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增强车灯光强度的遮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3813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5: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增强车灯光强度的遮光模块,包含有遮光板固接至车灯反射罩下方,反射体自遮光板的前端向前延伸并具有反射面及补光平面,反射面与补光平面连接在反射体顶端,反射面朝遮光板倾斜,而补光平面与反射面朝相反方向倾斜,反射体的顶端低于遮光板的高度,发光组件设置在遮光板后端的同一平面上,发光组件投射出光线经反射罩反射到遮光板上表面、反射体的反射面及补光平面,以形成主光束投射至车辆外部,反射面会减弱主光束部分照射到对向车道的部分光线,补光平面会增强被减弱的部分光线上方的光强度,以增加对向车辆可视性。

Shading module capable of enhancing light intensity of vehicl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light shading module can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the car, including the shading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lamp reflector below the reflector from the front side of the shading plate extends and is provided with the reflecting surface and the light plane, the reflector and the light plane connected to the top reflector, reflecting face shading plate tilt, and light plane and reflective face the opposite direction of tilt, a top below the shading plate height, the light-emitting component is arranged in the same plane shading plate on the rear end of the light emitting component, projection light is reflected by the reflecting cover to the reflector surface, the shading plate on the reflecting surface and the light plane to form the main beam projec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vehicle, will weaken the main reflector the beam of light to irradiate part lane, fill level will increase the light intensity above the part of the light weakened,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visibility of the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增强车灯光强度的遮光模块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遮光模块,特别是一种安装在车辆前侧的头灯中,可增强车灯光强度的遮光模块。
技术介绍
在车辆中,装设有各式不同种灯具,如前侧的大灯、小灯、方向灯,以及后侧的尾灯与煞车灯等,在不同情况下依照驾驶的需求,发出不同颜色或亮度的光线,用以提醒用路人或其它车辆的驾驶,注意来车位置及行车方向等,尤其是在夜间,车用头灯更是需要随时开启,以在昏暗或视线不明的环境中,带给驾驶清楚明亮的路况。请参照本专利技术图1所示,此系为一般车辆头灯中的遮光板10,碍于交通法规条文的规定,规定车用头灯所照射出的灯光,需要对对向车辆的驾驶眼睛具有防眩的要求,同时对于自向车道也需要有一定的明亮度,因此现有技术制造出如图1中具有特殊形状的遮光板10,其上表面的一侧102会较另一侧104低,利用此一特殊设计以进行遮蔽光线的功能。同时请在参照本专利技术图2所示,此一遮光板10系装设于车用头灯模块1中,位于散热器基板12的前侧表面,当光源14所投射的光线经反射罩16反射至遮光板10后,经由遮光板10的遮蔽以投射至车用头灯模块1中的投影透镜组18,经投影透镜组18的折射,照射至车外,以形成符合法规需求的配光图案。然而,上述的现有车用头灯,虽然可以产生出符合法规需求的配光图案,但可由图2中看出,仍有部分经反射罩16反射至散热器基板12及遮光板10下的光线,会被遮蔽住而无法射出,会消散或成为杂散光而无法到达配光图案中,造成此一结构所形成的配光图案虽符合法规需求,但在光强度上仍有所瑕疵,并且虽然可以减少对向车道的眩光,但恐对于对向车道的车辆辨识度会偏低,以及使得自向车道的光强度也有所偏低。在美国专利第8,348,486号中,在此前案中为了符合现行的车灯法规,增加了对向来车的可辨识性,以需要能有效控制光强度的灯具结构及其所产生的配光图案,此一前案的车辆用灯具系由投影透镜、光源、反射杯及遮光板所组成,光源所投射的光线经反射杯的反射面反射,部分光线被遮光板断开,而没有被断开的光线行进到投影透镜,而部分被遮光板断开的光线也从遮光板前的反射面反射至投影透镜,以形成补光的功能,用以增加对向车辆的辨识性,但此一前案虽可进行补光的功能,但并无遮光的功能,仍然有可能因补光太强,造成对向车辆的驾驶具有眩光的情形产生,因此不具有降低对向车辆驾驶眩光的功能。在美国专利第8,746,941号中,所揭露的结构系为了防止对向车道的眩光效果,但此一结构所形成的配光图案上的明暗截止线会变得模糊不清,容易降低驾驶者自身行车的可辨识性。而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先前在日本专利第3,205,502号中,也提出一种利用特殊的柱状结构以减少眩光,并增加对向车辆的辨识性的技术特征,但此一技术无法利用被柱状结构所遮蔽的光束进行有效的利用,并且在此一技术中,基板还会遮蔽住部分光线,使得配光图案的亮度,仍具有进步的空间。因此,有鉴于上述的困扰,本专利技术在不造成对向车辆驾驶的眩光下,同时提升对向车辆的的辨识度,以设计出一种可增强车灯光强度的遮光模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增强车灯光强度的遮光模块,提出一种可装设于车辆中的头灯中的遮光板结构,并且同时可以达到避免对向车辆驾驶的眩光,以及又能增加对向车辨识度的崭新遮光板结构,有助于驾驶在夜间开起车灯行驶时,可以清楚辨识对向来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增强车灯光强度的遮光模块,除了可以增加对向车辆的辨识度以外,利用遮光板的反射,也可以提升自向车道的光线强度,有助于驾驶于夜间行车时,能够清楚看到正前方车道上是否具有障碍物等,保障驾驶的行车安全。