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用于重型车辆的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2645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0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专用于重型车辆的移动装置,包括万向轮、支撑板、双作用液压缸、压杆、回位弹簧、“U”形连接板和踏板,支撑板共两个,左右间隔地平行设置,双作用液压缸共两个,前后间隔地平行设置并与两个支撑板围成矩形框;每个双作用液压缸的右端左右间隔竖直设置有液压缸作用杆和固定支撑杆,U”形连接板的左端延伸到支撑板外,压杆、“U”形连接板和踏板共面,当踩压踏板时,压杆绕第二铰接点转动,通过液压缸作用杆使双作用液压缸收缩,从而实现两个支撑板靠拢。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省力,显著提高强度和举升能力,特别适用于重型汽车的移车。

A mobile device dedicated to heavy vehicl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bile device for heavy vehicles, including a universal wheel, a support plate, double acting hydraulic cylinder, a pressing rod, a return spring, \U\ shaped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pedal support plate two, right interval is arranged in parallel, double acting hydraulic cylinder two, before and after at intervals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and connected with the two supporting plate form a rectangular frame; the right end of each double acting hydraulic cylinder interval are arranged vertically in the hydraulic cylinder rod and a fixed rod, U shaped connecting plate is extended to the support plate, a pressing rod, U shaped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pedal when coplanar. The pedal is trampled when the pressure rod rotating around the hinge point second, the double acting hydraulic cylinder hydraulic cylinder rod through the contraction effect, so as to realize the two close support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manufacturing cost, convenient operation, labor saving, remarkable improvement of strength and lifting capacity, and is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moving vehicles in heavy duty automobi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专用于重型车辆的移动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专用于重型车辆的移车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或产生故障导致无法挪移时,常常需要通过移车装置来移动车辆。目前,市场上移车装置品种繁多,但普遍存在结构复杂、操作不便且费时费力,强度不够导致的举升能力有限等问题,特别是对于重型车辆来说,现有的移车装置根本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专用于重型车辆的移车装置,简化结构、降低制造成本,操作方便且省时省力,显著提高强度和举升能力。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专用于重型车辆的移动装置,包括万向轮、支撑板、双作用液压缸、压杆、回位弹簧、“U”形连接板和踏板,所述支撑板共两个,左右间隔地平行设置,支撑板包括基板和套筒,所述基板的两端相对中部向上拱起,所述套筒套装在基板的中部,基板的每个端头的下方布设有两个所述万向轮;所述双作用液压缸共两个,前后间隔地平行设置并与两个支撑板围成矩形框,所述套筒位于两个双作用液压缸之间,双作用液压缸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支撑板相连;每个双作用液压缸的右端左右间隔竖直设置有液压缸作用杆和固定支撑杆,液压缸作用杆上套装有回位弹簧,所述压杆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点铰接在液压缸作用杆上,通过第二铰接点铰接在支撑杆上,压杆的另一端逐渐向左上方延伸,且两个压杆的另一端头分别与“U”形连接板的对应端头相连,所述踏板固设在“U”形连接板的左端中部,“U”形连接板的左端延伸到支撑板外,且压杆、“U”形连接板和踏板共面,当踩压踏板时,压杆绕第二铰接点转动,并通过液压缸作用杆使双作用液压缸收缩,从而实现两个支撑板靠拢。使用方法,将移动装置置于汽车单个轮胎的下方,通过脚踩踏踏板,带动双作用液压缸收缩,使两个支撑板靠拢,从而将轮胎抬起使之脱离地面;通过踏板、“U”形连接板结合压杆,增加了力臂,使操作更加轻松省力,且实际操作时踏板距离车体的空间很大,方便人操作。