,第一燃烧层的外环壁上均匀设有第一燃烧孔,第二燃烧层的外环壁上均匀设有第二燃烧孔组,引火槽连通第一燃烧层、连接层和第二燃烧层。进一步,第一燃烧层的直径小于底层的直径,第二燃烧层的直径大于底层的直径,连接层的下表面与第一燃烧层相匹配,连接层的上表面与第二燃烧层相匹配。底层、第一燃烧层和第二燃烧层的直径设置,使得火盖结构更加稳定,使得第一燃烧孔和第二燃烧孔组交叉立体分布,分层燃烧,降低了高温区氧气含量,降低有害气体排放。进一步,第二燃烧孔组包括至少十个第二燃烧孔,第二燃烧孔的孔径大于第一燃烧孔的孔径。将第二燃烧孔与第一燃烧孔间隔设置,分层错位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进一步,底层的下侧设有引射头,引射头与燃气腔体连通。进一步,第二燃烧层的环壁上设有缺口,缺口与引火槽相通。进一步,引火孔采用两个,两个引火孔对称设置在引火槽的两侧。采用两个对称的引火孔,提高引火速度。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内环火焰经火盖本体里的引火槽将火焰传递给火盖的第一燃烧孔和第二燃烧孔,形成燃烧,将引火槽设置在火盖本体的内部,既不破坏火盖的外观,又能防止汤汁、菜叶等异物堵住引火槽,有效防止爆燃或爆炸,提高火盖的使用性能,还避免火焰飞溅,提高安全性能;设置了引火孔,并将引火槽与第一燃烧层、连接层和第二燃烧层连通,加快引火速度,使得引火槽的引火范围广,从而加快了火盖本体的燃烧速度,增强了燃烧火势;将火盖本体设置成多层结构,提高火盖本体的结构稳定性和强度,延长火盖的使用寿命;在火盖上设置了两层燃烧孔,使得火焰分层燃烧,燃气燃烧充分。本专利技术将引火槽隐藏在火盖本体内,有效防止异物堵塞引火槽,提高火盖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隐藏式引火槽的火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附图标记:1、火盖本体;2、引火槽;21、引火孔;3、缺口;41、底层;42、第一燃烧层;43、连接层;44、第二燃烧层;45、第一燃烧孔;46、第二燃烧孔;5、引射头。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隐藏式引火槽的火盖结构,包括火盖本体1和引火槽2,火盖本体1内设有环形的燃气腔体,引火槽2位于火盖本体1的内部,且引火槽2径向贯穿火盖本体1,内环火焰经火盖本体1里的引火槽2将火焰传递给火盖的第一燃烧孔45和第二燃烧孔46,形成燃烧,将引火槽2设置在火盖本体1的内部,既不破坏火盖的外观,又能防止汤汁、菜叶等异物堵住引火槽2,有效防止爆燃或爆炸,提高火盖的使用性能,还避免火焰飞溅,提高安全性能。火盖本体1的内环壁上设有引火孔21,引火孔21与引火槽2相连通,引火孔21采用两个,两个引火孔21对称设置在引火槽2的两侧。采用两个对称的引火孔21,提高引火速度。火盖本体1包括从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底层41、第一燃烧层42、连接层43和第二燃烧层44,将火盖本体1设置成多层结构,提高火盖本体1的结构稳定性和强度,延长火盖的使用寿命。第一燃烧层42的外环壁上均匀设有第一燃烧孔45,第二燃烧层44的外环壁上均匀设有第二燃烧孔组,第二燃烧孔组包括至少十个第二燃烧孔46,第二燃烧孔46的孔径大于第一燃烧孔45的孔径。在火盖上设置了两层燃烧孔,使得火焰分层燃烧,燃气燃烧充分,将第二燃烧孔46与第一燃烧孔45间隔设置,分层错位燃烧,提高燃烧效率。引火槽2连通第一燃烧层42、连接层43和第二燃烧层44,设置了引火孔21,并将引火槽2与第一燃烧层42、连接层43和第二燃烧层44连通,加快引火速度,使得引火槽2的引火范围广,从而加快了火盖本体1的燃烧速度,增强了燃烧火势。第一燃烧层42的直径小于底层41的直径,第二燃烧层44的直径大于底层41的直径,连接层43的下表面与第一燃烧层42相匹配,连接层43的上表面与第二燃烧层44相匹配。底层41、第一燃烧层42和第二燃烧层44的直径设置,使得火盖结构更加稳定,使得第一燃烧孔45和第二燃烧孔组交叉立体分布,分层燃烧,降低了高温区氧气含量,降低有害气体排放。底层41的下侧设有引射头5,引射头5与燃气腔体连通。第二燃烧层44的环壁上设有缺口3,缺口3与引火槽2相通。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专利技术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隐藏式引火槽的火盖结构,包括火盖本体和引火槽,所述火盖本体内设有环形的燃气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火槽位于所述火盖本体的内部,且所述引火槽径向贯穿所述火盖本体,所述火盖本体的内环壁上设有引火孔,所述引火孔与所述引火槽相连通,所述火盖本体包括从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底层、第一燃烧层、连接层和第二燃烧层,所述第一燃烧层的外环壁上均匀设有第一燃烧孔,所述第二燃烧层的外环壁上均匀设有第二燃烧孔组,所述引火槽连通所述第一燃烧层、所述连接层和所述第二燃烧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藏式引火槽的火盖结构,包括火盖本体和引火槽,所述火盖本体内设有环形的燃气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火槽位于所述火盖本体的内部,且所述引火槽径向贯穿所述火盖本体,所述火盖本体的内环壁上设有引火孔,所述引火孔与所述引火槽相连通,所述火盖本体包括从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底层、第一燃烧层、连接层和第二燃烧层,所述第一燃烧层的外环壁上均匀设有第一燃烧孔,所述第二燃烧层的外环壁上均匀设有第二燃烧孔组,所述引火槽连通所述第一燃烧层、所述连接层和所述第二燃烧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藏式引火槽的火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烧层的直径小于所述底层的直径,所述第二燃烧层的直径大于所述底层的直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市普利斯精锻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