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光电编码器的光电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4425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光电编码器的光电模块,包括第一连接套,第一连接套为柱状通孔结构,第一连接套的内部设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的内部套接有光滤波器,第一连接套的一端设有内螺纹,第一连接套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第一连接套的一侧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为扁平的柱状结构,安装板上柱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螺纹段和第一防滑纹段,第一螺纹段与第一连接套上的内螺纹配合连接,安装板上靠近第一连接套的圆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靠近第一连接套的一端安装有光纤接头,第一通孔的内部套接有光纤,光纤的一端与光纤接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更换元器件或者维护时直接通过螺纹进行拆装即可,节省了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光电编码器的光电模块
本技术涉及电气的
,尤其涉及一种带光电编码器的光电模块。
技术介绍
光电模块由光电子器件、功能电路和光接口等组成,光电子器件包括发射和接收两部分。简单的说,光电模块的作用就是光电转换,发送端把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通过光纤传送后,接收端再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光电编码器又称手轮,是一种通过光电转换将输出轴上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成脉冲或数字量的传感器,主要用于数控机床。常见的光电模块一般为整体式结构,且部件之间一般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拆装非常麻烦,如果某部件发生破坏基本上整个光电模块就作废了,非常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带光电编码器的光电模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光电编码器的光电模块,包括第一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套为柱状通孔结构,第一连接套的内部设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内部套接有光滤波器,第一连接套的一端设有内螺纹,第一连接套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第一连接套的一侧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为扁平的柱状结构,安装板上柱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螺纹段和第一防滑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与第一连接套上的内螺纹配合连接,安装板上靠近第一连接套的圆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靠近第一连接套的一端安装有光纤接头,第一通孔的内部套接有光纤,所述光纤的一端与光纤接头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套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二连接套为柱状通孔结构,第二连接套的内部套接有光放大器,第二连接套靠近第一连接套的一端设有内螺纹,第二连接套上的内螺纹与第一连接套上的外螺纹配合连接,第二连接套远离第一连接套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套,所述第三连接套远离第二连接套的一端设有内螺纹,第三连接套的一侧设有尾管,所述尾管上柱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防滑纹段和第二螺纹段,第二螺纹段与第三连接套上的内螺纹配合连接,尾管靠近第三连接套的一端设有光电编码器,所述光电编码器连接有导线的一端,所述导线的另一端连接有控制终端。优选的,所述光电编码器通过螺钉固定在尾管上,光放大器通过胶水粘接在第二连接套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第一连接套、第二连接套、第三连接套和尾管同轴心。优选的,所述光滤波器采用熔锥光纤滤波器,光放大器为光纤放大器,光电编码器为绝对式编码器。优选的,所述光纤接头为FC接头。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套为柱状通孔结构,第三连接套与第二连接套为一整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可通过光滤波器2、光放大器3和光电编码器8,对光信号进行接收和检测,并将该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导线传递给控制终端,这样便于控制终端根据反馈的信号进行有效的校正;安装板与第一连接套、第一连接套与第二连接套,第三连接套与尾管采用螺纹连接,这样更换元器件或者维护时直接通过螺纹进行拆装即可,节省了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带光电编码器的光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带光电编码器的光电模块的尾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带光电编码器的光电模块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光纤接头、2光滤波器、3光放大器、4第三连接套、5导线、6控制终端、7尾管、71第二防滑纹段、72第二螺纹段、8光电编码器、9第二连接套、10第一连接套、11安装板、111第一防滑纹段、112第一螺纹段、12光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带光电编码器的光电模块,包括第一连接套10,第一连接套10为柱状通孔结构,第一连接套10的内部设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的内部套接有光滤波器2,第一连接套10的一端设有内螺纹,第一连接套10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第一连接套10的一侧设有安装板11,安装板11为扁平的柱状结构,安装板11上柱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