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盘拾取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4633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8:39
本申请属于智能机械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盘拾取移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盘拾取移动装置,包括:光盘拾取装置、电机、凸轮和一端设有凸起的横梁;其中,光盘拾取头设置于横梁的另一端;凸轮为不规则圆柱体,其外侧边缘紧密贴合所述横梁凸起的顶端;通过将凸轮套在电机上,由电机带动凸轮旋转,从而带动光盘拾取装置沿横梁的长度方向作往复运动,实现光盘的移动。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得到的一种光盘拾取移动装置,具有结构轻巧、设计巧妙的优点,可实现在较小的运动空间内实现光盘的拾取、移动和精确定位,还能防止光盘在移动过程中意外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盘拾取移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机械手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光盘拾取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新的计算模式和信息共享方式日趋成熟,人们所需求的数据量呈现爆炸性的增长,数据的储存形式变得日益多样化,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数据进一步加剧了存储量的膨胀,因此,对于各种数据的安全,低成本的进行保存与共享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利用光存储容量大、安全和成本低等特点,合理的将光盘整合在光盘柜中,以实现快捷、方便的进行数据存储和分享,将对大数据处理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以传统转塔柜式光盘库为例,光盘库主要通过采用固定在滑轨上的的光盘拾取装置实现对光盘的拾取移动。目前光盘库中的光盘拾取移动装置往往需要占用较大的运动空间来拾取和移动光盘,削减了光盘库中的光盘容量。同时,在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机械抖动的问题,导致光盘放置时无法精确定位或者移动过程中出现光盘脱落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盘拾取移动装置,实现了在较小空间内拾取、移动光盘并精确定位,还能防止光盘在移动过程中意外脱落。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盘拾取移动装置,包括:光盘拾取装置、电机、凸轮和一端设有凸起的横梁;所述光盘拾取装置设置于所述横梁的另一端;所述凸轮为不规则圆柱体,其外侧边缘紧密贴合所述横梁凸起的顶端;所述凸轮套在所述电机上,所述电机带动所述凸轮旋转,从而带动所述光盘拾取装置沿横梁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实现光盘的移动。优选的,所述光盘拾取移动装置还包括:固定外壳;所述固定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横梁、电机和凸轮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分别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一通孔、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所述电机贯穿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弹簧拉杆和第二弹簧拉杆分别贯穿所述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优选的,所述横梁设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设于所述横梁末端与所述横梁凸起的交接处,所述第一弹簧拉杆贯穿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弹簧拉杆贯穿所述第二定位孔。优选的,第一弹簧拉杆和第二弹簧拉杆之间设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滑杆、第一弹簧拉杆和第二弹簧拉杆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拉杆和滑杆上设有同一橡皮筋,使得所述横梁凸起贴紧所述凸轮。优选的,所述光盘拾取装置包括:设有环形槽的拾取头和置于所述环形槽内的电磁铁;所述拾取头的侧面设有多个盲孔,所述盲孔中由外至内依次设有钢珠和弹簧,所述钢珠连接所述弹簧;所述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电磁吸引光盘,同时所述弹簧发生压缩形变使得所述光盘的中心孔越过所述盲孔,之后所述弹簧恢复形变所述光盘卡在所述钢珠上,从而实现光盘的拾取。优选的,所述光盘拾取装置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拾取头上远离所述盲孔的一端。优选的,所述电磁铁可拆卸连接所述环形槽。优选的,所述拾取头的直径略大于所述光盘的中心孔直径。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盘拾取移动装置,包括:光盘拾取装置、电机、凸轮和一端设有凸起的横梁;其中,光盘拾取头设置于横梁的另一端;凸轮为不规则圆柱体,其外侧边缘紧密贴合所述横梁凸起的顶端;通过将凸轮套在电机上,由电机带动凸轮旋转,从而带动光盘拾取装置沿横梁的长度方向作往复运动,实现光盘的移动和拾取。