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式粉体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3612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接式粉体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筒体,包括第一滤芯以及置于第一滤芯顶部的滤芯上盖;第二过滤筒体,包括第二滤芯以及置于第二滤芯底部的滤芯下盖;对接盖主体,置于第一过滤筒体和第二过滤筒体之间并将第一过滤筒体和第二过滤筒体对接形成主过滤筒体。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接式粉体过滤器密封性能高效,使用安全广泛,可以增加过滤空间,增大过滤流量,大大提高容尘量,保证过滤效率的大大提高,实现大容量粉尘的高效过滤。

Butt type powder fil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cking type powder filter includes a first filter cartridge, filter includes a first filter and a first filter on the top cover; second filter cartridge, including second filter and filter element in the second filter at the bottom of the lower cover of the cover body; butt, placed between the first filter and the second filter cylinder the cylinder and the first filter and the second filter cylinder shell butt to form the main filter cartridge. By the wa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docking type powder filter sealing performance, widely used in safety, can increase the filtering space, increasing filtering flow, greatly increase the amount of dust,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filtering efficiency,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large capacity dust fi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接式粉体过滤器
本技术涉及筒式过滤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对接式粉体过滤器。
技术介绍
筒式过滤器广泛用于冶金、化工、石油、造纸、医药、食品、采矿、电力、城市、家庭等用气领域,当粉体进入置有滤芯的过滤器后,其杂质被滤芯阻挡,而清洁的滤气则由过滤器出口排出。目前用于实现粉体过滤的筒式过滤器的过滤空间有限,在遇到一些大容量的粉体过滤时,往往无法满足预定的过滤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接式粉体过滤器,密封性能高效,使用安全广泛,可以增加过滤空间,增大过滤流量,大大提高容尘量,保证过滤效率的大大提高,实现大容量粉尘的高效过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对接式粉体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筒体,包括第一滤芯以及置于第一滤芯顶部的滤芯上盖,第二过滤筒体,包括第二滤芯以及置于第二滤芯底部的滤芯下盖,对接盖主体,置于第一过滤筒体和第二过滤筒体之间并将第一过滤筒体和第二过滤筒体对接形成主过滤筒体。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芯的底部设有第一对接盖,第二滤芯的顶部设有第二对接盖,第一对接盖和第二对接盖相互配合设置形成了对接盖主体。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芯包括第一支撑元件和第一过滤纤维,第一支撑元件沿着水平面的垂直方向进行环绕形成一个闭合的圆环,第一过滤纤维布置在圆环的外周面上,圆环内部形成供过滤后洁净空气通过的空间。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滤芯包括第二支撑元件和第二过滤纤维,第二支撑元件沿着水平面的垂直方向进行环绕形成一个闭合的圆环,第二过滤纤维布置在圆环的外周面上,圆环内部形成供过滤后洁净空气通过的空间。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元件和第二支撑元件为金属扩张网或冲孔网,第一支撑元件和第二支撑元件的外周面均布设有立柱加强筋。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纤维和第二过滤纤维均包括木浆纸以及围绕在木浆纸外表面的至少两层聚乙烯纤维纸。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纤维在第一支撑元件的外周面上呈均匀褶皱状设置,第二过滤纤维在第二支撑元件的外周面上呈均匀褶皱状设置。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纤维和第二过滤纤维上的褶皱顶部与相应的第一支撑元件和第二支撑元件之间的水平距离今年为30~40mm,第一过滤纤维和第二过滤纤维上的褶皱数量均为120~150。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滤芯上盖的下表面四周为第一内壁,滤芯下盖的上表面四周为第二内壁,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形成了第一灌胶位,第一灌胶位处涂覆密封胶将滤芯上盖和滤芯下盖分别密封连接在第一滤芯的顶端和第二滤芯的底端。