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局域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增强硅基LED及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LED
,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局域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增强硅基LED及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LED,即LightEmittingDiode的缩写,翻译为发光二极管,它是半导体二极管的一种,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光能,与普通二极管一样是由一个PN结组成,也具有单向导电性。当给发光二极管加上正向电压后,从P区注入到N区的空穴和由N区注入到P区的电子,在PN结附近数微米内分别与N区的电子和P区的空穴复合,产生自发辐射的荧光。砷化镓二极管发红光,磷化镓二极管发绿光,碳化硅二极管发黄光,氮化镓二极管发蓝光。因化学性质又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无机发光二极管LED。目前,传统的LED主要包括p衬底、位于p衬底上的n阱、位于n阱上表面的p+和n+;在所述p+上设有p电极,在所述n+上设有n电极;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发现,这种传统结构的LED出光效率与理论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因此,设计开发一种新型结构的LED,使其能够提高出光效率具有极大的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金属局域表面等离激元耦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局域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增强硅基LED,包括:p衬底、位于p衬底上的n阱、位于n阱上表面的p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局域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增强硅基LED,包括:p衬底、位于p衬底上的n阱、位于n阱上表面的p+和n+;在所述p+上设有p电极,在所述n+上设有n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p+为楔形结构,所述楔形结构的楔角为45°士0.5°;所述LED的发光区域位于楔角和n+之间;在所述发光区域的上表面设置有同取向的含Au纳米颗粒的纳米纤维;所述纤维纤维的直径为120士20nm,所述金属纳米颗粒直径大小为10士2nm;在所述纳米纤维为设有SiO2介质层。2.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金属局域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增强硅基LED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1、在p衬底上嵌入n阱,所述n阱的掺杂浓度为1.52×1017cm-3;步骤102、在所述n阱的上表面嵌入楔形结构的p+和矩形结构的n+,所述p+的掺杂浓度为1×1019cm-3,所述p+的楔角为45°,所述楔角位于靠近n+的一侧,所述LED的发光区域位于楔角和n+之间;步骤103、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含金属纳米颗粒的纳米纤维,并将制备成型的纳米纤维设置在发光层的上表面;步骤104、在所述纳米纤维为设有SiO2介质层;步骤105、在所述p+上制备p电极,在所述n+上制备n电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金属局域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增强硅基LED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3中,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含金属纳米颗粒的纳米纤维的具体过程为: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伟,于丹丹,郭凯,李晓云,宁平凡,张建新,于莉媛,牛萍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