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室内的下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4197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7:07
一种用于室内的下水管,其包括一个筒状的内层、一个筒状的中间层以及一个筒状的外层,该中间层设置在相互重叠的该内层和该外层之间,以在该中间层和该内层之间形成一组相互间隔的第一消音空间,和在该中间层和该外层之间形成一组相互间隔的第二消音空间,从而当水流自该内层的该下水管道中流过时,水流产生的声音会被各个该第一消音空间和各个该第二消音空间消除,从而在外部能够听不到水流在该下水管道内流动的声音,从而使得该用于室内的下水管特别适用于室内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室内的下水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室内的下水管,其中该用于室内的下水管具有静音的功能。
技术介绍
普遍应用于室内和室外的下水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其中下水管最大的作用是用于引导水流动的方向,例如下水管能够引导水自建筑物的上部向下部流动。现在应用于室内和室外的下水管的材料和结构一致,其中现在的下水管都仅具有一个单独的壁体,其中这个单独的壁体呈筒状,从而在这个单独的壁体之间界定了一个下水管道,以用于引导水流动的方向。然而,水在下水管的下水管道的内部流动时,水流会产生较大的声音,并且水流产生的声音能够非常清晰地从下水管的下水管道的内部传导至下水管的外部,也就是说,当下水管的下水管道的内部有水流过时,在下水管的外部能够很清晰地听到水流的声音。对于安装在室外的下水管来说,现在的下水管的这一缺陷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然而,对于安装在室内的下水管来说,现在的下水管的这一缺陷给人们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恼,以至于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休息。例如,当居住在楼下的人在休息时,楼上经由下水管的下水管道内流动下来的水产生的声音在流经楼下时会非常的清晰,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晚上,水流动的声音会被进一步放大,以至于严重地影响了楼下的人的休息。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室内的下水管,其中该用于室内的下水管具有静音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静音功能且结构简单的用于室内的下水管。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室内的下水管,其包括一个筒状的内层、一个筒状的中间层以及一个筒状的外层,该内层形成一个下水管道,该中间层具有一个内壁和一个外壁,该内壁和该外壁相互对应以界定该中间层的厚度,该中间层的横截面呈波浪状,从而使得该中间层的该内壁具有一组相互间隔的第一连接位置和使得该中间层的外壁具有一组相互间隔的第二连接位置,该中间层设置在相互重叠的该内层和该外层之间,并且该中间层的该内壁的各个该第一连接位置分别和该内层相互连接,以在该中间层的该内壁和该内层之间形成相互间隔的一组第一消音空间,该中间层的该外壁的各个该第二连接位置分别和该外层相互连接,以在该中间层的该外壁和该外层之间形成相互间隔的一组第二消音空间,从而当水流在该用于室内的下水管的该下水管道中流过时,水流的声音能够被各个该第一消音空间和各个该第二消音空间消除。作为对本技术的该用于室内的下水管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该中间层的该内壁的各个该第一连接位置相互平行,该中间层的该外壁的各个该第二连接位置相互平行。作为对本技术的该用于室内的下水管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该中间层的该内壁的任意两个相邻的该第一连接位置的距离相等,该中间层的该外壁的任意两个相邻的该第二连接位置的距离相等。作为对本技术的该用于室内的下水管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在该中间层的该内壁的至少一个该第一连接位置和该内层之间具有一个第一胶连接层,在该中间层的该外壁的至少一个该第二连接位置和该外层之间具有一个第二胶连接层。作为对本技术的该用于室内的下水管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在该中间层的该内壁的各个该第一连接位置和该内层之间均具有该第一胶连接层,在该中间层的该外壁的各个该第二连接位置和该外层之间均具有该第二胶连接层。作为对本技术的该用于室内的下水管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该第一胶连接层由设置在该中间层的该内壁的该第一连接位置的胶水在与该内层接触且固化后形成,该第二胶连接层由设置在该中间层的该外壁的该第二连接位置的胶水在与该外层接触且固化后形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该用于室内的下水管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用于室内的下水管,其包括一个筒状的内层、一个筒状的中间层以及一个筒状的外层,该中间层设置在相互重叠的该内层和该外层之间,以在该中间层和该内层之间形成一组相互间隔的第一消音空间,和在该中间层和该外层之间形成一组相互间隔的第二消音空间,从而当水流自该内层的该下水管道中流过时,水流产生的声音会被各个该第一消音空间和各个该第二消音空间消除,从而在外部能够听不到水流在该下水管道内流动的声音,从而使得该用于室内的下水管特别适用于室内环境。