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增强车灯光强度的遮光模块,以设置在车灯的反射罩下方,此遮光模块包含有一遮光板设置在反射罩的下方,且遮光板后端固接至反射罩,反射体自遮光板的前端向前延伸,且反射体具有一反射面及一补光平面,反射面与补光平面连接在反射体的顶端,反射面朝向遮光板倾斜,而补光平面与反射面朝向相反方向倾斜,反射体的顶端会低于遮光板的上表面高度,发光组件设置在遮光板的后端,且发光组件与遮光板的上表面位在同一平面上,发光组件投射出光线经反射罩反射到遮光板的上表面、反射体的反射面及补光平面,以形成主光束投射到车辆外部,反射面会减弱主光束部分照射到车辆的对向车道的部分光线,补光平面会增强被减弱的部分光线上方的光强度。在本专利技术中,发光组件位在反射罩的第一焦点位置,遮光板的前端为向内凹的弧形,且最凹处系为反射罩的第二焦点的位置。且遮光板的上表面可向一侧斜降以形成一低面,遮光板的低面上设有一增强光面,用以提高主光束的光强度。在本专利技术中,反射体的顶端位在遮光板上表面下方0.5-3mm的位置,反射体的补光平面与反射面朝向相反方向的倾斜角度系为7-13度,反射体的反射面倾斜至遮光板的角度为15-35度,发光组件为发光二极管。在本专利技术中,可增强车灯光强度的遮光模块更包含有散热器及投影透镜组,散热器设置在遮光板及发光组件下,用以散去发光组件所产生的热能,投影透镜再接合至散热器组,用以将主光束折射出车辆外以形成配光图案。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遮光板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现有车用头灯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装有可增强车灯光强度的遮光模块的发光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装有可增强车灯光强度的遮光模块的发光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遮光板的立体示意图。图6a为本专利技术中反射体的立体示意图。图6b为本专利技术中反射体的侧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装有可增强车灯光强度的遮光模块的发光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光线经遮光板前端及反射体的侧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光线经遮光板前端及反射体的俯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光线经遮光板的侧视图。图11为经本专利技术所形成的配光图案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中遮光板的俯视图。图13a为本专利技术经实验所形成的光强度分布图。图13b为现有技术经实验所形成的光强度分布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用头灯模块;10-遮光板;102-侧;104-侧;12-散热器基板;14-光源;16-反射罩;18-投影透镜组;2-发光结构;20-可增强车灯光强度的遮光模块;22-反射罩;24-遮光板;242-增强光面;26-螺丝;28-反射体;282-反射面;284-补光平面;30-发光组件;32-散热器组;34-投影透镜组;36-配光图案;362-暗区;364-亮区;L1-部分光线;L2-部分光线;L3-部分光线;L4-部分光线;P1-第一平面;P2-第二平面。具体实施方式在夜间行车时,车辆的头灯是否具有清楚明亮的照射能力,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能够符合法规需求,并且要能清楚照射自身车辆前方的道路,又不能给对向车道的车辆太多的眩光,又需具有能够清楚辨识对向车辆的条件,在这些繁琐的条件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可增强车灯光强度的遮光模块。首先,请先参照本专利技术图3、图4及图5所示,一种可增强车灯光强度的遮光模块20设置在车辆的头灯中的反射罩22下方,可增强车灯光强度的遮光模块20包含有一遮光板24设置在反射罩22的下方,且遮光板24后端可以与反射罩22相固接,在本实施例中,遮光板24的前端系为一像内凹的弧形,遮光板24的上表面更可向遮光板24的一侧斜降,以形成一低面,造成遮光板24两侧形成高、低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可增强车灯光强度的遮光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增强车灯光强度的遮光模块,设置于车辆的头灯的反射罩下方,其特征在于,该可增强车灯光强度的遮光模块包含:一遮光板,设置于该反射罩下方,且该遮光板的后端系与该反射罩相固接;一反射体,自该遮光板的前端向前延伸,该反射体具有一反射面及一补光平面,该反射面系与该补光平面连接于该反射体的顶端,该反射面系朝向该遮光板倾斜,而该补光平面系与该反射面朝向相反方向倾斜,该反射体的该顶端系低于该遮光板的上表面的高度;以及一发光组件,设置于该遮光板的该后端,且该发光组件与该遮光板的该上表面位在同一平面上,该发光组件投射出光线经该反射罩反射至该遮光板的该上表面、该反射体的该反射面及该补光平面,以形成主光束投射至该车辆外部,该反射面会减弱该主光束部分照射到该车辆的对向车道的部分光线,该补光平面会增强被减弱的该部分光线上方的光强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2.09 TW 1061043111.一种可增强车灯光强度的遮光模块,设置于车辆的头灯的反射罩下方,其特征在于,该可增强车灯光强度的遮光模块包含:一遮光板,设置于该反射罩下方,且该遮光板的后端系与该反射罩相固接;一反射体,自该遮光板的前端向前延伸,该反射体具有一反射面及一补光平面,该反射面系与该补光平面连接于该反射体的顶端,该反射面系朝向该遮光板倾斜,而该补光平面系与该反射面朝向相反方向倾斜,该反射体的该顶端系低于该遮光板的上表面的高度;以及一发光组件,设置于该遮光板的该后端,且该发光组件与该遮光板的该上表面位在同一平面上,该发光组件投射出光线经该反射罩反射至该遮光板的该上表面、该反射体的该反射面及该补光平面,以形成主光束投射至该车辆外部,该反射面会减弱该主光束部分照射到该车辆的对向车道的部分光线,该补光平面会增强被减弱的该部分光线上方的光强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强车灯光强度的遮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遮光板的该前端为一向内凹的弧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增强车灯光强度的遮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发光组件位于该反射罩的第一焦点的位置,而该遮光板的该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元璟于庆潭
申请(专利权)人:联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东莞联嘉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