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秋雄专利>正文

大叶环保杨南抗6号的栽培方法及营养液技术

技术编号:1585572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大叶环保杨南抗6号的栽培方法及营养液,所述大叶环保杨南抗6号为由中国白杨和欧洲黑杨经杂交选育而成,其中所述中国白杨为南抗杨,所述大叶环保杨南抗6号表征为雌雄同体、不开花、不结絮,耐盐碱,抗毒性,能够在重金属地及垃圾掩埋地存活,成材周期为3‑6年;所述栽培方法包括:育苗、扦插、移栽到欲种植的林区以及养护成林;其中,在所述育苗步骤中,以一营养液对插穗进行预处理,该营养液的成分包含全氮、全磷酐、全氧化钾、水溶性氨态氮、水溶性磷酐、水溶性氧化钾、水溶性氧化镁、水溶性硼、活菌、有机质以及仙人掌萃取液。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栽培出的杨树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

Cultivation method and nutrient solution of big lea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Yang resisting No. 6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arg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ultivation method of Yang Nan No. 6 and anti nutrient solution, the large environmental Yang Nan No. 6 on the grounds of Chinese anti aspen and poplar were bred, wherein the Chinese poplar South anti Yang, the large environmental Yang Nan resistant No. 6 characterized as androgynous no, not flowering, flocculation, salt resistance, resistance to heavy metal toxicity, in landfills and the survival period of 3, finished 6 years; including the cultivation methods: seedling, cutting and transplanting to planting forest and forest conservation; among them, in the nursery step, with nutrition liquid on the cuttings pretreated, the nutrient solutio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nhydride, full potassium oxide, water soluble ammonium nitrogen and water soluble phosphorus anhydride, water soluble potassium oxide, water soluble Magnesium Oxide, water soluble boron, active bacteria, organic matter and cactus extract Liquid. The poplar cultivated by the invention has wider application r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叶环保杨南抗6号的栽培方法及营养液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杨树的栽培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适宜作为城市绿化树和行道树的大叶环保杨南抗6号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杨树的栽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品种达到100多种。然而,现有杨树栽培方法所培育的杨树普遍存在的缺点是:1、分布范围较窄:非耐热、耐寒品种,仅适应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2、每年开花、结絮:其产生的花絮污染环境,被人吸入后可引发呼吸道炎症或过敏。3、病虫害较多:杨树的溃疡病、黑斑症多发,天敌有天牛、刺娥等;4、生长期长,成材率低:杨树生长期一般在7年以上,每亩成材量仅为50-60m3。5、抗盐碱、抗风能力差:对土壤PH要求严格(6-8),盐碱较重的土地无法栽种;由于根系发育较差,树干长纤维含量较低,6-7级大风容易折断或倒覆。这些缺点使杨树的大面积栽种受到极大的限制,也不适宜作为城市绿化树和行道树。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杨树的栽培方法,使其栽培出的杨树可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即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叶环保杨南抗6号的栽培方法及营养液,使其所栽培出的杨树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叶环保杨南抗6号的栽培方法,所述大叶环保杨南抗6号为由中国白杨(南抗杨)和欧洲黑杨经杂交选育而成,表征为雌雄同体、不开花、不结絮,耐盐碱,抗毒性,能够在重金属地及垃圾掩埋地存活,成材周期为3-6年;所述栽培方法包括:育苗、扦插、移栽到欲种植的林区以及养护成林;其中,在所述育苗步骤中,以一营养液对插穗进行预处理,该营养液的成分包含全氮、全磷酐、全氧化钾、水溶性氨态氮、水溶性磷酐、水溶性氧化钾、水溶性氧化镁、水溶性硼、活菌、有机质以及仙人掌萃取液。