通过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得到的光盘拾取移动装置,具有结构轻巧、设计巧妙的优点,可实现在较小的运动空间内实现光盘的拾取、移动和精确定位,还能防止光盘在移动过程中意外脱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光盘拾取移动装置的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光盘拾取移动装置的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光盘拾取移动装置的横梁和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光盘拾取移动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光盘拾取移动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光盘拾取移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光盘拾取移动装置的拾取头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光盘拾取移动装置的光盘拾取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光盘拾取移动装置的光盘拾取装置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克服现有光盘拾取移动装置需要占用较大的运动空间内实现光盘的拾取移动,以及光盘在移动过程中容易因为机械抖动而导致无法精确定位甚至意外脱落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盘拾取移动的装置。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中。请参照图1至图9,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光盘拾取移动装置包括:光盘拾取装置1、一端设有凸起21的横梁2、电机3、凸轮4和固定外壳5。其中,所述固定外壳5包括第一壳体51、第二壳体52和用于固定连接第一壳体51、第二壳体52的连接件53;设置于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之间的3个连接件53使得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之间存在空隙;所述横梁2、电机3和凸轮4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之间。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上均分别设有第一通孔54、第一滑动槽55和第二滑动槽56,电机3穿过两个相对的第一通孔54,第一弹簧拉杆57穿过两个相对的第一滑动槽51,第二弹簧拉杆58穿过两个相对的第二滑动槽56。为了便于将该光盘拾取移动装置固定在光盘库中,本专利技术还在固定外壳上设置了一个“L”型固定底座。该固定底座一侧嵌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另一侧壳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光盘库中。横梁2设有第一定位孔22和第二定位孔23;用于安装第一弹簧拉杆58的第一定位22孔设于所述横梁末端与所述横梁凸起21的交接处,第二定位孔23用于安装第二弹簧拉杆57。第一滑动槽55和第二滑动槽56的宽度大于第一弹簧拉杆57和第二弹簧拉杆58,使得横梁2可随着两个弹簧拉杆左右移动。为了减轻光盘移动时横梁2对两个弹簧拉杆的受力,第一弹簧拉杆57和第二弹簧拉杆58之间还设有滑杆59,所述滑杆59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滑杆59、第一弹簧拉杆57和第二弹簧拉杆58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为了将横梁的凸起21和凸轮4之间贴合得更紧密,本专利技术还在所述第一弹簧拉杆56和滑杆59上设有橡皮筋60。横梁2的横切面为倒L型,其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之间的宽度,长度大于所述固定外壳5的长度。与凸起21的顶端互相切合的凸轮4为不规则圆柱体,凸轮4套在电机3上并位于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之间的空隙内。由于凸轮4是不规则圆柱体,其一半为规则圆柱体,另外一半为不规则圆柱体。在工作环境下,电机3带动凸轮4转动,当横梁凸起21在凸轮4的规则一侧滑动时,横梁2没有发生位移,设置于横梁2另一端的光盘拾取装置1相对静止;当横梁凸起21在凸轮4的规则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光盘拾取移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盘拾取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盘拾取装置、电机、凸轮和一端设有凸起的横梁;所述光盘拾取装置设置于所述横梁的另一端;所述凸轮为不规则圆柱体,其外侧边缘紧密贴合所述横梁凸起的顶端;所述凸轮套在所述电机上,所述电机带动所述凸轮旋转,从而带动所述光盘拾取装置沿横梁的长度方向作往复运动,实现光盘的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盘拾取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盘拾取装置、电机、凸轮和一端设有凸起的横梁;所述光盘拾取装置设置于所述横梁的另一端;所述凸轮为不规则圆柱体,其外侧边缘紧密贴合所述横梁凸起的顶端;所述凸轮套在所述电机上,所述电机带动所述凸轮旋转,从而带动所述光盘拾取装置沿横梁的长度方向作往复运动,实现光盘的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拾取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外壳;所述固定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横梁、电机和凸轮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拾取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分别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一通孔、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所述电机贯穿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弹簧拉杆和第二弹簧拉杆分别贯穿所述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拾取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设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设于所述横梁末端与所述横梁凸起的交接处,所述第一弹簧拉杆贯穿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弹簧拉杆贯穿所述第二定位孔。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钦若程映奇张远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