该中间层和该内层以及该外层之间分别采用胶连接层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并且便于该中间层、该内层和该外层组装在一起,以减少该用于室内的下水管的制作工艺,并降低该用于室内的下水管的制作成本,例如可以先将胶水涂抹在该中间层的内壁和外壁的一些位置,例如连接位置,然后将该内层套装在该中间层形成的空间内,以使涂抹在该中间层的内壁的胶水位于该中间层和该内层之间,以藉由胶水将该中间层和该内层连接在一起,并在固化后形成一个胶连接层,相应地,将该中间层套装在该外层形成的空间内,以使涂抹在该中间层的外壁的胶水位于该中间层和该外层之间,以基友胶水将该中间层和该外层连接在一起,并且在固化后形成一个胶连接层。可以理解的是,该中间层和该内层以及该外层之间分别采用胶连接层进行连接,使得该中间层、该内层和该外层的连接方式可靠,不会自动地分离,以保证该用于室内的下水管在使用时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获得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优点和特点,以下将参照附图中所示的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对以上概述的本技术进行更具体的说明。应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典型实施例,因此不应被视为对本技术的范围的限制,通过使用附图,将对本技术进行更具体和更详细的说明和阐述。在附图中:图1是该用于室内的下水管的一个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该用于室内的下水管的一个横截面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局部位置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3,根据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精神提供一种用于室内的下水管,其中该用于室内的下水管包括一个筒状的内层1、一个筒状的中间层2以及一个筒状的外层3,该中间层2设置在相互重叠的该内层1和该外层3之间,以在该中间层2和该内层1之间形成一组第一消音空间4,和在该中间层2和该外层3之间形成一组第二消音空间5,其中该内层1形成一个下水管道11,以用于引导水流在该内层1形成的该下水管道11内流动。当水流在该内层1形成的该下水管道11内流动时,水流产生的声音能够被各个该第一消音空间4和各个该第二消音空间5消除,并且相互重叠的该外层3、该中间层2和该内层1也能够起到消除水流产生的声音的作用,从而在该用于室内的下水管的外部能够听不到水流在该内层1形成的该下水管道11的内部产生的声音,以起到静音的作用,从而使得该用于室内的下水管特别适用于室内环境。优选地,该中间层2还可以设有一组消音穿孔,以分别连通各个该第一消音空间4和各个该第二消音空间5,从而起到进一步消除水流产生的声音的作用,以强化该用于室内的下水管的消音效果。该中间层2具有一个内壁21以及一个外壁22,该内壁21和该外壁22相互对应以界定该中间层2的厚度。在该中间层2设有该消音穿孔的实施例中,该消音穿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室内的下水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室内的下水管,其特征在于,该用于室内的下水管包括一个筒状的内层、一个筒状的中间层以及一个筒状的外层,该内层形成一个下水管道,该中间层具有一个内壁和一个外壁,该内壁和该外壁相互对应以界定该中间层的厚度,该中间层的横截面呈波浪状,从而使得该中间层的该内壁具有一组相互间隔的第一连接位置和使得该中间层的外壁具有一组相互间隔的第二连接位置,该中间层设置在相互重叠的该内层和该外层之间,并且该中间层的该内壁的各个该第一连接位置分别和该内层相互连接,以在该中间层的该内壁和该内层之间形成相互间隔的一组第一消音空间,该中间层的该外壁的各个该第二连接位置分别和该外层相互连接,以在该中间层的该外壁和该外层之间形成相互间隔的一组第二消音空间,从而当水流在该用于室内的下水管的该下水管道中流过时,水流的声音能够被各个该第一消音空间和各个该第二消音空间消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室内的下水管,其特征在于,该用于室内的下水管包括一个筒状的内层、一个筒状的中间层以及一个筒状的外层,该内层形成一个下水管道,该中间层具有一个内壁和一个外壁,该内壁和该外壁相互对应以界定该中间层的厚度,该中间层的横截面呈波浪状,从而使得该中间层的该内壁具有一组相互间隔的第一连接位置和使得该中间层的外壁具有一组相互间隔的第二连接位置,该中间层设置在相互重叠的该内层和该外层之间,并且该中间层的该内壁的各个该第一连接位置分别和该内层相互连接,以在该中间层的该内壁和该内层之间形成相互间隔的一组第一消音空间,该中间层的该外壁的各个该第二连接位置分别和该外层相互连接,以在该中间层的该外壁和该外层之间形成相互间隔的一组第二消音空间,从而当水流在该用于室内的下水管的该下水管道中流过时,水流的声音能够被各个该第一消音空间和各个该第二消音空间消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室内的下水管,其特征在于,该中间层的该内壁的各个该第一连接位置相互平行,该中间层的该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在兴何理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