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双作用液压缸的下方水平设置有第一方钢支撑筒和第二方钢支撑筒构成内外套筒,所述第一方钢支撑筒的左端与位于左侧的支撑板固连,第二方钢支撑筒的右端与位于右侧的支撑板相连,当双作用液压缸收缩时,内外套筒同步收缩,从而带动两个支撑板靠拢;增设内外套筒用于支撑双作用液压缸,整体结构强度更优,更适用于重型汽车的移车。进一步,所述内外套筒的底部设置有插销,插销竖直穿过支撑板从而实现与支撑板的快速插接,方便快速拆卸。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省力,显著提高强度和举升能力,特别适用于重型汽车的移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俯视状态)。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3所示的专用于重型车辆的移动装置,主要由八个万向轮1、两个支撑板2、两个双作用液压缸3、两个压杆4、两根回位弹簧5、两个“U”形连接板6、两个踏板7、两个液压缸作用杆8、两个固定支撑杆9、两个内外套筒10组成。支撑板2共两个,左右间隔地平行设置。支撑板2由基板2a和套筒2b组成,基板2a的两端相对中部向上拱起,以确保支撑板2与车轮接触的部分(即支撑板2的中部)足够低,方便支撑板2进入轮胎的下方。套筒2b套装在基板2a的中部,基板2a的每个端头的下方布设有两个万向轮1。双作用液压缸3共两个,前后间隔地平行设置并与两个支撑板2围成矩形框,套筒2b位于两个双作用液压缸3之间,双作用液压缸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支撑板2相连。每个双作用液压缸3的右端左右间隔竖直设置有液压缸作用杆8和固定支撑杆9,液压缸作用杆8上套装有回位弹簧5,压杆4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点A铰接在液压缸作用杆8上,通过第二铰接点B铰接在支撑杆9上。压杆4的另一端逐渐向左上方延伸,且两个压杆4的另一端头分别与“U”形连接板6的对应端头相连。踏板7固设在“U”形连接板6的左端中部,“U”形连接板6的左端延伸到支撑板外,且压杆4、“U”形连接板6和踏板7共面。当踩压踏板7时,压杆4绕第二铰接点B转动,并通过液压缸作用杆8使双作用液压缸3收缩,从而实现两个支撑板2靠拢。最好是,双作用液压缸3的下方水平设置有第一方钢支撑筒10a和第二方钢支撑筒10b构成内外套筒10,第一方钢支撑筒10a的左端与位于左侧的支撑板2固连,第二方钢支撑筒10b的右端与位于右侧的支撑板2相连,当双作用液压缸3收缩时,内外套筒10同步收缩,从而带动两个支撑板2靠拢。另外,内外套筒10的底部设置有插销10c,插销10c竖直穿过支撑板2从而实现与支撑板2的快速插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专用于重型车辆的移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专用于重型车辆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万向轮(1)、支撑板(2)、双作用液压缸(3)、压杆(4)、回位弹簧(5)、“U”形连接板(6)和踏板(7),所述支撑板(2)共两个,左右间隔地平行设置,支撑板(2)包括基板(2a)和套筒(2b),所述基板(2a)的两端相对中部向上拱起,所述套筒(2b)套装在基板(2a)的中部,基板(2a)的每个端头的下方布设有两个所述万向轮(1);所述双作用液压缸(3)共两个,前后间隔地平行设置并与两个支撑板(2)围成矩形框,所述套筒(2b)位于两个双作用液压缸(3)之间,双作用液压缸(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支撑板(2)相连;每个双作用液压缸(3)的右端左右间隔竖直设置有液压缸作用杆(8)和固定支撑杆(9),液压缸作用杆(8)上套装有回位弹簧(5),所述压杆(4)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点(A)铰接在液压缸作用杆(8)上,通过第二铰接点(B)铰接在支撑杆(9)上,压杆(4)的另一端逐渐向左上方延伸,且两个压杆(4)的另一端头分别与“U”形连接板(6)的对应端头相连,所述踏板(7)固设在“U”形连接板(6)的左端中部,“U”形连接板(6)的左端延伸到支撑板外,且压杆(4)、“U”形连接板(6)和踏板(7)共面,当踩压踏板(7)时,压杆(4)绕第二铰接点(B)转动,并通过液压缸作用杆(8)使双作用液压缸(3)收缩,从而实现两个支撑板(2)靠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专用于重型车辆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万向轮(1)、支撑板(2)、双作用液压缸(3)、压杆(4)、回位弹簧(5)、“U”形连接板(6)和踏板(7),所述支撑板(2)共两个,左右间隔地平行设置,支撑板(2)包括基板(2a)和套筒(2b),所述基板(2a)的两端相对中部向上拱起,所述套筒(2b)套装在基板(2a)的中部,基板(2a)的每个端头的下方布设有两个所述万向轮(1);所述双作用液压缸(3)共两个,前后间隔地平行设置并与两个支撑板(2)围成矩形框,所述套筒(2b)位于两个双作用液压缸(3)之间,双作用液压缸(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支撑板(2)相连;每个双作用液压缸(3)的右端左右间隔竖直设置有液压缸作用杆(8)和固定支撑杆(9),液压缸作用杆(8)上套装有回位弹簧(5),所述压杆(4)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点(A)铰接在液压缸作用杆(8)上,通过第二铰接点(B)铰接在支撑杆(9)上,压杆(4)的另一端逐渐向左上方延伸,且两个压杆(4)的另一端头分别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志勇吴正伟傅良飞王茂林贾宏椿秦海力朕小旭胡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