其中,于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育苗包括如下步骤:11)种条选取:选取1-2年成树枝条,作为栽培新植株的种条;12)插穗制作:在步骤11)所选取出的种条中,进一步选取直径在1-2.5cm的枝条,去除梢头和根部,制作插穗,使得插穗长度在10-15cm、每一插穗上具有3-5个芽苞、并且插穗上端的芽苞距插穗顶端1.5-2.0cm;13)插穗预处理:将插穗根端向下,放置于带孔塑料筐内,放置于阴凉处3-4天,每天浇水一次,而后以木酢醋对插穗进行浸泡杀菌后,再将插穗浸入所述营养液中1-2天,制成能供扦插的插穗。其中,步骤11)中,所述种条选取为: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采用春季随采随插方式选取种条;在长江以北地区秋季选取种条,用窖藏方式保存种条,维持温度在0℃至-3℃之间,春季开窖启用。其中,于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营养液的配制为:首先配制营养原液,该营养原液包含以重量计2%的全氮、2%的全磷酐、2%的全氧化钾、1%的水溶性氨态氮、1%的水溶性磷酐、1.5%的水溶性氧化钾、2%的水溶性氧化镁、0.05%的水溶性硼、5%的活菌、20%的有机质以及2%的仙人掌萃取液,剩余为水;而后以营养原液:水=1:100的重量比对该营养原液进行稀释,制成所述营养液。其中,2%的全氮中包含1.5%的氨态氮和0.5%的硝态氮。其中,该活菌为酵母菌。其中,该有机质为黄豆发酵产物制成。由此,在插穗预处理的过程中,通过木酢醋对插穗进行浸泡,实现对插穗进行杀菌的目的,再通过本专利技术所特别设计配制的营养液,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插穗在培育后,能实现耐酸碱、耐温、抗风力的效果。其中,于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扦插在每年的1-5月时间内进行,所述扦插包括如下步骤:21)有机肥土配制:取木屑与地表1米以下的深层土,按照重量比3:7的比例混合木屑与深层土,制成有机肥土;22)有机肥土杯制作:取高12cm、上口直径10cm、底部直径略小于上口且底部具有泄水孔的塑料杯,松松装满步骤21)所制的有机肥土,制成有机肥土杯;23)插穗扦插:在步骤22)所制得的有机肥土杯内洒水使土壤全部浸湿,插入插穗,使插穗与土壤自然紧密接触且插穗上端离土平面3-5cm,不进行按压;24)插穗放置:在平整的非耕地上按照条块方式放置步骤23)所得的已插穗的有机肥土杯,放置密度为每亩50,000-55,000枚,环境温度保持在15℃-25℃;25)插穗养护及育苗:已插穗的有机肥土杯放置好后的前两周内每日浇水1-2次,以后视气温每日或隔日浇水1次,经过1.5-2个月的育苗生长期,待育好的幼苗高20至30cm时,移栽到欲种植的林区。其中,步骤24)中,所述平整的非耕地在温度适宜(15℃-25℃)地区可选择室外空闲的田地,在低温地区可以放置于塑料大棚或温室内以保证环境温度合适(15℃-25℃);按照条块方式放置已插穗的有机肥土杯,条块之间留有通道,用于浇水和作业。其中,步骤24)中,为将已插穗的有机肥土杯放置于道路旁作为行道树或城市绿化,并且在步骤25)中将育苗生长期延长至1年以上,待育好的幼苗高1.3m-1.6m时,移栽到欲种植的林区。由此,在扦插的过程中,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有机肥土杯来对插穗进行扦插培育,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有机肥土杯,可以促进所述插穗的发芽。其中,于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移栽到欲种植的林区包括如下步骤:31)在种植地点挖出直径30-40cm,深度30-40cm的种植洞,将种植洞口周边土壤一并挖松;32)在种植洞底部放上翻松的表土,表土上撒一层有机肥,有机肥上再放上翻松的表土(此步骤可以避免树苗根部与肥料直接接触,产生肥伤,导致树根腐烂);33)将育好的幼苗放入种植洞中,回填土壤,固定幼苗在种植洞口的中心,并使幼苗原插穗母枝上端离地平面10厘米;34)将土壤压实,再浇水灌溉,待幼苗发芽后,再于幼苗枝干20cm外施用有机肥或复合肥。其中,于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移栽到欲种植的林区包括如下步骤:31a)在种植地点挖出直径30-40cm,深度30-40cm的种植洞,将种植洞口周边土壤一并挖松;32a)在种植洞底部放上翻松的表土,表土上撒一层有机肥,有机肥上再放上翻松的表土(此步骤可以避免树苗根部与肥料直接接触,产生肥伤,导致树根腐烂);33a)将步骤25)中育好的幼苗除去塑料杯,将有机肥土和幼苗一起放入种植洞中,回填土壤,固定幼苗在种植洞口的中心,并使幼苗原插穗母枝上端离地平面10厘米;34a)将土壤压实,再浇水灌溉,待幼苗发芽后,再于幼苗枝干20cm外施用有机肥或复合肥。其中,于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养护成林包括如下步骤:41)移栽到欲种植的林区后,定期施肥、除草、浇水、除虫害;42)移栽后一年,将植株1米以下的分支剪除,移栽后第二年,将植株2.5米以下的分支剪除,以后不再修剪;分支修剪方法为在距离主干1cm处以平行于主干的方式修剪。其中,于步骤42)中,剪下的纸条可做扦插之用。其中,于步骤42)后,还包括步骤43):移栽后3年进行砍伐(作水杨酸提取及高级纸浆生产原料、制作棒球棒等)或移栽后6年进行砍伐(作成材使用及制作胶合板)。