螺纹段112和第一防滑纹段111,第一螺纹段112与第一连接套10上的内螺纹配合连接,安装板11上靠近第一连接套10的圆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靠近第一连接套10的一端安装有光纤接头1,第一通孔的内部套接有光纤12,光纤12的一端与光纤接头1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套10远离安装板11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套9,第二连接套9为柱状通孔结构,第二连接套9的内部套接有光放大器3,第二连接套9靠近第一连接套10的一端设有内螺纹,第二连接套9上的内螺纹与第一连接套10上的外螺纹配合连接,第二连接套9远离第一连接套10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套4,第三连接套4远离第二连接套9的一端设有内螺纹,第三连接套4的一侧设有尾管7,尾管7上柱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防滑纹段71和第二螺纹段72,第二螺纹段72与第三连接套4上的内螺纹配合连接,尾管7靠近第三连接套4的一端设有光电编码器8,光电编码器8连接有导线5的一端,导线5的另一端连接有控制终端6,光电编码器8通过螺钉固定在尾管7上,光放大器3通过胶水粘接在第二连接套9的内部,安装板11、第一连接套10、第二连接套9、第三连接套4和尾管7同轴心,光滤波器2采用熔锥光纤滤波器,光放大器3为光纤放大器,光电编码器8为绝对式编码器,光纤接头1为FC接头,第三连接套4为柱状通孔结构,第三连接套4与第二连接套9为一整体结构。使用时,激光发射返回的光信号通过光纤12传递回来,光信号经过光滤波器2,筛选出合适波长的光信号,并将筛选后的光信号传递给光放大器3,光放大器3对光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光信号传递给光电编码器8,光电编码器8检测该光信号,并将该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导线5传递给控制终端6,这样控制终端6即可根据反馈的信号的进行有效的校正;安装板11与第一连接套10、第一连接套10与第二连接套9,第三连接套4与尾管7采用螺纹连接,更换元器件或者维护时直接通过螺纹进行拆装即可,非常方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带光电编码器的光电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光电编码器的光电模块,包括第一连接套(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套(10)为柱状通孔结构,第一连接套(10)的内部设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内部套接有光滤波器(2),第一连接套(10)的一端设有内螺纹,第一连接套(10)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第一连接套(10)的一侧设有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为扁平的柱状结构,安装板(11)上柱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螺纹段(112)和第一防滑纹段(111),所述第一螺纹段(112)与第一连接套(10)上的内螺纹配合连接,安装板(11)上靠近第一连接套(10)的圆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靠近第一连接套(10)的一端安装有光纤接头(1),第一通孔的内部套接有光纤(12),所述光纤(12)的一端与光纤接头(1)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套(10)远离安装板(11)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套(9),所述第二连接套(9)为柱状通孔结构,第二连接套(9)的内部套接有光放大器(3),第二连接套(9)靠近第一连接套(10)的一端设有内螺纹,第二连接套(9)上的内螺纹与第一连接套(10)上的外螺纹配合连接,第二连接套(9)远离第一连接套(10)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套(4),所述第三连接套(4)远离第二连接套(9)的一端设有内螺纹,第三连接套(4)的一侧设有尾管(7),所述尾管(7)上柱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防滑纹段(71)和第二螺纹段(72),第二螺纹段(72)与第三连接套(4)上的内螺纹配合连接,尾管(7)靠近第三连接套(4)的一端设有光电编码器(8),所述光电编码器(8)连接有导线(5)的一端,所述导线(5)的另一端连接有控制终端(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光电编码器的光电模块,包括第一连接套(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套(10)为柱状通孔结构,第一连接套(10)的内部设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内部套接有光滤波器(2),第一连接套(10)的一端设有内螺纹,第一连接套(10)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第一连接套(10)的一侧设有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为扁平的柱状结构,安装板(11)上柱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螺纹段(112)和第一防滑纹段(111),所述第一螺纹段(112)与第一连接套(10)上的内螺纹配合连接,安装板(11)上靠近第一连接套(10)的圆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靠近第一连接套(10)的一端安装有光纤接头(1),第一通孔的内部套接有光纤(12),所述光纤(12)的一端与光纤接头(1)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套(10)远离安装板(11)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套(9),所述第二连接套(9)为柱状通孔结构,第二连接套(9)的内部套接有光放大器(3),第二连接套(9)靠近第一连接套(10)的一端设有内螺纹,第二连接套(9)上的内螺纹与第一连接套(10)上的外螺纹配合连接,第二连接套(9)远离第一连接套(10)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套(4),所述第三连接套(4)远离第二连接套(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红武王利敏
申请(专利权)人:展达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