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接盖的上表面四周为第三内壁,第二对接盖的下表面四周为第四内壁,第三内壁和第四内壁形成了第二灌胶位,第二灌胶位处涂覆密封胶将第一过滤筒体的底部和第二过滤筒体的顶部分别与第一对接盖和第二对接盖密封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对接式粉体过滤器密封性能高效,使用安全广泛,可以增加过滤空间,增大过滤流量,大大提高容尘量,保证过滤效率的大大提高,实现大容量粉尘的高效过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对接式粉体过滤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00、第一滤芯,101、第一支撑元件,102、第一过滤纤维,200、第二滤芯,201、第二支撑元件,202、第二过滤纤维,300、对接盖主体,301、第一对接盖,301-1、第三内壁,302、第二对接盖,302-1、第四内壁,400、滤芯上盖,401、第一内壁,500、滤芯下盖,501、第二内壁,600、立柱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对接式粉体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筒体、第二过滤筒体和对接盖主体300。第一过滤筒体包括第一滤芯100以及置于第一滤芯100顶部的滤芯上盖400,第二过滤筒体包括第二滤芯200以及置于第二滤芯200底部的滤芯下盖500。对接盖主体300置于第一过滤筒体和第二过滤筒体之间并将第一过滤筒体和第二过滤筒体对接形成主过滤筒体。其中,第一滤芯100的底部设有第一对接盖301,第二滤芯200的顶部设有第二对接盖302,第一对接盖301和第二对接盖302相互配合设置形成了对接盖主体300。采用对接方式将多个过滤筒体连接在一起,可以增加过滤空间,增大过滤流量,大大提高容尘量,保证过滤效率的大大提高。滤芯上盖400的下表面四周为第一内壁401,滤芯下盖500的上表面四周为第二内壁501,第一内壁401和第二内壁501形成了第一灌胶位,第一灌胶位处涂覆密封胶将滤芯上盖400和滤芯下盖500分别密封连接在第一滤芯100的顶端和第二滤芯200的底端。第一对接盖301的上表面四周为第三内壁301-1,第二对接盖302的下表面四周为第四内壁302-1,第三内壁301-1和第四内壁302-1形成了第二灌胶位,第二灌胶位处涂覆密封胶将第一过滤筒体的底部和第二过滤筒体的顶部分别与第一对接盖301和第二对接盖302密封连接。利用第一灌胶位和第二灌胶位可以实现滤芯上盖400、滤芯下盖500、第一对接盖301和第二对接盖302在圆弧面的高效灌胶,灌胶位置的精度和灌胶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减少密封胶的外泄,减少浪费,同时也节省了密封工序,保障了高效的密封性能。第一滤芯100包括第一支撑元件101和第一过滤纤维102,第一支撑元件101沿着水平面的垂直方向进行环绕形成一个闭合的圆环,第一过滤纤维102布置在圆环的外周面上,圆环内部形成供过滤后洁净空气通过的空间。第二滤芯200包括第二支撑元件201和第二过滤纤维202,第二支撑元件201沿着水平面的垂直方向进行环绕形成一个闭合的圆环,第二过滤纤维202布置在圆环的外周面上,圆环内部形成供过滤后洁净空气通过的空间。两个滤芯对接后过滤面积大大增加,容尘量进一步提升,能够实现粉体和杂质的高效分离过滤,使用安全、适用范围更广。第一支撑元件101和第二支撑元件201为金属扩张网或冲孔网,第一支撑元件101和第二支撑元件201的外周面均布设有立柱加强筋600,提高了支撑强度,可以减少过滤纤维面积的变化,减少过滤纤维的磨损。第一过滤纤维102和第二过滤纤维202均包括木浆纸以及围绕在木浆纸外表面的至少两层聚乙烯纤维纸,过滤效率高,不易破损,不易发生漏粉现象,能够实现粉体和杂质的高效分离过滤。第一过滤纤维102在第一支撑元件101的外周面上呈均匀褶皱状设置,第二过滤纤维202在第二支撑元件201的外周面上呈均匀褶皱状设置,增加了过滤纤维的过滤面积,增加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对接式粉体过滤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接式粉体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过滤筒体,包括第一滤芯以及置于第一滤芯顶部的滤芯上盖,第二过滤筒体,包括第二滤芯以及置于第二滤芯底部的滤芯下盖,对接盖主体,置于第一过滤筒体和第二过滤筒体之间并将第一过滤筒体和第二过滤筒体对接形成主过滤筒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接式粉体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过滤筒体,包括第一滤芯以及置于第一滤芯顶部的滤芯上盖,第二过滤筒体,包括第二滤芯以及置于第二滤芯底部的滤芯下盖,对接盖主体,置于第一过滤筒体和第二过滤筒体之间并将第一过滤筒体和第二过滤筒体对接形成主过滤筒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式粉体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芯的底部设有第一对接盖,第二滤芯的顶部设有第二对接盖,第一对接盖和第二对接盖相互配合设置形成了对接盖主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式粉体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芯包括第一支撑元件和第一过滤纤维,第一支撑元件沿着水平面的垂直方向进行环绕形成一个闭合的圆环,第一过滤纤维布置在圆环的外周面上,圆环内部形成供过滤后洁净空气通过的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接式粉体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芯包括第二支撑元件和第二过滤纤维,第二支撑元件沿着水平面的垂直方向进行环绕形成一个闭合的圆环,第二过滤纤维布置在圆环的外周面上,圆环内部形成供过滤后洁净空气通过的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接式粉体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元件和第二支撑元件为金属扩张网或冲孔网,第一支撑元件和第二支撑元件的外周面均布设有立柱加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鸣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玉净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