其中,成林区的环境条件为:环境温度为-20℃至+42℃,年降雨量在300毫米以上,土地酸碱度为pH值5-8.5,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下;当成林区为平地时,植株密度为80-100株/亩,当成林区为30度以下坡地时,植株密度为60-80株/亩(坡度增加,密度酌情减少)。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大叶环保杨南抗6号的栽培方法及营养液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叶环保杨南抗6号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叶环保杨南抗6号为由中国白杨和欧洲黑杨经杂交选育而成,其中所述中国白杨为南抗杨,所述大叶环保杨南抗6号表征为雌雄同体、不开花、不结絮,耐盐碱,抗毒性,能够在重金属地及垃圾掩埋地存活,成材周期为3‑6年;所述栽培方法包括:育苗、扦插、移栽到欲种植的林区以及养护成林;其中,在所述育苗步骤中,以一营养液对插穗进行预处理,该营养液的成分包含全氮、全磷酐、全氧化钾、水溶性氨态氮、水溶性磷酐、水溶性氧化钾、水溶性氧化镁、水溶性硼、活菌、有机质以及仙人掌萃取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叶环保杨南抗6号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叶环保杨南抗6号为由中国白杨和欧洲黑杨经杂交选育而成,其中所述中国白杨为南抗杨,所述大叶环保杨南抗6号表征为雌雄同体、不开花、不结絮,耐盐碱,抗毒性,能够在重金属地及垃圾掩埋地存活,成材周期为3-6年;所述栽培方法包括:育苗、扦插、移栽到欲种植的林区以及养护成林;其中,在所述育苗步骤中,以一营养液对插穗进行预处理,该营养液的成分包含全氮、全磷酐、全氧化钾、水溶性氨态氮、水溶性磷酐、水溶性氧化钾、水溶性氧化镁、水溶性硼、活菌、有机质以及仙人掌萃取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叶环保杨南抗6号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包括如下步骤:11)种条选取:选取1-2年成树枝条,作为栽培新植株的种条;12)插穗制作:在步骤11)所选取出的种条中,进一步选取直径在1-2.5cm的枝条,去除梢头和根部,制作插穗,使得插穗长度在10-15cm、每一插穗上具有3-5个芽苞、并且插穗上端的芽苞距插穗顶端1.5-2.0cm;以及13)插穗预处理:将插穗根端向下,放置于带孔塑料筐内,放置于阴凉处3-4天,每天浇水一次,而后以木酢醋对插穗进行浸泡杀菌后,再将插穗浸入所述营养液中1-2天,制成能供扦插的插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叶环保杨南抗6号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1)中,所述种条选取为: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采用春季随采随插方式选取种条;在长江以北地区秋季选取种条,用窖藏方式保存种条,维持温度在0℃至-3℃之间,春季开窖启用。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叶环保杨南抗6号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液的配制为:首先配制营养原液,该营养原液包含以重量计2%的全氮、2%的全磷酐、2%的全氧化钾、1%的水溶性氨态氮、1%的水溶性磷酐、1.5%的水溶性氧化钾、2%的水溶性氧化镁、0.05%的水溶性硼、5%的活菌、20%的有机质以及2%的仙人掌萃取液,剩余为水;而后以营养原液:水=1:100的重量比对该营养原液进行稀释,制成所述营养液。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叶环保杨南抗6号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全氮中包含1.5%的氨态氮和0.5%的硝态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叶环保杨南抗6号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活菌为酵母菌。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叶环保杨南抗6号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有机质为黄豆发酵产物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叶环保杨南抗6号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扦插在每年的1-5月时间内进行,所述扦插包括如下步骤:21)有机肥土配制:取木屑与地表1米以下的深层土,按照重量比3:7的比例混合木屑与深层土,制成有机肥土;22)有机肥土杯制作:取高12cm、上口直径10cm、底部直径略小于上口且底部具有泄水孔的塑料杯,松松装满步骤21)所制的有机肥土,制成有机肥土杯;23)插穗扦插:在步骤22)所制得的有机肥土杯内洒水使土壤全部浸湿,插入插穗,使插穗与土壤自然紧密接触且插穗上端离土平面3-5cm,不进行按压;24)插穗放置:在平整的非耕地上按照条块方式放置步骤23)所得的已插穗的有机肥土杯,放置密度为每亩50,000-55,000枚,环境温度保持在15℃-25℃;以及25)插穗养护及育苗:已插穗的有机肥土杯放置好后的前两周内每日浇水1-2次,以后视气温每日或隔日浇水1次,经过1.5-2个月的育苗生长期,待育好的幼苗高20至30cm时,移栽到欲种植的林区。9.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昆正洪秋雄
申请(专利权)人:洪秋雄林昆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