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结构和新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2863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和新风装置。该风道结构包括支架单元和芯体;支架单元包括竖直隔板、第一风口隔板和第二风口隔板,其中,第一风口隔板和第二风口隔板上下交错地与竖直隔板的朝向芯体一侧的竖直侧边连接,且第一风口隔板及所述第二风口隔板(4)之间形成V字形结构;芯体的第一侧安装有一个支架单元、第二侧安装有另一个支架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第一风口隔板及第二风口隔板之间形成一个V字形结构,因此扩大了迎风面的宽度,等风量下降风阻效果明显。

Air duct structure and fresh air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ir duct structure and a fresh air device. The air duct structure comprises a support unit and a core body; support unit comprises a vertical partition, the first air separator and second air inlet baffle, the first air separator and second air separator with vertical baffles staggered up and down toward the vertical side side of the core body side connection, and the first air outlet baffle and the second baffle outlet (4 V)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side shaped structure; the cor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upport unit, second side installed another support unit. In the utility model, a V shape structure is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air inlet partition board and the two air outlet partition board, so that the width of the windward face is enlarged, the air volume is decreased, and the wind resistance effect is obvio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道结构和新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新风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风道结构和新风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新风设备的风道结构通常采用图2A所示的T字形结构,其中安装有图3A所示的一个芯体1。现有技术中的风道结构通常采用图2A所示的“口”型进风口,有效迎风面积A较小,同等风量下风阻更大;芯体1及风道尺寸大,刚度弱,且配合精度较低,密封性能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和新风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迎风面小、等风量下风阻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包括支架单元和芯体;支架单元包括竖直隔板、第一风口隔板和第二风口隔板,其中,第一风口隔板和第二风口隔板上下交错地与竖直隔板的朝向芯体一侧的竖直侧边连接,且所述第一风口隔板及所述第二风口隔板之间以形成V字形结构;芯体的第一侧安装有一个支架单元、第二侧安装有另一个支架单元。优选地,该一个支架单元的第一风口隔板与该另一个支架单元的第一风口隔板沿相反的方向延伸。优选地,每个支架单元还包括第三风口隔板和第四风口隔板,其中,第三风口隔板与第一风口隔板的远离竖直隔板的一侧连接,第四风口隔板与第二风口隔板的远离竖直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风道结构和新风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单元和芯体(1);所述支架单元包括竖直隔板(2)、第一风口隔板(3)和第二风口隔板(4),其中,所述第一风口隔板(3)和所述第二风口隔板(4)上下交错地与所述竖直隔板(2)的朝向所述芯体(1)一侧的竖直侧边连接,且所述第一风口隔板(3)与所述第二风口隔板(4)之间形成V字形结构;所述芯体(1)的第一侧安装有一个所述支架单元、第二侧安装有另一个所述支架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单元和芯体(1);所述支架单元包括竖直隔板(2)、第一风口隔板(3)和第二风口隔板(4),其中,所述第一风口隔板(3)和所述第二风口隔板(4)上下交错地与所述竖直隔板(2)的朝向所述芯体(1)一侧的竖直侧边连接,且所述第一风口隔板(3)与所述第二风口隔板(4)之间形成V字形结构;所述芯体(1)的第一侧安装有一个所述支架单元、第二侧安装有另一个所述支架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一个所述支架单元的第一风口隔板(3)与该另一个所述支架单元的第一风口隔板(3)沿相反的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架单元还包括第三风口隔板(5)和第四风口隔板(6),其中,所述第三风口隔板(5)与所述第一风口隔板(3)的远离所述竖直隔板(2)的一侧连接,所述第四风口隔板(6)与所述第二风口隔板(4)的远离所述竖直隔板(2)的一侧连接,且所述第三风口隔板(5)和第四风口隔板(6)均沿平行于所述芯体(1)的延伸方向向远离所述竖直隔板(2)的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1)与所述第三风口隔板(5)或所述第四风口隔板(6)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第三风口隔板(5)或所述第四风口隔板(6)连接的芯体支撑部(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支撑部具有朝向所述芯体(1)的V字形开口。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支撑部(7)的V字形开口的远离所述芯体(1)的一侧通过水平连接板(8)与所述第三风口隔板(5)或所述第四风口隔板(6)连接。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朋高棋彬迟亚玲黄诚鑫周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